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高考复习对策及解题技巧
合肥七中李艳一、用新史观指导高三历史复习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安徽《考试说明》
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文明包括两个层次,即整个人类的文明和不同类型的文明。
文明的传承:从现实文明去追溯历史,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
文明的成果:重点关注那些历史长河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比如政治部分主要设置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近代的政治制度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等专题。在经济部分主要设置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等专题。在文化部分,内容标准主要选择了人类思想文化方面影响巨大的优秀成果。
文明的阶段: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标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在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
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当中进行综合全面地考察研究,由此确定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观察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
“近(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经济工业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其核心,还包括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和文明化,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例10(2010年山东)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观点:是偶然的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观点:是必然的。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答案三: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理由参见答案二。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答案】(2)以欧洲为中心。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例9(2009年安徽)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答案】
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答案】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二、强化基本历史概念的诠释,加强历史比较能力的培养。例:(2010年全国卷)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肯定郡县制是“公天下”的开端。郡县制由皇帝任免官吏,而“封建”制(即分封制)是爵位世袭。要正确作答,除要掌握分封制、郡县制外,还要正确理解“家天下”“公天下”两个概念:“公天下”是选能而为之,“家天下”是政权的世代相袭。
例:(08天津文综)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例(2007上海历史题)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例如“革命”,最早界定为改朝换代,近代以来则多指政治体制变革。下列选项对应上述概念内涵的是A汤武革命/“光荣革命”B“光荣革命”/工业革命C汤武革命/“文化大革命”D工业革命/“文化大革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革命的内涵,可用排除法来分析与判断。“文化大革命”即非改朝换代亦非政治体制改革,先排除含“文化大革命”的C、D两项;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革命,也应排除。
近年高考试题不断加强对概念的考查力度:宗法制、分封制、科举制、工业革命、欧盟等,这些源自史实又超越史实的历史概念不仅能反映历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因此,复习备考中要关注历史概念,特别是近几年高考中还没有明显涉及的概念,如民主、共和、宪政、人文主义、近代科学等,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分期西方世界总体发展状况中国历史发展状况中外比较角度特征表现特征表现16至18世纪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①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③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④新航路开辟和对外殖民扩张封建专制加强和封建制度衰落①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主体(农耕文明的鼎盛和工业文明的萌动)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③思想专制④闭关锁国①中西政治体制发展②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重农抑商”③中西资本主义萌芽④中西科技发展⑤中西思想特征及原因中外比较:明清时期与西欧崛起纵向归类: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地)开明知识分子(地)洋务派(地)顽固派(地)洋务派(资)早期维新派(资)康梁维新派(资)维新派(资)革命派(无)共产党日本美国苏俄观念之争(是否学)内容之争(学什么)政体之争(学哪种)模式之争(向谁学)三.适度关注热点问题
历史高考不回避对时事热点的考查。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应当关注哪些热点问题1.关注周年大事:2010年:(1)370周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2)350周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3)170周年: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爆发。(4)150周年: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和《北京条约》签订。(5)110周年:八国联军侵华。(6)90周年:上海共产党组织成立90周年。(7)70周年:百团大战,《新民主主义论》。(8)65周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9)60周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土地改革。(10)55周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11)50周年:农村工作纠“左”,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12)40周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3)30周年:四大经济特区设立。(14)10周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011年:(1)290周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2)180周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3)16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4)150周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5)140周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巴黎公社成立。(6)110周年:《辛丑条约》签订。(7)100周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8)90周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共成立。
(9)80周年:“九一八”事变。(10)70周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11)6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
(12)50周年:越南战争发动;不结盟运动成立;三年经济困难50周年。
(13)40周年:“九一三”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20周年:苏联解体。
(15)1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热点问题举例主题: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问题链接: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大、二大、三大、七大。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八大。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1)党的重要代表大会:(2)党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A.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B.走自己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3)党史上的三次转折: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4)党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A.从城市到农村。B.从乡村到城市。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意每一次转移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意义。(5)党的政权建设:A.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成立。C.“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D.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政权的巩固。E.新时期执政党建设。(6)党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7)国共两党的关系:A.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B.国共十年对峙。C.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与解放战争、北平和谈、解放南京。E.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长期对峙。F.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8)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9)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90年风雨历程的启示:(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是光荣和伟大的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3)中国共产党勤奋创新,奋发进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党勇于纠正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4)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关注课本小字例1.(2010年浙江文综)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必修三第五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例2.(2010年上海单科)“……就是人类脱离自已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已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已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
