202X-202X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X-202X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X-202X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X-202X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X-202X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问题探讨)雷雨(节选)课件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学法提示1.研读文本,梳理文章思路。不管是什么文体,都要从梳理文脉着手,分析内容,抓住矛盾冲突。2.分析人物形象。以人物为切入点,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进而分析其社会意义。3.分析文章写作技巧。分析细节描写、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对比手法等多种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4.课外通读《雷雨》《巴黎圣母院》等作品,加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雷雨(节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雷雨》创作于1933年。1931年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热潮。出生于没落封建家庭的曹禺,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中国现代剧作家。1933年创作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一举成名。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1936年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1)门第: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2)报应: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种恶因得恶果。(3)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4)于心不忍: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1)境况·情况辨析:“境况”,状况(多指经济方面的)。“情况”,指情形,泛指事情的变化、动向。例句:①家境的贫困,让这些孩子变得更加懂事,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窘迫的生活境况。②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表示,目前已经掌握有关情况,将在调查后对该直播平台依法从严查处。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指使·支使辨析:两者都有安排别人去做某事的意思,但感情色彩不同。“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含贬义。“支使”,命令人做事,中性词。例句:①武汉一女子因一时贪念,竟指使5岁幼子盗窃背包!据悉,犯罪嫌疑人王某已经被江汉区检察院以盗窃罪批捕。②他的脸上不由露出了些微的得意之色,暗赞自己指挥有方,连这么个厉害的家伙也支使得动。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鼓动·煽动辨析:“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煽动”,鼓动(别人去做坏事)。前者为中性词,后者含贬义。例句:①女子轻信游戏可赚钱,鼓动亲友参与,本想发笔小财,可没想到两万多元的本金都损失了。②8月11日下午,一则“煽动群众罢工”的虚假信息在网络疯传,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目标一】分析尖锐的戏剧冲突,

分析情节结构1.文章以“雷雨”为题的含义是什么?提示既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也指出周朴园的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同时,作者以“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节选部分除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外,还提到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提示还有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3.周朴园认出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惊恐之后对侍萍的态度又有了哪些变化?提示(1)担心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这是周朴园内心虚伪的表现。(2)责问、恐吓、哄骗、金钱收买,软硬兼施。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4.文章结尾处,围绕一张支票所展开的情节有何作用?提示(1)表现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2)揭露周朴园的“金钱万能论”,暴露其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3)让侍萍看透周朴园的薄情寡义、卑鄙无耻。撕支票维护了尊严,显示了侍萍的骨气和人格。(4)揭示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5.《雷雨》的戏剧结构有何特点?提示巧妙运用“回顾”和“穿插”,把“现在”和“过去”交织起来,便于集中揭示矛盾冲突。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

【目标二】

分析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1.结合“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概括剧本中舞台说明的作用。提示本句舞台说明,“很自然”暗示其身份,“慢慢”表现其内心痛苦、矛盾,这一动作,又勾起周朴园对“梅小姐”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总之,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现和上下场等,它既是导演把握剧情、指导演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刻地表现主题。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潜台词”就是言外之意。品味“鲁侍萍:‘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周朴园:‘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两句的潜台词。提示(1)“‘闲事’不闲,该你负责,看你怎么说。”(2)“鲁贵知道咱俩的私密后会来敲诈的。”3.赏析“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提示“指使”说明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的,可见其自私、冷酷。“命”说明鲁侍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阶级对立的矛盾。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4.节选部分表现出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受尽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善良、正直、忍辱负重;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知,自尊、刚强。5.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提示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1.周朴园在谈到三十年前的鲁侍萍时,说她是“一个年轻小姐”,而且还说“很贤慧,也很规矩”。而鲁侍萍为什么要否定三十年前的自己,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呢?提示分析这一问题需要结合两人不同的性格、身份、地位来考虑。如周朴园的虚伪、鲁侍萍的悲愤等。参考答案周朴园这样说的目的:①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周朴园是某煤矿公司的董事长,在家里也“格外显得峻厉”。三十年前,他对梅妈女儿侍萍的凌辱与他今天的身份、地位不相称。周朴园认为侍萍已经投河死了,因此极力美化侍萍,并且从各方面表示出他对“第一个妻子”的纪念,以掩盖他的丑恶灵魂。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②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自我解脱。周朴园的妻子蘩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那曾经被他凌辱的“很贤慧”的侍萍。鲁侍萍这样说的目的:鲁侍萍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质上揭露周朴园的阴私。一方面揭露周朴园伪善的阶级本性,一方面又诉说出多年来郁结在内心深处的悲哀和怨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2.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有着争论。你认为周朴园爱着鲁侍萍吗?说明理由。提示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观点可以不同,但必须能自圆其说。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周朴园的性格及其生活环境加以理解,这样才能不失之偏颇。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参考答案观点一:就感情方面来讲,周朴园也是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他年轻时与侍萍相爱,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从他后来一直保留着旧家具、旧衬衣、旧照片、旧习惯等方面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一直还爱着侍萍。观点二:周朴园的确是个极端自私、虚伪、冷酷、无情的人。他对侍萍的怀念是做给别人看的,并非真爱。一旦侍萍亮明身份后,他自私、冷酷的本性马上显现出来了。他不择手段,软硬兼施,责问、恐吓、哄骗、收买就是明证。观点三:周朴园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发展变化的。三十年前的爱是真的,今天的怀念也是真的,因为他后来的婚姻并不如意。但当他意识到眼前的侍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时,自私的一面又使他断然绝情。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雷雨(节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语言描写也称为对话描写。它不同于作者的叙述语言,也不同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它是通过人物个性化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具体如何运用语言表现人物呢?1.身份年龄个性联系法。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

