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12.1本章框架结构图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名义GDP和实际GDP宏观经济学学科介绍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及改进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绿色GDP和低碳经济12.2重点与难点导学一、宏观经济学学科介绍
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理性经济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微观决策。按照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依靠“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个人行为就可以客观地达到良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且强调“人们在公平地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客观地为社会做了贡献”。然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给自由主义经济观敲响了警钟,经济似乎无法实现自我均衡。为此,凯恩斯率先解释引致大危机的经济机制,这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微观经济学不同的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也可以本质的概括为:微观经济学就是价格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是:三大总量市场及其均衡;三大总量市场的变动关系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政府作为驾驭宏观经济的舵手和服务于宏观经济的保障,应如何适当运用货币政策,进行什么样的财政和货币决策。整体知识脉络如下:(1)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GDP是个核心关键词,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这个基本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整个宏观经济学就是围绕它展开的。(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模型所谓简单,是因为只考虑产品市场情况,且事先假定市场的一般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不变,只有国民收入一个变量。这个最简单的收入―支出模型实际上是宏观经济学最根本的原理:经济体总的来看,收恒等于支,收支总体保持平衡,表示总支出,表示总收入。(3)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模型所谓扩展,是在简单的产品市场上,加入考虑货币市场,此时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都是内生变量。虽然放松了利率水平不变的假设,但仍假定市场一般价格水平不变。先是从产品市场均衡得到了曲线,接着从货币市场均衡得到了曲线,再把曲线与曲线结合起来,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双重均衡,从而得到了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4)一般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模型最后,把劳动力市场也考虑进来就得到了一般的国民收入决定原理:模型。此时国民收入、利率和一般价格水平都是内生变量。曲线可以从模型推导得到,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曲线根据对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假定有不同的形状。古典主义者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完全出清的,名义工资和价格都可以灵活调整,实际工资保持不变,从而得到的曲线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不完全出清的,名义工资存在刚性,从而得到了向上倾斜的曲线。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总水平,曲线或者曲线的移动可以分析一国宏观经济遇到的各种需求或者供给冲击。(5)封闭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所谓封闭经济,是指不考虑汇率变量,而不要理解为不存在对外贸易。在汇率外生的假设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分别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用模型分别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总的结论是:财政政策效果与曲线斜率正相关,与曲线斜率负相关;而货币政策效果与曲线斜率正相关,与曲线斜率负相关。(6)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进一步放松汇率外生的假定,考虑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内外均衡。所谓内部均衡就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而外部均衡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而这种内外均衡的目标存在协调和冲突,斯旺曲线、米德冲突、丁伯根原则和蒙代尔的“政策分派原理”都是集中论述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目标为何存在冲突以及如何化解冲突的。然后,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即财政、货币政策效果。(7)失业与通货膨胀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种经济政策主要被用来设计对付这两种经济现象,因此失业与通货膨胀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对于宏观经济为何存在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学家做出了种种解释,其中主要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和以乘数—加速数原理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前者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冲击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后者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投资和收入、消费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因而是内生的。经济增长理论着重探讨两个核心问题:一国经济为何存在长期增长趋势?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的差异又为何存在?对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问题,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首先是哈罗德—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接着是索洛模型,然后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9)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当代宏观经济学主流学派传统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直接假定投资、消费、收入、货币供求等总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忽视微观基础的理论先后受到货币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的尖锐批评,于是新凯恩斯主义者积极吸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分析思路,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寻找到它的微观基础。这样就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架起了一道紧密联系的桥梁。二、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指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分析如表12-1所示。表12-1A、B两国的国民收入
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国家,工农业生产总值远远大于GDP。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要注意的是:把与生产无关的,既不提供物品,也不提供劳务的市场交换所带来的价值排除在GDP的计算之外。例如,出售股票、债券的收益,是金融所有权转让,本质上属于收入转移。(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而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GDP是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涉及地域范围的概念。(6)GDP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警察、消防队员、官员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之中。
2.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rossNational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两个统计指标的统计原则是不同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
