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与妻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负苍生

唯负意映目录01知人论世02研读释疑03演读悟情04拓读明理PART01知人论世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广州起义起义军与清兵激战一昼夜后失败,伤亡极其惨重,100多名革命党人壮烈牺牲。事后革命党人的遗体被陈尸在谘议局前的旷地上,惨不忍睹。其时,潘达微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收集了死难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东郊红花岗上。潘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二词雄浑优美,故在报道中将原"红花岗"易名为"黄花岗",此后该名一直沿用至今。清朝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重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知人论世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13岁参加科举考试:“少年不望万户侯”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国的惨状呢?”24岁——参加广州起义25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内同胞。”“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写作背景从容就义当时有人以保存国家元气劝两广总督张鸣岐对林觉民刀下留情,张鸣岐说:“此人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也称得上奇男子……这样的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这还了得!”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评价孙中山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评价这次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绝命书这封信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另一封就是给她妻子陈意映的《与妻书》。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书信一般格式

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再在后面加上冒号。问候语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正文是书信主体,应分段来写。祝颂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它可以紧接着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另外,在写与“此致”和“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署名写在信的右下角。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同学”、“好友”等。日期一般另起一行写于署名下面。PART02研读释疑王戎: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文本梳理010203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缘由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诀别信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为革命而死的原因文本梳理040506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写了三件事情:生死之论;月夜诉衷情;醉酒解痛。时代特征希望妻子将遗腹子养育成人,完成自己的志愿。所忆事情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对妻子的叮嘱整体感知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以及“吾不能舍汝”的永别的哀痛。“与汝永别”,“忍悲为汝言之”。交代给妻子写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不舍之情。研读释疑“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回忆”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三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司马青衫”——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太上之忘情”——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老吾老”“幼吾幼”——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挚爱妻子——献身救国夫妻谁先死的谈话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汝忆否”说明作者的思绪由现实回到了过去。生死讨论月夜诉衷情醉酒浇痛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研读释疑一嘱抚养孩子二嘱子承父志三嘱清贫度日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电感应有道,是实三嘱三愿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一叹PART03演读悟情英雄本色,儿女情长演读悟情爱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悲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汝其勿悲!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汝不必以无侣悲。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爱国:爱国之情家:爱妻之情看似是儿女情深缠绵悱恻,实质上正是对作者豪迈气概和宏伟志愿的烘托和反衬。写对妻子之爱愈深愈真,作者的舍爱就死,义无返顾的精神就更悲壮感人。升华推广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也。——【总纲】“爱汝”之情:三忆、三愿“就死”之理:国家灾难、人们命运、为天下人谋永福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唯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拓展延伸:这位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的奇男子,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之际,舍个人幸福,取全民幸福。儿女情虽长,却更显革命豪情英雄志坚。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烽火泪滴尽相思,方寸心只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一曲爱的壮歌动天地。忠诚革命的大英雄!挚爱妻子的好丈夫!——林觉民墓志铭陈意映陈意映(1891-1913),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及笄,嫁予福州林觉民为妻。林觉民思想激进,投身民主革命,陈意映支持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尝谓“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1911年4月,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在起义前,林觉民写下闻名的《与妻书》等遗书,表达慷慨赴死的决心,亦可见其夫妇对民主革命互相砥砺之深情。林觉民牺牲后,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的沉重打击,一度意欲轻生。在林觉民的父母跪求下,她才强忍悲伤、痛苦的活下来,但终因悲伤过度,在1913年病逝,年仅22。长子林伯新,9岁夭折;次子林仲新,由祖父带大,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与妻书"为林仲新所珍藏,1959年他作为珍贵文物捐赠给福建博物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尝太息曰:"大丈夫生此世,当以铁骑五千,横行天下,驱逐胡虏,收复河山。"参加攻打督署,力杀十余人。战斗中受伤十余处,鲜血直流,仍奋勇杀敌,后中弹牺性。“夫男儿在世,当建功立业以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