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PAGE22-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〇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月考试题(含解析)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应的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l:27S:32Cl:35.5K:39Ca:40Cr:52Fe:56Ba:137Na:23Cu:6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1.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中的营养成分。虾皮、海带和豆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应理解为()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同位素【答案】C【解析】【详解】虾皮、海带和豆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钙,这里的钙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化合物中;答案为C。2。鉴别溶液和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 B.从外观观察C.稀释 D.利用丁达尔现象实验【答案】D【解析】【详解】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故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答案选D。3.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的着色,是无机颜料,在涂料工业中用作防锈颜料,氧化铁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答案】D【解析】【详解】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氧化铁是由铁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属于氧化物;答案选D。4.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色无味 B.有毒 C。密度比空气大 D。氧化物【答案】A【解析】【详解】A.NO2为红棕色有毒气体,故A错误;B.二氧化氮有毒,B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为46,所以密度比空气大,故C正确;D.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综上所述错误的为A,故答案为A。5。臭氧(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下列元素与氧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是()A。He B。S C.Si D。P【答案】B【解析】【详解】O元素位于第ⅥA族;A.He属于零族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B.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故B符合题意;C.Si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故C不符合题意;D.P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 B。CH3CH2CH2CH2CH3和C(CH3)4C。16O和18O D.乙醇和乙酸【答案】B【解析】【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A错误;B。CH3CH2CH2CH2CH3和C(CH3)4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所以两都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16O与18O是氧元素的同位素,C错误;D.乙醇(CH3CH2OH)和乙酸(CH3COOH)的分子式不同,因此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答案选B。7。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SO、H+。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Na+ B。Ba2+ C。OH- D。Ag+【答案】A【解析】【详解】A.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钡离子与硫酸根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银离子与硫酸根及氯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8.下列物质不含有离子键的是()A。NaOH B.NaCl C。NH4Cl D。H2O【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B.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只含离子键,B错误;C.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共价键,C错误;D。水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键,只含共价键,D正确;答案选D。9。下列药品中,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A.烧碱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D。氯化钠【答案】D【解析】【详解】A.烧碱为NaOH,固体NaOH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导致变质,所以烧碱需要密封保存,故A不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导致变质,需要密封保存,故B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导致浓度变小,需要密封保存,故C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不和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也不吸水,所以无需密封保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12年12月7日日本明治奶粉检测出放射性核素铯Cs而被召回,下列有关铯原子(Cs)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为55 B.电子数是55 C.中子数是137 D.质量数是137【答案】C【解析】【详解】铯原子Cs的质量数为137、质子数为55、电子数为55、中子数为(137—55)=82,C错误,故选C。11.下列措施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合成氨工业中使用催化剂B。用铁粉代替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C。食品放在冰箱中贮藏D。在试管中进行铝和盐酸反应时,稍微加热【答案】C【解析】【详解】A、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数大大地增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故不选A;B、增大固体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故不选B;C、降低温度,活化分子数减小,减慢反应速率,故选C;D、加热提高温度,活化分子数增多,加快反应速率,故不选D;故选C。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CO32—=CO2↑+H2OB.用氢氧化钠检验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NH4++OH—NH3↑+H2OC.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D.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Cl2+OH-=Cl—+ClO-+H2O【答案】B【解析】【详解】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aCO3=Ca2++CO2↑+H2O,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B正确;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OH—+Cu2+=BaSO4↓+Cu(OH)2↓,故C错误;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D错误;故选B。