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主讲:朱肖川专题一: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产生和发展。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1、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2)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劳动者政治文化教学内容学生的规格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影响A、由于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培养目标产生影响。B、学科的分化和综合,将促使学校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造。C、人口的增加,职业的转换、技术、知识的交替与更叠等,将使教育的时空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更加丰富多彩。在新的条件下,教学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A、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矛盾B、形式教学和实科教学的矛盾C、知识教学和创造性素质培养的矛盾。D、在媒体引入后,如何处理媒体和各教学要素的关系E、如何处理教学灵活性和质量控制的矛盾(2)在迎接挑战,发展信息时代的教育中,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观念、思路、手段和方法,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

教育技术解决两方面的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其能够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

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它适合并可以运用到这一改革的各个层面。宏观中观微观2、教育技术的引入能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对传统教育产生很大影响,成为第四个教学要素。可引入顾明远的一段话说明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复杂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教育过程已经不是由上述三个要素构成,必须增加教育技术这个要素。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技术学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教育技术的参与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却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路。3、信息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必备素质。(1)教育技术方面,有两种技术:大技术和小技术小技术教育媒体应用学生教学活动教育媒体应用评价大技术大统合(2)现代教师必备教学能力(3)教师的形象

人格学问

教育观念

教育技术二、本门课程的知识逻辑结构(一)知识结构图目的、任务、概念、特点、对象、范畴、理论基础发展历史(看教育技术形成)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内涵、外延)教育媒体开发技术教育系统开发技术(过程)教育软件开发技术教育系统开发技术教学过程设计技术教学系统评价技术教学系统管理技术(二)几个问题1、教育技术是什么2、教育技术是怎么来的,如何形成一门学科,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3、教育技术有什么特点。(和教育哲学、教育学的差别)4、教育技术干什么(研究领域、工作领域)三、教育技术的概念和范畴(一)什么是教育技术1、什么是技术(1)传统的技术观科学的应用即为技术,(2)新的技术观技术的三个层次:哲学形态操作方法物理技术2、教育技术是属教育学科,落脚点在教育,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3、教育技术的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2)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3)涉及的领域包括: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4)目的是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4、教育技术的领域(二)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区别(三)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的区别1、从时间上来讲,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的第一阶段2、从内容上讲,电化教育从属于教育技术3、电化教育是中国特色的四、教育技术发展简史从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可看到教育技术的来源变化,尤其是研究方法的变化,研究历史的方法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极为广泛。(一)教育技术的起源1、起源的几种说法始于公元前五世纪,四世纪的希腊戴正南,河北师大,教育现象出现

美国教育传播协会,认为本世纪20年代2、我们认为本世纪20年代(二)产生的背景美国工业革命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原有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对教育所要求的改革。(三)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在整个教学改革过程中同时进行着三条线索,一是视听教学的发展,二是个别化教学的发展,三是设计与改进的实验教学(系统地设计教学)的发展,最后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溶为一体而形成教育技术领域,所以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从这三个概念和三种教学实践模式的整合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学术思想和实践模式的形成。<一>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和依靠学习资源的思想以及媒体传播教学模式的形成。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1、视听教学的初期阶段——视觉教学(1)视觉教育

背景A、工业技术现代化,需大批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所以重视教育改进。B、人们越来重视实用课程和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C、一批新的科技成果拥现

由于商业机构参与,“命名视觉教育”,发展。

1923年7月,设立了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

二十年代末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原有的视觉教学的概念已不能涵盖已扩展的视听设备界入的教育实践,视觉教学便发展为视听教学。

在理论方面,1937年,霍本出版了“视觉化课程”

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发展缓慢(2)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

战争期间、视听教学在军队训练中得到很大发展。

战后在军队及电影工业界若干基金会的支持下,视听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重点探讨视听媒体的特性以及对学习的影响。全美教育协会的视觉教学部正式更名为视听教学部

理论上,戴尔发表了以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他依据各类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抽象程度作了系统的分类,并概括了应用的原则,这个理论成为教学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3)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各种新设备的应用,不能用视听理论概括教学实践。

1955年后,前苏联卫星上天,促使美国改革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方法。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给教育各种拨款。

六十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强调用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的组织教材的模式与戴尔的视听教学理论中媒体的分类模型相吻合,所以课程改革运动对视听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传播理论的发展和对教育的影响,为此,试图定义一个更为广泛的术语和定义来概括这个领域。“定认与术语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的发展,是视听教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点。(4)总结:视听教学的发展原因:1、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2、它与新的视听技术、通迅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和开发出的媒体与传播手段相密切关联的。<二>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强调学习为中心的个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形成。(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2)程序教学的发展。

