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_第1页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_第2页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_第3页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_第4页
全套教学课件《公共艺术(音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聆听与感悟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自然界中,能为人的听觉所感受的音是非常多的。而在音乐中我们所使用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特意挑选出来的。这些音乐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承载了文化的内涵。第一节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二节感悟——音乐的情绪目录CONTENTS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

声乐是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的、有节奏的声音。不同的声乐体裁,可以有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大型的声乐体裁,如大合唱、康塔塔、清唱剧等,都由上述四种声乐样式按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第一节一、声乐的体裁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剧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它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音乐剧《达美尼》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歌剧。现存的最早的歌剧是1600年上演的《尤丽狄西》。起初歌剧是为恢复古希腊文化的理想而作的,观众很少,多为知音,其伴奏也较为简单,只有钢琴等数种乐器。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

歌剧的形式,其构成部分包括序曲、间奏曲、合唱、重唱、独唱等。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咏叹调、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那、浪漫曲、小夜曲等。咏叹调是西洋歌剧中的一种独唱曲,同时在清唱剧和康塔塔中也有此种歌曲。咏叹调通常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篇幅较长。17—18世纪的咏叹词一般采用“从头反复的咏叹调”形式,亦即“ABA三段体结构”。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

自格鲁克之后,咏叹词的结构才不限制用固定的格式。宣叙调也叫“朗诵调”,是一种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根据的、吟唱性质的独唱曲。其歌词一般用类似说话的散文形式写成,多用于咏叹调的前面,或者用于两段咏叹调之间,来说明情节。其音乐特点是:无小节线,节奏自由,往往有很多的同音重复,旋律的起伏不大,有时没有伴奏,伴奏又分为用通奏低音衬托和用管弦乐伴奏两种。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由于地区、时代的不同,歌剧又分为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多种类型。正歌剧专指盛行于18世纪意大利的歌剧。正歌剧的文学题材多取自神话或者历史故事,一般分三幕,其中的每一场都先用宣叙调铺陈剧情,然后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正歌剧的音乐比较看重华丽的演唱技巧,以更接近宫廷贵族的口味。正歌剧后来从意大利传到了欧洲各国,莫扎特的歌剧《伊多梅尼奥》《体托的仁慈》就是正歌剧的代表作。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意大利喜歌剧原来是作为正歌剧的幕间戏来用的,后来逐渐脱离正歌剧独立演出。喜歌剧往往取材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喜剧性故事,其音乐生动活泼、生活气息很浓。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是意大利喜歌剧中最著名的几部,直到现在还经常上演。比才的《卡门》则是法国喜歌剧的代表作。大歌剧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末的法国,流行于30—40年代。大歌剧常常以历代英雄故事为题材,追求富丽堂皇的壮观场面和光辉灿烂的音乐效果。它不用说白,从头到尾都是音乐的贯穿,其中还有众多的芭蕾舞。大歌剧的代表作有迈耶贝尔的《恶魔罗贝尔》《胡格诺派教徒》《先知》等。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轻歌剧出现于19世纪,也称配乐喜歌剧,是娱乐性较强的一类歌剧。其结构短小,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情节多取自于现实生活,偏重讽刺揭露。轻歌剧采用独唱、重唱、合唱、舞蹈和说白等形式,并结合当时的流行歌曲,通俗易懂。在20世纪以后的英国和美国,轻歌剧逐渐被音乐剧取代。乐剧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造的歌剧品种。瓦格纳把他成熟时期的新歌剧一律称为“乐剧”。乐剧与其他歌剧的区别在于:乐剧的音乐和戏剧紧密地结合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乐剧用“场”代替了原来的分曲;音乐连绵不绝地自由伸展,成为“无终旋律”,其节奏不再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系统地运用“主导动机”来代表乐剧中特定的人物、事物和思想感情。瓦格纳的乐剧《罗恩格林》是他比较突出的乐剧代表作。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分曲歌剧是17、18、19世纪歌剧的共同特点。一部歌剧由大大小小的系列分曲组成。分曲可以是独唱曲、重唱曲、合唱曲、芭蕾舞、器乐曲等。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威尔第的歌剧《那布科》和《茶花女》、古诺的《浮士德》都是分曲歌剧。第一节(一)歌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它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其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第一节(二)摇篮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清唱剧一译神剧。巴洛克时期宗教或史诗题材的大型声乐作品,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一样,清唱剧包括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序曲等,只是没有舞台动作表演。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等代表了当时清唱剧的最高水平。第一节(三)清唱剧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例如《航天之歌》这部套曲,以“航天之歌”为统一的标题,用了七首歌曲,其中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混声四部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各首都可单独抽出来唱,但都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歌颂中国航天事业的主题,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整体。著名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其音乐结构形式都属于声乐套曲。第一节(四)声乐套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康塔塔是大型声乐套曲体裁的一种,原意为“用声乐演唱”。康塔塔最初是一种独唱或重唱的世俗叙事套曲,以咏叹调和宣叙调交替组成,到17世纪中期传入德国,遂发展成为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以世俗或《圣经》故事为题材。康塔塔在形式上与清唱剧有相似之处,唯规模较小;其内容偏重于抒情,故事内容亦较简单。第一节(五)康塔塔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作者是谁,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主要是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第一节(六)民歌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抒情歌曲的主要特点是气息宽广、激昂;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根据不同内容,抒情歌曲的情绪和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热情奔放,欢乐明快,如《送我一枝玫瑰花》《我为祖国献石油》;有的恬静深情,含蓄亲切,如《大海一样的深情》《妹妹找哥泪花流》《满山红叶似彩霞》等。这种体裁一般用于抒发内心激情和对人物及大自然的赞美,以及表达思念、爱慕、留恋之情。抒情歌曲可分为爱情歌曲、亲情歌曲、友情歌曲、乡情歌曲、游子思乡歌曲等类型。第一节(七)抒情歌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这首歌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为词,我国老一辈作曲家黄自谱曲。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从歌词上看,就有一种朦胧的意境,作曲家谱曲也延续了这种意境。第一句的动机,强调一个“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首先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五级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随后逐级下行,最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却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这黄自(1904—1938)

