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当消防兵的政治文化课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至第六章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6、世界观与方法论和哲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我们可以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P4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谁是世界的本原9.物质: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10、自然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1、自然界先于人类而产生2、人类社会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客观的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4、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客观的5、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11、意识:产生: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含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作用:对客观事物有能动的反作用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因素的制约12、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1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1)原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客观规律为前提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14、联系1、特征:①普遍性;②客观性;③条件性;④多样性;A.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2)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B.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C.联系的多样性原理:(1)事物的来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人们容易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D.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2)整体处于主导地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5、运动与发展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我们树立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支持新事物的发展。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1)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2)汲取了旧事物中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3)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方法论: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打扰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16、规律1、含义:是事物本身所固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其客观性集体表现为不可抗拒性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灯造福4、按安观规律为事: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17.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A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B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统一。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18、矛盾:A.对立统一规律原理:(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全面分析方法看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3)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是有矛盾(2)特殊性:①不同事物矛盾特点不同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的特点不同③同一矛盾各方其特点各不相同原理:(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E.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在众多矛盾中,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反之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原理:主要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F.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主要方面的重要性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9.量变与质变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0、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重视内因,也不能忽视外因,要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2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P501、主观因素:(1)立场(2)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3)知识构成2、客观因素:现有的生产力状况及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22、现象与本质:1、含义: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部联系,是一个别的东西,具有不稳定性;本质是事物的内部特征,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2、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必须通过现象表现出来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含义: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感性认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理性认识2、关系:(1)区别:理性认识比感生更可靠,更真实,都来源于实践(2)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有结于上升为理性认识,体现辩证法;理性认识依赖感受性认识,体现了唯物论3、认识的根本任务: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原因是(1)从现象与本质的区别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2)从认识的水平和程度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3)从认识的作用来看,感性认识需要上升为理性认识24、分析与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25、创造性思维与合理想象的作用: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求在立足事实的前提下,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否则,事物不可能发展。26、实践:1、实践的三要素:(1)实践主体;(2)实践对象;(3)实践手段2、实践的三特征:(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三形式:(1)生产实践活动;(2)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3)科学实验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2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8、价值观:作用:(1)正确价值观能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2)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总之,正确价值观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价值观念阴百客观事物的发展29、集体主义价值观:(1)内容:个人利益的获得必须以保证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前提,同时,集体,国家必须保障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为前提而存进,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集体主义调节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调节3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1、个人活动或促进社会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2、社会发展也制约着个人活动31、人生价值: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主要方面)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32、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1、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2、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1)全面提高个人素质(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干,发挥聪明才智(3)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改的顽强奋斗精神33、树立崇高理想的作用:1、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2、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3、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4、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2、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35、社会实践: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2、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坚持以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4、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P15-1.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同点: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整个物质世界。他回答了世界的普遍本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自然界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个部分,一个领域。他揭示了自然界或者是社会生活的特殊规律。关系:A: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B:密切联系的:1:马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离开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哲学就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2: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如何理解物质决定意识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3.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务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务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的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务的发展。4.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意识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材料题:1.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答案:1、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办厂转为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做到了对本地区实际的真切了解。2、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实际。事物是发展的,这就要求人们跟上变化了的实际。3、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结合本地实际予以创造性运动和正确决策,就说明了这一点。2.请根据唯物论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评述。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神也无所谓神的创造作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信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材料一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基本观点,并对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观点进行了有力的评判。相反,材料而中所说的演职人员认为神灵操着人的命运,这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这种封建迷信活动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我们要崇尚科学,运用唯物主义原理和科学知识反对批判有神论,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3.请运用两个材料中蕴含的唯物论原理说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世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因为:第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的最大的实际。第二,只能从这个实际出发,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即制定出正确的切实可行的目的,制定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第三,实践证明,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外国的模式或从“本本”出发,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来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就会导致党和国家的政策脱离我国的实际,就会出现重大的转折;相反,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P45简答题1.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表现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2.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一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是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质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三是指它的不可抗拒性。这是规律客观性的集中体现。当人们没有违背它的时候,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受到处罚的时候,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这是客观存在的。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首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是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4.