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纪录片创作第一章电视纪录片的定义及类型一、纪录片的定义1、有关纪录片定义的两次调查调查者——安间总介一九六一年进入N
H
K,从事纪录片制作,担任导演及制片。其中主要作品有:《110秒的空白》(意大利奖
1974)《那时候、世界…曼哈顿秘密计划》(放送文化基金奖1978)《五胞胎·上一年级了》(国际EM
MY奖
1982)1996年,在欧洲、北美及日本,约90%的被访者认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没有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统一定义;但100%的人认为自己心中有一个定义;2002年,在中国,90%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他们所在的国家没有关于“电视纪录片”的统一定义;但认为自己心中有一个定义的纪录片人不到30%。
调查说明:(1)世界各地对于纪录片都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2)中国的纪录片人不太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的意识总体上也不如国外的纪录片人。2、关于纪录片的不同表述
a、1991年法国《电影词典》称: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记录电影。b、《朗文英语词典》:纪录片--通过艺术提供事实;c、美国《电影术语汇编》: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她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d、《牛津词典》:(纪录片是)人性记录(说明人性的事实或事件),强调了词根document的记录性和实证性;e、美国电影史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纪录片作者"和故事片艺术家不同,他不专心于创作,他通过对自己所发现的东西进行选择和并列而表现他自己。"f、卡雷尔·赖兹、盖文·米勒《电影剪接技巧》:"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根本区别在于故事片主要表现情节的发展,而纪录片则主要是阐述主题。"g、荷兰纪录片导演伊文思:"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a、《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1998):电视纪录片的核心含义应该是要求以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它虽也可以有艺术手法,但语言本体必须保证素材的真实性和编辑的生活自身的逻辑性。b、《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1997):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像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国内纪录片的有关表述:c、《中国应用电视学》:纪录片--影视艺术中对某一事实或事件作纪实报道的非虚构节目,直接从生活中取材,以生活的自身形态来表现生活,真实环境时间中的真人真事.d、《中国纪录片:观念与价值》(吕新雨,1997)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文化价值的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环境进行观察和描述,以实现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探寻和关怀的文体形式。e、《电视纪录片制作》(吴保和,1999):通过电视摄像机(或电影摄影机)的磁带(或胶片)纪录下来的一切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人类社会中的人物和事件,这些内容不是人为的虚构出来的,而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国内与国外关于纪录片的定义不同点:国内国外1侧重人文的关怀侧重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2强调客观反映和对现实生活的还原强调作品的观念和主题3强调“纪实”风格强调创作语言的丰富和风格的多样性3、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实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尽可能描述(叙述)一种真实的历史,并尽可能接近一种真实的描述。二、纪录片的类型(一)国外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1、解说式纪录片“大量使用权威式旁白的解说式纪录片”,以权威的旁白方式,直接对观众陈述对某人、事、物的见解,表达明确的价值判断。以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英国纪录片学派为代表。说教意味浓。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种模式“失宠”。2、印象式纪录片“试图诱发阅听者的主观感触与诠释的印象式纪录片”,游走在戏剧与现实、事实与幻想、纪录片与剧情片的中间地带,诱发观众个人的感触。易混淆观众的判断并难以掌握“真实”。3、观察式纪录片“强调摄影机时透明性与拍摄者隐匿如‘墙上的苍蝇’”的观察式纪录片。主要流派包括:纯观察式的美国直接电影以及法国人类学家让·鲁什提倡的参与观察式的真实电影。4、自省式纪录片“强调疏离效果与拍摄者的自我暴露的自省式纪录片”。提倡观赏者的自我觉知,以影片为蓝本,跳脱其框限延伸出自我的观影意识和自我的质问。(二)国内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1.电视短纪录片电视短纪录片原则上是指时长在15分钟以内,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形象和音响素材,加以客观展示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2.电视长纪录片
