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德阳市洛水慈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这种模式的修补,没有根本性改革,这与材料的描述是一致的。2.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

立宪制和议会制参考答案:A3.有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C.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参考答案:B依据题意可知该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多个中心国家和地区,向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多极化仍然是一个趋势;C项错误,说法绝对;D项不符合题意,题文中没有世界各地发展不均衡的相关表述。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参考答案: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A解析:从时间“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可见此时正处在解放战争前夕,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安排这些民主人士北上是为了团结他们共同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故选A。5.观察右图,其转变最早可能出现在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70年代

参考答案:B6.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参考答案:B解析:首先排除A项,日心说是西方教会的主张。然后再排除C、D两项,量子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出现的理论。根据题意“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知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被誉为“生物学界的牛顿”。考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内容,以及对它们的准确理解7.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B.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参考答案:B8.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本次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一20、歼一10C.红旗一22等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参考答案:A由“六款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亮相阅兵式,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后“科技强军”战略成效显著,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和“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排除B、C、D。9.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参考答案:A10.下图是中国某种经济的发展曲线略图,有关其高峰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B.1936年农业和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C.列强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发展的原因之一D.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C1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在内容上注重调解贸易和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的这些内容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的精神和原则上,而不是具体规范,所以B项错误;罗马法主要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后社会的需要,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没有形成后来的民主制度,无所谓维护一说,所以C项错误;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与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无关,所以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法国各派别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不符合史实。13.“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超过预期B.中央开始部分纠正左倾错误C.中央经济发展的思路出现偏差D.地方的生产积极性比中央高参考答案:C依据题干关键词“必成”和“期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必成”是必须完成;“期成”则具有主观因素在里面,大跃进运动的高指标就是很好的表现,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故C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此时是“二五”初期,中央开始部分出现左倾错误,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的内容,无法体现“地方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14.1936年9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邀请中共组建民主联合政府B.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国共合作正式确立C.希望联合国民党,共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蒋介石已经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参考答案:C15.梁启超在一封家书中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封家书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梁启超

A.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满

B.对当时国民革命产生的忧惧

C.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肯定

D.对革命统一战线的否定参考答案:B16.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参考答案:A17.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这说明(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可信的B.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都生活在当时,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因此比较可信C.这两部著作是记录西汉历史的主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D.影视作品完全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原著来还原历史参考答案:C18.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C.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参考答案:B19.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价格革命,金银数量增加,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工业成本随之上升,产品无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商人销售商品,获得暴利,但他们将财富投入“地产,购买贵族头衔”,没有转化为资本,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符合题意。20.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参考答案:B21.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A.该会馆是山西、陕西盐商联络乡谊之情的场所B.该会馆是山陕商帮维护同行和同乡利益的组织C.该会馆证明扬州也是明清时期商帮聚居地之一D.该会馆应为山陕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参考答案:D22.“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该材料说明A.春秋时期周王对地方具有绝对控制权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战国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参考答案:D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材料“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说的是分封制遭到破坏;材料“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说的是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材料“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说的是宗法制遭到破坏,因此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称王;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故应选D。23.“丁兰,河内野王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邻人有所借,木母颜和则与,不和不与。后邻人忿兰,盗斫木母,应刀血出。兰乃殡殓,报仇。……帝嘉之,拜中大夫。”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主要在(

)朝代流行:

A.秦朝

B.汉代

C.魏晋

D.清朝参考答案:B24.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这种方法使得政府既是裁判又是球员。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可见,当时中国()A.资本原始积累具有专制性

B.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出现

D.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参考答案:D洋务运动属于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不存在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官商一体有悖经济规律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洋务企业不属于资本主义企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从材料“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说明近代化需突破体制束缚,故D项正确。25.中科院自然科学所研究员宋正海认为,即使郑和航海到达西欧,今日世界历史格局也不会有根本性不同。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中国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C.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当时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小农经济和专制制度仍然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新经济因素和社会力量微弱,不可能改变世界格局,因此A项说法正确;B、C项政策是由A项决定的,可以排除;D项说法在我国始终是萌芽,根本没有成为决定性因素,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26.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B.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参考答案:B27.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乃一种直接的民权,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这句话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使“学而优则仕”由理想变为现实参考答案:C28.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礼仪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皇帝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D略29.目前,香港已超越东京与伦敦,成为全球第三大融资中心,在过去十年为内地企业融资达1100亿美元。这表明①香港回归后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②香港回归促进了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

