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检验科三大常规的课件_第1页
16-检验科三大常规的课件_第2页
16-检验科三大常规的课件_第3页
16-检验科三大常规的课件_第4页
16-检验科三大常规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科三大常规常用实验检查实验检查:1通过检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资料→协助诊断、观察病情或制订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2了解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正确采集标本,观察结果。做好检查前准备和解释工作。3什么叫“三大常规”?4实验检查范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液生化、免疫学检查。血常规检查

(bloodroutineexamination)概述: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检查内容: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b)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Whitebloodcell,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循环中的WBC嗜酸性粒细胞包括5种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WBC(4~10)×109/L

3.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性粒细胞:(Nsg)50~70%

3.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嗜细胞:(B)0~1%单核细胞:(M)3~8%淋巴细胞:(L)20~40%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1、WBC增多见于:(1)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妊娠期、分娩、疼痛和情绪激动等。(2)病理性增多:

1)急性细菌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

2)严重组织损伤/大量的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2、WBC减少见于:1)病毒感染;2)某些阴性杆菌感染;3)血液病如再障、某些白血病;4)理化损伤如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药物。5)其他:SLE病、脾功能亢进等。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1.多见于细菌感染,轻度感染即可增加;2.中毒性疾病;3.反应性增大:急性溶血、手术后、局部组织坏死等;4.血液疾病减少:1.病毒感染2.血液疾病3.理化因素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①过敏性疾病;②寄生虫病;③某些皮肤病;④某些恶性肿瘤。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⑥传染病:猩红热;⑦某些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性疾病。白细胞分类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

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与急性白血病鉴别的重要指标;②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③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减少-------无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增多:①主要见于病毒性疾病;或某些细菌性疾病,如百日咳、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疾病。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减少:

见于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接触射线等。白细胞分类计数

单核细胞增多:①某些感染;②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或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③单核细胞白血病。

红细胞主要生理功能

是作为呼吸载体从肺部携带氧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并将组织中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这一切功能主要通过其内所含血红蛋白(Hb)来完成的。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RBC)

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b)[参考值]成年男性RBC

(4.0—5.5)X1012/L

Hb120--160g/L成年女性RBC(3.5—5.0)X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RBC(6.0—7.0)X1012/L

Hb170--200g/L血红蛋白(Hb)

红细胞测定(RBC)

Hb和RBC测定---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

(1)年龄:新生儿出生前↑→出生后↓→生后15天逐渐降至正常。(2)性别:男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女性。(3)妊娠:妊娠中晚期→血容量↑→血液稀释→生理性贫血。(4)气压:高原居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性↑。

Hb和RBC测定---临床意义2.病理性变化增高:分为三种情况:

①相对性增高,又称假性增高。见于休克、严重脱水、出汗、大面积烧伤。

②继发性增高,又称代偿性增高。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③原发性增高:见于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Hb和RBC测定---减少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①造血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②红细胞丢失↑→失血性贫血;③红细胞破坏↑→溶血性贫血;④骨髓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贫血:男Hb<120g/L,女Hb<110g/L;中度贫血:Hb<90g/L;重度贫血:Hb<60g/L;极度贫血:Hb<30g/L。按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分类,将贫血分成三大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2.红细胞破坏过多3.失血血小板血小板是血细胞中最小的一种,它是从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之片段所形成的,它体积虽然很小,但有很好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参与人体的止血和凝血过程,维护人体的健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PLT增多:PLT>400×109/L。①原发性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继发性增加:急、慢性炎症、IDA、癌症、急性出血等。血小板多<500×109/L。

PLT减少---临床意义(2)PLT↓→自发性出血倾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再障、白血病、放射性损伤、骨髓纤维化;②血小板破坏过多或消耗增加,SLE、病毒感染、药物、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因素。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肝硬化、血液被稀释。

知识点1.白细胞病理性增多,最常见于细菌性感染;2.病毒感染时大多白细胞总数是减少的;3.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4.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病毒性疾病;5.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6.血小板主要参与凝血与止血,当其减少时,患者会有出血倾向。思考患者,女,15岁,因不慎受凉,出现了发热,体温:38.8℃,恶寒,咽喉疼痛,鼻塞。隧到医院诊治,医生说:先扎个手指看看。1.医生说的“扎个手指看看”目的是什么?扎完手指,结果出来了:白细胞:2.26×109/L淋巴细胞:0.76根据以上检查,此患者最有可能的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应不应该应用抗生素?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尿液检查

尿液一般检查检查内容: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保存(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查(三)尿液化学检查(四)尿沉渣显微镜检测

(一)尿液标本采集和保存1.清洗、清毒

留中段尿时先清洗外阴、尿道口,将标本留于消毒试管。留尿要避开月经期。2.时间

通常以清晨第一次尿标本最理想。但特殊检查则应按实验的要求留取,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3小时尿细胞计数。3.保存

收集的新鲜尿液最好半小时内送检。(二)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1.尿液外观:尿液颜色:①正常新鲜尿液:一般从无色至淡黄色,透明。②影响尿色的因素包括:食物、药物、尿量。

③混浊:常见于尿酸盐、沉淀。尿色异常:

胆红素尿、血尿、血红蛋白尿、脓尿、乳糜尿。

尿色异常

①胆红素尿:呈深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②血尿: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可含血凝块。见于:肾结核,肾肿瘤,泌尿系结石、急性肾炎、肾盂肾炎,出血性疾病。③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

见于:严重的血管内凝血、蚕豆病、误输血。

④脓尿、菌尿:呈混浊,白色云雾状。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⑤乳糜尿: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或肾周围淋巴管受阻(如结核、肿瘤等)。

2.尿液气味气味:正常尿液放置呈氨臭味。临床意义:特殊气味提示某些疾病慢性膀胱炎,尿潴留→氨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烂萍果味。受食物影响(葱,大蒜)→特殊气味。3.尿量正常成人尿量:1.0~2.0L/24h,平均1.5L多尿(polyuria):>2500ml/24h①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②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ARF多尿期、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少尿(oliguria):<400ml/24h;<17ml/h。无尿(anuria):<100ml/24h。

少尿或无尿可见于:各种原因所致休克、创伤、严重脱水、急性重型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所致肾小管坏死、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各种原因所致尿路梗阻,膀胱尿潴留等。4.尿比重

(specificgravity,SG)正常:1.015-1.025

SG降低:<1.010左右提示肾浓缩功能严重受损。

SG增高:>1.020

可诊断脱水、急性肾炎、高热、心衰、休克等尿量减少。

(三)尿液化学检查

1.尿酸碱度(pH)正常:弱酸性,pH值约6.5⑴酸性尿:酸中毒、高热、痛风、维C等药物。⑵碱性尿: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尿路感染

2.蛋白质定性检查

①正常:定性(—)②蛋白尿:尿液蛋白定性阳性或定量>0.15g/24h称为蛋白尿。临床意义:①生理性蛋白尿:见于高热、剧烈运动后产生,为一过性蛋白尿,定量<0.5g/日。②病理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见于:肾实质病变,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肾淤血,妊娠中毒症,药物中毒等。2.尿糖定性试验①正常:尿糖定性试验阴性。②糖尿:若定性阳性则为糖尿,称为糖尿。见于:①生理性糖尿。②病理性糖尿:暂时性糖尿:颅脑外伤,脑血管病、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等。血糖增高性糖尿:如糖尿病。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假性糖尿:某些药物影响,如VitC、异烟肼、水杨酸等。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粪便检查目的:(1)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疾病。(2)了解消化功能状况。(3)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

(一)粪便颜色和性状正常粪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