黄自,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同时,也从事创作和著述,写下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共九十四首。第一节名人堂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作品有管弦乐序曲《怀旧》,管弦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天伦歌》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与和声和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对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贡献。第一节名人堂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由乐器演奏形成的音乐称为器乐,器乐比人声的音域更加宽广,所以能够创造出许多人声无法实现的声音,也能够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人类创造了种类繁多的乐器,各具特色。这些乐器也有着不同的演奏方式,共同构成了奇妙的音乐世界。第一节一、器乐的体裁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1.夜曲夜曲是流行于18世纪的一种器乐套曲,因为常常在夜间露天演奏而得名。后来专指一种具有特性曲(19世纪各种器乐小曲的总称,多表现诗情画意和生活情趣,主要是附有文学性曲名的钢琴小曲)风格的钢琴小曲。夜曲的英文nocturne,源于拉丁文nox(夜神),其宗教含义为“夜祷”。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就根据这一宗教意义首创了这一体裁,后来经波兰作曲家肖邦进一步发展。它的织体风格与无词歌类似,速度缓慢,采用分解和弦式的伴奏音型,其旋律优雅动人,富有歌唱性,创造了宁静而沉思的梦幻之境。夜曲是菲尔德和肖邦所喜用的体裁,他们分别都作有夜曲二十多首。第一节(一)夜曲、小夜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2.小夜曲小夜曲,其英文原意是“傍晚的音乐”,它是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傍晚,游吟诗人们往往弹着吉他或者曼陀林在恋人的窗下边弹边唱,因此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独立的独唱曲和器乐曲。舒伯特、古诺、福莱、托斯蒂、托塞里等作曲家都写过小夜曲式的歌曲,其中以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天鹅之歌》中的《小夜曲》最为著名。钢琴伴奏采用了吉他式的音型,主题旋律优美婉转,平静而又期待,小调式,3/4拍。后半段音乐趋于激动,旋律由附点音符和上扬的和弦分解音构成,很快又安静下来,音乐渐渐弱下来,仿佛歌声远飘而去。第一节(一)夜曲、小夜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无言歌的旋律犹如歌曲,用音型伴奏,但却无歌词,不供歌唱之用,是抒情歌曲般的器乐小品,由门德尔松首创。第一节(二)无言歌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交响曲是器乐体裁的一种,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等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的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它由交响乐队演奏,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有表现力,气势更加恢宏。第一节(三)交响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奏鸣曲是一种古典音乐体裁,早在16世纪就已经存在。16世纪时期,奏鸣曲泛指一切器乐乐曲,与声乐相对应,后来逐渐经历了三重奏鸣曲、独奏奏鸣曲、三乐章奏鸣曲的发展形式,到现在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方式。奏鸣曲一般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形成器乐套曲。常见的奏鸣曲一般有四个乐章,但有时会省略第一或第二乐章,形成三乐章结构。奏鸣曲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其他大型器乐套曲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一节(四)奏鸣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协奏曲是一种常见的音乐体裁,16世纪时期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17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第一节(五)协奏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室内乐原指在小房间里演奏的“家庭式”音乐,后来延伸为泛指在小场所演奏的音乐,现在通常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形式是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室内乐重奏与管弦乐合奏有很大的区别,室内乐重奏每一声部由1人演奏,管弦乐合奏每一声部则由多人演奏。按声部或人数的数量,室内乐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直至九重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按照所用乐器的种类,室内乐又可分为单纯弦乐器演奏的重奏和弦乐器与钢琴、管弦乐器混合演奏的重奏。第一节(六)室内乐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前奏曲是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原本只是组曲前的引子,是演奏家在演奏之前的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前奏曲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钢琴前奏曲,贡献最大的是被称为“钢琴王子”的肖邦,肖邦的前奏曲已经明显地独立出来,不再单纯地作为其他组曲的引子。第一节(七)前奏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序曲最早是在歌剧、舞剧等大型演出开场前等待观众入场的简短音乐段落,后来演变成为大型舞台演出开幕前的开场音乐。18世纪由于歌剧改革,序曲被融合了剧情元素,因此具备了引导观众进入剧情的功能,成为歌剧的一部分。19世纪之后,序曲渐渐向音乐会序曲的方向发展。较著名的序曲曲目有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等。第一节(八)序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小步舞曲是一种古老的西欧民间舞曲,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其节奏一般为三拍,在17、18世纪传入法国宫廷,并迅速在贵族阶层流行起来。小步舞曲风格典雅,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19世纪初,小步舞曲常被作为古组曲或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来逐渐被谐谑曲所代替。第一节(九)小步舞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谐谑曲又被称为诙谐曲,其前身是小步舞曲,具有节奏活跃、速度轻快的特点,常出现突发的强弱对比,因而能够表现一种诙谐、幽默的情绪,这也是它的名称来源。17—19世纪,谐谑曲被应用到古典组曲中,后来还被应用到交响曲中,并逐渐取代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出现。第一节(十)谐谑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赋格是西洋复调音乐中的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也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赋格又被称为“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在乐曲开始时,以单声部形式贯穿全曲的主要音乐素材作为“主题”,与“对题”(与主题形成对位关系)在不同声部中轮流出现。