3.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都要转化为生产要素报酬和企业利润,即转化为要素提供者和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所以总产出≡总收入;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就是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所以总产出≡总支出。因此,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生产法核算GDP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GDP,即GDP等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用支出法核算GDP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公式如下:(1)表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建造住宅的支出则不包括在内。(2)表示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不包括购买债券或上市公司的股票等。
例:某一工厂的产品,生产产值100万元,当年销售80万元,计入GDP100万元,20万元视为企业自己买下,构成企业非意愿存货(InvoluntaryInventory);当年销售120万元,计入GDP100万元,企业非意愿存货为-20万元。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关系如图12-1所示。图12-1总投资和净投资的关系重置投资(折旧)
固定资产投资
意愿存货
非意愿存货
存货投资
净投资
总投资
(3)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也就是说,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组成部分的政府支出,是排除了转移支付后的政府支出。
(4)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
【例3.1】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的原则,家庭用于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
A.属于消费支出B.属于政府支出
C.属于投资支出D.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A
【解析】家庭的所谓“投资”中,只有购买住房算作经济学上的投资,其他都属于消费或储蓄范畴。
3.用收入法核算GDP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4.现实 情况
西方各国的GDP统计都是按照支出法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这是由于西方各国在其经济传统上很重视消费和资本形成的观念,而且法律金融技术制度非常成熟,个人消费和个人收入统计系统非常发达,容易统计。我国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由于是从MPS(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演化过来的,所以不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偏重于从生产过程中进行统计,采取的是统计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方法来核算GDP。在GDP的三种核算方法中,生产法和收入法都是对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进行核算,这也是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即我国的GDP核算体系是一种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增加值的体系。
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NDP。即有:NDP=GDP-折旧。
2.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于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各项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收入)的总和。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3.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收入总和。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或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
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DPI=PI-个人所得税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从收入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即储蓄—投资恒等式:恒等式的含义是:根据国民收入的定义,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储蓄)等于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恒等是从国民收入会计的角度,就整个经济而言,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量相等,而以后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事前投资)等于计划储蓄(事前储蓄)所形成的经济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其中G为政府购买从收入的角度:,其中T为剔除了政府转移支付的净税收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其中,可视为政府储蓄,既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从支出的角度:
从收入的角度:,其中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储蓄-投资恒等式:
其中,表示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五、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强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表12-2名义GDP和实际GDP
2.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关系
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目的在于把中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剔除出去。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别,可反映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
六、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及改进
1.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用GDP衡量经济成果存在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反映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2)不能反映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3)社会发展过程中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影响。(4)用GDP衡量经济成果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平衡状态带来的严重问题。
2.绿色GDP和低碳经济
(1)绿色GDP绿色GDP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等。正因为GDP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的争论中,引入绿色GDP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2)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2.3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回顾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8研]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目前我国计算GDP是用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者之和求得。在1991年11月之前,美国均是用GNP作为对经济总产出的基本测量指标。后来改用GDP,原因是大多国家都用GDP。同时,由于国外净收入数据不足,GDP则较易衡量,再加上GDP相对于GNP来说是国内就业潜力的更好衡量指标(本国使用外资时解决的是本国就业问题)。当然,对美国来说,GDP和GNP的差异较小,二者使用差别并不大。
2.宏观经济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
答: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二、简答题
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
