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八章·第三节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八章·第三节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八章·第三节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八章·第三节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课件·第八章·第三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禅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也体现了佛教由繁琐到简捷的变化,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1.1.佛教发展的自身规律佛教发展的自身规律佛教传入的客观因素是由于世乱人非,信仰危机,人们追求遁世。内部原因是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中有着与佛教相通的因素。魏晋时老庄哲学被高门望族知识分子所垄断,中下人士不具谈玄论道的知识修养,人们只能在传播方式大众化的佛教中寻求寄托。佛教随着寺院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提倡而强盛,加上经卷浩繁、学派理论日益丰富,宗派斗争日趋尖锐,以及佛教上层人士走出寺院加入到统治集团,成为身披佛衣的显贵,都使佛教陷入严重的危机,而禅宗以独特的“即心即佛”、“见性成佛”、“言下顿悟”迎合了下层民众的趣味。所得的仍是佛教的精神,但修行的方法却变得明快简捷。二、禅宗形成的原因二、禅宗形成的原因敦煌壁画:西域众生图敦煌壁画:西域众生图2.中国文化的土壤禅宗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一步步发展、逐渐形成的,早期佛教在印度宣扬的是“一切皆空”,是从反对神教中发展起来的。东汉传入时,人们通过悟解诸法探究“智慧”;魏晋时玄学与般若合流,佛教派别有六家七宗,其根本宗旨是谈空说无;南北朝时,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的“灵魂不灭”或“神不灭”思想融合在一起;隋唐时,佛性与心连结起来,直探心海,脱离印度佛教的源头,二、禅宗形成的原因二、禅宗形成的原因观音经变图(上)观音经变图(上)佛教的中国化方告完成。当代佛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左)当代佛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左)见自性见自性讲究“禅悟”,所求由远而近,由外而内,一切修行的目的与路途只是认识本心、自性,把脱离苦海成佛定位到主体对自我的认识上。顿悟顿悟禅宗把人心佛性化,人人皆可成佛,认为一切的修行不过是明自性,也即认识本心,直指本心的“顿悟成佛”,依靠灵性“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无念无念即排除自己心中的欲念,是明白心性和顿悟的必然延伸,是禅宗的最高法旨,与老子的“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相同。证实相证实相指空幻的万千事物背后那个实在的本体,隐于现象之后不生不灭,只有追求瞬间灵动方能洞见。自由自由顿悟、照见自性即可成佛,无需再执著,而心性还需进一步的解放,于是有了随缘,有了心不离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