电视长纪录片原则是指时长在15分钟以上、50分钟以内的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表现主体的1~2集电视纪录片形态。3.电视专题片电视专题片作为中国特有的电视纪录片形态,是指以解说词阐述某种理念、观点作为主要结构方式,附以画面、音乐等元素进行说明、写意、升华的电视纪录片形态。目前,国内电视学界和业界通常把电视专题片和电视纪录片看作相并列的两种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纪录片是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电视节目;电视专题片是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电视节目。有研究者认为:“‘声画对位’和‘声画合一’只是创作手法不同;‘议叙结合’为主和‘现场实景’为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均不足以科学地分清‘专题片’和‘纪录片’之间的本质差异。”4.电视系列片电视系列片是指内容上或逻辑上有承接关系的3集以上的电视长纪录片或电视专题片构成的电视纪录片形态。
(三)其它划分方法:按节目形态划分:历史人文真实再现类;历史人文文献类;自然类;当下生活纪实类;当代社会文化纪录类;其他;按题材和表现方法划分:时事报道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政论纪录片、人文地理片、舞台纪录片和专题系列纪录片等;按照观众收视区域划分:适合全球观众收看的;本土纪录片;自已按兴趣拍的纪录片……三、纪录片的社会功能1、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2、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3、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4、给人以愉悦的功能第二章中外纪录片演进与发展一、国外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卢米埃尔兄弟和他们的摄影师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成功放映了《火车进站》的活动影像,不仅宣告着电影的诞生,更意味着最原生态的纪录片的诞生。在拍摄上基本是固定的单镜头,长度约一分钟,没有一个确定的叙事架构,因此被称为“活动的照片”。2、弗拉哈迪和《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电影之父、影像人类学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被国际影视界公认为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而蜚声国际影坛。弗拉哈迪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坚持“非虚构”的基本原则下,积极地介入生活,让真实生活场景与作者的主观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北方的纳努克》艺术创作方法和技巧特点:(1)歌颂美而回避丑的美学原则;(2)与被摄对象长期交友共处,深入观察,准确把握其生活形态,并使被摄对象在镜头前高度自然。(3)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纪录片;(4)大量运用长镜头拍摄。(5)在选择拍摄和选择编辑基础上,运用画面组接突出细节,创造节奏变化和艺术气氛,使作品结构高潮迭起,增加吸引力。(6)利用字幕增强效果,使默片具备了综合艺术手段的表现力。3、苏联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理论1923年,维尔托夫以“电影眼睛”派的名义发表了题为《电影眼睛:一场革命》的宣言,标志着前苏联纪录电影史上“电影眼睛”学派的成立。“电影眼睛”理论主张:(1)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特技等摄影造型技巧;(2)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3)强调电影剪辑的功能;(4)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肯定纪录片的传媒作用和教育功能、审美功能;(5)主张电影人到生活中去,通过日常生活反映社会变化,通过平凡事例表现伟大主题;(6)把电影剧本、演员、摄影棚等视为“资产阶级发明物”……代表作品:《带摄影机的人》这部片子既是“电影眼睛”理论的形象“宣言”,又是对摄影机和摄影师的赞歌。镜头所向无所不至,拍摄角度极尽变化;不时插入摄影机和摄影师的所在和所动,对摄影术进行“揭秘”。4、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约翰格里尔逊(1898~1972)英国电影制片人,导演。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1926年他为纽约《太阳报》写影评,论述R.弗拉哈迪的影片《北方的纳努克》时,首先使用“纪录电影”这一名词。
1928年,英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他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漂网渔船》,这是英国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他对纪录电影最大贡献是单词“Documentary“即“记录片”(对真实事物的创造性处理)一词的发明。提倡纪录片运动,并吸收有志于写实主义的艺术家参加进来。在他的倡导下,1930~1933年,他们拍摄了大约100部纪录片,涉及范围极广。
1935年,格里尔逊导演拍摄了世界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纪录片《锡兰之歌》。