答:总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和,它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国外支出即净出口。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对总支出的影响是不同的。(1)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税收是政府强制、无偿地从个人、企业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因此税收的变动会对消费和投资产生较大影响。比如,政府通过降低税率或一次性税减的方式减少税收,对消费者来说,其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支出也会增加;对于投资者来说,减税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所以也促进了投资支出,社会总支出因此增加;反之,同理。社会总支出减少。税收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且具有反向作用。(2)政府购买对总支出的影响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其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增减。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水平,如举办公共工程,直接增加社会整体消费支出水平,以此同衰退进行斗争。反之,当总支出水平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的消费支出。可见,政府购买可以直接且正向影响总支出。(3)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不能直接对总支出水平产生影响。一般来讲,在总支出不足时,失业会增加,这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提高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水平,社会总支出因而增加;在总支出水平过高时,通货膨胀率上升,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支出水平。可见,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向的。
2.请指出以下各项交易是否能计入我国的GDP;如果能,请说明其分别是GDP中的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出口中的哪一部分;如果不能,请说明原因:(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南开大学2010研]答:(1)国内消费者购买一台二手的海信电视机不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消费者购买的这台二手海信电视机在生产已计入当年GDP,不能再计入当期GDP。(2)国内投资者购买2000股海信电器股票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3)海信电器库存电视机增加一万台需要计入我国的GDP,属于投资的增加。理由如下: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库存的电视机可看做是海信公司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应计入GDP。(4)也门政府购买1000台新的海信电视机需要计入我国的GDP,是GDP中净出口的一部分。理由如下: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其中出口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5)政府向海信公司的下岗工人提供失业救济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我国的GDP。理由如下: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并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
3.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恒等于售出的总销售量,而现实中,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才是常态,这中间有什么矛盾吗?简述其中的道理。[中央财经大学2004研]
答:这中间没有矛盾。分析如下:
在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中,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销出的总销售量,是实际发生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也就是事后发生,根据国民核算的规则,事后的总产出和总供给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指事前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计划中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两者之间没有矛盾。对国民核算可以有支出法、生产法和收入法。生产法反映了一段时期内一国生产总量,支出法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四方面的总和,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体的总销售量。由于任何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都要销售出去(存货投资在广义的总销售量中),用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必然相等。因此,一个经济体一年所生产的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而总供给和总需求反映的是事前社会意愿的供给和需求。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企业意愿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恰好提供给居民,社会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当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时,意愿总供给不等于意愿总需求,就会出现非意愿的投资或者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物价和国民产出的变化,社会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综上所述,国民经济核算的会计原则导致一年总总产量和总销售量必然相等,但计划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不一定相等,这两者之间没有矛盾。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3.1本章框架结构图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两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小结:宏观消费理论的发展节俭的悖论13.2重点与难点导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
(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存在价格刚性。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反映在图型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
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
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13-1来表示。图13-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13-1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支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图13-1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3.投资等于储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于是可得投资等于储蓄,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
1.消费函数
在微观经济学中,消费数量是价格的函数,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所以消费数量只是收入水平的函数,并且是(税后的收入)的函数,不是(税前的收入)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均为正数)。其中,为自发消费,为引致消费。(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MPC)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
数学角度分析:,从数学角度看,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消费曲线的单调性。
,说明消费曲线单调递增,但递增的速率递减。正常的消费曲线如图13-2所示。图13-2消费曲线
(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即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2.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线性储蓄函数如图13-3所示。图13-3线性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即。当储蓄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即。当储蓄函数为线性函数时,
,即平均储蓄倾向总是小于边际储蓄倾向。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2)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3),。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可通过图13-4得以体现。图13-4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4.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总和。但是,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以下一系列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税收政策;(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三、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有经济学家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资料得出消费函数为,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资料得出消费函数为。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的,而是递增的;另外,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实际中的消费函数如图13-5所示。图13-5实际中的消费函数之谜