1954年,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理论设计出程序教学机,程序教学60年代初达到高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强化理论的应用,早期的程序教学有如下特点:小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率。在程序模式上则体现他的“操作条件”原理的直线式程序。

程序教学运动六十年初达到高潮,后期则开始衰退,原因:A、要真正开发有效的程序教材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验,这样会花费很高代价。B、机器设备不理想

造成影响程序教学总结出的一套开发程序教材的方法,开发过程综合了许多重要概念并得到具体应用,影响和促进了系统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个别化教学的研究。(3)其他的个别化教学形式的发展(4)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5)小结几十年的个别化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教学的目的和衡量标准的指导思想和个别化教学模式。<三>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发展与系统设计思想和分析、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模式的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作教学系统方法。(1)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来源于设计和改进教学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法)(2)程序教学是在五十年代中期诞生,是“系统的设计教学”概念发展中的重要因素。(3)有关行为科学的一些概念如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参照测试和形成性评价为“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1970年,教学系统方法的定义70年代,从教学系统方法经过教学开发形成教学设计的理论80年代,形成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90年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5)总结在六十年代后期,在设计与改进教学的实验方法的实践中,受到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概念的影响,特别是程序教学的课程开发模式的影响。与此同进,亦受到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在系统化设计教学的方法中吸收了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并结合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创造出一种定型化的可操作性的教学开发的系统方法,从而形成系统化设计教学的思想和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的教学模式。有的学者简称为系统方法的思想和模式。<四>教育技术的形成三个不同的改革教学的实践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以前基本是各自发展。(1)视听教学视听传播认识到传播过程要素众多,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它。(2)早期的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程序课程复杂,需要系统方法(3)早期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的系统化教学系统方法的定义和理论形成。系统论的引进。既然系统论把教育认为是一个复杂系统,因此要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又有发挥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才能达到。教育系统的最优发挥,不仅需要每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取决于系统中各要素的最优配合和协调一致。因此,运用系统研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的各个部分进行综合的整体的考察,对教育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才是实现教育最优化的根本途径。专题二理论与理论基础(一)视听教学理论1、背景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单调化,效果不好。科学技术的发展。2、理论基础(唯物主义感觉论)(1)感觉论的观点(2)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教学模型3、理论:戴尔发表书《教学中的视听方法》1)基本原则A)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过程,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抽象。B)各类视听教材与方法。应按其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性质—具体和抽象的程度来分类。C)视听教材应与课程相结合,教和学的过程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2)经验之塔——学习经验分类理论的模型实际经验替代经验抽象经验3)评价A)经验之塔所强调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刺激物的性质—具体和抽象的程度。B)与布鲁纳认知发展学说有一致性。C)经验之塔是建立在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论,使视听教学成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D)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辅助)E)存在问题

新的媒体,概括不了。

这种描述太粗糙

静态描述(二)视听传播理论1、背景(1)视听教学理论不能概括各种媒体。(2)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很强效果。2、“理论基础”传播理论1)传播的定义2)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和传播理论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香农—韦佛模式(通迅模式)信息源发射器接收器噪声信道信息接收者信息信号接收信号信息编码解码香农—施拉姆传播模式信源干扰信道信宿编码译码反馈共同经验领域施拉姆循环模式信息信息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给我们教学法的启示

传播是一个过程,构成要素有四个

研究内容有五个3)传播论对视听教学的影响把教学内容抽象后: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

通过研究传播过程构成要素功能,而设计传播的系统,用这来达到更加有效的目的。3、视听传播理论1)定义(63定义)2)视听传播模型视听传播设计——————讯息媒体—工具人员方法环境讯息选择目标具体化反馈分析学习—受传者系统——————呈示接受————————————反应评价——————教学情景3)评价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视听教学

综合的产物

引入了对系统的设计的思想

不足没有使用完整的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三)程序教学理论1、理论基础——斯金纳的强化论老鼠黑箱实验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2)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强化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3)建立耦合联系的原则

学习任何领域里的能力的完整过程,必须分解为许多很小的步子,强化必须与每一个小步子的完成建立耦合联系。把复杂的技能分成一系列简单的行为,对每一次简单行为的成功学习立即予以强化。对人类学习进一步补充“提示”概念,安排一定提示以引出正确的反应。2、程序教学理论1)原则斯金纳认为最有效控制人类学习需要工具,采取步骤,发展科学教学技术,建立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教学技术。要研究:建立什么样的行为?要用什么样的强化手段?收集有什么样的反应?如何有效安排强化物?