13.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答案】A【解析】【详解】A.从图中所示信息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其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伴随着能量变化,B项正确;C。吸热反应与是否加热无关,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但属于放热反应,C项正确;D.在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新键形成放出能量,D项正确;答案选A。1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甲烷 B.乙醇 C。蛋白质 D。纤维素【答案】C【解析】【详解】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三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氧气是由O元素组成的单质,则C元素、H元素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由此可知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元素和H元素,可能含O元素,不可能含有N元素,蛋白质中含有N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蛋白质,故选C。15。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生成氯丙烷的反应B。乙烯与水生成乙醇反应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溴乙烷的反应D.乙烯自身生成聚乙烯的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丙烷与氯气在光照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可生成氯丙烷和氯化氢,A正确;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错误;C.乙烯与溴的四氯化溶液生成1,2—二溴乙烷的反应是加成反应,C错误;D.乙烯自身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烯,D错误;答案选A.16。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 B.稀释浓硫酸C.转移溶液 D。点燃酒精灯【答案】A【解析】【详解】A。闻气体气味时应用水在瓶口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A正确;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B错误;C。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误;D.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D错误;答案选A。17.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在下列反应中只体现过氧化氢的还原性的反应是()A.2H2O2=2H2O+O2↑B。H2O2+SO2=H2SO4C.H2O2+HI=I2+2H2OD。5H2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O2↑+8H2O【答案】D【解析】【详解】A.该反应中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故A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只降低,只体现了氧化性,故B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中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只降低,只体现了氧化性,故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中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只升高,只体现了还原性,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Al2(SO4)3=Al3++SO B。氨气的电子式:C.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B【解析】【详解】A.硫酸铝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故A正确;B.氨气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正确;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2H5OH,故C错误;D.14C的质量数为14,质子数为6,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错误;故选B。1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L氢气中含有的氢分子数目是NAB.1mol钠作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是NAC.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BaCl2含有Cl-数目是2NAD。1molOH—所含有的电子数是9NA【答案】B【解析】【详解】A.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和含有的氢分子数目,故A错误;B。钠作还原剂,失去1个电子生成钠离子,则1mol钠作还原剂可提供的电子数是NA,故B正确;C.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1mol/L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的物质的量和含有氯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D.1个氢氧根含有的电子数为10,则1molOH-所含有的电子数是10NA,故D错误;故选B。20。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从石油中通过分馏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B。从煤中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C.以煤、石油和天然气原料生产合成材料D从海水中提取溴【答案】A【解析】【详解】A。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A正确;B.从煤中得到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为煤干馏,为化学变化,B错误;C.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材料乙烯等,为化学变化,C错误;D。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Br2为海水提溴,D错误;答案选A。21.如图所示,两电极一为碳棒,一为铁片,若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且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B.b为负极,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C。a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可为硫酸D。b为正极,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负极b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可以为硫酸,故A错误;B、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负极b是铁片,烧杯中的溶液不可以为硫酸铜,否则正极上会析出金属铜,故B错误;C、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烧杯中的溶液可以为硫酸,故C正确;D、a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明a是正极,应该是碳棒,烧杯中溶液为硫酸铜时,正极上会析出金属铜,故烧杯中的溶液不能是为硫酸铜溶液,故D错误;故选:C.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则甲为H,乙为N;甲和丙同主族,丙为Na;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丁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即丁为Al。【详解】A.