1.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
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1)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所谓“棘轮效应”,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2.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由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理性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按照该理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主要取决于一生的收入。
3.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由弗里德曼(M.Friedman)提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所谓永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永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之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根据这种理论,政府想通过增减税收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是不能奏效的,因为人们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会立即用来增加消费。上述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有联系也有区别。就区别而言,前者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从而提出以财富作为消费函数之变量的重要理由;而永久收入假说则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自己未来收入问题。就联系而言,不管二者强调重点有何差别,它们都体现一个基本思想:单个消费者是前向预期决策者,因而在如下几点上都是相同的:(1)消费不只同现期收入相联系,而是以一生或永久的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2)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支出变动甚小,即其边际消费倾向很低,甚至接近于零,但来自永久收入变动的消费倾向很大,甚至接近于1。(3)当政府想用税收政策影响消费时,如果减税或增税只是临时性的,则消费者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只有永久性税收变动,政策才会有明显效果。
4.小结:宏观消费理论的发展
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凯恩斯的思想,由于假设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总支出的增长很可能小于总收入的增长,这就意味着总供给将受到总需求的约束。因此,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实际上是整个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在微观基础上进一步对消费理论进行完善的工作动摇了凯恩斯宏观消费理论,拉开了宏观消费理论在当前范式下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四、国民收入的决定
1.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给定的量,由收入恒等式,结合消费函数(假定
与
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均衡收入的决定也可以用图13-6来进行推导。图13-6均衡收入的决定图13-6中,消费曲线加投资曲线与45°线的交点E并给出了均衡产出。在E点左边,需求大于产出,存在脱销,厂商增加投资,引起实际总产量增加;在E点右边,需求小于产出,存在积压,厂商减少投资,引起实际总产量下降。只有在E点,既不存在积压,也不存在脱销,二者相等。(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由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结合储蓄函数,推导出均衡国民收入为。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也可用图13-7表示。图13-7均衡收入的决定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在两部门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的加入会使经济运行过程中加入税收和政府支出两个经济变量。在这里,g是外生变量,由谁决定不研究。(1)征收定量税根据,可得
(2)征收比例税根据,可得
3.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即在三部门的基础上加入净出口一项。出口函数由外国的购买力和购买要求决定。进口函数可以写成收入的函数:,为自发性进口,为边际进口倾向。进口函数是的函数,不是的函数,因为包括政府的进口。根据如下公式可以得出四部门的均衡收入:得出:。
五、乘数的含义及各种乘数
1.乘数的含义
乘数(Multiplier)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术语,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Kahn)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是指每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化情况。乘数的数学定义为:(1)乘数的第一种求法——等比数列求和法已知:,用于公共工程,,求。第一轮100100100→A厂第二轮808080→B厂第三轮646464→C厂第四轮51.251.251.2→D厂
第轮则有:这是理论上求出的最大的乘数。
(2)乘数的第二种求法——几何图形法图13-8几何图形求乘数(3)乘数的第三种求法——求偏导法比如,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则可得政府购买乘数为:
乘数效应中这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过程,体现了经济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印证了凯恩斯定律:Demandcreatesitsownsupply。
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在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即。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征收比例税时,。
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在三部门经济中,征收定量税时,;征收比例税时,。可以看出,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一样大,对都有直接影响,其传导路径都是:。
4.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当税收为定量税时,;当税收为比例税时,
。可以看出,税收乘数为负值,这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其原因是税收增加,表明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税收
对
有反方向的间接影响,其传导路径是:
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即:。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6.平衡预算乘数预算盈余=政府的收入-政府的支出。平衡预算有以下两层含义:(1),即政府的收入完全等于政府的支出,政府完全实现了收支相等。(2),即政府收支的变动量等于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有:
则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平衡预算乘数的经济含义是:政府在考虑预算平衡的条件下,即把增加的政府收入中的全部用于政府购买支出,由此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完全等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也完全等于政府税收的增加量。
六、节俭的悖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从这个角度看,节俭是美德。而在宏观经济学中,。这便引出了节俭的悖论(Paradoxofthrift),即节俭对于个人来说是好事,是一种值得称赞的美德,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讲,则是一件坏事,会导致国家经济的萧条衰败。凯恩斯认为:“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之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事实上,节俭的悖论根源于宏、微观经济学假设的不同。消费致富论的适用条件是:深度萧条的背景下,生产能力闲置,价格具有刚性,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供给不会成为约束总需求的条件。在经济繁荣时期,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资源被充分利用,总供给开始约束总需求。扩张总需求的结果,不是致富,而是通货膨胀。13.3名校历年考研真题回顾一、名词解释
1.棘轮效应[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0研]
答: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2.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技大学2003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研;中央财经大学2007研;南京财经大学2010研;青岛理工大学2010研]
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时,有:
则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3.节俭悖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研;南开大学2007研]