第一节(十一)赋格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欧洲民间音乐。卡农是一种小型声乐曲,其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营造出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卡农常被运用为大型乐曲中的一个段落,其谱曲技巧也常常出现在交响曲中。第一节(十二)卡农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练习曲是指用于训练器乐演奏技巧的乐曲,通常包含一种或数种特定的技术课题。练习曲的数量很多,其中许多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舞台效果,尤其是肖邦等人创造的钢琴练习曲。第一节(十三)练习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浪漫曲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来自于西班牙的抒情声乐曲,其旋律悠长优美,具有强烈的抒情特点。第一节(十四)浪漫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狂想曲通常是指以歌谣乐句和自由形式谱成的短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断,19世纪初形成固定的音乐体裁。狂想曲常采用民间曲调,富有民族特色,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第一节(十五)狂想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幻想曲起源于“狂想曲”,是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幻想曲最初是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18世纪末叶起,幻想曲逐渐成为独立的器乐曲,较著名的作品有格林卡运用俄罗斯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节(十六)幻想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创意曲是以模仿为主的复调音乐的体裁名称,是一种复调结构的钢琴小曲。创意曲与小赋格曲极为相似,但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创意曲的主题多半在主调上依次进入,且主题的第1次进入不完全是单声部的。第一节(十七)创意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萨拉班德起源于波斯,16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16世纪末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第一节(十八)萨拉班德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塔兰台拉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而得名。其特点为速度极快,6/8或3/4拍子,主要节奏为连续不断的三连音,情绪热烈。第一节(十九)塔兰台拉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即兴曲原是钢琴独奏曲的体裁名称,后也用于其他乐器的独奏乐曲。它是即兴创作的器乐小品,常由激动的段落和深刻抒情的段落组成,所以大多数是复三部曲式的。第一节(二十)即兴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圆舞曲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韦伯的《邀舞》等。第一节(二十一)圆舞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玛祖卡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其动作有滑步、成对旋转、女人围绕男子作轻快跑步等。玛祖卡的音乐特点为:中速、三拍子,重音变化较多,以落在第二、三拍常见,情绪活泼热烈。第一节(二十二)玛祖卡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波洛乃兹起源于波兰民间,因此也被称为“波兰舞曲”。它的节奏一般为三拍,特点是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第一节(二十三)波洛乃兹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第一节(二十四)波尔卡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组曲是由若干器乐曲组成的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典、近代之分。古典组曲又称“舞蹈组曲”,兴起于17—18世纪,它采用同一调子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但在速度和节拍等方面互相形成对比,如巴赫的古钢琴组曲。近代组曲又称“情节组曲”,兴起于19世纪,从歌剧、舞剧、戏剧音乐或电影音乐中选若干乐曲编成。有的组曲系根据特定标题内容或民族音乐素材写成,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的《舍赫拉查德》、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捷克组曲》等。第一节(二十五)组曲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由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之称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而成,这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乐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圆舞曲节奏贯穿,音乐主题优美动听,节奏明快而富于弹性,体现出华丽、高雅的情调。这首乐曲的全称是“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圆舞曲”,曲名取自诗人卡尔·贝克一首诗的各段最后一行的重复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轻、美丽、温顺好心肠,犹如矿中的金子闪闪发光,真情就在那儿苏醒,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鲜花吐芳,抚慰我心中的阴影和创伤,不毛的灌木丛中花儿依然开放,夜莺歌喉啭,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荡漾。在这样的背景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承接序曲的音调,也是全曲的主题,这一主题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另外还有一支轻松明快的旋律,由木管乐器演奏,如河水拍岸,呈现出勃勃生机。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小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第一节乐曲欣赏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第一节乐曲欣赏第一节聆听——音乐的表现形式第二节感悟——音乐的情绪目录CONTENTS感悟——音乐的情绪歌曲的情感是指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即这首歌曲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理解作品的含义是演唱歌曲的基础。歌曲是作曲家的艺术结晶,其中渗透着他们的心血、意图和感情。由于作品的特殊性,作曲家不可能像画家、雕塑家和文学家那样可直接和观众见面,一目了然,音乐作品必须通过表演者的再创作,把纸面上的音符变成美妙的声音,通过歌唱者真实、朴素、美好的歌唱,向听众传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所以当我们拿到一首歌曲时,必须首先对歌曲词作者和曲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以及有关地域的民俗、民情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想要表现的音乐作品。第二节一、歌曲情感的理解感悟——音乐的情绪如果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理解作品的,更谈不上艺术表现的境界,只能是唱音符,唱一个一个的字音,就不可能把自己从事的表演专业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也告诉广大声乐爱好者:“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太远。”一首歌或长或短,都凝聚着作曲家和作词家强烈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歌唱者认真去发掘和领会。第二节一、歌曲情感的理解感悟——音乐的情绪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这是一首“五四”以来优秀的抒情歌曲,由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作词,著名语言学家、作曲家赵元任作曲,此歌曲作于1926年。