简述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第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事务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对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而绝不能撒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5.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一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做准备,就不会发生质变。二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三是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未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了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材料题1.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为什么不会一帆风顺?材料体现了“新生事物的发展不可战胜”和“事物发展的前进行性和曲折性统一”的道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一场新的革命,之所以不会一帆风顺,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规律的反应。按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要求,我们以往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此改革开放事业会遇到挫折,会犯错误。所以,改革开放不会一帆风顺。2.联系材料谈谈你对以上两种不同做法和结果的认识。(1)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乌盟地区最适合发展畜牧业,但他们却不顾本地的实际条件,违背了客观规律,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而宁夏人民克服了种种困难,按客观规律办事,改变了生态环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表明了按客观规律办事,劣势可以变成优势,违背了客观规律,原有的优势也会失去。(2)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上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经济发展还要考虑明天,为子孙后代着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上,不仅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生态效益。有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就有可能带来好的生态效益,如果破坏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会丧失。(3)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环保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问题,如果自然环境被破坏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相反,若生态利益得到保护,不仅自己受益,国家也受益。3.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我国社会生活的实际,谈谈你对材料中“五个统筹”体现了什么哲理?材料中的“五个统筹”反映了普遍联系原理。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从而使事物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二是任何事物与周围的其它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些周围事物构成该事物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三是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经济、政治、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建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国内改革与带娃开放之间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P63简答题1.怎样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要按照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使用一定的物质工具三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四是要通过实践这个根本途径来发挥主观能动性。2.简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2)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是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能否收到积极效果。二是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么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3)否定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则会导致宿命论。3.为什么说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1)从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现象与本质和规律虽然密不可分,但毕竟有确定的界限。认识了事物的现象有助于对本质的和规律的认识,但是不能代替对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从认识的水平来看,人是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程度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受人的主观和现象的本身的限制,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深刻。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可以说正确的理性认识要比感性认识更准确,更可靠,更深刻。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3)从认识的作用看,只有对事物的本质看,只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才能够取得成功,而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失败,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的统一。(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理性认识的基础。(3)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谢认识只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目的在于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因此,必须把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在人们的认识当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认识。5.简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1)本质和现象相互区别。本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的性质。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内在的东西,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东西,而本质只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稳定。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刻。(2)任何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统一,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一是本质离不开现象,本质总是变现为现象,事物的本质也不能单独存在,他只能存在于现象之中。也一定要通过现象表现自己。二是现象离不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表现,现象的根据就在于本质,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是有本质决定的,是本质的一种歪曲表现。材料题:P63-67第四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知识点】1.社会现象从总体上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基本方面。2.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3.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性质和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或科学的社会事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反动的没落的社会意识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世界,对社会发展起消极或阻碍的作用。5.价值: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6.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7.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8.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结合实际】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党的基本路线是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利益,因而,他同时成为现阶段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放入重要标准。“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我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是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包括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身体的保存和健康,个人才能的利用和发展等。10:集体利益:社会集团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与所在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密切联系,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决定了集体利益不同的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指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同时也指人们所在集体的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集体利益具体包括社会集团公有的自然资源或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和资金、教育和文化娱乐设施等。1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辩证关系: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含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完全一致。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见书74页)12、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13、集体主义为什么成为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的价值取向①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解释:①因为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观点,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进行分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是公有制经济关系所要求的,并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服务。在社会主义社会,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是社会存在,它决定了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集体主义,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来维护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第二,从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来分析。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两个符合”,即: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评价一种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这里就表现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在这里就表现为集体主义价值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是因为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集体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一种正确的价值观,肯定对于指导人们的活动有重要意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怎样正确调整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科学规定。坚持这一价值观,就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有重大作用,它既然提供了正确调整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相互关系的原则,它就会变成现实的力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现阶段,我国人民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投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之中。这样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成了“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14、集体主义是怎样调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第一,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就要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二,二者也存在着矛盾。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就要在二者发生矛盾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做到更好地完善自己,以减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15、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第一,应允许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下做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人的思想境界是多层次的,不论是学业选择,还是职业选择,价值选择具有多层次性,只要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应允许做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如: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国家需要,在学业上和职业上做出选择,且不可强求一致,只有这样,社会和个人才能和谐发展。第二,从根本上说,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正当的个人利益也应得到保护。这里应当区别什么是正当的个人利益,什么是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任何个人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的利益要求都应当无条件得到满足是对维护正当个人利益的曲解,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为获取和扩展个人的特殊利益不惜以违反法津,违背伦理道德来损害和牺牲公共利益,这是要坚决反对的。因此,个人利益的正当与否,其尺度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体的,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合理节制的,而不是无限膨胀的,正当的个人利益应当得到保护。第三,社会、集体应不断完善和发展,要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越来越多的条件,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由于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一个人要想发展,必须要接受终身教育,因此,教育制度应不断完善,办学模式应不断调整,以适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集体要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16.