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_第1页
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_第2页
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_第3页
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_第4页
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因斯坦的朋友别索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眼里闪着泪花,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17世纪末,牛顿提出了光的粒子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

生物中有一种有趣的“变性”现象,在红海里生长着一种鱼,合群而生,一般由数十条组成一个大家庭。除了领头的“家长”是雄鱼,其余都是雌鱼。如果那条独一无二的雄鱼死去了,剩下的雌鱼并不因此散伙,也不招引其他的雄鱼,他们中的一条强壮的雌鱼,会自动地慢慢变成雄鱼。蚯蚓、牡蛎等动物,也存在着雌雄转化的现象。

生物中这种“变性”现象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公元前800年左右的西周末年,当时郑国的史伯提出了: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又有:“以他平他谓之和”之说。这里的“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寻求“和”的过程。

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阐释做人的道理,将其作为区别君子和小人的一个标准,谓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