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场所微生物_第1页
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场所微生物_第2页
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场所微生物_第3页
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场所微生物_第4页
卫生微生物学-公共场所微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场所微生物掌握公共场所微生物、公共场所生境特征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公共场所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公共场所的卫生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公共卫生用具微生物检测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公共场所微生物学标准了解公共场所微生物的预防第一节公共场所生境特征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公共场所publicplaces人群聚集的场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由人工建成的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休息、娱乐、体育、参观和旅游等活动的空间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可将公共场所归为7类共计28种住宿和交际场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净身和美容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文化娱乐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休息场所:体育馆(场)、游泳场(馆)、公园文化交流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业活动场所:商场(店)、书店就诊和交通场所:医院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新兴的公共场所设施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证券交易厅、期货交易所、金融营业厅、电讯营业厅等营业场所桑拿、按摩、沐足、婚纱影楼等公共娱乐场所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网吧等多功能综合性发展: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等健身房的室内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新建健身房的建筑污染:氡、氨气、甲醛、苯健身者自身造成的空气污染:CO2、可吸入颗粒物、微生物噪声污染健身器材成为有害细菌的滋生地二、公共场所生境特征公共场所生境有利于病原传播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容易实现,甚至造成疾病的暴发与流行公共设施及物品供公众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并通过这些公用设施和物品传播病原体人群中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通过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与健康人的密切接触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不同公共场所特色各异,管理较困难,监管事实难度大2009年甲型H1N1流感121名乘客9名实验室确诊感染病例,飞行期间有症状3名乘客在飞行后12小时和48小时证实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2排内)A/H1N1大流行在现代商业航空旅行中存在低但可测量的传播风险风险集中在有症状的受感染乘客身上暴露的乘客一旦离开机场,跟踪和筛选是缓慢而困难的2009年4月25日抵达新西兰奥克兰的波音747-400长途航班的后部二、公共场所生境特征公共场所生境有利于病原传播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容易实现,甚至造成疾病的暴发与流行公共设施及物品供公众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并通过这些公用设施和物品传播病原体人群中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通过患者或病原携带者与健康人的密切接触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不同公共场所特色各异,管理较困难,监管事实难度大管理控制病原传播《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9665-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公共卫生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11年5月1日卫生部)《公共卫生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2013)管理控制病原传播《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全封闭式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对改善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问题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本身设计、安装、运行管理等环节可能不尽合理,导致空气污染物的形成且加重其污染程度,使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尤其使人们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而可能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空调通风系统由于长期运行、清洁不当等原因,已经成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1976年,美国出现了军团菌导致34人感染死亡的事例,而中央空调正是这种细菌的温床根据卫生部对全国公共场所重点监督检查的通报,2005年卫生部对全国1004家商场(超市)进行场所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多数卫生指标合格,唯独军团菌检出率高,为15.2%第二节公共场所微生物来源、种类、分布及卫生学意义一、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来源自然来源意义最大的是土壤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组成与土壤中微生物组成相似,主要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真菌等人为来源地面扬尘、呼出气体、人体脱落物等致空气中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结核杆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公共用品反复使用而被病原微生物所污染,导致使用者感染或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二、公共场所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卫生学意义空气微生物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来源:人群各种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土壤自然污染种类多细菌:占大多数,以革兰阳性菌、兼性厌氧菌为主,以球菌比例最高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RSV等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在湿度大、灰尘多、通风不良、日光不足环境中可生存较长时间:流感病毒,4.5h;金黄色葡萄球菌,72h;溶血性链球菌,10d分布空气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而有差别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空气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污染严重程度:城市>农村;人群活动频繁、密集的交通干道、商场广场、影院广场等地污染严重空气中的各类微生物可随空气的流动或附着在空气颗粒物和飞沫上迁移,对空气造成污染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测结果检测场所检测数合格数合格率(%)宾馆客房(星级饭店)57150989.14展览馆、商场、图书馆11711497.4理发店、美容店978890.4文化娱乐场所20218290.1酒吧、咖啡厅201995.0餐厅1414100卫生学意义可引起以空气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细菌数量多的室内公共场所极易传播呼吸道疾病病原体在空气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附着于空气颗粒物:<10μm的颗粒可携带细菌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含于飞沫和飞沫核中:迅速分散到空气中,并可长时间在空气中漂浮短距离飞沫传播的病原体长距离飞沫核传播的病原体可造成传播和流行公共卫生用品微生物公共用品(Publicarticles):在公共场所中一类专门供给客人反复使用和从业人员专门用于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各种用品、用具、设备和设施的总称;是致病微生物的载体,也是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种类:不同公共用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种类不同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粪大肠菌群、葡萄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霉菌(青霉属和曲霉属)、乙肝病毒、寄生虫卵等分布各类公共场所的不同公共卫生用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主要问题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超标真菌污染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公共用品表面HBV污染旅店公共用具细菌检测结果用具检样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合格数合格率合格数合格率毛巾221881.822100浴池161168.816100盆具211152.42095.2拖鞋16318.81487.5我国一些城市游泳池细菌监测值城市游泳池数检样数菌落总数合格率(%)大肠菌群合格率(%)江苏省9城市60138073.570.8沈阳市215845.51-福州市101325055.8天津市404248-94.44卫生学意义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污染,特别是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直接关系到人群的健康水平公共用品的污染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皮肤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乙肝病毒的感染第三节公共场所微生物的检验与卫生标准公共卫生场所卫生标准(1996)微小气候COCO2照度噪声可吸入颗粒物空气微生物公共用品微生物只要有一项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均视为不合格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200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一、空气卫生微生物检测检测空气微生物通常以空气中细菌总数和溶血性链球菌来表征清洁程度和潜在的致病性GB/T

