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人类学.课件电子教案_第1页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人类学.课件电子教案_第2页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人类学.课件电子教案_第3页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人类学.课件电子教案_第4页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人类学.课件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学概论》

第十一章全球化与人类学主要内容全球化及其后果全球化时代的移民迈向未来的人类学人类学概论2人类学概论3一、全球化及其后果全球化:指的是资本无国界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包括人、物流、技术、信息、符号、观念等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和高速度的流动所形成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与频繁互动。全球化是一种实践,因而尽管流动的经济要素、技术、信息、体制机制乃至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具有西方的意义或普遍化的倾向,但世界各地都在其具体的地方性社会文化语境中实现,因此,全球化必然带来“地方化”。人类学概论4费孝通关于全球化的三阶段论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到19世纪70年代告一段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霸权的确立。第二阶段:大约从19世纪末叶到10世纪70年代初,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霸权让位于美国霸权,中心地位被美国取代,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直到现在,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霸权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并在事实上将逐渐淡出中心的地位。人类学概论51.全球化的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了。”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林耀华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费孝通和林耀华非常敏锐地捕捉到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核心问题并做出具有洞察力的解释和判断,但在这两部民族志中,全球化仅仅作为影响研究对象的背景。人类学概论6阿帕杜莱的“全球化文化景观”族群景观——全球流动,首先是人的“去领土化”的流动。科技景观——在全球化时代,包括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和科技产品在内的科技资源进行着“非领土化”的配置。金融景观——国际化的货币市场、证券交易和商品投机的发展,使得资本的配置越来越“非领土化”,大量资金快速而盲目地在不同国家穿梭。人类学概论7媒体景观——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信息生产能力、跨国传播的能力和速度呈爆炸式上升,构造着世界的形象和想象的生活。意识形态景观——政治行动者将维护其合法性或持续性的基本概念如民族、自由、人权、主权、法制等,并借助媒体传播到全世界,而世界各地根据自身的社会文化逻辑建构起自己的政治文化。人类学概论8全球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跨越民族国家边界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家们所说的“非领土化”。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是“孪生兄弟”,都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其所指为肇始于欧洲15世纪中期摆脱中世纪的教权控制而诞生的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国家。1648年10月24日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标志着主权国家即现代国家的开始。2.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人类学概论9民族国家的形成进一步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保障。民族国家为其领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力和资本的有效配置和生产、交换、分配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社会秩序、暴力工具和控制机构,并“画地为牢”似地对领土范围之外的介入设立了森严的壁垒,从而为资本主义在本国范围内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人类学概论10跨国主义:全球化促使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居民、社区、民间组织、公司及政府机构之间进行频繁而持续性的联系和共同性的活动,从而形成跨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的社会场域、社会网络和互动模式,也就是所谓的“跨国主义”。跨国主义研究一般围绕着跨国实践、跨国社会空间和跨国认同三个问题展开。人类学概论11跨国实践:指各种跨国主义的行为和活动。按照行为发生的领域划分,可以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文化等跨国类型;按照行为主体的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个体、社区、地方政府以及跨国公司等跨国实践类型。人类学一般更关注以草根现象为主的底层跨国实践。人类学概论12跨国社会空间:跨国实践衍生出了跨国社会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物质性的空间距离和国家边界对于跨国交流互动的阻隔,而全球化推进所产生的频繁密切的跨国实践的需要摆脱了传统社会空间所依托的地理空间和国家边界的束缚,虚拟性的网络空间逐渐替代了物质性的地理空间,建构起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跨国社会空间。人类学概论13跨国认同:通过跨国社会空间,移民及其他跨国实践主体与居住国之外的国家的个体、群体或机构保持密切的关系,从中获得情感、思想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跨国行动者共时嵌入的过程中,身份归属逐渐出现脱离地域、国家和族群的限定,由意愿转向二元甚至多元的混杂性和碎片化以及相互对立、冲突由此形成“非领土化”的“跨国认同”问题。民族与国家的组合一族一国:即单一民族国家,如日本;多族一国:即多民族国家。一族多国,如俄罗斯族等。民族国家建构的实际结果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为多民族国家,致使多族一国和一族多国成为民族与国家的基本状态,由此形成了在一个国家之内存在着人口绝对数量占多数的民族和人口绝对数量不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的区别。人类学概论14人类学概论153.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各地和人类各个群体在其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信仰、生活方式、共享意义和价值挂念。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历史和复杂的环境中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文化多样性能够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实现个人和群体享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激发起人们永不枯竭的创造激情和灵感,并为进行文化反思或“文化批评”提供不可或缺的参照。人类学概论16“文化自觉”的理念、态度和行动第一,要深入认知和反思自己的文化。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第二,要公正理解其他文化。第三,建立文化之间的对话机制和共处合作机制,也就是费孝通设想的“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人类学概论17第四,发展中国家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传承保护的法制建设、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民族文传产业;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家团结,以消除文化物品交流与交换过程存在的失衡现象,增强文化多样性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能力。第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路技术的作用,增强非主体文化的传播力和受众范围,培育热爱与传承文化多样性的年轻群体。人类学概论18二、全球化时代的移民1.移民与跨国移民移民:一定数量的人群从原来居住的地方迁移到另外相距较远的地方长期居住,这一过程和这一人群即为“移民”。移民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人类学概论19“推拉理论”:提出,移民是由移出地的“推力”与移入地的“拉力”两方面作用或共同作用的结果。15到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掀起大规模海外移民浪潮。跨国移民:在民族国家的体系下,人口被赋予了国籍而归属于不同国家,离开国籍归属国的领土范围而迁移到其他地方的移民便被称为跨国移民或国际移民。人类学概论20离散群体:国际移民因与自己的国家相分离,散布至其他民族当中,但却延续着自身的民族文化而被称为“离散”群体。离散群体与其所再生产的社会文化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保持着较强的族群意识和原住地社会文化的集体记忆;二是维持着与祖籍国的情感和联系;三是进行着与同源族群互动的社群生活。人类学概论212.海外移民社区唐人街、小东京、小西贡、犹太城跨国移民社区:是由移民自身的需求即内部拉力与移入国社会文化的排斥(即外部推力)两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迁移到新的国度之初,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移民都会面临文化适应困难、社会支持网络断裂和归属感缺乏等问题,而在来自同一国家或同一文化的群体中生活与工作,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些问题和困难。另一方面,移民往往遭受到移入国及其主流社会程度不等、形式各异的排斥和歧视。人类学概论22移民社区的特点首先是族裔文化特征明显,从社区的建筑风格、居住格局、经营业态到生活方式、交际语言、宗教信仰等,都保留着鲜明的移出国文化;其次是社会结构封闭,移民社区的居民以同一族裔为主,由亲缘、地缘和族缘为纽带结成的社会网络为移民社区的核心社会关系并成为社区管理的基础社会资源,而实现了社会流动人群大都离开聚族而居的移民社区而散布于其他社区之中;最后是经济单一,移民社区主要经营本族裔擅长而移居国主体居民不擅长或不愿意从事的行业。人类学概论233.移民与认同为了寻求生存、发展、平等权益和情感归属,移民往往开展以认同为目的或以认同为工具的社会实践,因此,移民的认同问题是移民的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移民认同