答: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节俭悖论告诉人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二、简答题
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华北电力大学2007研]
答: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并不矛盾。分析如下:(1)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2)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所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
事实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是相等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为均衡的条件。正是由于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所以经济社会才会出现失业、危机和波动的现象。三、计算题
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其中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转移支付(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问:(1)均衡国民收入是多少?(2)投资乘数和政府税收乘数分别是多少?(3)当政府将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购买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否和将这一笔支出用在政府转移支付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样?为什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研]解:(1)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即均衡国民收入为1125亿美元。(2)投资乘数政府税收乘数(3)两者不一样。因为,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所以,同样一笔支出用于政府购买比用于转移支付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更大。
四、论述题
试述对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评价。[清华大学2009研]答:(1)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1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1倍,购买力也同时增加1倍。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是:总需求总是且必定是等于总供给,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指出的是,萨伊定律并不否认局部的供求失衡,他只是否定全面生产过剩的失衡。(2)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在这里,不再是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而是“需求会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便是所谓的凯恩斯定律,经济可能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以至于充分就业均衡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特例。(3)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发的创造需求,而凯恩斯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相应地,两者的政策主张也不同。萨伊定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认为依靠自然的经济秩序,所有的问题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经济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而凯恩斯定律则说明,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政策主张上,萨伊主张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干预。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本章框架结构图投资的决定投资边际效率及投资边际效率曲线IS曲线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的斜率IS曲线的移动利率的决定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资本边际效率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LM曲线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移动LM曲线的含义LM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希克斯的总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调整“两个剑桥”之争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陷阱14.2重点与难点导学
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突破古典式的“两分法”,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货币对经济非中性,提倡将货币问题与实际经济活动结合起来。
一、投资的决定
1.投资的含义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等只能视为资产权的转移。
2.投资函数
凯恩斯认为,在决定投资的诸因素中,实际利率是首要因素。可以发现,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投资函数可写成:其中,表示自主投资,表示实际利率(大致等于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表示引致投资。投资需求曲线如图14-1所示。图14-1投资函数
3.资本边际效率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R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品在第n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R决定,且r与R反向变动,而与同向变动。
投资是否值得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r与市场利率i的关系,当时,投资是值得的;否则,投资不值得。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投资项目的资本边际效率是不一样的,但都受到同一市场利率水平的限制,从而投资量和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对应的图形如图14-2所示。图14-2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4.投资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若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r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r就是投资边际效率(MEI)。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它更精确地反映了投资和利率间存在的反方向关系,更符合分析的投资需求函数。
【例14.1】请严格陈述“投资边际效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东北财经大学2010研]二、I
S曲线
1.I
S曲线的含义
I
S曲线反映的是利率和收入之间相关关系的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2)投资和储蓄都相等;(3)反映了产品市场的均衡。
I
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
S曲线如图14-3所示。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
S曲线。图14-3曲线
2.I
S曲线的推导
(1)公式推导在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以及四部门经济分析思路一样)中,均衡条件为:,,。推导出I
S表达式为。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r为纵轴,y为横轴所画出的I
S曲线是由左向右下倾斜的。(2)四象限法图14-4曲线推导图示(3)从坐标系到坐标系图14-5曲线的形成从图14-5的推导过程可见,r在收入―支出模型中是外生变量,且r是联系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具体的传导机制为:r↓(下降至)→引致投资↑→i↑→AD↑→y↑
3.I
S曲线的斜率
由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推出,即I
S曲线的斜率为。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2)边际消费倾向
。一定时,d越大,I
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
S曲线越平缓;d一定时,越大,I
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
S曲线越平缓。在三部门经济中,I
S曲线的斜率为。税率
对I
S曲线斜率亦会产生影响,当一定时,越大,I
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I
S曲线越陡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越小。
4.I
S曲线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可推出:。
从上式中可见,当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量为,即I
S曲线右移或左移
;而当税收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量为,即I