它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强烈要求挣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幸福、渴望自由、憧憬美好未来的感情。歌曲共分为四段,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色更迭,每一段都引起了对故土、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各段音乐随感情的变化而不尽相同。第一段描写了和煦的春风轻拂发丝,似大地向人们微微吹来暖气。温暖、熨帖,旋律安静、悠远,它像诗人那样热情、诚挚。第二段描写了清凉的夏夜。旋律柔美,有小小的波动,好似海水在轻轻拍打着堤岸。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第三段描写了落花、流水的晚秋景色,意境优美。旋律转至低音区,对春光悄然逝去表现了诗人般的惆怅,寄寓了作者深深的依恋之情。第三段的第三句话,一反过去的写景,而采用了燕子呢喃的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情绪更显激动。第四段则描绘了冷峻的寒冬,感情内在、压抑。旋律色彩略显暗淡,描绘了诗人在凄清的朔风中的焦灼不安。这首歌的四段都以同一个乐句“教我如何不想他”作结束。第四段的“想”字感情激越,直叩听众心扉,把深深的思恋之情,酣畅淋漓抒发出来。小提示:仔细聆听并伴随着歌声轻轻哼唱,感受歌声中的情感。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感受歌曲的意境,需要听众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就好像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身临其境,要尽可能将自己融入歌曲角色的感情、环境之中,这就是一个好的演员为什么能演什么像什么的原因。例如阿拉腾奥勒作曲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歌曲的一开始像是将我们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阵阵微风扑面而来,地面上绿浪滚滚,此时仿佛闻到了一阵阵青草的清香。绿色海洋上,蜜蜂采蜜、蝴蝶起舞、毡房像银星、羊群像云朵。第二节二、感受歌曲的意境感悟——音乐的情绪赛马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穿着多彩的服饰,一切是那么的美!此作品具有鲜明的内蒙古草原音乐特色。又如在演唱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唱》时,眼前仿佛有两个流离失所的老乡在互诉衷肠,讲述着被日本侵略者欺辱的悲惨经历,只有这样动其真情才能用自己的歌声感动听众。因而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越丰富,灵感也越活跃、越丰富。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深刻地理解和表达作品的内涵。第二节二、感受歌曲的意境感悟——音乐的情绪《春节序曲》《春节序曲》为李焕之作曲的《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因这首《序曲》常常单独演奏,亦称《春节序曲》,作品完成于1956年。整个组曲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抗日战争后期,延安军民共同欢度春节的生动景象。《序曲》反映了延安时期军民欢度春节、闹秧歌的红火热烈景象。乐曲一开始是个欢快而热烈的引子,随后出现了第一主题,它运用了陕北风格的唢呐曲,以表现乡村热闹红火的场面。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形象地描绘了闹秧歌的人们跳起那欢快秧歌舞的生动场面,既有唢呐高亢的吹奏,也有一领众和的对歌。接下来是姑娘们扭秧歌的优美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舞姿,由柔和的大管乐器演奏出第二主题。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经过重复演奏上述主题后,音乐在欢乐的气氛中又推向一个小高潮。当这个小高潮结束时,经过转调,速度慢了下来,出现了整个音乐的中部主题。这段悠扬的曲调,富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它取材于陕北的秧歌调,优美恬静,具有田园风味。在木管颤音的衬托下,旋律由双簧管奏出,之后由大提琴演奏,洋溢着温暖和祥和的气氛。最后由弦乐组合奏,把乐曲推向全曲的高潮。第三部分是第一主题的简单再现,其中突出地运用了民间特色的打击乐器,锣鼓齐奏,歌声四起,扭秧歌的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欢腾之中。民间音乐中刚健、明快的特点和中国锣鼓的出现,使整个乐曲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乐曲在欢腾的高潮中结束。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小夜曲》《小夜曲》由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创作,是一首爱情歌曲,歌词来源于雷尔斯塔甫的诗,描述了月色下,一个满怀渴望的青年对着心上人的窗子唱着歌,期待幸福的会面。舒伯特让钢琴模仿吉他的音型,为悠扬的歌声轻轻地衬托,这使画面更加生动了。小提示:“小夜曲”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都以爱情为题材,舒伯特创作的《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向你轻轻飞去……”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渐高,第一段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全曲的高潮形成。最后是由第二段引申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从中,我们能体会到曲中表现出的美好的意境和真挚而热烈的感情。第二节乐曲欣赏感悟——音乐的情绪舒伯特(1797—1828)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中等市民家庭。童年时代,他从家庭音乐生活中学会了演奏风琴、钢琴和小提琴,也掌握了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11岁起,他被唱诗班录取在免费的神学院读书。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学生乐队,同时还担任指挥,熟悉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许多作品,并很早就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第二节名人堂感悟——音乐的情绪1813年,16岁的舒伯特离开神学院后,在父亲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这时他虽然忙于教课,但仍然创作出许多焕发着活力的作品。1818年,舒伯特毅然辞去教学职务,全心投入音乐创作。由于没有固定收入,他穷困潦倒,31岁时就英年早逝。人们根据他的遗愿,把他葬在他所崇拜的贝多芬的墓旁。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第二节名人堂感悟——音乐的情绪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伯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第二节名人堂感悟——音乐的情绪

谈到舒伯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舒伯特的主要作品有《魔王》《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鳟鱼五重奏》及C大调弦乐五重奏、著名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和《美丽的磨坊少女》《天鹅之歌》等。舒伯特被世人誉为“歌曲之王”。第二节名人堂感悟——音乐的情绪舒伯特的旋律样式非常多样化,与歌词内容和风格配合紧密。有些是民谣式的,朴素亲切,如《摇篮曲》《野玫瑰》《鳟鱼五重奏》;有些是戏剧性的,如《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有些是虔诚纯真的,如《圣母颂》;还有些像诗一样令人陶醉,如《水上吟》《你是安宁》;等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音乐并不完全依附于歌词,而是赋予这些诗歌以新的音乐的灵魂,音乐本身是独立完整的,因此可以被当作无词的器乐曲来演奏(这类改编曲非常多)。为了获得生动的效果,舒伯特还特别重视钢琴伴奏的作用,它起着渲染气氛、描绘情景的作用,成为歌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二节名人堂谢谢观看第二章美妙的歌声发声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将美妙的人声运用多种方法来歌唱,便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歌曲。在历史的长河里,人们创造出了无数动听的歌曲,被传唱至今……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目录CONTENTS第三节艺术歌曲第四节合唱歌曲第五节通俗歌曲中国民歌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它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通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的一种歌曲艺术。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民歌。