1941年他为加拿大拍摄的《丘吉尔岛》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评论家认为,他是以社会学而不是以美学角度来看待电影的。
格里尔逊模式,亦称“英国纪录电影学派”。该学派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生活真实场景作出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在创作中注重对生活场景进行艺术加工,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都非常讲究。二战后,格里尔逊式充满“上帝之声”的封闭性说教模式逐渐失去了观众,世界纪录电影开始进入纪实主义文化的发展阶段。
格里尔逊及其学派的主要观点:(1)重视纪录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2)主张”创造性地处理生活场景“,允许在拍摄中对现实进行艺术加工,允许使用搬演和重构等手法;(3)对故事片持完否定态度;(4)尽管强调”正确比美重要“,但又非常重视并善用摄影造型艺术和蒙太奇手段,力求形式完美;(5)“解说+画面”5、直接电影与真理(实)电影直接电影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在美国产生的,是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代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纪录片流派。1960拍的开山之作《初选》,是直接电影派的划时代作品。实践理念: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记录观,它把人的知识判断放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经验,越是直接积累,越是充分,他就越接近事实的真相。尽量让镜头前自生自灭的”事实“在影片当中进行”自我阐述“。真理(实)电影创立者是法国社会学者让·鲁什。196年他摄制的《夏日记事》是第一部有影响的旗帜性作品。鲁什早期拍摄的影片被称为“直接电影”,这种电影无搬演、无导演、无操纵剪辑,以便尽可能真实地记录生活。后来,他放弃纯粹的直接电影形式,转而拍摄更具有社会学调查性质的影片,并开始干预拍摄的场面,注重剪辑过程,这一时期拍的影片为“真理(实)电影”。这是一种“非表演、非戏剧、非叙事”的电影,虽然少了一些客观性,但没有减少真实性。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艺术风格(1)对创作中的“主观成分”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真实电影善于通过积极“介入”获取客观真实效果。直接电影竭力隐藏主观因素——解说、音乐、记者和主持人的出现,一概排斥剪接点中主观痕迹,竭力保持中立和旁观者的特色,追求纯客观效果。(2)都强调声画同步,甚至视声音比画面更重要。不同的是,真实电影强调通过主客体接触获取深层真实。直接电影则强调冷静观察、等待,以抢拍和隐藏拍摄记录事件真实过程。观摩: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中国》6、新纪录电影——主张虚构的纪录片从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开始出现了“新纪录电影”,开始否定“非虚构影片”。纪录片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达到真实。“电影无法提示事件的真实,只能表现构建竞争性真实的思想形态和意识,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片大师的叙事方法搞清事件的意义。”例片:《蓝色警戒线》、《证词:犹太人大屠杀》二、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一)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基本风格:格里尔逊式纪录片的中国化。代表作品:《到农村去》、《英雄的信阳人民》、《收租院》、《深山养路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等(二)纪录片的初步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主要特点:1、题材范围扩大、艺术表现形式增加;2、电视纪录片开始栏目化;3、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创作倾向;4、基本艺术观念、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代表作品:《地方台30分钟》、《长城内外》、《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电视纪录片开始栏目化(1)、《地方台50分钟》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地方台50分钟》(1995年改版为《地方台30分钟》)。该栏目成功之处就在于,它集纳了各地优秀的创作手法和多种多样的创作风格的纪录片,为各地青年编导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如《湘西,山的咏叹》、《西藏的诱惑》、《半个世纪的爱》、《沙与海》、《藏北人家》等《地方台50分钟》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栏,它的成功,既有中央电视台的决策之功,也离不开地方台精品节目的凝聚。(2)、《纪录片编辑室》和《东方时空·生活空间》1993年上海台《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台《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正式开播,成为我国电视纪录片栏目化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此后,中央和地方的各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生活空间》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纪录片大量兴起,标志着纪录片的平民运动揭开帷幕。