S曲线左移或右移。总结,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I
S向右方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I
S向左方移动。
5.I
S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图14-6曲线以左点的经济含义如图14-6所示,A点为I
S曲线左边的点,与I
S曲线上的B点同利率水平。在坐标系中,r是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决定AD曲线的截距和斜率,因此A点和B点应该在同一条AD曲线之上。将A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垂直下拉到
坐标系中,对应着AD曲线的点。在点,存在,即过度的产品需求,此时厂商将扩大投资,进而扩大y。相对应的,此时。
三、利率的决定
凯恩斯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表示)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1.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对货币的需求,又称“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货币需求动机分为以下三种:(1)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有时滞(timelag),缺乏同时性,所以人们需要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2)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谨慎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用表示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产生的全部实际货币需求量,用y表示实际收入,则这种货币需求量和收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3)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涉及人们转换资产组合的动机——人们改变持有两种资产的组合比例,以获得最大的利益。投机动机所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成反比,可以表示为:。
2.货币需求函数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对货币的总需求函数可描述为:
式中,、和都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即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函数是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乘以价格指数。货币需求函数可用图14-7来表示。它起初向右下方倾斜,表示货币的货币需求量随利率下降而增加,最后为水平状,表示“流动偏好陷阱”。图14-7
货币需求函数
3.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不会使利率下降,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案例:1989年秋季,日本的股市和楼市泡沫开始破裂。日本货币当局在资产泡沫破灭以后,将利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且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时候都维持了0.5%的贴现率),但对经济没有起到任何刺激作用,通货紧缩依旧持续着,货币政策几近无效。
4.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1)货币供给量狭义的货币供给=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定期存款更广义的货币供给+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货币供给量是由国家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的,因而是一个外生变量,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2)货币供求均衡如图14-8所示,以横轴表示货币需求、供给量,纵轴表示利率,货币需求曲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货币供给曲线则垂直于横轴。两曲线交点决定了利率和均衡水平,即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图14-8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
四、LM曲线
1.LM曲线的含义
L
M曲线表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如图14-9所示。在L
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1)任意一点都是利率与收入的组合;(2)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3)货币市场均衡。图14-9L
M曲线
L
M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2.LM曲线的推导
(1)公式推导
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推导出曲线的表达式为:
(2)四象限法图14-10L
M曲线推导(3)从坐标系到坐标系图14-11L
M曲线的形成
要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r与y必须相互配合、一一对应,这种相互配合、一一对应的同方向变动的轨迹,就是L
M曲线。它描述了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道路。
3.LM曲线的斜率
由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h一定时,k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k一定时,h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h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h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如图14-12所示。图14-12曲线的三个区域
4.L
M曲线的移动
由L
M曲线表达式可看出,L
M曲线移动只能是实际货币供给量m变动。,因此,造成L
M曲线移动的因素只能是:(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
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
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
M曲线就向左上方移动;反之,L
M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
5.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图14-13曲线以左点经济含义如图14-13所示,A点为L
M曲线左边的点,与L
M曲线上的B点同收入水平。在坐标系中,y是外生变量,外生变量决定货币需求曲线的截距,因此A点和B点应该在同一条货币需求曲线之上。将A点所对应的利率水平水平横拉到坐标系中,对应着货币需求曲线的点。在点,存在,即过度的货币供给(超额货币供给),导致利率水平下降。
五、分析
1.希克斯的总结
《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Hicks)发表于1937年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的一篇对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著名书评,该书评第一次阐述了模型的概念。希克斯认为:
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投资的变化又会影响产品市场的总需求,进而改变收入,收入的变化又会影响到货币需求……因此,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只要有一个市场没有实现均衡,国民收入就不会稳定。只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的国民收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药店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晋升管理合同3篇
- 2024某互联网公司与某物流公司就快递服务合同
- 2024无人机销售与租赁合同标的物描述与使用范围
- 二零二五年度安防设备绿色生产与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供气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法对中小企业员工福利保障优化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并购垫资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合同
- 学校医院式餐厅的设计美学探讨
- 二零二五年度摊位使用权及摊位购置服务保障合同2篇
- 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001
- 2025年广西旅发南国体育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铜官山区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8:“7支持-7.1资源”(雷泽佳编制-2025B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7:“6策划-6.6合作”(雷泽佳编制-2025B0)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6:“6策划-6.5组织结构”(雷泽佳编制-2025B0)
- 全国英语教师赛课一等奖七年级上册(人教2024年新编)《Unit 7 Happy Birthday》教学设计
- 碳排放监测技术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关务实务组”赛项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数学试题 附答案
- 超市项目投标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