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讲义_第1页
中国思想史讲义_第2页
中国思想史讲义_第3页
中国思想史讲义_第4页
中国思想史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思想史讲义目录第一讲导论学习思想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讲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儒家思想的基本结构儒家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第三讲汉代到清代的思想史发展汉代宇宙论儒学不可欲魏晋玄学非老庄唐代心性论儒学宋明理学向清学的转化第四讲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全球化冲击现代性与现代社会的结构现代社会在欧洲的建立以及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第一讲导论

研究思想史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为什么要研究思想史?克里伍德三定律历史是活着的过去;因为历史是我们心中可重演的过程,所以任何一个历史问题必定有一个与其对应的思想史问题;历史知识是被浓缩在思想结构之中。克里伍德第三定律的修订人是观念的载体研究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规定的社会行动,这些社会行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理解方法韦伯提出要求能够“打进去,走出来”,即既能理解又能反思理念形态,IDEATYPE文本分析方法关键词与数据库方法第二讲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儒家思想基本结构儒家思想《论语》之关键词分析“仁”即“道德”;“知”即“知道德”、“知善恶”“君子”即“有道德的人”儒家思想之三个不变的基本结构道德是政治制度与社会秩序正当性基础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制度道德化道德为终极关怀道德是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正当性基础中华文明所特有延续至今天仍然如此以家庭为中心的等级制度道德化以家庭、家族之血缘亲疏关系建立伦常等级制度和秩序孔子之核心思想孔子时代并没有推及至君权延续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被打破道德为终极关怀什么是终极关怀?人类超越生死的最根本价值追求由最根本价值推出其它价值人类社会存在四种不同的终极关怀公元前1500-500年,人类历史上出现超越突破独立的个人走出社会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四种不同的终极关怀成为人类社会主要文明形态来世此世外部力量自身力量救赎求知道德解脱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儒家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与诸子百家的关系主要的诸子百家学说是围绕着儒家思想的否定或部分否定,批判或部分批判;没有完成超越突破的思想,或没有围绕在儒家思想周围的学说,则在历史长河中逐步消亡道家儒家的全盘否定者主要观点:否定任何确定的规则与规范,即否定“礼”否定任何规范后的价值系统,即否定“善”否定将意志指向任何对象,即否定“道德是向善的意志”主张无为、不干预、不参与,成为观赏、逍遥、情意之自我劳思光称之为“文化否定论”者法家与墨家法家儒家的部分否定否定儒家价值,否定善,不否定规范导致君王之意志成为规范背后的价值劳思光称之为“价值否定论”者墨家没有完成超越突破墨家思想所提倡的价值,只能在社会关系中体现逐步消亡第三讲汉到清的思想史发展秦到汉转变的思想史分析秦国统一与灭亡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国?为什么秦王朝迅速灭亡?秦国必然胜出战争取决于资源的动员能力;法家为秦国价值核心,而战国时期,法家的资源动员能力最强;法家价值指向君王意志,国君具备强大权利齐民编户,拆散大家庭,组成更多小家庭,获得更多税源与兵源法家的胜出是必然。秦国迅速灭亡也是必然法家没有为政治制度提供正当性;当价值指向君王意时,君权没有制约,无限扩大,导致君王暴政;贾谊《过秦论》秦国的灭亡是必然汉武帝为什么选择儒家没有政治制度(政治统治)正当性的王朝注定要灭亡;诸子百家学说中,唯有儒家学说提供了政治制度(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汉代社会结构与思想汉代是中国大传统形成的时代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家国同构的形成儒家经典的形成汉代宇宙论儒学汉代公羊学(今文经学)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塑造汉武帝选择影响影响汉代家国同构之家家族成为国的基本组织单位;家国同构之国国是家族的集合。