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_第1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_第2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_第3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_第4页
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八年级下册古文二则PPT课件

孙权劝学--司马光第1页/共31页1.揣摩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3.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学习目标第2页/共31页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作者简介第3页/共31页

吕蒙(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蜀将关羽,占领荆州。不久病死。吕蒙写作背景第4页/共31页

吕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第5页/共31页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掌权管理政务,不可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拿军营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当初掌权古代王侯的自称管理政事借口、推辞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对……说应当只是研究难道广泛浏览群书了解第6页/共31页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你事务多,谁能像我一样(事务多)呢?(哪比得上我事务多?)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收获。”蒙乃始就学。吕蒙才开始学习。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交谈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谁认为指从师学习不再才干和谋略到等到像……一样才第7页/共31页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兄长为什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告别。了解、知道重新连词,表顺接于是第8页/共31页第9页/共31页第10页/共31页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2、鲁肃对吕蒙是怎样的态度?合作探究第11页/共31页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卿言多务,孰若孤?(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的目的、方法)

(委婉的批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问题1:第12页/共31页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行动)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分别了。鲁肃赞学(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问题2:第13页/共31页孙权劝学吕蒙孙权鲁肃循循善诱

关爱部下

勤奋好学虚心听劝

知错能改

学有所进爱才

敬才就学第14页/共31页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一、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二、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三、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四、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拓展延伸第15页/共31页成语:吴下阿蒙:指人学识尚浅。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去看待。第16页/共31页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而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的行为,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就此,在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小结第17页/共31页祖逖北伐司马光第18页/共31页

西晋末年,北方戎狄民族对汉族大肆杀戮,以司马睿为首的东晋政权,却没有收复北方的决心。祖逖白手起家,组织了一支军队,高举北伐的大旗,挥军北上,收复大片失地。此文反映的是晋名将北伐之前故事片段。写作背景第19页/共31页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è)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

为军谘(zī)祭酒。逖居京口,纠合

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第20页/共31页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曰:“此非(恶è)声也!”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听到鸡叫,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好的(或令人厌恶的)声音。”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都年轻当初于是不好的踢半夜舞剑睡第21页/共31页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

为军谘(zī)祭酒。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任命祖逖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

骁健,言于睿曰:祖逖住在京口,聚集勇猛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晋朝的动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无道而使百姓怨恨反叛,而是由于皇亲宗族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才使戎狄乘虚而入,毒害中原。百姓皇帝指勇猛壮健的人集合作为把怨恨反叛指中原地区残杀、残害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第22页/共31页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现在沦陷区的人民已经遭到残害,人民都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派遣像祖逖(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的!”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仅仅拨给他一千人的军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募集军队。自己奋起反抗残害沦陷区的人民派遣军队假如铠甲武器指军粮向来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用来,表目的使(之)自召募像第23页/共31页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击楫而誓曰:祖逖带领自己的部下共一百多户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如果不能驱逐外族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下)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于是把军队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进发,前进军队驻扎渡又,再肃清,扫平船桨江心,江中第24页/共31页合作探究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请概括祖逖这个人物?2、本文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请把它们找出来,并解释其含义.第25页/共31页1、祖逖是在什么情况下力主北伐的?(1)皇帝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使戎狄乘虚而入,

屠戮中原,晋王朝丧失了半壁江山。(2)沦陷区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祖逖形象:

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有胆有识的东晋名将形象第26页/共31页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自相鱼肉: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望风响应(闻风而动):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第27页/共31页

本文通过对祖逖言行的描写,鲜明的刻画出一个胸怀大志、忧国忧民、有胆有识的东晋名将形象。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是人自小立大志对成长、成才是多么重要。

小结第28页/共31页闻鸡起舞击楫中流身体力行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忧国忧民祖逖北伐板书设计第2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