18204.3-2013公共场所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嗜肺军团菌平皿暴露沉降法空气采样器法GB/T

18204.6-2013公共场所检验方法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各类公共场所卫生场所卫生监测频次与样本量要求二、公共卫生用具微生物检测采样无菌操作采样常用方法:涂抹法;戳印法;无菌滤纸斑贴法采样数量以不超过各类物品投入使用总数的5%计算如投入使用总数不超过10件,各类物品的采样数量应在1件以上采样部位杯具:在茶具内、外缘与口唇接触处,即1~1.5cm高处涂抹一圈约50cm2棉织品:每件用品共采集2份样品毛巾、枕巾、浴巾:对折后两面的中央5cm×5cm面积范围内均匀涂抹5次床单、被单:上下两部即与颈部、脚部接触部分5cm×5cm面积范围内均匀涂抹5次睡衣、睡裤:随机选择5cm×5cm面积范围内均匀涂抹5次洁具:每件用具共采集2份样品浴盆:在盆内一侧壁二分之一高度及盆底中央5cm×5cm范围内分别涂抹采样脸(脚)盆:在盆内二分之一高度相对两侧壁5cm×5cm范围内分别涂抹采样坐便器:在坐便圈前部弯曲处选择2个5cm×5cm范围内分别涂抹采样按摩床(椅):在床(椅)面中部选择2个5cm×5cm范围内分别涂抹采样鞋类:在每只鞋的鞋内与脚趾接触处5cm×5cm面积范围内均匀涂抹5次,1双鞋为1份样品,采样总面积50cm2购物车(框):把手处选择2个5cm×5cm面积范围内均匀涂抹5次美容美发美甲用品理发推子:推子前部上下均匀各涂抹3次,采样面积达到25cm2理发刀、剪:在刀、剪两面各涂抹一次,采样面积达到25cm2美容美家用品:与人体接触处涂抹采样,采样面积达到25cm2修脚工具:在修脚工具与人体接触处涂抹采样,采样面积达到50cm2其他用品:在用品与人体接触处选择2个5cm×5cm面积范围内分别采样送检监测项目和检验方法GB/T

18204.4-2013公共场所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现场采样操作的质量控制监测数据整理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送风中微生物检测采样点:一般设在距送风口下风方向15~20cm处采样环境条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检验项目: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测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送风中微生物检测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采样采样量:每个采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约200ml样品运输与贮存:样品最好2d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得超过15d样品处理:不作处理;酸处理、热处理接种、培养、鉴定菌落验证嗜肺军团菌型别的确定: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测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送风中微生物检测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测原理:通过测定一定状态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变化来计算净化或消毒效率,从而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净化消毒效果实验方法: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技术要求将其安装在实验设备上评价规定:消除率均≥50%为净化合格,≥90%者为消毒合格;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净化消毒前的菌量在500~2500cfu/m3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三、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检测送风中微生物检测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测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测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采样点: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中(如送风管、回风管和新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采样面积:每一点采样面积应为50cm2采样方法: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采样时用擦拭法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四、公共场所卫生微生物学标准我国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细菌学标准(GB9663-9673-1996,GB16153-1996)撞击法(CFU/m3)沉降法(个/皿)≤1000≤103~5星级宾馆、饭店≤1500≤101~2星级以下宾馆和非星级带空调宾馆、饭店≤2500≤30普通饭店、招待所、酒吧、茶座、咖啡厅、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飞机客舱≤4000≤40音乐厅、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舞厅、理发店、美容院(店)、游泳馆、体育馆、医院候诊室、候机室、旅客列车车厢、轮船客舱、饭馆(餐厅)≤7000≤75展览馆、商场(店)、书店、候车室、候船室公共卫生用品清洗消毒判定标准(GB9663-1996)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50cm2)致病菌(个/50cm2)茶具<5CFU/ml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毛巾和床上卧具<200CFU/25cm2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脸(脚)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