必修三第7课启蒙运动例3.(2010年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论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性合一D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例4.(2010年江苏单科)“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A研究热辐射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C解释光电效应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必修三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五、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应试能力为了适应高考试题对思维方法和知识与能力迁移过程考查的要求,教学中我们就要重视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如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记忆并运用知识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等。学生只有把握广博的历史知识,精确地理解重要历史概念,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才能在新课程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历史选择题应试策略
选择题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占了近半的分值,能否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对学生整个高考的成功与否显得非常重要。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准确率,介绍几种解题方法。时间分析法时间是历史的第一要素,高考历史试题虽然以能力立意,大多数试题通过“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不再单纯考时间(时期)概念,但历史本身就蕴含着对时间(时期)的考查。从某种情况看,熟知时间(时期)是解答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一把金钥匙。例1.(2008江苏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CA新航路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地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中找出关键信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500年至1763年”“地区孤立主义到……到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A、B、D均发生在时间段内,可排除。C不符合题干信息,因此答案为C。例2.(2008年全国文综卷)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已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例3.(2007全国卷)《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例4.(2010全国卷)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例4.(2010年北京卷)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关注“1971年”这一时间。这一时间应该是苏联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时期,苏联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D。例:(2010年全国卷)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例5(2010年上海卷)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解析:解答这道题,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支点,曲线落在横坐标的是1933年到1935年之间,也就是有一种社会现象到这个时间点就已经不再发生,结合所学知识只有答案C。避免以偏概全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设计的题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例(2010年全国文综)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例2.(2010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强调经济交换的流向,但未能反映发达,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例:1906年12月,孙中山在东京纪念《民族》创刊一周年发表演说:“有最要紧一层,不可不知: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非是A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B大汉族主义C地方民族主义D民族保护主义解析:题目并不难,但错误率很高,多选B或D。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在阅读时只注意了“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二是忽视了后半部分,没有从整体上去理解。解题时已经注意到“并非”这个否定式,但只与前半部分连起来理解,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为“并非大汉族主义”或者是“并非民族保护主义”。可从整个材料来看,这样的理解只注意了局部,而“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这句有“复仇”含义的话却被忽略,造成了对整个材料的狭隘理解而选择错误。例(2010年天津卷):《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析: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很多人在解题的时候一眼就看到“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这句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典型的断章取义,因为整个材料的重心在强调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全民族斗争开始的历史事件,而不是最后这句话。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C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争取抗战胜利,保障工农割据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图文转换法
现代高考对读图、解图的能力要求较高,因为地图或者插图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最直观的画面可以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甚至有些试题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就呈现一幅图让你深入解读,这就要求瞬间能够进行图文转换,即把图片所反映的信息转化为文字进行判断。例:关于下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继汉代梨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以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梨耕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解析:遇到这类问题可以用带入法去解决,所谓带入法就是指在图片中获得信息后,在脑海中转换为相关的文字,再把这些文字放回题目适当的位置去判断。如此题,图片反映的应该是唐代的曲辕犁,那么把这句话还原到题干中,就变成了“关于唐代的曲辕犁的认识,不正确的是”很明显B是错误的。例:.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例3:分析下列图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图,A点高潮出现的原因是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④“实业救国”思想推动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瑕东顾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解析:从折线图中不难看出A点对应的时间应该是19世纪末,那么就可以转换为“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就很容易判断。关注程度性词语
对选择性选项的排查有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选项中涉及的程度性词语。程度性词语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全部”“都”“完全”“根本”“彻底”“任何”“均”“一律”“立即”。解答时从这样的备选项入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词语的备选项是错误的,但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另外对题干中的程度性词语也应格外注意,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例: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工业化建设出现严重倒退B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C“大跃进”的巨大发展效应D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解析:A中“严重倒退”不符合史实;C中“巨大发展效应”夸大了“大跃进”的影响;D中“彻底纠正”说法过于绝对而导致表述严重失实。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舞列纵横八人)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对此,孔子很是感叹。这从本质上说明A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孔子跟不上历史潮流C周王的权威被彻底动摇D周王生活腐败非选择题的试题类型和解题技巧非选择题又称主观题,可以将主观题分为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及混合型材料题。1.文字型材料题(1)先读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读问题时要分析问题结构(如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等)和关键词,从而提取有效信息,把握题眼。(2)明确材料意思及其之间的联系。命题者会围绕一个中心去选材,因此几则材料之间有必然联系,这就要求阅读材料时要把所有的材料相互联系、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3)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命题者所选材料或多或少与材料有联系,反映了教材的某个或某些知识点。例:(山东高考题)材料: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请回答:概括材料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起来的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所以在答题切忌只回答课本上1914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短春天”出现的原因,而应该依据材料去概括,,正确读取“一战”“西方列强忙于战争”“纷纷向中国订购”“大力扩充规模”“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铜板”“价廉物美”等有效信息,再进行总结归纳。参考答案: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北师大版九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度玩具制造商与电商平台采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物流配送服务固定总价合同3篇
- 2025浙江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天津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年外研版2024必修3地理上册月考试卷
- 车间智能化改造实战手册
- xx省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锚杆锚索钻机操作规程
- 《录音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教材解读分析精编ppt
- InternationalSettlementsLecture3InternationalClearingSystems
- (完整版)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
- (完整版)六年级转述句练习题
- 苏武传作文素材整理-
- 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汇编 全册
- 公司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清单.docx
- 煤矿矿井供电设计(DOC26页)
- 中国鹤翔庄气功之五站桩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