儒家经典的形成孔子主要论述家内部的伦常次序与等级,而对家外并没有涉及;由于家国同构的形成与政治统治的需要,重新定义儒家经典,完成由个人修身推及到社会、为王权服务、王权统治的正当性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形成修、齐、治、平《孝经》《孝经》产生于汉代,托为孔子所撰。《大学》国家汉代文官制度的形成皇权位于家国同构体系的最顶端,家族成为家国同构体系的基本单元;对于数量庞大家族的管理,形成统治代理阶层;而道德精英具备统治正当性的基础;举孝廉——选出道德精英,成为中国文官制度的起源。家国同构体的三个层次由皇帝及其家族、道德精英和官僚组成统治阶层由地方性大家族领袖、文化精英和社会名流组成士绅阶层中国社会动态变化法则与超稳定结构汉代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双向塑造与家国同构体是长时间动态形成;汉代政治、社会制度、儒家经典、家国同构体的形成,成为中国后世社会的基础、基本形态和框架;后世的历史变化遵循两大法则。中国社会历史变化的两大法则腐败不可抗拒;真腐败,道德政治本身就会产生腐败;假腐败,社会变化导致偏离道德标准;王朝之初较清廉,随着时间推移,腐败越加严重。周期性王朝更迭与政治文化长期延续共存腐败严重到一定程度,统治无法延续,王朝崩溃、统治解体;由于社会中始终存在坚守道德的儒家精英,在王朝更替后,儒家精英协助消除腐败、重建道德、重建王朝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汉代宇宙论儒学与今文经学的形成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力量,需要将道德制度推及到天皇权来源于宇宙,来源于天;宇宙秩序也是道德秩序;皇帝是天的代表,皇帝的统治是正当的;儒生应该为皇帝服务;《周易》是将道德与宇宙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经典,在汉之前并不强调宇宙论儒学为汉代灭亡埋下伏笔今文经学的形成由于家国同构体、宇宙论儒学等在传统儒家经典中没有,为了完善理论体系,除了伪造经典之外,还需要对传统经典进行微言大义的解释,这是汉代今文经学形成的原因。这个传统的经典就是孔子所作的《春秋》《左传》,忠于史实《公羊传》,阐述政治《谷梁传》,阐述家庭伦理对《公羊春秋》进行解释,将其与大一统关联起来。汉代宇宙论儒学向魏晋玄学的转变汉代宇宙论儒学之因然的扩充汉代宇宙论儒学不仅将家庭伦理推及到社会,更推及至宇宙秩序宇宙的正常秩序,有有道德的,而非正常秩序则是非道德的;皇帝是天的代表,宇宙秩序通过皇帝传递到人间社会;天灾是皇帝失德的表现,要向全社会发布“罪己诏”;汉代宇宙论儒学的不可欲由于宇宙、自然的不可控性,导致汉代宇宙论儒学的不可欲;道德的不可欲,即指道德的无法到达。东汉灭亡前100年,约公元107-219年,在112年中,发生特大天灾150次;(太阳黑子异常期)导致整个社会的道德不可持续,价值系统崩溃,给全民带来巨大心灵创伤。家庭伦理国家制度宇宙秩序宇宙论儒学正常情况下√√√宇宙论儒学不可欲情况下√╳╳思想转变的基本形态汉代宇宙论儒学之因然的扩充和不可欲性,导致汉末到魏晋时期,思想的巨大转变;终极关怀道德善魏晋玄学转化不变的结构宇宙论儒学变化的部分如何转化

原道德价值系统新道德价值系统假设A

非A

实际情况儒学

儒学的全面否定,即道家转化在原有道德价值不可欲的情况下,出现道德价值的逆反。

否定否定否定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吗道德为终极关怀没变,道德指向善没变,变化的仅是善的指向;魏晋玄学仅将道家所推崇的内容作为“善的标准和内容”;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自然、善并不指向任何对象”;魏晋玄学不是道家思想,仅是借用道家思想。终极关怀道德善魏晋玄学转化不变的结构宇宙论儒学变化的部分道家思想在魏晋时期的肢解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魏晋时期,佛教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冲击,这是中国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佛教在汉代已经进入中国,但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佛教与魏晋玄学之“无为”思想结合后,迅速发展,成为影响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终极关怀道德善汉代宇宙论儒学伦常规范有为魏晋玄学儒学价值系统老庄价值系统反规范无为自然情意自我形躯保全道教崇尚才性崇尚个性和欲望满足大乘佛学艺术精神常识理性转化逆反方向汉代宇宙论儒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示意图魏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魏晋是中国社会重要时代,伟大的时代;魏晋是中国社会个性与自由极大发扬的时代;儒生从儒家伦理中走出来,追求个性的自由。