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向右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为丙>丁>乙,A错误;B。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单质的还原性丙〉丁>甲,B错误;C.甲、乙的氧化物为共价化合物,丙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错误;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铝,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硝酸、氢氧化钠反应,D正确;答案选D.23.硝酸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NO、NO2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主要反应为:2NO2+2NaOH=NaNO2+NaNO3+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aL(标准状况)NO和NO2混合气体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没有气体残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a/22。4molB.混合气体气体中NO2体积一定大于(等于)NO体积C。溶液中NaNO3物质的量一定小于(等于)NaNO2物质的量D。若生成的NaNO2与Na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混合气体中NO与NO2的体积比为3:1【答案】D【解析】【详解】A.aL(标准状况)NO和N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被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没有气体残余,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生成NaNO2和NaNO3共mol,由Na元素守恒可知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mol,故A正确;B.根据题目所给方程式可知只有NO2时气体可以完全被吸收,根据方程式NO2+NO+2NaOH=2NaNO2+H2O可知,当NO2的体积大于或等于NO时NO才能完全被吸收,而反应后气体没有剩余,所以混合气体中NO2体积一定大于(等于)NO体积,故B正确;C.反应2NO2+2NaOH=NaNO2+NaNO3+H2O中生成的NaNO3和NaNO2物质的量相同,而只要有NO发生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就会使NaNO2物质的量大于NaNO3,故C正确;D.设NaNO2与NaN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1mol,则由2NO2+2NaOH=NaNO2+NaNO3+H2O可知,NO2的物质的量为2mol,生成NaNO2为1mol,故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中生成NaNO2为3mol—1mol=2mol,故该反应中NO2为1mol、NO为1mol,则NO2、NO的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1mol=3:1,即NO与NO2的体积比为1:3,故D错误;故答案为D。【点睛】判断D选项时可以不用计算,根据B选项分析可知气体完全被吸收,NO2体积一定大于(等于)NO体积,所以NO与NO2的体积比不可能为3:1。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小题,共31分)24。(1)抗酸药物的种类很多,其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化学物质。①抗酸药物具有抗酸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②某品牌抗酸药的主要成分有糖衣、碳酸镁、氢氧化铝、淀粉。写出该抗酸药发挥功效时的离子方程式:__和___,③淀粉在抗酸药中作填充剂、粘合剂,淀粉在人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转化为______(写分子式)。(2)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①下列有关材料叙述错误的是_____a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b石灰石是制备玻璃、水泥等工业的原料之一c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②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纤维、___、____。③居室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物质,该物质会使人患过敏性皮炎、免疫功能异常等疾病,它的名称是____.(3)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①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为_____②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______③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④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是____⑤“白色污染”是指________。【答案】(1)。抗酸药物中的成份与胃酸会发生反应,消耗胃酸(2).MgCO3+2H+=Mg2++CO2+H2O(3).Al(OH)3+3H+=Al3++3H2O(4).C6H12O6(5)。c(6).合成塑料(7).合成橡胶(8)。甲醛(9)。氮氧化合物SO2和NOx(10).氟利昂(11)。CO2(12).汽车尾气(13).聚乙烯等塑料垃圾【解析】【分析】抗酸药的主要作用是中和多余的胃酸;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石灰石是制备玻璃、水泥等工业的原料之一;人造板材能释放甲醛。【详解】(1)①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一般都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能与多余胃酸发生反应,消耗胃酸。②抗酸药的有效成分为碳酸镁、氢氧化铝,两者与胃酸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CO3+2H+=Mg2++CO2+H2O、Al(OH)3+3H+=Al3++3H2O。③淀粉在人体最终被消化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2)①石墨可以导电,不能做绝缘材料;答案选c.②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和合成橡胶。③居室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材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有毒物质为甲醛。(3)①氮氧化合物SO2和NOx等气体的排放会形成酸雨.②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③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④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⑤“白色污染”是指聚乙烯等塑料垃圾.25.图中X、Y、Z为单质,G为混合物,其他为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俗称磁性氧化铁;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2)一定条件下,Z与H2反应生成ZH4,ZH4的电子式为_______。(3)写出A和D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4)写出E与NaOH溶液反应转化为M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答案】(1)。H2SO4(2)。(3)。Fe3O4+8H+=2Fe3++Fe2++4H2O(4).SiO2+2NaOH=Na2SiO3+H2O【解析】【分析】由A俗称磁性氧化铁可知,A为Fe3O4;由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可知,E是SiO2;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Fe、Y为O2、Z为Si、D为H2SO4、M为硅酸钠、G为硫酸铁和硫酸亚铁、R为H2SiO3胶体。【详解】(1)D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故答案为:H2SO4;(2)一定条件下硅与氢气反应生成硅烷,硅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3)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O4+8H+=2Fe3++Fe2++4H2O,故答案为:Fe3O4+8H+=2Fe3++Fe2++4H2O;(4)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点睛】由A俗称磁性氧化铁和E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确定A为Fe3O4、E为二氧化硅是解答关键.26.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