正确理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和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而社会集体利益也不能离开个人利益而存在。任何集体利益都是由个人活动创造出来的,同时又总是通过个人利益表现出来。离开个人利益,社会集体利益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而社会集体利益更具有根本性的特点,占首要的地位。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而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个人的积极进取,努力奉献,将推动社会集体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为个人利益的满足提供物质基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得到全面发展,又反过来激发人们去巩固和发展社会集体利益。第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也存在着矛盾。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在二者发生矛盾时,放弃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做到更好地完善自己,以减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1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在社会活动和经济生活中坚持诚信原则【课后习题】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存在的反映。首先,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其次,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思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2、简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答: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含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完全一致。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放弃个人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的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3、简述个人与社会关系。答: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个人的活动着眼于个人利益和目标,社会的活动往往体现着整体利益。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切相连。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提供的种种条件。五、材料题1、20XX年春夏之交,我国一些地区相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这场特殊的考验面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邓练贤、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范信德等同志牺牲了宝贵的生命。20XX年5月12日,经过中国红十字总会申请,叶欣等10名护士获得了第39届南丁格尔奖,该奖是世界上授予护士的最高荣誉。(1)材料反映了人生价值观的什么道理?(2)结合材料说明人生价值观为什么在于奉献。答:材料表明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二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三是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2、材料一: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材料二:在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些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以个人为中心、个人之上,甚至错误的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少数人公然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材料一要求我们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观?上述两种价值观有什么根本区别?答:材料一要求我们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材料二体现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一是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二是本质不同。集体主义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要求当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则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三是作用不同。以集体利益为指导,必然能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充分实现个人价值;而个人主义则会把人引入歧途,走上邪路。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3、在抗震救灾中,崇州市怀远镇中学老师吴忠洪本已逃生,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反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在大地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都江堰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为救学生和老师,自己87岁的老母被压在废墟下无暇顾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严胜华、治安科长涂云、参谋刘新岭等人在抢救中因体力严重透支而晕倒,醒来后立即冲向第一线;巨震突袭之时,都江堰人民医院正在进行手术的5名医务人员,俯身手术台上,用身体护卫患者;程度千名出租车司机自动赶往灾区抢运伤员;绵竹市天池乡农民张吉福徒步求援后又冒死赶回灾区抢险;成千上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战士放弃使用机械,“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为废墟下的辛存者打开生命之门;成都一些血站前鲜血的市民拍成长队……大灾大难方显大仁大义。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弘扬这些精神有什么时代意义?答:材料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友爱精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弘扬这种精神,有利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汇聚人心,形成整体合力,推动中华民族的整体复兴。六、论述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答: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第一,要正确理解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个人和社会是互相依存的,个人不能离开社会,否则就无法生存,因此社会是个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存在。个人和社会又有矛盾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个人的需要是无限性的,而社会所能提供的满足在一定条件下又是有限的;社会的发展要求个人为社会多做贡献,但是每个人无论能力多大,所做的贡献毕竟是有限的,这样社会和个人也存在一定的矛盾。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就好比细胞和人体的关系一样,细胞和人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如果把社会比作一个生命有机体,个人则是组成生命有机体的细胞,生命有集体离开细胞会枯萎死亡,细胞脱离生命有机体也就失去了生存之地。可见,相互联系的个人组成了社会,社会与个人是相互依存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的社会。个人与社会就是这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第二,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宣传个人中心、个人之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证明”,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少数人由于个人主义膨胀,公然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个人主义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虽然它在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曾经产生过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具有很明显的阶级局限性。第三,要坚持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生存无疑需要从社会得到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但是人的价值则从根本上体现为对社会的贡献。第五章: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知识点】1、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指人的生物性,是与生物界动物所共同的据有人的生理需要和生理特征。表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但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的社会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性。表现: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2、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原因:1、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如人的语言、思维、制造使用工具、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关系等,都是人类特有的属性。2、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3、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4、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一方面,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另一方面是个人活动还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90辩证统一关系:(一)人既具有个体性也具有社会性。从人性来看,个人与社会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其矛盾性在于,人的个体性作为人性的一端,造成了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二)个人对社会既有依赖性又有能动性。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A.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B.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志。C.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7、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8.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9.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P92-P94了解10.理想: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的分类:性质: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别。内容: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奋斗时间长短分:远大理想和具体理想11、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2.理想的社会作用:1、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2、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3、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13.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得出的科学结论。14.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二者都是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1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相连。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16、理想的实现需要奋斗:P98了解【课后习题】简答题1、什么是人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的质的规定。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是社会的产物,二是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三是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2、为什么说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答:人具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但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东西。这是由于:一是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二是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作为社会动物的人所具有的自然性都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3、简述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答: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材料题】1、【“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只能在社会关系中存在,在社会活动中发展。”材料主要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谈谈你对“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的认识。】答:(1)上诉材料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2)首先,“人从来就是社会动物”指出了人的自然属性,人与其他动物一样的自然欲求。其次,“人从来是社会动物”,更为重要的是强调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不同,人具有社会属性,认识社会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人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产生、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同时,人的社会性制约着认得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2、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44岁,20年来,始终把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以火热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胡锦涛主席亲自到医院看望住院的方永刚,号召广大党员、全军官兵学习他。他甚至学习的重要性,经常读书备课到深夜。即使遭遇车祸面临死神的威胁,也不间断。一杯水,一条毛巾,满腔热情,他理论联系实际,常常都能打动听众,使听众信服党的理论。3年来,他宣讲理论1000场。他年均完成教学任务的200%,20XX年11月被确诊结肠癌晚期,但他坚强乐观,依旧看书、工作,在病床上为他研究生讲课辅导。他的名言是,“如果我的生命之中停摆了,我愿意把他的定格在自己的岗位上,永远保持一个思想理论战线英勇战士的冲锋姿态,让有限的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结合方永刚先进事迹谈谈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答:(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方永刚教授遭遇车祸、癌症,但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乐观面对自强不息。