隋唐心性论儒学到宋明理学再至清学的转化魏晋后期中国社会思想的三个层面魏晋玄学之常识合理精神在魏晋晚期发展壮大,并改造儒学和佛学;在隋唐使佛学入世转向,成为中国式佛学;儒学复兴,从孟子“小我”之心性论儒学,转化为“大我”之心性论儒学。唐代心性论儒学孟子之“小我”向“大我”转变;仁政皇帝统治正当性基础,仁政成为政治基础;儒学第一次成为政治哲学出现在历史舞台。“仁政”作为唐代政治基础所产生的问题皇权不稳定,统治基础不牢固;谁实施“仁政”就可以当王,不实施“仁政”则可被推翻;出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无法压服诸侯与军阀。唐代分裂的两个主要原因皇权不稳定;儒学修身无法与佛学划清界限佛学修身与儒学修身的目标不同,佛学修身是出世,而儒学是入世;导致唐代儒生不修身,道德品质较差。唐代心性论儒学至北宋思想的转化程朱理学中国历史上文化第二次大融合;把儒学建立在常识理性至上;使儒学与佛学划清界限,不在受佛学干扰;再次建立皇帝权威,皇权来源于天,此天与宇宙论儒学天的概念不同。如何把儒学建立在常识理性至上中国“理”的概念,与西方不同理,指玉剖开之后显现之纹理,用于两个事物之间的理解、贯通与沟通;通过重新注释《周易》达到目的;把宇宙秩序变为常识性可理解的秩序,重新变成道德秩序与天的概念,而不是之道德本身;此过程由北宋五子完成。程朱理学的核心文本《近思录》程朱理学之基本结构通过周易建立常识宇宙观;宇宙是通过阴阳建立的等级制度秩序此秩序建立在常识之上从宇宙法则到社会原则都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理先于气存在,存在一个“天理世界”,此“天理世界”没有气而存在;而气是物质、是欲望与实现,气填充理而形成现实世界和宇宙万物;由于气有清浊之分,填充过程有过与不过,全与不全之分,所以导致世界出现善恶的差别;程朱理学之基本结构二世界万物之生存与人的道德实现,都是先有理,再由气实现的过程;天理即是道德理想,人的道德活动就是气或情感去实现理的过程;所以道德实践过程与宇宙创生过程一样是常识性的;程朱理学将佛学修身拿来所用无理的世界,虽是物质的无,却是关系的有;儒生除欲、静坐与冥想天道,天理世界,然后再去实践;静坐与冥想即为修身。皇帝权威再次确定与儒生进退自如人类社会是等级秩序,而皇帝处于社会伦常等级的最高级,从而确立皇帝权威来源于天;天地革命与朝代循环从此再无正当性修身、教化天下与为皇帝服务成为同样重要的目标,从而使儒生不能为皇帝服务时,可以选择教化天下,进退自如;儒生在民间地位大大加强道统加强、乡约出现、修家谱成为普遍程朱理学的世界性程朱理学摆脱了佛学的影响,成为政治正当性之基础后,成为东亚(中、日、韩)共同之文化。理学四系第一次中国意识形态内部纷争出现;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为代表;陆王心学强调道德由心修,人人皆可成为圣人;增强国人巨大道德自信;导致读书无用论,狂妄与狂狷中国现代思想之起源常识合理(性即理)人之常情合理(心即理)外内道德推演方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宋明理学之问题儒生半日修身、半日读书,丧失实践能力,成为白面书生;明王朝灭亡,由于儒生实践能力极度缺乏,导致农民起义军无法实现王朝更替,遂有满清入关;宋明理学向清学的转换常识理性学习经典格物致知打坐冥想天理世界道德实践否定考据学儒在清对科学的兴趣经世致用常识理性学习经典格物致知打坐冥想道德实践宋明理学向清学的转换明王朝灭亡后,儒生反思宋明理学,否定无理世界,导致向清学的转化;经世致用成为清学主体;考据学和对西方科学的兴趣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预演。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基本线索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儒学与佛学融合儒学与老庄的融合、第一次收到外来文化佛学的冲击儒学、常识理性和佛学的融合理学的内部发展对理学部份否定中国古代思想史发展基本线索儒家道德伦理、家国同构为主线;道家与佛学为辅助;道家老庄部分自然合理发展出常识理性;佛学修身被拿来所用。第四讲