③香港的经济制度比东京、伦敦优越④日益强大的祖国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30.咸丰八年(1858),中英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明确规定:凡进口洋货均得享有子口税之特权,税率为2.5%,若系从价货物及进口豁免关税的货物(除金银、外国银钱、行李)时,每值百两抽二两五钱,纳子口税后,可免征其它内地税;其货主为洋商。条约的签订()A.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利于扩大洋货在中国内地的贸易范围C.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国内市场D.杜绝了列强在华贸易走私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万历二年,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为了保证久任法的顺利实施,朝廷对久任有功的官员大加褒奖和破格提拔,对主动“乞罢”的官员也多“不允”或要求“照旧供职”。在官员的选任中,张居正也明确要求只看功过,不论资历。在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甚至出现了李成梁镇守辽东30年的久任现象。但张居正死后的“清张运动”引发了更为复杂、持久且影响深远的朋党之争。在此情形下,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摘编自展龙《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推行官员久任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推行的官员久任法。

参考答案:(1)特点: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2)评价: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有利于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未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详解】(1)特点:根据“为解决官员升迁过快和调动频繁的问题,张居正在总结历代及明朝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本诸“久任以便责成”的原则将官员久任法推向成熟”、“万历一朝,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可知张居正久任法的特点主要有借鉴历史经验、延长官员任期、扩大久任官员范围、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2)根据“很多边将、治河官员、巡抚、州县长官和学官都得以长期任职”、“虽然统治者一再强调和推行久任法,但内阁首辅的频繁更换直接导致了官员升迁调动更为频繁,久任法难以为继”等信息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对张居正的久任法进行评价。该法一方面有利于官员熟悉政务,保证政策连贯性;提高官员责任意识,树立务实作风;但也容易造成官员惰性,形成利益集团;而且没有解决官僚体制的内在矛盾,未能长期实行。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著作关于鸦片战争主要观点的对比。时间名称主要观点1903年商务印书馆《中国历史教科书》只介绍了战争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1907年宏文馆《中国历史讲义》《南京条约》后,“鸦片输入已多,……由是国势遂衰,内忧外患交迫已矣”1913年中华书局《新制本国史》《南京条约》后“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于是流毒遍于中国矣”1922年商务印书馆《新著本国史》以《毒物的蔓延与通商大局的发展》为题讲述鸦片战争1929年中华书局《高中本国史》对《江宁条约》的内容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协定关税”对中国影响最大1930年北新书局《高中本国史》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第一步1933年世界书局《初中本国史》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现阶段的落后与困难归因到这场战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示例:国人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由于中国长期天朝上国的意识和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对近代外交观念认识不足,因此1903年的版本只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说明还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与危害。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瓦解、民主革命的兴起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国人对近代民族危机加深和社会落后的反思日益加深。此后的版本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鸦片泛滥和国家主权受损等危害进行了讲述,说明对鸦片战争危害的认识日益加深。总之,随着近代社会不断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逐渐深化。(观点和总结,论述部分。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论述部分注意史论结合。)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根据题干所给的表格进行分析,就其中的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归纳出一个论题,然后进行简要阐述,阐述需要做到史论结合。由表格可以看出,1903年版的著作内容是“只介绍了战争过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1907年则涉及到了背景,1913年涉及到了结果和影响,1922年和1929年则对相关内容又有了新的补充,故据此可以得出“中国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论题,然后结合题干中的时间选择任何两点或更多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其深化的表现和原因角度分析即可阐述清楚。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练习的题目影响,问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3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甲午一役”中“黄海海战”爱国官兵英勇战斗的事迹。(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推动中华民族觉醒的主要因素.解答:(1)黄海海战爱国官兵英勇战斗的事迹可列举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等人的斗争事迹.(2)根据题干材料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主要有: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3)根据题干材料概括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主要使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小问实际回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材料一介绍了《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剧,材料二介绍了中国因民族危机加剧而导致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的发生,材料三介绍了日本的步步侵略使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导致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这些都说明了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是民族危机加剧、社会近代化、人民观念进步等.答案:(1)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但仍坐在甲板上激励将士;“定远”舰管带刘步蟾代为指挥,将士们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并以重炮击中日旗舰“松岛”号使其丧失战斗力.“致远”舰中炮后倾斜,弹药用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经远”舰在受重创情况下,林永升带领官兵继续准确地向敌舰开炮.(2)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因素:电讯、报刊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3)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4)因素:民族危机加剧;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社会的近代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国民观念的进步,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追求.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伴随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救亡歌曲通过银幕、舞台、广播等途径,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民众歌咏会”等歌咏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各地,逐渐群众性歌咏热潮。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激发起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的《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歌曲传唱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1938年1月,“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武汉成立,提出“要用歌咏去发动民众,组织民众,把他们唱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规模宏大的群众歌咏活动唱响着团结抗战的激昂旋律。

——摘编自陈聆群《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0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