(1)认同是移民谋求生存条件的策略。(2)认同是移民争取平等权益的工具。

(3)认同是移民满足情感需求的途径。人类学概论24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族群等构成要素的评价和情感。跨国移民具有迁出国和迁入国、祖籍国和居住国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的记忆、情感和评价,加之因在居住国属于少数族裔群体而形成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张力,由此导致国家认同的混杂性与归属的摇摆性,也就是说,认同不再与特定的文化、族群或国家保持排他性的对应关系。人类学概论25三、迈向未来的人类学1.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分享思想、交换观点、沟通情感、寻求共识的过程,其意义远远超出话语的表层意义层面。各个文化不仅创造出独特的表述系统和意义系统,而且作为一种社会过渡机制形塑出其成员的行为、观念、利益、权力等各个方面的好恶、取舍等价值取向,因此,无论是基于何种目的的跨文化交流,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之处成为无法逾越的基本前提。人类学概论26如何才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文化?首先,要确立文化相对性的观念以形成理解的意象。其次,要知晓对方文化符号以理解其意义指向。最后要体察对方的思维方式以理解其行为逻辑。跨文化交流不仅知道对方传递出的信息和态度、呈现出的意象和情感,而且要理解对方表述内容和表述形式的根源和脉络,则需体察对方的文化思考方式。人类学概论272.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全球化的实质在于以无止境的生产和消费增长为基本特征的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散过程,其显性后果表现在世界各地生态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对立冲突的频繁化与深化。工业化生产方式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全球性扩散导致环境危机在世界各地不断爆发。人类学概论28祛魅与批判无限制的消费主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以构建平衡人与自然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解构与揭露权力及分配的不平等的罪恶以寻找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和国际秩序,建构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人类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学概论293、人类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