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铸:当代国际法与中国_第1页
李延铸:当代国际法与中国_第2页
李延铸:当代国际法与中国_第3页
李延铸:当代国际法与中国_第4页
李延铸:当代国际法与中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国际法与中国一、国际法概述二、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变化三、现代国际法对中国的影响一、国际法概述(一)什么是国际法?(二)国际法发展简史(三)了解国际法及其发展的意义

(一)什么是国际法?

狭义国际法(国际公法)。奥本海的古典定义:在国际交往中形成,在国际关系上对相关主体有拘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卢松(外交学院副教授)的递归定义: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准则,是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遵守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还适用于政府间国际组织、类似国家的政治组织。

广义国际法还包括: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国际经济法:规范国家、国际组织、私人公司和个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1)国际贸易法、(2)国际金融法、(3)国际投资法、(4)其他规范国际经济秩序的法律。

国际私法:规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法律制度。由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国际习惯组成。(二)国际法发展简史1、《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时代:国际法的形成期2、《国际联盟盟约》时代:国际法的发展期3、《联合国宪章》时代:国际法的成熟期

1、《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时代:国际法的形成期

具有近现代意义的国际法产生于欧洲近代30年战争(1618-1648)。两件国际法大事:一是1625年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出版,标志着国际法理论成熟。二是1648年《威斯特法里亚和约》签订,即以“和约”的形式结束战争,承认荷兰、瑞士及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若干邦国独立,确立现代欧洲的版图格局。此举标志着国际法的产生。2、《国际联盟盟约》时代:国际法的发展期

一战(1914-1919年)参战33国15亿人,死伤30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多亿美元,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的10倍。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单方面签定《凡尔赛和约》。其中,《国际联盟盟约》规定:会员国有和平解决争端的义务,并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为集体安全机制来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国联于1920年在日内瓦成立,虽为美国总统威尔逊提议但未参加;前苏联参入后被开除;德、日参加后又退出;故由英法操纵,但两国力量不支。3、《联合国宪章》时代:国际法的成熟期

二战(1939-1945)参战国61个波及近20亿人,双方动员军队1亿多人,约5000多万人丧生,仅直接财产损失就达4万亿美元以上。1945年6月,51个国家在美国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宪章》规定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完善了国际安全体系,标志着国际法成熟。(三)学习国际法的意义

1、现代国际法的成熟奠定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法制基础

2、现代国际法的人本主义倾向带来各国法律制度趋同

3、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国际环境关系紧密

1、现代国际法的成熟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法制基础

(1)集体维和机制成熟奠定当今国际社会秩序的基础,促进各国和各民族的交往,使共同法律规则的约束力增强(2)经济全球化格局基本形成,各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性加大,内国经济发展也依赖良好的国际法律秩序(3)WTO及其完善都需要国际法的保障

2、现代国际法的人本主义倾向带来各国法律制度趋同

(1)关于“二战”起因的反思(2)保障人权的思潮使国际法日趋强硬(3)国际人权法正日益影响各国法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3、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与国际环境关系紧密(1)国际法是我国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与国际法接轨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3)积极参与国际法的创制,是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当代国际法的发展变化

(一)确立了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二)国际法主体扩展,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大(三)国际法客体不断扩大,新的国际法分支发展加快(四)国际法“立法方式”出现新变化(一)确立了新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被各国公认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构成国际法基础和核心的法律原则。其主要内容:(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互不侵犯,(3)互不干涉内政,(4)平等互利,(5)和平共处,(6)民族自决,(7)善意履行国际义务,(8)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其中,“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前五项为“一战”时期的认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一战前的理解:只要符合战争法,各国可以利用战争作为实现国家政策的手段。一战后的主张:十月革命的《和平法令》,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二战后的认识与实践:“联合国维和机制”、“世界贸易组织机制”。

(二)国际法主体扩展,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大

1、什么是国际法主体?2、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什么是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应具有三个能力(要件):(1)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如缔约、建立外交关系;(2)直接享有国际权利、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如派遣使节、管辖领土与居民;(3)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

特点:(1)对于国际法律关系,既是参与者又是创设者。(2)其平等地位依据国家主权,不是由国际法赋予的。(3)国际法主体之间的争端,只有在自愿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诉讼、仲裁。

国际法主体的主要类型

(1)国际法的基本主体:主权国家;(2)国际法的派生主体:A.国际组织(主要是主权国家政府间),B.民族解放、民族独立运动组织,为准国家政治实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视为国际法主体;C.交战团体:也可以在一定范围视为国际法主体。(3)个人,一般不能成为国际法主体,只能是国际法的客体;但在清算战争责任等特殊领域,可以凭借国际法直接予以处分。联合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合作解决国际问题,增进对人权的尊重;成为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六大机关: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十六个。同联合国有关系的专门机构:如国际原子能机构、WTO等。(三)国际法的调整对象不断扩大,新的国际法分支不断涌现国际法的调整对象:国际法律关系,即国际主体在国际社会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国际社会是因主权国家之间的交往与接触、协作与斗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并包含有各种关系的特定社会。

