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516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1.gif)
![历史:516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2.gif)
![历史:516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3.gif)
![历史:516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gif)
![历史:516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必修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4b71ff3c242685a23482270eeebc7cb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大家想在古代社会里可能吗?古人用什么传递信息?飞鸽传书、烽火传信等。我们今天如何了解信息呢?第16课大众传媒的
变迁荆州区西门中学邢红芹大众传媒:传递信息的载体就是传媒,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载体即大众传媒。近代以来,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媒体依次出现,被称为三大媒介。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概念解析第一篇图说历史报刊业兴起: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己办报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19世纪中期,外国人办报外文报刊:《中国丛报》《万国公报》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报刊业发展: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前期报刊业发展: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报刊业繁荣:改革开放后广播的发展文字
声音广播
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随后,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最初的老式收音机,到后来的随身听、CD,随着时代的发展,MP3随身听已经成为现今最为流行的音乐播放器,延续着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电影:影视
1895.2,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文字+声音+图像=影视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有声进口片无声彩色黑白国产片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渔光曲》——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建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张艺谋冯小刚葛优陈凯歌电影佳作巩俐葛优李连杰著名演员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电视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天津无线电厂于195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将它命名为“北京”。影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随后各省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民众的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美)米歇尔·科兹曼互联网的兴起中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新发展手机短信电子书第二篇问题探究探究问题一依据报刊业发展历程,探究报刊业在不同阶段的社会影响表现社会影响兴起发展繁荣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外文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中文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1873年艾小梅的《昭文新报》为国人最早在境内创办的报刊。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等“文革”时期不少报纸停办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发展。探究问题二哪些因素不断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材料: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史,既是艺术的发展史,更是技术的发展史。从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技术的每一次革新,均源于科技的进步,都推动了电影的大发展。
——《电影世界》央视广告收入从零到100亿用了近30年时间,1979年播出第一支商业广告,1992年实现广告收入突破1亿元,1995年迈过10亿元门槛,2007年突破100亿元大关。
——摘自《中国广告网》探究问题二哪些因素不断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发展;生活需要;科技进步;政策支持;利益驱动;思想宣传;自身优势。探究问题三: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大众传媒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全国每个电视台至少都有一个法制栏目,中央电视台和部分地方电视台还成立了专门的法制频道,节目样态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这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地推动了国家的“普法”进程。
——摘自《人民网》材料一:
2009年3月,南京某高校的9名学生模仿香港电影《古惑仔》,这样彼此称呼。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班级,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姓名,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白天逃课在网吧上网,晚上在网吧“包夜”。9人多次在网吧附近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甚至拦路抢劫。
——摘自《搜狐网》材料二:材料三:
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尼
探究问题三: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大众传媒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参考答案:积极方面:传递信息、报道新闻、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加强联系、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生活方式、丰富精神生活等
消极方面:假信息会误导人们的思想;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犯罪等。总之,这些传播媒介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第三篇百家争鸣争鸣一: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要如何选择有用信息,鉴别正确信息,摒弃信息垃圾,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呢?请你和同学议一议,看看有何高明的对策。争鸣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会不会影响其他媒介的发展?
参考答案:不同的媒介各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特色栏目,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需要,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执行案件代理合同(2篇)
-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复习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古代印度文明》听课评课记录
- 新版(修订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精写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实数》听评课记录2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5整式的加法和减法(1)》听评课记录5
-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听评课记录《2-1圆(2)》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2 立方根》听评课记录
-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6课《古希腊罗马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5.1《心中有他人》听课评课记录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 矿井主要灾害事故防治应急避灾知识培训课件
- 不老莓行业分析
- STARCCM基础培训教程
- 2016-2023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地理标志专题通用课件
-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 《小英雄雨来》读书分享会
- 学校安全教育教你如何远离危险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7单元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