民歌倾注了人民的感情,反映了民族的历史,表达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是人民群众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所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非常广阔。从歌颂民族英雄到讽刺统治者的无能,从对真善美的热烈赞扬到鞭挞社会的腐败,民歌几乎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人们可以从民歌中学习到许多活生生的知识,它就像一部各民族的百科全书。第一节一、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歌中国民歌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差异的影响,各地区各民族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民歌。北方的汉族民歌大多具有激昂豪放、朴实单纯的风格特色;南方的汉族民歌大多偏于细腻委婉。少数民族的民歌更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蒙古族民歌具有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朝鲜族民歌音乐独具风韵、悦耳迷人;维吾尔族民歌感情炽热、色彩浓郁;哈萨克族民歌自由豪放;藏族民歌节奏规整、结构匀称,与舞蹈结合紧密。第一节一、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歌中国民歌民歌按其体裁大致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着体力劳动而产生的一种歌曲形式。它可以起到指挥劳动、统一动作、鼓舞情绪、调节体力的作用。同时,它也表现了劳动者乐观坚定的精神气质。《川江船夫号子》就是一首著名的号子歌曲。山歌泛指人们在山野田间劳动时演唱的歌曲形式。山歌的声音大多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结构简单,歌唱者可以无所拘束地抒发内心情绪。山歌的歌词内容广泛,具有即兴性的特点。山歌类的民歌有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山西民歌《走西口》等。第一节一、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歌中国民歌小调产生于地貌缓和的平原,人们唱歌用不着大声呼喊,因此歌声流畅、优美,起伏不大,音域不宽,流行于城镇集市。小调一般出现于两种场合:一是人们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时,用来咏叹自己的心思;二是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时,用以消遣。小调类的民歌有云南民歌《绣荷包》、江苏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小白菜》等。第一节一、种类繁多的中国民歌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原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这首歌曲的旋律和结构与中国传统民歌有着类似的特色:旋律质朴自然,容易上口,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F宫调式上,听起来亲切、优美;节奏平稳,无大变化。由于这首歌曲具有上述旋律、节奏及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使之能在抗战时期广为流传,又由于其倾诉了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难,从而激发起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和风趣等特点,表现了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最为突出。第一节二、山东民歌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沂蒙山小调》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是广为流传的北方民歌。歌曲表现了对革命老区沂蒙山的热爱,曲调优美,音域从e1—e2共一个八度,难度不大,适合初学声乐的学生进行演唱。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以及闭口音“沂”和第一句第二个G音的“人”咬字。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云南是我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各民族民歌所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生活中的婚丧礼俗,几乎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在民歌中都有生动的反映。云南汉族民歌可概括为山歌、小调、劳动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类,下面这首《小河淌水》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山歌。第一节三、云南民歌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这是一首根据云南民歌创作的歌曲。全曲是羽调式,五个乐句,速度稍慢,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由于这首歌音区较高,音域较宽,所以全曲自始至终应以气息支持着声音的高低走向和轻重缓急。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应加强整体共鸣的运用。为了表现少女的纯情,声音要甜美柔和、明亮圆润,吐字要亲切清晰。要以内在的丰富感情,刻画出悠然缥缈、情谊无尽的意境。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光荣的革命传统的江西人民,在世世代代的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江西民间音乐,伴随着历史的脚步,江西民间音乐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瑰宝富矿中极为可贵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歌唱环境、歌唱方式和歌唱功能,江西汉族民歌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六大类。第一节四、江西民歌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这是一首建立在C调上歌颂革命红军的江西民歌,表达了老区人民不忍红军离开,依依不舍的情结。这首民歌可以合唱也可以独唱,是学生学习民族声乐唱法的一个很好的练习曲目,演唱时要注意“介支个”中的“介”字发音是“ɡɑi”,意思是“那几个”。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蒙古族民歌主要分为两大类:礼仪歌和牧歌。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下面这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就是一首赞颂草原的民歌。

第一节五、蒙古族民歌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全曲由两大段组成,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写成。前奏以中速从节拍的弱拍开始,并以典型的蒙古族节奏音型为主线,在开阔而又细腻的旋律中引入第一段。前两小节一连串的上行,仿佛牧人登高远眺辽阔的草原,以及草原上像莲花一样绽放的蒙古包和那珍珠般撒落在牧场上的牛羊。第二句在乐思上有了升华,好似牧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无限的赞美之情。第三句则进入了歌曲的高潮,仿佛一对恋人在蓝天白云下相互依偎,共诉衷肠,恰似那牛羊离不开草场一样,深情且静谧。第四句是第一段的结束句,有一种起伏不断且又递进一层的叙述感,使歌曲的抒情色彩更加浓郁。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歌第二段的结构和前面完全相同,四个乐句的方整性发展,除了更深一层地提升乐思之外,在抒情性方面,更显意犹未尽的韵味。尤其是结束句中的一个长音,似乎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好像还不足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依依惜别之情,仿佛一缕炊烟,缭绕在蒙古包上方,飘飞在美丽的草原……第一节乐曲欣赏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目录CONTENTS第三节艺术歌曲第四节合唱歌曲第五节通俗歌曲外国民歌日本民歌大多清淡、单纯、发声自然,内容方面有的抒发爱情,有的描绘风景,有的反映劳动生活,有的反映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日本音乐受我国传统音乐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受五声调式的影响,因此日本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运用五声音阶性质的调式,下面这首民歌《樱花》就是如此。第二节一、日本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这首《樱花》是日本的传统民谣,也是日本流传最广的民歌之一,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整首歌都体现了一种低沉、忧郁的情调,具有典型的日本民歌风格和特点。