大众文化纪录片,指那些以记录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为主要任务的纪录片,他们在创作风格上力求纯朴、自然,以高收视率为目标,呈现出富有大众特色的纪录片文化。他们具有鲜明的特色,即拍摄对象平民化题材以平民生活为主,风格质朴,这次平民运动是对纪录片本体回归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海派”、“京派”两种风格的纪录片则有共同的特征,即平民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记录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成为不少纪录片创作者的创作理念。"海派"、"京派"风格的纪录片也有明显差异。"海派"纪录片强调以小见大,平民生活无小事,注重从百姓的生活琐事中反映重大问题,以时代感著称,如《德兴坊》、《毛毛告状》等;"京派"纪录片则强调小中见真,以真感人,以真动人,注重选取平凡人的真实生活和动人故事,以细节取胜。此类纪录片着重记录的不是被摄者的惊人之举或丰功伟绩,而是普通人身上的普遍人性特征。1979年,中日合拍《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也是我国电视纪录片充分发挥电视特性的一次成功尝试。出现了系列化、长篇化的创作倾向(1)根据内容固定主题,在固定的时长中有规律地播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纪录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2)有意识地突出纪录片的电视特性在节目开始就推出整个片子最精彩的画面,力图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内容的展开过程中注意挖掘其故事性和生动情节这一方面克服了电视的随意性弱点,另一方面发挥了电视画面语言生动形象的优势。《丝绸之路》的创作特点:《话说长江》是中日第二次合拍的纪录片
创作特点:1、突破了传统的画外音解说的方式,首次在大型系列节目中采用固定的主持人,面对观众进行讲解。2、避免了摆拍的形式,采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较多地运用长镜头,尽量真实地再现长江的壮丽风貌。3、在播出过程中,注重与观众的及时交流。《话说长江》的两位主持人陈铎,CCTV主持人,高级编辑。虹云《话说运河》是我国依靠自身创作力量摄制播出的第一部大型电视系列片。二十年前曾创下百分之四十收视率的《话说长江》总编导、制片人戴维宇(左二)。幕后英雄—戴维宇拍摄手法:“纪实主义”、“真实再现”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主要体现为:1、人文关怀与平民视角2、关注过程3、保持原生态代表作品:《望长城》、《流浪北京》、《沙与海》、《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等(三)新纪录片运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注重再现原生态生活的纪实风格《望长城》《流浪北京》—中国新纪录片的"开山之作"以获奖纪录片为代表的精英文化纪录片精英文化纪录片指以人文主义精神为宗旨,试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建构一种具有“现代化”精神的文化价值观,以推进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建立的纪录片。他们在创作上以追求纪录的高水准、高境界为目标,这类纪录片形成了一种带有浓厚精英文化意识的纪录片文化。1991年辽宁、宁夏电视台合作的《沙与海》荣获“亚广联”纪录片奖;四川电视台的《藏北人家》荣获‘91四川“金熊猫”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在‘92上海“白玉兰”国际电视节上,上海电视台的《十字街头》获得短纪录片奖;1993年中央电视台的《最后的山神》和《远离北京的家》双双夺魁,前者获“亚广联”奖,后者获‘93“金熊猫”国际电视节奖;1994年上海电视台的《茅岩河船夫》又获得白玉兰国际电视节奖。这些电视纪录片连续在国际上捧回奖杯后,纪录片创作中揣摩西方纪录片评奖标准和喜好并且投其所好运用于实践的国际接轨思想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盛行一时。(四)退潮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化环境:娱乐需求高于精英文化需求。创作理念:纪实与真实纪实只是一种创作风格,而被上升到根本原则时,纪录片到纪实而止了。代表作品:《英和白》等。《英和白》——真正拥有人文情怀的纪录片本片获2001中国四川电视节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最佳长纪录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音效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最佳编导奖;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提名;上海国际电视节提名;入选2002年在荷兰召开的INPUT(世界电视展映大会);入选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印度举办的PSBT(国际公共媒体电视研讨会)(五)“DV”出现后的中国电视纪录片(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DV因为小型、轻便、廉价、易操作等特点而深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代表作品:《房东蒋先生》、《农民工》、《熊猫的故事》、《大家庭》、《独生女儿》等第三章纪录片的选题和叙事一、选题电视纪录片类型:人物类、考古类、自然类、军事类、历史文化类、科幻类等(一)选题侧重点1、注重时代内容关注、见证时代的变迁,记录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境况、情感经历以及精神追求;记录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潮流面前的处境和走向。