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_第1页
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_第2页
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_第3页
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_第4页
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职业教师的能力与培养

一、职业技术院校的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立业创业,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返回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共同关注的话题。

他2009年12月21日视察珠海高级技工学校时,对围拢在身边的职业学校校学生语重心长地说: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现在我国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非常匮乏”。他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潜心钻研专业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胡锦涛总书记的话二、职业教学发展的趋势

●教学目标:由传承知识转变为终身学习

●教学结构:由学科独立转变为学科综合、均衡、选择●教学内容:由繁难多旧转变为现代化适应性实施

●教学接受:由机械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教学评价:由甄别选拔转变为多元、多方式,即由关心结果转变为更关心过程

教育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黄炎培先生说:

“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职业教育,不惟着重在‘知’,尤着重在‘能’,“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是万万学不成的。”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首倡者——黄炎培先生(1878-1965)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1918年)。教育家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陶行知先生说: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要“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同实际的生活活动结合起来。教师要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陶行知先生(1891-1946年)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职业教育的现状教学思想:学科本位教师中心

教学定位:接受知识熟练技能

教学模式:教授模式强调接授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机械操作

教学内容:重复己知脱离生活

教学过程:严密封闭追求划一

教学评价:指标单一重教轻学

●职业教育要求教学理念:素质本位教学立意:学生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教学模式: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学评价:多元多样、注意过程

教师水平评价:以学论教——以学生主体作用评价教师主导作用——以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实现五个突破性转变

(一)理论教学——由外而内,即先外部使用,再讲内部结构

(二)专业知识——先问会不会,再教懂不懂

(四)技能训练——低重心运行,高标准落实

(三)工艺操作——增加训练权重,由“学得”转变为“习得”

(五)教材使用——从“以教材为世界”转变为“以世界为教材”,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成就、新工艺,凸现专业特色三、教师能力及培养

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采用不同教法、指导学生学法的能力和对学生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能力的组成1、教师的基本能力

3、教师的教学能力

2、教师的教育能力

5、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包括智力范畴内的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审美力、口语表达力、体语能力、书写能力等。围绕四“会”进行引导,能正确评价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

4、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对班级情况的了解,提出可实行的班级管理目标能力,教育环境创设能力,团队精神培养能力,组织班团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干部和后进生转化能力。

●教师能力的培养l、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教师口语表达能力;(2)书写能力2、教学能力的培养

(1)提高多种教法的运用能力;(2)提高课堂驾驭能力;(3)提高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3、教育能力的培养

(3)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建立良好班集体的能力。

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1)善于捕捉各种信息;(2)积极参与各种培训活动;(3)重视学习和结累;(4)积极参加教改活动;(5)撰写论文。

四、课堂教学设计

(1)“讲解法”和“讲演法”(2)“提问法”和“讨论法”(3)“演示法”和“实验法”(4)“现场参观法”和“现场实习法”(5)“做习题法”和“写报告法”(6)“课外阅读法”和“课外活动法”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1)讲解接受模式(2)自学辅导模式(3)问题教学模式(4)“探究——发现”模式(5)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脉络梳理

●课题引出的模式(以文字引出)

——人民邮电出版社中职《维修电工与实训》(初级篇)教材项目一《安全用电及抢救技能》为例。学习目标:通过本项目一些案例的学习(操练),了解触电的原因和方式,初步学会触电急救与电火灾扑救的方法,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知识要求:了解电对人的伤害及防范措施;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消防知识。

技能要求:掌握触电现场的疹断法,能进行正确的触电现场急救;能进行电火灾现场的抢救与自救。

华灯初上,夜色斓珊。当你津津有味地观看电视、听着广播,哼着卡拉OK、玩着电子游戏机时,你对黑夜和沉寂已觉陌生,因为有了电!是啊,洗衣机、电饭煲、电风扇、空调器、电梯电车……,衣食住行中处处有“电”的身影,我们正处于电的时代。但是当你不注意安全用电,不注意安全防范,那些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欢乐、带来财富的“福星”就可能变成面目狰狞的恶魔。任务引入:以情蹊径——

小任上网,突然停电。他在父亲的提点下,找到了故障,恢复了供电。●课题引出的模式(以情境引出)

——人民邮电出版社中职《维修电工与实训》教材项目五《常用低压电器操作技能》中的任务一《常用低压电器操作技能》为例●课题引出的模式(以图片引出)

——人民邮电出版社中职《维修电工与实训》(初级篇)教材项目一《电火灾与电火灾案例》中。学习目标:技能要求:知识要求:●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1.1认识电工实验实训室【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实验实训室中的交、直流电源。

2.了解电工基本仪器仪表和常用电工工具。3.明确电工实验实训室操作规程,树立规范操作职业意识。【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交、直流电源,了解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常用电工工具【教学难点】

难点:组织学生有序进入实验实训室现场【关键点】

进实验实训室现场进行观察与讲解【教学方法】

现场讲解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具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室操作台、电工基本仪器仪表和常用电工工具图1.1电工实验实训操作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教学环节1:电工实验实训室电源配置教师活动: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已拍好的实训室照片图或现场介绍相关的电源配置情况,并一一加以说明。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在教师的讲解下学习并了解实验实训室中的电源配置情况。知识点:电源配置:①双组直流可调稳压电源。②3~24V多挡低压交流输出。③单相交流电源。④TTL电源。⑤三相交流电源输出。教学环节2: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电工工具(省略)(三)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如下:1.电工实验实训室电源配置。2.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电工工具。3.实验实训室操作规程。(四)课堂练习教材中思考与练习第1、2题(五)课后作业“学习辅导与练习”同步训练中的1.1●教学设计二课题:——间歇回转工作台的装配与调整1、目的要求2、实训设备3、实训步骤(含教师讲解与示范)4、评分标准(安装工艺、安全文明操作)●教学设计三课题:——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1、目的要求2、实训设备3、教学过程有:情景模拟、基础知识、知能拓展、温馨提示、操作分析(包括列一列列元器件、做一做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装接工作)等。4、评分标准(分自己评、同学评、老师评)●教学设计四2、引言1、课题:认识机电一体化实训4、教学过程(1)由引言导出学习要点(2)提出任务(设学习目标、知识连接)(3)操作与练习(分认知实训设备、温馨提示)3、实训设备五、“好课”的认识和评价标准

●“一堂好课”应体现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素养上,它要从教学内容、方法、环节的编排,师生交流的方式、手段等方面去体现这个思想。●“一堂好课”实际上是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一教学重点的主要矛盾。如果教师不能对自己教得如何和将如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进行合理的定位,就只能是以僵化和机械的态度重复着教学过程,算不上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应是保持“自然”的课,是富有“气息”的课。“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应说明:一堂好课”从来没有固不变的标准,它都是为解决历史发展阶段教学中突出的矛盾而提出的。在当前实施新课改环境下,在课堂教学中求得知识和能力、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