外国民歌俄罗斯民歌在世界民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形式和风格,而且表现力丰富,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辽阔的国土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豪爽、乐观的性格,长期的战争纷乱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尊严感,俄罗斯民歌也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的这种独特气质。第二节二、俄罗斯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这首小调创作于苏联时期,歌曲结合了俄罗斯民歌和俄罗斯城市浪漫曲的某些特点,但在调式上变化多样。第一乐句是自然小调式,第二乐句是自然大调式,第三乐句旋律小调式的影子一闪,第四乐句又回到了自然小调式。虽然调式变化多端,但转折处却浑然天成,气息宽广,令人叹为观止。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印度尼西亚民歌的风格极为多样,题材以表现爱情和热带风光为多,旋律缓慢、悠扬、富于抒情性。第二节三、印度尼西亚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星星索》是流行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中部地区巴达克人的一首船歌。贯穿全曲的“星星索”是模仿船桨划水,桨起桨落的声音。歌曲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热爱,曲调委婉,感情细腻。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苏格兰民歌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旋律丰富,节奏明显。在全世界流传最广的苏格兰民歌当属《友谊地久天长》。第二节四、苏格兰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这首民歌是苏格兰民歌中的佳作,由于这个曲子出现在美国20世纪40年代影片《魂断蓝桥》里,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已家喻户晓。这首歌的歌词是由18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根据原苏格兰古老民歌《过去的好时光》而写的。歌曲为2/4拍,采用典型的苏格兰五声调式写成。歌曲分为A、B两段,前八小节是A段,B段是副歌部分,歌曲结构规整,节奏鲜明,其特点是以附点的节奏型贯穿全曲。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婉转,情感丰富,歌词纯朴自然,深切感人,通过副段重复的歌词,更加渲染了分别时依恋不舍和分别后思恋之情的气氛,唱出了友谊地久天长的主题。这首歌还有三拍子的记谱,电影《魂断蓝桥》中就是以三拍子的圆舞曲出现的。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意大利的音乐有着悠久的传统,也是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人民热情豪放,喜爱歌唱,其民歌美丽动人,丰富多彩,按地区可分为南部、北部、中部和撒丁地区。南部的民歌特点是曲调清晰,采用小调式,节奏自由,曲调高亢。北部曲调以三和弦的和弦音为主,调式为大调和小调,曲调华丽而富于装饰性,常常有加复调的合唱,节奏性严格,多为分节歌形式。中部地区的民歌曲调华丽,富于装饰,节奏有严格的和自由的两种。撒丁地区的民歌有复杂的多声部结构的四重唱,歌唱以领唱开始,其他声部只唱衬词,歌手嗓音深沉,曲调华丽,多装饰音,近似西班牙和阿拉伯风格。意大利民歌的种类有船歌、恋歌、牧歌、叙事歌、情歌、小夜曲、饮酒歌等,意大利民歌流利生动,极富歌唱性和浪漫色彩。第二节五、意大利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这是意大利19世纪作曲家卡普阿创作的歌曲,最初是在拿坡里民歌节上演出的,具有浓郁的拿坡里民歌风格,歌曲的旋律优美华丽,情绪奔放热情,十分迷人。这首歌为2/4拍,大调式音阶,两段体写成,1—16小节为第一段,17—34小节为第二段。歌曲的第一段旋律在中低声区进行,曲调柔和婉转,赞美了辉煌的阳光,格调清晰。第二段的旋律高亢明亮,情绪热情激动,与第一段对比强烈,歌中把爱人比喻成太阳,并以此来抒发内心的情怀。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今天,生活在美国的人民是汇集了各大洲100多个民族的后裔,美国也因此有“民族熔炉”之称。由于各个民族相互影响,美国民歌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特点。美国民歌与原居住在美国境内的各民族的民族文化紧密关联,最终融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独特的美国风格。第二节六、美国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这首民歌在我国流传得非常广泛,尤其是它的曲调。它最早出现在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1893年创作的《自新大陆交响乐》第二乐章里。关于这首民歌,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这首歌是德沃夏克所创作的曲调,由后人填词;其二是说本曲原是美国民歌,德沃夏克经过整理改编后用于交响乐中。歌曲以缓慢的节奏、宽广悠长的旋律,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伤感情调,表达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加拿大也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民歌风格主要受原住民族、移民的法国和英国各民族的影响。加拿大原住民族主要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他们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印第安人的民歌主要包括狩猎歌、武士歌、巫医歌、宗教仪式歌、情歌等,歌声为2/4拍,伴奏的鼓声为3/4拍,音阶以五声居多,也有少数六声、七声音阶。爱斯基摩人的民歌主要是狩猎歌、划船歌、劳动歌等,一般是单声部、五声音阶式。第二节七、加拿大民歌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第二节乐曲欣赏外国民歌这是一首以爱情为题材的歌曲,表达了一位姑娘即将与情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歌曲的语言纯朴,感情真挚动人,以中速4/4拍的节奏和分节歌的形式,体现出歌曲的叙事性特点。第二节乐曲欣赏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目录CONTENTS第三节艺术歌曲第四节合唱歌曲第五节通俗歌曲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名称因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伯特的作品而确立,之后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类型的歌曲种类。艺术歌曲结合了优美旋律和人声两个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乐因素,使艺术歌曲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欣赏性,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节艺术歌曲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它是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古曲谱已遗失,现在所见的曲谱是根据一首琴谱改编而成,后由王震亚改编为混声合唱。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歌词是著名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乐曲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富有诗意般幻想,完美地表现了海涅这首爱情抒情诗的意境。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

门德尔松(1809—1847)门德尔松,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协奏曲、清唱剧、合唱音乐、室内乐、钢琴曲、管风琴奏鸣曲等作品,著名的有《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和《苏格兰交响曲》。第三节名人堂艺术歌曲第三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

歌曲《鳟鱼》描绘的是这样的情景:诗人在假日里来到小河边,看到小小的鳟鱼在水里游动,感到很愉快。一个贪婪的渔夫走来,搅浑河水,钓走了鳟鱼,诗人气愤又无奈。乐曲开始,旋律轻快跳跃,钢琴伴奏形象地描绘了清亮的河水和活泼的鳟鱼,使听者犹如身临其境。当唱到渔夫毫不留情地搅浑河水、把小鱼钓走的情景时,钢琴伴奏变得急促不安,沉重的和弦仿佛是渔夫粗鲁的动作、诗人愤恨的心情。第三节乐曲欣赏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目录CONTENTS第三节艺术歌曲第四节合唱歌曲第五节通俗歌曲合唱歌曲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的延安。1941年作曲家在苏联又进行了加工整理。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以朗诵和乐队演奏为背景,将各乐章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各个乐章又有相对独立性,在形象和内容上,相互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序曲,用管弦乐演奏,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富有特点的描绘,感情变化丰富,乐队效果色彩浓厚。序曲基本上用三个音乐主题来发展。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