观摩:《铁西区》2、关注主流群体纪录片要全面真实的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所以除了创作富于个性色彩的作品外,还在对社会主流群体、主流文化多关注。观摩:《我们的奥林匹克》3、关注民生民生不仅应该是许多纪录片直接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录片思考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终点。观摩:《坡上坡下》4、关注自然中国有异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关注、宣传并保护它们是纪录片工作者的另一使命。观摩:《重返卡拉麦里》5、关注科学教育科教纪录片对于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想的建立以及科学精神的倡导,都具有重要意义。如:《爱的奇迹》6、发现新视角同类题材、相近人物的纪录片如何找到不同的视角,给人以新的内涵和新的意味,是纪录片创作在题材开拓上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一只猫的非常死亡》7、扬己之长拍摄自己身边的事和自己熟悉的事。观摩:《孕》1、遇到题材普通时,怎么办?伟大的人物尽量找其普通平凡之处;普通人物尽量挖掘其不平凡之处任何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要学会聆听人物内心深处的声音。2、遇到题材重复时,怎么办?(二)选题难点(三)我选什么样的题?1、故事性强的2、有差异性的确立主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主题的出现要顺理成章,有足够的支持,不能凭空拔高;2、主题大小的选择要适当,不应勉为其难,尤其是小制作,题材更不宜过大,主题也不宜过大。3、要学会“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4、要有意义。5、要有新意。二、叙事与结构(一)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画面加解说式访谈加解说式客观记录式
1、画面加解说式。这一叙事方式曾是我国纪录片的主导叙事方式,那时,由于受苏联“形象化政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纪录片采用了这种叙事方式。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2、访谈加解说式访谈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片子的主观介入程度,也可以扩展整个片子的表现力。解说和访谈的交替出现给片子带来一种节奏因素,更加适合观众的收视需要。采访作为叙事手段,又有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采访是指狭义的采访,即记者和被采访者语言的交流,并将被采访者的语言结构在片子中。
3、客观记录式它主张不干涉拍摄对象,保持生活的原生态,强调取材的客观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切实体验生活,甚至把自己完全融入被摄者的生活,从中提炼细节、情节乃至故事。与故事片不同的只是:纪录片是同步取材,而且这种“材”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是虚构和扮演的。客观记录不是纯客观主义,它必须融入创作者的主观表现因素,否则片子就成了一本有闻必录的流水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叙事方式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结合。(一)纪录片常见的叙事结构
在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进行,所以,确立结构,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叙事的方式。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将前期素材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的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结构形式是电视创作中最活跃的成份,对于同类的题材,不同的作者可以用完全不同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结构的固定格式虽没有,当还是有一些创作规律的。所以,有必要了解结构的基本要求,掌握结构的基本方法。电视作品结构的最基本要求是要做到自然、完整、严谨、新颖、统一。①自然。就是结构顺理成章,过渡自然,行进流畅。事物本身内部的条理性也是结构片子的依据。
②完整。它要求电视作品在结构上应该形成一个整体,不能给人以零乱残缺的感觉。
③新颖。一部好的纪录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出事物的特殊本质以及作者的独特理解。如《消失的大河桥》④严谨,它要求电视作品结构要严密,精巧、工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得当。⑤统一。一方面是指结构形式要与叙事内容的内在节奏取得一种有机统一;另一方面,结构形式本身要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全篇贯通。1、顺序式结构在纪录片的结构形态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透过时间的线性来统领镜头的编排。顺序式结构就是一种依照事件进程的自然次序组织情节叙事结构,它是以时间为走向轴线的。它要求叙事从事件的开始进入具体的冲突,然后有条不紊地被强化,推向一个高潮,当高潮得以某种方式缓解时,叙事结束。这种结构强调情节的起承转合,要求有环环相扣的因果联系和严谨的逻辑性。