现代社会的结构与全球化冲击什么是现代性?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结构?为什么现代社会产生在西方?现代社会的两个特征科技可以不断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给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古代社会科技应用到一定程度,就会与社会价值产生冲突而停滞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是理性与当时社会价值冲突的结果西方科技最早于明代进入中国,中国用“格致”来认识西方科技,而中国“格致”是为了追求道德,所以一旦西方科技与中国传统价值系统产生冲突,科学就停止发展。市场经济的无限扩展,带来经济的超增长市场经济自古有之,但于科技应用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限制现代社会找到一种方法,可使科技应用与市场经济无限发展。“脱嵌学说”与“何西里之桶”卡尔布兰尼认为市场经济像煤嵌入岩层一样,嵌入在社会有机体中,现代社会就是市场经济从社会有机体中脱嵌出来,可以自由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巨大危机,如环境问题,法西斯主义等。布兰尼学说无法解释从17世纪西方就开始的,市场经济发展本身就是脱嵌过程“何西里之桶”是指生态系统本身犹如一只木桶,先放苹果,再放沙子,最后浇水,总有增长极限。古代社会犹如“何西里之桶”;现代社会就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桶”本身自动扩大和发展。这种方法就是现代社会的本质。现代社会研究的两个典范马克思典范唯物的从经济本身出发研究韦伯典范唯心的从经验事实的观察出发研究韦伯的发现最早的现代社会都是由加尔文教徒所建立荷兰、英国、美国现代社会与加尔文新教、清教徒之间有密切关系新教精神包含着资本主义各种重要的东西新教徒的典型案例《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是17世纪英国新教徒的典型写照可以离开社会,孤立生存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运用理性知识改造环境和生存条件上帝的信仰与理性知识的运用二元分离新教徒高度重视理性与科技的应用对上帝的信仰同时又很坚定两个鲁滨逊在一起会怎样?市场交换是契约关系,市场经济就是将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凌驾在其它所有关系之上;新教徒具有高度契约精神,当然包括市场契约;现代社会的三个要素工具理性理性精神与宗教信仰二元分离强调个体,个体权利个体有生存的意义,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把契约作为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将个体和个体权利视为终极价值(个人权利)民族认同美国是清教徒向我们展现如何建立国家的绝好案例《五月花号》到达美国的清教徒在上帝面前所立的圣约,是美国宪法的前身。什么是民族认同契约分两类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立约所有人一起定的契约,即法律只有这两种契约同时存在,才可以组成社会民族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是规定哪些人在一起建立国家的符号西方立法权即为国家,国家即为立法权认同和民族主义有一群人认为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大家一起立约;现代政治哲学中,现代国家一定规定哪些人在一起立约建立国家的问题,这个规定的方式可以是人种、文化或其它东西,这个规定被称为认同符号这个规定建立国家的观念,是民族主义注意西方民族主义的概念与中国人不同宪法一群认为自己是同一共同体的人,用契约建立国家,最初的立约即为宪法;宪法为什么保护人权?宪法本身是一群人自愿交出自己的权利来共同制定契约,如果宪法不能保护人权,则制定契约的过程不存在,宪法本身也被否定为什么现代性起源加尔文教需要从韦伯命题向前追溯工具理性与个人权利的起源要追溯西方法治精神的起源;哈佛大学伯尔曼的研究《法律与革命》西方法治精神起源于11世纪教皇革命教皇革命主要由两个重要事件组成:1059年,举行教会会议,第一次禁止用世俗当局任命主教,宣布由罗马红衣主教选举教皇;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拟定一个由27条主张组成的一个文件《教皇赦令》,该文件从罗马法中为教皇不受世俗权力的约束找到依据。从此使罗马法律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紧密结合,产生了仅仅凭两者自身不能单独形成的东西,这就是法律作为形式规则高于政治以及修改法律必须依据法律规则的西方法律传统。