第一主题刻画人民的斗志和力量。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

第二主题象征民族精神,宽广崇高、自由奔放。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

第三主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三个主题音乐先后出现,经过发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序曲高潮。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音乐采用劳动歌曲体裁形式,通过船夫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象征着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和勇于胜利的品质。开始的船夫号子和领唱、合唱的形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二乐章,《黄河颂》。此乐章由男高音独唱。作曲家根据歌词提供的感情发展,采用自由的三部曲式,通过歌颂黄河,热情奔放地歌颂中华民族。开始一个简短的引子之后,歌声以叙述性的手法,描绘着黄河的自然环境。音乐开阔,音域较宽,充满了音程的大跳。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此乐章是配乐诗朗诵,在演出中,常被省略。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第四乐章,《黄水谣》。此乐章由女声三部合唱,混声合唱。这是一首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第一部分女声合唱,叙述日寇入侵前人们美好的和平生活。简短的引子以后,引出柔美的女声合唱;中段由男声开始接混声合唱,描绘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简短的再现部,由柔情的女声演唱,更增加了凄凉和悲愤的气氛。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此乐章由男声对唱、合唱。歌曲刻画了大片国土沦丧后,人民悲惨的遭遇,并表现了“打回老家去”,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决心。歌中的张老三、王老七,是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人民群众的典型。乐曲开始像民间小曲那样地亲切通俗,加上富有个性的三弦伴奏,更富于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第六乐章,《黄河怨》。此乐章由女声独唱。歌曲描写在日寇铁蹄下一个妇女的心声。日寇的侵略使和平生活遭到破坏,人民遭到蹂躏。这个妇女是当时被日寇践踏的典型:丈夫在外流离,儿女惨死,自己又被日寇强奸,深仇大恨虽然使她失去对生活的勇气,然而却没有使她失去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即使她投入了黄河的怀抱,也要留下让人们“把这笔血债清算”遗愿。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此乐章采用齐唱、轮唱的形式。乐曲表现游击健儿的英雄气概,是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在快速而有力的前奏以后,齐唱的旋律刻画了游击健儿的英勇风姿。全曲都是在这一音乐主题上展开的。第四节乐曲欣赏合唱歌曲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此乐章由混声合唱。这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它综合展现了全部大合唱的几个基本的主题,总结概括了各个乐章的基本内容,使得抗日、爱国和必将胜利的内容得到了艺术上的完美体现,在乐队合奏和八声部合唱的雄壮音响中,结束全曲。第四节乐曲欣赏艺术歌曲

冼星海(1905—1945)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第四节名人堂合唱歌曲1935年至1938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顶硬上》《拉犁歇》《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第四节名人堂第一节中国民歌第二节外国民歌目录CONTENTS第三节艺术歌曲第四节合唱歌曲第五节通俗歌曲通俗歌曲通俗歌曲即采用通俗唱法演唱的歌曲。通俗唱法基本上是属于用本嗓演唱的风格,它的风格有多种:抒情、民歌风格、乡村音乐风格、校园风格、摇滚风格等。20世纪80年代,内地抒情歌曲的复兴和港台流行音乐的传入使得内地流行音乐产业形成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俗歌曲也席卷社会,成为大众音乐。第五节通俗歌曲第五节乐曲欣赏通俗歌曲第五节乐曲欣赏通俗歌曲此曲是1934年为影片《渔光曲》创作的主题曲,歌词质朴,曲调婉转惆怅。这是我国早期的通俗歌曲,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渔民的生活,揭示了人民艰辛的生活,在演唱第二段时要加强声音的弹性和张力,加强音乐的起伏,节奏稍加紧凑。全曲重点在于把握渔民对现实的不满与沉重的心情。第五节乐曲欣赏谢谢观看第三章美妙的器乐器乐是运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它突破了人声的音域限制,创造出了更加璀璨的音乐世界。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二节钢琴、提琴乐曲目录CONTENTS第三节室内乐第四节管弦乐曲第五节协奏曲第六节交响曲中国民族器乐曲我国古代就有“八音”之称(根据制作材料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的各种民族乐器,民族器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着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水平。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今日繁花硕果、绚丽多彩的局面。常见的民族器乐曲的形式有:各种乐器的独奏、民乐齐奏、民乐合奏、丝弦五重奏、弹拨乐合奏、吹打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我国有几千年的古国文化,民族器乐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尤其是近数十年来,民族器乐在音乐形象塑造、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演技巧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且它与西洋管弦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显示出光彩浓郁的民族特色。著名的民族器乐曲有:古琴独奏《流水》、琵琶独奏《十面埋伏》、古筝独奏《渔舟唱晚》、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管子独奏《江河水》、江南丝竹《紫竹调》、广东音乐《步步高》、弹拨乐合奏《驼铃》、丝弦五重奏《跃龙》、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第一节中国民族器乐曲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有二胡、板胡、京胡等,其中以二胡最为著名,这三种拉弦乐器的外形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节一、二胡乐曲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以其饱经风霜、历尽艰辛的人生经历感慨而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其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邃、含蓄凄凉,表达了刚直顽强的盲艺人阿炳倾诉不尽的辛酸和不幸,表现了他坚韧、刚毅、倔强、不屈的性格。曲名“二泉映月”虽系阿炳自己脱口而出所取,但实际上与乐曲的内涵关系不大。欣赏时也可以联想阿炳生活环境中的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泉清月冷的意境。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全曲共有六段,用同一个音乐材料通过五次变奏,使其主要的音乐情感内容得到充分的抒发和表达。乐曲的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如此短小、精悍的引子,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慨叹,同时也奠定了全曲音乐的情绪基调。它就像一声蕴积着很深很久的愁苦忧郁之情的长叹,在听者心中留下了磨不掉的印迹。引子之后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音乐主题A,共十小节: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三个乐句由徐缓而趋向激动,由低到高,音域非常宽广。