这种结构形式,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因此它也常常作为接近生活的纪录片叙事的结构形态。如:《远去的村庄》中的缺水问题,《中华百年祭》中画家的创作体会常见的纪录片几种结构形态:2、交叉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将两条或两条以上有着内在联系的线索进行交叉安排,并以此组织情节,推动事件发展。这种结构方式交叉片断的安排要推动结构的整体发展。对片断的分切、组合要有内在的联系,并能在对比或队列中造成一种冲撞或加强,以拓展主题意义。这种交叉式的结构中,时间和空间的顺序被打乱,然而它一般同是一主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境下的对列比较,它们之间是有相关联相互衔接的,并在共同的作用下加强深化了主题思想。如:《远去的老马》3、板块式结构这种结构与交叉式结构的区别是几大板块中的主体往往是不同的,它虽然也是由两条或更多条线索,然而不是交叉安排,而是相对独立的,每一块内容有一条自己的发展线索。因此可心说每个板块中的小结构则是一种顺序式结构。各板块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只不过不是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联结,而是统领于创作者的主题思想下的一种主观化的联结。它们往往人一个基点出发来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展现一个总的主题或事件。因此它不太注意外在形态上的关联和形式上的完整性。它有利于表现繁杂丰富的内容,它靠结构把不同主体事件整全在一个主题之中。如:《沙与海》。第四章纪录片的采访与拍摄一、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题材选择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做好的题材[<新闻调查>编导范铭2、基本确立主题3、拟定片子的结构《走进香港》4、确定并联系拍摄对象5、确定设备6、确定成员编导、摄影师、摄助、制片人、录音师……7、安排行程8、应变措施/第二套方案9、必要的重要证件10、其它应备的东西二、采访与创作主体意识1、主观与客观纪录片不存在纯客观和绝对真实。纪录片永远离不开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和主观手法,要反对的是过分外露的主观色彩。立场、观点的客观性只具相对性,要追求的是自然效果和逼真真实。《一览中国》2、“重现”与“情景再现””重现“是将某一特定人物过去的有意义经历由本人重新演示进行拍摄。是画龙点睛地突出某些特定时空、特空内容,而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如《早春》中的打雪仗“情景再现”,又称“模拟再现”、“搬演”、“扮演”,是由他人扮演时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一般用于历史题材和人类学纪录片。贵小而精、抓准典型情节和关键点,篇幅过长或情节不典型便会变味。3、交友拍摄与偷拍交友拍摄:通过先期深入生活,把自己置于被采访者之中,与他们成为熟人,甚至成为彼此依赖的朋友,人们因而消除了对作者(对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甚至忘了作者和镜头的存在。偷拍:也叫隐藏拍摄,目的也是摄取自然状态。偷拍偷录对表现特定的人和事具有特殊效果;对揭露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威力。但是必须从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和规范偷拍手法。三、纪录片的采访纪录片的采访特点:形式多样,有正式的面对面采访,也有非正式的闲聊式的采访;有设计好的程序性采访,也有随机性的采访;有出镜的采访,也有不出镜的采访……纪录片的采访经常贯穿拍摄全过程,而且往往有多个层次,多种用途(发现线索,了解情况,调查某个事件,求证某个观点,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对于各种采访所获得的信息,在片中可以用作解说,用作字幕,或直接用作同期声,有的甚至被当作片子的结构因素。纪录片的采访方法与技巧1、设计问题:分类罗列采访问题,尽可能多,然后再删。提问要有针对性、有方向、有深度。2、提问的时机:把握采访时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营造气氛(2)学会观察、适时推进(3)把握情绪、控制节奏(4)总体布局(5)互动(6)尊重对方、宁可失去时机3、倾听也是交流,不语也是采访4、采访的环境:(1)不同性格的人,环境的重要性并不一样。(2)不同的话题,应该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去采访。有些话题带有求证的色彩,环境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真实性。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带到第一现场去。如奥普拉采访杰克逊(3)要注意拍摄的效果。(4)采访者的角色定位。介入型和旁观型两种。四、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具体拍摄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有详细的拍摄计划,拍摄过程主要是对于原计划的实现过程,类似“主题游”;(2)边拍边看,在拍摄过程中寻找线索、安排结构、确立主题,类似“自助游”。纪录片栏目化播出后,不得不以“产品”的形态而非以“作品”的形态出现。为了节省成本、应付播出,纪录片栏目寻求建立适合自身特性的多快好省的模式,以实现流水线式的制作。纪录片的拍摄与剧情片拍摄的区别:纪录片抓取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题材,剧情片拍摄的是虚构的扮演的内容;纪录片拍摄主动性很大,而剧情片更多的是被动式的;纪录片拍摄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的,而剧情片的拍摄则是在一个静态的情境中按设定的方式完成的。纪录片多为纪实性的风格,非常注意同期声的采制,画面中的多种元素是一次性组合而成的;而剧情片的拍摄画面和声音通常是分开采录的。