伯尔曼的其它观点西方几乎所有现代事务,包括国家、政治、文学、经济等均起源于1050-1150年这100年中,均起源于教皇革命的教会之中,因为教会法是现代政府、世俗法和各种现代组织的模板西方当时形成的城市,11、12世纪的城镇是宗教联合体,很多是市约公社,是市民用法律建立起来伯尔曼总结西方法律精神的十个特征法律区别于习惯、道德和政治法律是专业化的是专家从事的事业存在着培训专家的专业学术机构以上四点在罗马法中本来存在以下是教皇革命所产生的其它六个特征法律被视为逻辑上统一的整体法律必须被发现而不是被制定法律变化必须受制于规则的支配,存在法律的法律法律权威高于政治权威法律可由内部多元竞争,在统一宪法构架下,存在多种世俗法中世纪的法律传统经过多次变革才形成今天的状态西方现代性起源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皇革命:西方法治精神的起源是古希腊超越突破与希伯来超越突破两个文明的结合是古希腊的理性、罗马法与希伯来的上帝信仰结合的结果在现代社会之前,法治先起源中世纪在教皇管理的地方,形成法治封建社会现代人权的观念、个体权利观念起源于自然法法治起源时,法律还不是契约。法律被视为契约直到宗教改革,且仅产生于加尔文教。第二个阶段唯民论革命西方个人观念起源于唯民论代表人物奥卡姆,他认为上帝创造的是每个真实的个体而不是普遍的物种,普遍性仅是名称而已,个体才是真实的,因此任何理论讲普遍性越简单越好;个体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观;宗教改革是唯民论不断放大的结果导致上帝只是无所不在的意志,而不是理性的,理性与上帝的二元分离个体是真实的,上帝规定的自然法变成了同一种类人的个体的权利法律被视为契约:唯独产生于加尔文教国家中,因为唯有加尔文教徒将法律视为个人在上帝面前的圣约。现代社会在欧洲的建立

和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建立现代社会的关键建立现代社会的关键是建立可以自由生长的“何西里之桶”,而“何西里之桶”三要素为:工具理性:实现理性精神与宗教信仰的二元分离;个人权利:个人权利高于一切,法律契约是社会基本组织关系;民族认同:通过民族认同,把一个个单独的个人凝聚起来形成民族国家。通过“何西里之桶”三要素,现代社会的价值系统、组织形式、组织关系和方法都确立下来。欧洲建立现代社会当17世纪英国建立第一个现代社会后,形成国内民族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欧洲其它国家产生冲击,成为欧洲天主教国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工具理性个人权利法治精神民族认同加尔文教/清教√√√√新教√√╳天主教╳╳√╳欧洲实施现代社会转型前,天主教国家的现代性要素背景:启蒙运动苏格兰启蒙运动18世纪下半叶现代价值起源于宗教,而现代价值被系统性表达,又被视为与宗教无关的东西亚当斯密经济学论和自由主义原则的发现等都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成果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引进现代价值,推翻传统天主教价值系统,以现代价值系统取代之但原天主教并没有被消灭,仅仅实现二元分离启蒙运动是模仿唯民论的结果什么是启蒙运动传统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结构由终极关怀决定;而现代社会是强调个人权利,用契约建立的国家;这样一个让终极关怀退出社会政治、经济正当性的论证,让个人权利和民族主义成为政治、经济正常性基础的过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两环启蒙运动是完成终极关怀与理性二元分离,让终极关怀退出政治舞台;建立民族国家当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独立时,为了国家权力,一定需要引进个人权利,然后用民族主义把一个个独立个体凝聚起来;传统国家实现向现代国家的转型两环之中必完成一环;每个国家转型时间、过程、难易程度不同;欧洲在这两环上都遇到问题的国家是西班牙。欧洲建立民族国家的简要勾勒欧洲向现代性转化过程中的两次革命浪潮第一次革命浪潮1820-1824年西班牙、那不勒斯和希腊为中心,导致整个拉丁美洲民族国家建立第二次革命浪潮1829-1834年比利时独立、波兰革命、日耳曼、意大利各地动荡不安1848年全欧洲,发生民族主义大革命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法国大革命后,使现代社会不仅在英国,而且在整个欧洲确立。现代社会的规模首次超出一个国家的界限,成为民族国家的群体;使得市场经济的超增长与科技的应用同样超出国界,造就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之局面,这是第一次全球化的大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