(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尤其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方永刚能场场打动听众,让听众信服党的创新理论,靠的就是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在自己从事的事业中展现人生价值。方永刚教授对教学和理论宣读工作都认真研究,非常出色。(4)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方永刚教授的名言就体现了这一点。3、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强调共产主义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慢长的历史过程,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运用人生观的知识回答(1)我们为什么要强调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答:(1)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能够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能够为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提供精神动力,能使人们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结合在一起,并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能够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前进。(2)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础纲领而奋斗就能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打下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否则空谈远大理想会脱离实际没有任何意义。【论述题】为什么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答: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居于首位的。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是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二是从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三是从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怎样衡量人生价值来说,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第六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知识点】1、实践的含义: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他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2、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3、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4.实践的基本形式: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5、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6、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社会历史作用:P112(3点)7、科学实验: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从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中逐步分化和发展起来的新的实践形式。8、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P113-P114★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大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0、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1、人民群众的含义:P1161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创造者。13.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4.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15.树立群众观点,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16.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17.认识世界:就是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我们所要了解的具体对象。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又包括了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18.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关系:既区别也联系P122-P12319.改造主观世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思想是核心,而改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20.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的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21.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双重的目的。22、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也是个人在社会中进行的活动,因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才能正确认识世界,成功地改造世界。只有在实践中自觉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课后习题】P130简答题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简述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的表现。答: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3、简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即存在着区别也存在着联系。(1)区别:认识世界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具体对象。“认识世界”中的“认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区别于“改造”世界。而且这种认识应当是对世界的正确的理性认识,区别于感性认识和非科学的理性认识。“认识世界”中的“世界”是指客观世界,但改造世界是指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2)联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对世界的认识越正确,改造世界的能力越强,在改造世界中又能更好的认识世界。无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离不开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调整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要在为社会服务中积极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材料题】1、解放初期,土地干部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自行车一跨”来描绘农村发展前景,住惯了茅草房的农民认为这是“哄孩子的洋话”。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沿海农村的现实已经大大超越了土改干部的描绘。农民感叹:“这是30年前做梦也想不到的,以后我们的下一代会比现在更好!”结合材料说明上诉变化体现了什么哲理?答:(1)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农村30年来的巨变,正说明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完全正确的。(2)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社会关系调整和变革,他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3)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农民观念的变化正是生产实践和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2、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十步之内,必有才俊、贤良。”请分析古人说的是不是事实,我们应当知道为什么和怎样向群众学习?答:(1)古人说的的确是事实,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无论是改造客观世界,还是改造主观世界都应该积极地向群众学习。(2)与群众实践结合,向群众学习,才能熟悉群众积累实践经验,吸取群众智慧和力量,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增长才干。(3)向群众学习就要参加社会实践,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处理好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这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为了群众。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坚定地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人民群众使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群众路线,集中群众智慧,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请回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关系是怎样的?(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什么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答:(1)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致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把群众的意见收集起来,化为系统意见,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即把路线、方针、政策再运用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实践,并依靠群众实践来检验,以达到确定的目标,这就是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不断进行下去,使认识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深刻、更丰富。(2)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的最高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第七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知识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P137-P139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9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新的概括,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重大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2)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的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5.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条件决定的;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由这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和现实国情决定的。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3了解★7、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P144-P146【课后习题】简答题1、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将经历哪些阶段?答:主要经历四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要求是什么?答:要求主要有三点: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必须克服急躁情绪;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必须树立起信心;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必须埋头苦干。五、论述题:试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一个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一个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一个有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一个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一个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一个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一个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一个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上述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第八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知识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主要标志:《论十大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过程:P151-P152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4、“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5、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在目标层次上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体现了手段和目的,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依据是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未将来向共产主义过度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的需要;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8、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原因: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第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第四,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衡量标准。9、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P159【课后习题】P162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答: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2、中国共产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答:一是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体现不断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千万不能抱残守缺,作茧自缚。二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三是必须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材料题材料一: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三: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揭示了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本质及社会主义优越之间的关系。即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在资本主义之后产生,并且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首先要有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