纪录片镜头语言很少象剧情片那样细致高度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分切镜头来形成一个段落的叙述,更多采用长镜头等。1、什么才是好的纪录片摄影(1)捕捉到突发事件并能从容记录下来的作品。(2)讲究用光、注重构图的好片子。2、摄影风格与内容的匹配3、镜头的叙述能力4、长镜头该有多长巴赞倡导长镜头是要通过合理的场面高度,用不间断的镜头记录人和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其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遵守空间的统一性,从而也保证了完整性和真实性。长镜头并不是指一个镜头纪录的时间相对长,而是这相对长的镜头所展示出来镜头语言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性、情绪变化的丰富性。纪录片的拍摄中,强调通过镜头的调度去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人物活动及事件的过程。镜头调度指导演运用摄影机位的变化,如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方法,俯仰平斜等不同视角,以及远全中近特等不同景别的变换,获得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观摩《人造风景》5、声音的采制6、空镜头空镜头,电影中叫景物镜头。景镜头是省略号,以景抒情;物镜头是感叹号,以物喻人。空镜应该与别的画面配合起来,成为整个画面系统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天地玄黄》、《第二次生命》7、情感的投入融入自己的感情,使画面有灵魂和生命。这种融入,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真实感受和还原,并不是一种主观的随意性。8、保持原生态9、三脚架10、磁带、电池的合理安排观摩《故宫》第十集第五章纪录片的编辑与制作一、叙事性编辑与表现性编辑(一)叙事性编辑根据片子的叙事要素来对素材进行分类、裁剪和编织,力求把作者所要表达的叙事信息(事件的发展脉络、人物的关系、空间的性质等)通过最有效的途径,以最恰当的组合传递给观众。纪录片编辑中,叙事的几种常见结构方式:线性结构逆向结构交叉结构平行结构辐射结构(二)表现性编辑表现性编辑不单是为了叙事,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逻辑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镜头对列组接,来暗示或者说创造一种寓意,抒发某种情绪,激发观众的联想。表现性编辑的常用手法主要是:对比、喻比、象征、烘托、重复等,这些手法大都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意,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和营造特定意蕴的目的。二、画面编辑(一)画面组接的连贯1、逻辑因素按照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规律来组接,要根据观众看画面时思维的规律来组接,使画面的视觉形象就像现实生活本身那样连贯、流畅。2、缓冲因素缓冲因素是通过画面主体运动动作的强调,运动方向等的缓冲和过渡,来保证画面的连贯性。“动接动”、“静接静”,这是组接画面时的基本规律,是指以画面主体相似的动态或静态作为连贯组接的因素。(1)主体动作缓冲(2)运动镜头缓冲起幅、落幅画面在运动镜头的动态中,又是相对静止的的部分。因此,可以利用它作为缓冲因素。3、景别匹配因素同内容、同时空画面组接,需要不同景别匹配。远全中近特景别搭配,能营造由远及近、由虚到实、由全貌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表面到深入本质的效果,符合生活习惯。景别齐全是组成理想连接的基础,画面虽多,没有景别差异,就难以组成段落。景别匹配中,要尽量有角度变化,以增加视觉信息。画面选择中,还应考虑画面之间色彩、影调的和谐性。合理地跳跃式组接不仅简洁、且有活泼、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
- 酶标记制剂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电磁波吸收材料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银钎料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范本
- 医用X射线增强电视系统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课件
- 学校防空演练方案
- 节日安全主题班会
- 通信设备LTE-FDD无线网络新建(增补)工程安全生产资料
- 幼儿园大班社会《我的理想》课件
- 2025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 课件
- 《无机化学》课件-第7章 配位化合物
- 武汉理工大学机械制图与CAD期末复习题
- 第五单元圆(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3.3 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教学课件
- 职业技术学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 2024年秋季新外研版三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Unit 6 第1课时(Get ready)
- 2024至2030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第18课《我的白鸽》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工程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共55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