国际法律关系的特点主要为:A、国际法律关系的调整,以自愿为前提;B、调整国际法律关系的强制力缺位;C、国际法律关系一般不及于个人;D、形成国际法律关系的前提是国际社会主体之间有交往。

国际法调整对象的变化:

A、传统国际法调整对象主要内容:(1)国际主体一般行为规范;(2)国家财产的待遇与司法管辖;(3)战争法。B、现代国际法还新增以下内容:(1)人本主义原则:从单纯保护本国人,到保护基本人权。(2)资源配置环境的变化:从单纯保护和开发本国资源,到保护、和平利用和开发国际资源(如南极、海底和外太空)。(3)促进国际合作:降低国际合作的“交易成本”。

国际法新调整对象的主要类型:(1)建立新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国家间合作;(2)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新问题,如粮食、环境、人口、教育、文化与教育;(3)维护人类共同的尊严,防止人道主义灾难;(4)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特别是防止核战争;(5)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保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在特定条件下,人权大于主权);(6)预防、打击国际犯罪和恐怖主义。国际法的新分支主要有:(1)国际人权法(2)国际经济法(3)国际刑法(4)海洋法(5)外太空法(6)国际环境法等等

国家的国际责任的新变化1、定义:当某个国际法主体违反了自己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应当承担法定的、强制性的不利后果。2、国家责任制度的性质: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国际秩序、体现国际法的强制性措施。3、国家责任制度的意义:(1)纠正国家的不法行为,(2)确立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3)保证国际法主体索赔权的实现国家之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1、客观方面:实施了不当行为,其行为具有非法性和侵害性。2、客体方面:造成了损害结果,其不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3、主体方面:该行为归因于国家,应该由国家承当。4、主观方面:不存在免除国家责任的情形。依国际法免责情形为:(1)对方同意,(2)自卫性对抗措施,(3)不可抗力或偶然事故,(4)危难或紧急状态。国家承当国际责任的主要形式(1)一般责任形式(2)限制主权(3)保护环境的责任

(四)国际法“立法方式”新变化

1、传统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2、《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了四种情况3、国际组织决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一款之全文:法院对于陈述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定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法院判决仅对当事国及本案有拘束力)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公法家学说,作为确立法律原则之补充资料者。国际组织决议的类型(1)联合国大会决议属于政治建议的性质,一般不具有法律拘束力。(2)安全理事会决议,凡明确有关国家权利义务的,具有法律拘束力。(3)WTO决议,在其公约规定的范围内,具有法律拘束力。三、当代国际法对中国的影响1、中国是传统国际法的受害者2、当代国际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3、国际法是中国重要的法律渊源1、中国是传统国际法的受害者(1)“朝贡贸易体系”及其历史功绩(2)“条约体系”的形成及其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破坏(3)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受到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

各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差异

(1)承认新政府:如前苏联:“确信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2)承认新国家:如印度、泰国、缅甸: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3)双重承认:如波兰: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承认新的中央人民政府为“唯一合法的政府”。(4)保留性承认:日本、新加坡:默认一个中国、事实上同两岸都有联系;美国承认“一中”,同台湾也有事实上的联系。2、当代国际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1)中国人民的新政权是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大潮中建立的。(“光华寮案”)(2)1971年10月联大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中的一切合法席位,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统”)(3)2001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WTO,能在相对公平地分享世界科技进步的红利,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今年GDP总量超日本,外贸依赖度高达70%以上。3、国际法是中国重要的法律渊源《宪法》没有明确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民法》《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国加入WTO的特殊处理:政府入世4、中国对当代国际法的参与和贡献(1)国际人权法领域的参与(2)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参与(3)中国成功地解决了多处边界问题(1)国际人权法领域与中国的参与人权问题的历史国际人权保护公约我国与国际人权法人权问题的历史(1)18世纪提出“天赋人权”,但一直作为国内法问题。只是在少数领域有国籍法的参与:保护少数者、禁止奴隶制度、国际劳工保护、战争中人道主义保护。(2)二战后人权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联合国宪章》明确宣布保护人权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之一。1946年成立“联合国人权委员会”,1948年联大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66年通过《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国际人权保护的专门领域(1)惩治灭绝种族危害人类罪(2)消除种族歧视和禁止种族隔离(3)消除性别歧视和保护妇女权利(4)废除奴隶制和禁止强迫劳动(5)保护难民(6)保护被拘留或监禁者的权利(7)保护儿童权利我国与国际人权法

尽管东西方人权概念的差异,中国政府仍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保护:(1)既承认个人人权,又主张集体人权(2)既主张公民的政治权利,也主张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3)主张生存权是最首要的人权(4)主张民族自治、自决,反对人民自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