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至今)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人类开始步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的历史;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影响、互相对抗;是世界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世界:第二阶段: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5年----21世纪90年代初)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对峙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
(1917~1945)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第三阶段:多极化的世界(1990年至今)
:两种不同文明的的融合第一阶段(1917~1945)
:两种不同文明的创新与发展阶段特征经济:形成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和运行机制政治: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处于武装对峙与竞争共处状态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1、科技:物理学的革命2、思想:列宁主义的发展及凯恩斯主义出现3、文学艺术:现代派占主导地位;影视艺术产生国际关系
:1、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2、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专题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917.11.6)导言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倾刻间却土崩瓦解,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演变,苏联也随着许多加盟共和国的另立门户而成明日黄花。俄国(苏联)发展线索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沙俄苏俄苏联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社会主义改革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重在农业重在工业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突破体制,但背离了社`发展方向【考点考情】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4)“斯大林模式”主题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2)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形成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和列宁主义诞生。(3)为了摆脱困境而参加一战。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一)俄国十月革命
2.过程(1)“二月革命”二月革命概况: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2.过程(2)两个政权并存及其结束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成为了革命的纲领。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并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要求,反而使用武力镇压革命,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一)俄国十月革命
2.过程(3)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月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领导人:列宁;领导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地点:彼得格勒(今圣彼德堡)主力:武装工人、士兵;开始:在涅瓦河口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结果:临时政府被推翻革命性质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
2.过程(4)巩固政权建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决议)制定《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普遍建立起苏维埃政权;1918年,全俄苏维埃通过第一部宪法,正式定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反对国内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俄国十月革命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新的解放道路。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俄国革命的特点◆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十月革命的道路,与中国的革命道路有何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阶段小结:不同:俄国是工人武装起义夺取中心城市,革命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认识:1、无产阶级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是由各种具体国情决定的。2、革命道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和照搬别国经验。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目的性质结果影响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结束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1918年1.背景: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进攻,干涉革命;苏俄政权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目的:集中一切力量战胜敌人,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主题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余粮收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所有制:工业公有制,不包括农业;分配:工农业都为公有色彩;管理方式:强制)(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评价: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许多措施超出战时需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战后这一措施没有停业,反而进一步加强,导致农民反抗。(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苏维埃亟须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内战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2、目的:恢复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3.内容:(1)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自己支配余粮。(2)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允许开办)私营小企业。(3)恢复自由贸易。4.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公有制为主导,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三)新经济政策1921年5.意义:调动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经济恢复,巩固政权。列宁探索出一条在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在发展生产力基础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6.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认识: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水平探究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两者的不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工业余粮收集制(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固定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两者的不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贸易分配特点: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平均主义)实行工资制(按劳取酬)(四)苏联成立:1922年,苏俄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四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面积2240.2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探究2、总结列宁的贡献:1、创建布尔什维克党(1903年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将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章;形成列宁主义)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政权。(2)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工农联盟。(3)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四)“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背景:国家政局稳定,经济恢复到1914年以前水平;俄国工业水平落后;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目的:为快速建立强大的工业国,开辟了一种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过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五)“斯大林模式”4.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单一公有制(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4)农业集体化,土地农民私有变为集体农庄公有。(五)“斯大林模式”5.评价:
积极积极方面(1)A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B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C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D奠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五)“斯大林模式”5.评价:
消极方面:(2)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片面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农业滞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3)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提高缓慢(4)国家为积累工业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过多,挫伤农民积极性(5)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作用,僵化执行计划指令、造成企业生产消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地方、好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五)“斯大林模式”5.评价:
消极方面(6)阻碍了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影响产业平衡,挫伤积极性,短期有效,不利长远)《片面发展的经济》
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经济发展不协调。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提示探究3【12山东卷】.(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山东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12山东卷】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行装。(举一例说明即可)(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4)【2011广东卷】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2分)“一边倒”,学习苏联;(2分)底子薄。(2分)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2分)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课程标准】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一、赫鲁晓夫的改革⒈背景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了契机⒉内容⑴经济农业:扩大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价格;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⑵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叛;平反冤假错案⒊结果:失败⒋失败原因: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②缺乏事实求是的精神③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④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体制1964年赫在无奈中被迫下台⑴积极: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⑵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⒌评价:赫鲁晓夫之后,苏联上台的是?勃列日涅夫(1964——1982)二、勃列日涅夫改革⒈前期(有所发展):重点在工业上,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⒉后期(逐渐停滞):70年代初,社会陷入因境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后失败1985年54岁的————上台三、戈尔巴乔夫改革⒈改革进程:⑴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⑵1988年后,政治改革,失败(苏共解散,苏联解体)①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主义)②措施: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总统制。⒉后果:经济滑坡;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党内斗争尖锐化(即全盘西方化,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苏联改革已经是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喷发来……苏联解体一发而不可收拾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⑵八一九事件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影响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政权发生根本变化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⑶完全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1991年)起因四、苏联解体⒈过程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了许多问题⑵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⒉原因苏联解体的教训:⑵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⑶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⑷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⑸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国家统一是最高原则⑴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1922年12月30日,莫斯科召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大会。------建立联盟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自愿参加联盟;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民族自决权。
——《俄国史》材料二(《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免费论文
《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问题探究材料三
1861年,纽约州议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林肯政府庄严宣称:“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合众国只能有一个,每个州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脱离合众国”
材料四(赵)一力:当你面对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受威胁时,是使用武力维持国家统一,还是让各加盟国依据民主原则进行自决,这种进退两难的选择,是否使你十分矛盾?
戈氏:这是个重要问题。------
一力:你是否认为动用武力,还是可以阻止前苏联的解体?
戈氏:那是毫无疑问的。
-----
一力:那么是否可以说,你改变了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但却失去了你的国家。
——《焦点访谈》记者赵一力与戈尔巴乔夫访谈
依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提出你对维护中国统一的几点建议。小试牛刀1.(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小试牛刀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小试牛刀3.(2010·福建文综·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小试牛刀4.(2010·北京文综·2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从动摇到背叛
独断专行的领导作风
夸夸其谈,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
缺乏大国领袖的人格魅力
斯大林时代的许多重大问题并非单纯出于体制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倒是由于发展战略的失误。如对于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长沙微型计算机买卖合同
- 2025股权转让合同的主要条款
- 2025版的新昌县茶叶种植收购合同
- 民宿合资经营协议书范本
- 夫妻分居协议书范本(有子女)
- 车身广告出租合同
- 个人购房补贴借款协议书范本
- 2025美容仪器采购合同(律师版)
- 2025实训合同实训协议
- 2025项目管理类合同进度款确认操作
- 体检护士礼仪规范
- 2025-2030中国真空结晶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GB/T 20424-2025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
- 输油管道安全培训
- 2025年海南重点项目-300万只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说环境描写的深度剖析:解锁文学世界的另一把钥匙(高中教材全册)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选择题】专项复习训练真题100题(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1100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关于“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的认识
- 浙江省温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地理试题(B卷) 含解析
- 2025年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