2.场合情境融入法。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每课一法3.神态动作辅助法。对话描写时,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另外,运用语言表现人物还应注意:(1)在对话描写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话是谁说的。为了文章的需要,对话描写要推动情节的发展,要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

(2)语言描写不能虚构和拔高,要有真情实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

周朴园

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伸手去拿,想仔细看一看)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了?周朴园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鲁大海

那三个代表呢?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周

(怒)你混账!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鲁大海

开除了!?周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周冲愤然由中门下。鲁大海

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周朴园

你胡说!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周朴园

(厉声)下去!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周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大海还手,被仆人拉住。周

打他!鲁大海

(向周萍)你!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流了血。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周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周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思维训练

1.你怎样理解周朴园“(厉声)不要打人!”这句话?联系课文说说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参考答案周朴园对刚刚才知道是自己亲生儿子的鲁大海,尚有一丝父子之情,所以他制止周萍及仆人打大海,但他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维护自己的利益,他的“不要打人”又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讲理,不与大海一般见识,捞个好名声,这正是他虚伪的一种表现。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2.联系课文概括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大海是个有觉悟的工人,他自幼随母亲饱尝人间艰苦,痛恨剥削者、压迫者,敢于反抗斗争。但大海此时的斗争还处在自发的阶段,斗争经验不足,也不怎么讲究斗争的策略,以致被工人中的败类出卖。他幼稚、鲁莽,但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他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永远的《雷雨》

为纪念曹禺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重新上演《雷雨》。我有幸被邀去看,距上一次看《雷雨》,倏忽四十余年矣。上一次是1956年,召开全国第一次青年创作积极分子会议时。(那时为了防止我们这一伙人骄傲,不让叫青年作家。)至今我记得儿童文学作家刘厚明看完于是之、胡宗温、朱琳、郑榕、吕恩等演的戏后对我说的话:“我感到了艺术上的满足。”如今,厚明亦作古八年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我从上小学就看《雷雨》,加上电影,看了不下七八次,许多台词——特别是第二幕的一些台词我已会背诵。我特别喜欢侍萍回忆三十年前旧事时说的“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这句话,我觉得现在的演员(不是朱琳)没有把这句话的沧桑感传达出来。我知道《雷雨》的情节与人物家喻户晓。我的缠足的、基本不识字的外祖母,在我七岁时就向我介绍过戏里的人物,她说鲁大海是一个“匪类”,而蘩漪是一个“疯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

《雷雨》表现了人的与(旧)社会的罪恶,毫不客气,针针见血。戏里表现出来的罪恶主要来源有两处:一是阶级,二是性。不但周朴园是剥削压迫工人“下人”的魔王,蘩漪也是张口闭口下等人如何如何,把蘩漪说得如何富有革命性乃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共产党员(请参看拙著《踌躇的季节》),怕只是一厢情愿。《雷雨》是猛批了资产阶级的,比《子夜》揭露更狠,是现代文学史上突出地批判资产阶级的为数不太多(与反封建主题相比较)的重要作品之一。《雷雨》里充满了压抑、憋闷、腐烂、即将爆炸的气氛,这种气氛主要是周朴园的蛮横专制造成的。与憋气与闷气共生的,则是一股乖戾之气——早在明朝就有人注意到了弥漫于中华大地上的一股戾气。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雷雨》里的人物,多数如乌眼鸡,一种仇恨和恶毒、一种阴谋和虚伪毒化着一个又一个的心灵。周朴园、蘩漪、周萍、鲁贵、鲁大海,无不一身的戾气。当然,大海的戾气是周朴园逼出来的,你也不妨说旁人的戾气也应由周老爷负责——这就是戏之为戏了。实际上,找出了罪魁祸首直至除掉了罪魁祸首之后,各种问题并不会迎刃而解。但是压抑和憋闷再加上乖戾,就是在呼唤惊雷闪电,呼唤血腥,呼唤死亡——有了前边的那么多铺垫,你甚至会觉得不在最后一场死他个一串就是世无天理。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势实际上是在呼唤革命。而从民主主义的观点来看,你也可以说是在呼唤民主——只有民主才能消除憋闷与乖戾二气。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戏里的阶级矛盾非常鲜明。每个阶级都有极端派或死硬派,有颓废派、天真派乃至造反派之类属。这种类属的配置,既是阶级的,又是戏剧——通俗戏剧的。有了这种配置,还愁没有戏吗?所缺少的,大概就是黑社会和妓女了,果然,到了《日出》里,这两类人物便也粉墨登场。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微写作周朴园与鲁大海都很强硬。1949年以后的处理,加强了对大海的同情,而减弱了他的“过激”的一面。但曹氏原著,似乎无意将其写成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表,他的工人弟兄的叛卖,也不符合歌颂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即使如此,整个压抑异常的戏里,只有大海拿出枪来整他的后老子一节令人痛快,令人得出麻烦与压迫还得靠枪杆子解决的结论。曹禺当时似乎还不算暴力革命派,但是从曹禺的戏里可以看到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