教师的作用是行为的塑造者。

为了达到目标,有必要使用某种机器2)程序教学的基本方法

向学习者显示一个单元的信息,作为一个刺激。

然后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或回答方式作出反应。

反馈系统对反应作出评价

进入第二个小单元海陆空习3、评述1)提出了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模式。认为学习的行为,学习的后果的强化是学习的关键。2)媒体作用的改变3)它提出了行为目标和标准参照评价的概念4)形成了程序教材开发的系统分析方法5)机器的原因、经济原因,开发较为复杂,程序教学不怎么用了,思想推广了。(四)教学系统方法1、理论基础(1)系统观、一般系统论、系统方法论是系统研究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2)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实现整体功能。(3)行为科学的理论贡献2、理论(1)教育技术的一般方法一种在系统科学和教育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指导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思想和方法。(2)评价优点:

教育系统方法说明教育技术不是具体的媒体设备,而是一个过程。

教学系统方法把人力和物力资源结合应用,强调人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

教学系统方法给该领域引进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思想。

局限:

教学系统方法,虽提出了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问题,但在资源的分类方面,以及学习者与信息源之间的直接的相互作用方面,都没有说明清楚。专题三: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一、人们认识教学的思路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影响因素(有好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中促进因素是有利于达到学习目的的因素,教学活动就是要形成促进因素)学习过程在进行过程中,它都会从周围吸取养料,不断地深入,而这些对学习过程有利且可被利用的环境就构成了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学习效果=学习者本身自控的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效果+促进因素所产生的增加效果-负面因素所产生的减少效果。二、几个问题1、什么是学习过程2、影响学过程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促进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标4、学习资源对学习过程有何作用三、什么是学习1、广义的学习概念(1)人和动物共有的学习概念(2)人和动物的学习又是有本质的区别2、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要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四、对学习过程的认识(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观学习实质是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联结,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刺激1刺激N反应A反应B反应C(我们所需要的反应)正强化负强化当刺激不明时,反应为操作性行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强化的提供(二)认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人脑图式(结合转换)信息转入筛选输出核心是在认知结构的转换1、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3个同时发生的过程、习得、转换和评价。2、与计算机的信息流程类比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内部阶段三个概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结构感受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反应发生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特征的选择性知觉短时记忆贮存复述语义编码提取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输入输出长时记忆贮存搜索(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几个概念认知图式、同化、顺化、平衡2、动态过程认知图式环境五、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学习过程学习基础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资源(一)学习基础学习基础学习者身心发展状况(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一般能力初始能力(二)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分类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注意策略)调节策略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对学习环境的管理对自己的控制和寻求其他人支持的管理媒休的选择与应用等(三)学习风格信息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方式的不同,风格不一样在认知风格上典型的有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四)学习动机学习需要来源内部外部动机行为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五)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学习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六)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物的环境人的环境六、促进学习的过程无目的的影响(有可能促进)有目的影响(有可能促进)(教学)(一)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二)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要素的动态组合方式)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学资源教师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学习过程特点设计教学方案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由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矛盾的侧重点的不同,使教学结构表现为三种形式。侧重点教师学生1、以教师为中心2、以学生为中心3、“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四)教学策略(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个策略问题)1、教学策略2、特征3、教学模式(1)模式(2)教学模式(3)教学模式的结构(4个部分)教学目的、教学程序、作用方式、支持系统七、学习资源(一)什么是学习资源广义、狭义(二)学习资源的表现形态(6种)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三)学校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1、要求(1)多媒体化(2)系统化网络化(3)个别化(4)数字化2、种类(1)多种媒体综合的学习资源中心(2)多媒体综合教室(3)学科专业多媒体教室(4)学校闭路教育电视系统(5)学校局域网教学系统专题四视听觉媒体一、媒体与媒体的信息传递过程(一)媒体的概念媒体:来源于拉丁语“media”,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1)两者之间(2)载体(3)对信息内容没有影响,就象运货的卡车,运什么货无关紧要。(二)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源信宿媒体编码解码信息符号信号信宿符号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道译码信宿译码1、注意区分信息、符号、信号的关系2、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只有信号才可以被存储和传送。3、不同的媒体,其传递的信号不一样,其符号系统也有差别。二、视听觉基本知识(一)物理量与感受量客观物理刺激耳眼感觉器官大脑中枢(形成感受)主观1、对听觉而言声波频率振幅基频泛音音调音色响度人耳感受人脑AB声源2、视觉图象光频率混合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