在这种大幅度的音域变化中,音乐在强烈地申诉着内心的不平与怨愤。第一乐句是以婉转而悠扬的气息倾吐心中的思绪,其旋律展开中最有特点的一个乐节起而复降,恰是一种满怀忧愁而无法摆脱的心绪的波动。第二乐句突然翻上一个八度,在高音区上打破了郁闷的心胸,音乐这时转向对内心情感的直接披露。紧接着的第三乐句,情绪更为激动,开始展现阿炳在黑暗社会中顽强的生存意志。至此这一音乐主题通过三个层次的陈述、引申、展开,奠定了全曲的基本情感基调。这使得《二泉映月》全曲音乐的展开,都围绕在一个单一而集中的音乐形象上面。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主题A共进行了五次变奏,每次变奏都有新的感叹。随着主题的不断变奏和特性音调贯穿展延的手法,使情绪不断高涨,感情逐渐深化。变奏中,随着音乐的逐层推进,情绪不断高涨。特别是第四次变奏,从力度及音高上几乎都达到了二胡的极点,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作者内心深处的愤慨在此尽情地得以展现,积压在阿炳心中的愤慨情绪得到完全的披露。《二泉映月》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在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这首乐曲是伴随着作者辛酸悲苦的人生遭遇而作成的,因而作者在音乐演奏中毫不掩饰地倾吐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二泉映月》以它那真挚的乐声感动着千百万人,流传至今。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

阿炳(1893—1950)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他自小就失去双亲,过继给别人当继子。3岁时,他就当上了小道士,华彦钧是他的法名。在道观里,他学习了竹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很早就成为无锡道教界一位优秀的乐师。后来,他跟随许多民间艺人学习,掌握了当地各种民间音乐。第一节名人堂中国民族器乐曲1921—1927年,他的双目渐渐失明,流落街头,成为一个流浪艺人。这时,他的生活更加悲苦凄凉,但是他有强烈的爱憎心。在日军侵占上海期间,他编了许多歌曲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949年后,他结束了沿街乞讨的生活。著名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找到了他,把他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及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等六首乐曲录制下来并记谱出版。很可惜,阿炳没过多久就因为积劳成疾,吐血去世。他的大部分乐曲没能留下来,这是万分遗憾的事情。第一节名人堂中国民族器乐曲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古代文人将“琴棋书画”作为四艺,琴为首位,可见文人们对琴的重视。第一节二、古琴乐曲中国民族器乐曲古琴曲《流水》《流水》是一首优秀的古琴曲。相传唐代以前《高山》和《流水》是一首曲子,以后才演变成两首独立的乐曲,现存曲谱初见于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后经历代琴人不断加工、琢磨,遂成为一首意境生动、广为流传的中国古代名曲。古琴曲《流水》由九段构成,大体依“起、承、转、合”的构思来安排。通过大量地运用“滚、拂、绰、注”等技法,形象地描绘出淙淙小溪汇成浩荡江河,继而汇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汪洋大海的自然界壮丽景象,意境深邃。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二、三两段是同一旋律略带变化的重复,演奏时通过古琴特有的泛音奏法,使音乐显得格外清新、活泼,表达出了晶莹、透彻、空谷滴泉、响彻空山的绝妙效果。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四、五两段连成一个部分。为表现清泉流出山谷后,汇成江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因而旋律低回婉转、起伏跌宕,由中音区回环而下。张孔山的传人欧阳书唐在讲述他演奏这两段曲子的感受时,形象地说:“四、五两段,幽泉出山,风发水涌,时闻渡涛,已有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第六、七、八三段是全曲的高潮。在第七段中,前面偶或出现的描写流水之势的“滚”“拂”奏法在这里渐渐连成一片,再配合以音高大幅度滑动的“绰”“注”奏法,造成浊浪滔天、惊涛拍岸之势。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七段是在高音区由“滚”“拂”奏法奏出的泛音段落,令人联想到水天之际的粼粼波光。正由于川派琴家在六、七两段大大发挥了“滚”“拂”奏法,因此称川派《流水》为《七十二滚拂流水》。经过第七段短小的穿插之后,第八段又回到以旋律性为主导,但变得更加宽广而舒展,仿佛千万条江河已汇成了一片汪洋,无限壮美、无限浩瀚。第九段,尾声。对前面的几段旋律作了归纳,速度渐渐慢下来,最后以泛音结束了全曲。纵观《流水》一曲,由静而动,由徐而疾,由婉转如歌而起伏奔涌,由点点滴滴而浩浩荡荡,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节奏。既描绘了大自然的客观画境,又刻画了画境中人的主观感受,是情景交融的佳作。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古琴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也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优秀古琴曲。现存曲谱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这首乐曲的来源,据《神奇秘谱》的“解题”中记载,是根据桓伊所吹的三支笛曲改编而成的。在历史上此曲还有《梅花引》《玉妃引》等名称。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梅花的高贵品格所感动,写下了众多的有关梅花的作品。《梅花三弄》就是表现具有傲骨气质的梅花的佳作之一。《神奇秘谱》附有各段的小标题,提示了这首琴曲所表现的意境:1.溪山夜月;2.一弄叫月,声入太霞;3.二弄穿云,声入云中;4.青鸟啼魂;5.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6.玉箫声;7.凌云戛玉;8.铁笛声;9.风荡梅花;10.欲罢不能。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同样是以梅花为题材的乐曲,音乐所表达的情绪,笛曲与琴曲就有所不同。唐代的笛曲多以悲叹梅花凋零来寄托思绪之情,唐人梅花曲多取“落梅”之意。明清以后,古琴曲描写梅花时虽也有冰雪中“风荡梅花”“凌云戛玉”的状况,但是更多的还是对梅花在“霜晨雪夜”中“傲骨棱棱,不为之屈”的品质描写。现代人对梅花的理解,更是强调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点,赞美其质洁骨坚、迎风傲雪的气质。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乐曲一开始,速度比较徐缓,这是古琴曲体开始的“散起”部分。作为全曲的引子,它以低音区悠缓、深沉的曲调,向人们展示出幽谷中梅花傲枝挺立的形象: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通过三个不同的音区上泛音的演奏,更加突出了全曲鲜明的主题。简短的旋律给听者以深刻的启迪。清越的泛音,轻巧的节奏,五度音程的跳进,勾画出一幅生动而充满情趣的风荡梅花、临风摇晃、舞玉翻银的画面。正是因为主要曲调在泛音上作了三次重复演奏,此曲才有了“三弄”的名称。然后,音乐的情绪有明显的变化。频繁踊跃,交替起伏的节奏音调,造成了一种激越的音乐情绪。“滚”“拂”“泼刺”“双音”等演奏技法,使得音乐有了新的发展,使梅花临风摇晃,不屈严寒的形象更加突出。乐曲结束时,泛音奏出的轻盈徐缓的乐句,形成了意犹未尽的效果。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琵琶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第一节三、琵琶乐曲中国民族器乐曲琵琶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又叫《淮阴平楚》,它是以历史上的楚汉战争为音乐内容的。全曲共有十三小段。曲中各段标题概括了战争全过程:1列营;2吹打;3点将;4排阵;5走队;6埋伏;7鸡鸣山小战;8九里山大战;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乐曲以写实性手法,运用各种有特点的音乐材料,展示了壮观激烈的史诗般的战争场面。从乐曲的小标题可以看出,乐曲的前五段是楚汉相争大战之前的紧张而有序的备战过程。战争的序幕是由古战场最具代表特征的音响——鼓声揭开的。通过战争中的军鼓、马蹄声等典型音响及音乐展开中节奏的疏密交错、音区对比,调式游移变化的特殊色彩,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琵琶演奏中接连不断的各种指法变换,造成了古代军队中吹打乐的丰富鸣响,动人心魄的鼓声、振奋斗志的吹打声以及肃穆庄重的战前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汉军战士勇武矫健的雄姿和战无不胜的信心。第一节乐曲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第六、七、八三段音乐刻画出了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的生死搏杀的场面。其中升高降低的旋律,速度、力度的渐增,都表现出战前的紧张气氛,描绘出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困得水泄不通的景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