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

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

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参考答案:C2.读表1,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表1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粮食产量100117128154(摘编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参考答案:A3.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化情况。这一调整年份1949年1953年1965年工科生占在校生比例26.2%37.3%43.8%文科生占在校生比例33.1%14.9%6.8%A.适应了经济建设需要 B.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C.确保了人才结构合理 D.促进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表格信息可见,1953年调整后的高等学校工科生比例大幅度上升、文科生比例不断下降,到1965年工科生再次上扬、文科生比例微弱。此现象与1953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之后的大办工业与农业、国民经济的调整等经济建设的需要相关,故选A项。高等学校人为地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其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形成了重理轻文局面,C项错误;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4.“少看或不看中国书…把线装书扔人厕所去”‘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本是~家眷属,固不得去此而取彼。”这些言论应该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参考答案:R2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B

解析:从材料中“所有中国的古书都有毒”“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固不得去此而取彼”可分析出这些言论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判、完全否定的态度,由此可判断出B项正确。A项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项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加以利用;D项文化大革命时期反对的只是儒家思想文化。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准确把握。5.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A.形成了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C.成为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参考答案:D6.“长期以来,日本人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人是不讲卫生的、主权高于人权的,允许使用危险农药的、说假话的、决不妥协的;同样地,中国人也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日本是虚伪的、不反省历史的、右翼的、拒绝道歉的。有色眼镜干扰了两国关系。”此话不能反映A.中日两国彼此之间的认知存在误差B.中日两国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间的认知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的发展很重要D.中日两国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日双方均未真正的认清对方因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来了不必要的误解,强调了增强中日双方交流的重要性,说明了实现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C、D三项表述正确,排除;B项说法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与题意主旨不符,符合题意7.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该制度受到了前朝哪些制度的影响()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而且,分封制与皇帝制度没有关联,排除有①③的选择项。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的皇帝制度,从继承的角度看,受王位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故答案为D。思路点拨:一是掌握皇帝制度等所给四项制度的内容,二是用排除法。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表现为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参考答案:D9.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向全世界客观、真实地报道了红军长征、陕北根据地情况以及中共的抗日政策。1937年,斯诺的新闻报道集《西行漫记》在伦敦出版,此后,该书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出版。该书A.为国共结束对峙走向合作奠定基础B.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国际與论支持C.有利于红军的“反围剿”取得胜利D.有利于粉碎日军速战速决侵华计划参考答案:B【详解】《西行漫记》涉及红军将领、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使得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从而为中国人民抗战取得舆论支持,因此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西行漫记》在国外的影响,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当时红军已经到达陕北,故C项排除。粉碎日军速战速决是淞沪会战,故D项排除。10.经院神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在青年时代曾求学那不勒斯大学,后又在巴黎大学深造和任教。这表明中世纪大学A.完全被教会控制 B.世俗教育受到排斥C.神学教育占有重要地位 D.大学教师都是神职人员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的教育,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涉及该学者主要学习研究的是神学,故被称为经院神学集大成者,这表明神学教育在当时占有重要地位,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中“完全”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世俗教育的地位,排除B项,D项中“都是”表述绝对。11.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了A.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D.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地位提升权力扩大。A项表述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拥有决策权”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12.下列图示内容说明了(

清华大学1977级学生在课堂上

北大迎来1977录取的第一批新生A.针对“大跃进”年月教育的经验教训,对教育事业进行调整,成就斐然B.清华、北大等我国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技事业的生力军C.中国把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D.“文革”结束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效果明显参考答案:D13.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年农机总产值比1979年下降28.8%。1982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年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78%,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参考答案:D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不可能导致农机工业生产总值先降后升,故A项错误;B项只是材料表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排除;材料未体现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故C项错误;农机工业总产值大幅回升,说明销售量大大增加,这和农村经济活力增强,需求量增加有关,故D项正确。14.《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参考答案:D15.1921?1929年10月,苏联(俄)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请。其中1921?1927年苏联(俄)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到1928年,共有68家租让企业在苏联从事经营活动。1927?1930年租让企业的产值占苏联工业总产值的0.6%。这表明A.外国公司对租让制仍心存疑虑B.苏联积极推行租让制C.租让制取得显著成效D.租让制促进苏联社会制度变革参考答案:C“172份租让合同、68家租让企业在苏联从事经营活动”等字眼足以证明租让制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使外国公司对租让制不再心存疑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租让制的效果而非积极推行租让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租让制未使苏联社会制度变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6.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 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影响电影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中美国和好莱坞对《大独裁者》及卓别林的态度说明当时德国的态度影响了好莱坞的影片的拍摄,说明德国对好莱坞有着重要意义,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大独裁者》是否是无声影片,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针对这部影片的态度,不能据此得出好莱坞拍摄影片必须经过政府的同意,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

17.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

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

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参考答案:A18.岳州路(今岳阳)古代曾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管辖。“湖广行省”这一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参考答案:C19.史学家高第这样概括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的目的:“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由此可知这场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参考答案:B20.《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奴隶与平民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保留了习惯法的陋习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保留了债务奴隶制参考答案:A

解析:材料规定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并未具体规定是贵族还是平民,当然更不可能规定奴隶的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皆在材料中体现。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十二铜表法》的理解。21.古罗马法律规定公民对官员的惩罚决定拥有上诉权。公元前509年《瓦勒甩法》规定“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罗马A.少数法学家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B.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C.政治对话的方式取代了暴力镇压D.行政实践中注重保护公民权利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通过法律来制约官员的权力即通过立法手段限制官员的权力,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法学家不可能垄断立法和司法活动,选项A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立法的方式而非政治对话,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权力的限制而非公民权利的保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美国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案(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A.立法决策更加审慎严谨 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参考答案:C由材料“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等信息可知,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参议院能够审慎地通过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希望参议院审慎地通过众议院通过的法律,未体现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B、D两项,均可排除。23.《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和对分封制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答案为B项。24.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休养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可知,程朱理学兴起后,《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与理学在政治和理论诉上求有诸多契合之处,B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宋代儒学家,不是孟子,A项错误;儒学面临佛道挑战是在魏晋以后,C项错误;D项没有指出根本原因。25.秦朝咸阳的布局过大,将周围数百里土地都囊括其中,造成国家负担沉重,难于管理和防守。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首都规划的变化反映出A.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C.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日趋完善D.儒家思想指导了首都的规划建设参考答案:C材料“汉朝长安的布局力求突出主体,建筑集中,特别注重以皇权、军事、礼制三大主题进行规划”反映了汉代行政中心的职能和管理相比秦代更完善,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汉朝皇帝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故A错误;首都规划的变化不能直接说明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故B错误;首都规划的变化也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故D错误。故选C。26.观察下面战争形势图,下列对该战争影响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D.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参考答案:B27.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后来又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设立分号。下列选项中与瑞蚨祥属于同一性质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上海发昌机器厂C.开平煤矿D.轮船招商局参考答案:B【详解】由题干中的“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后来又在天津、青岛、烟台等地设立分号”可知这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也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CD均属于洋务企业,故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28.2012年习近平在纪念现行宪法实施30年大会时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此观点实际强调了:A、加紧社会主义立法工作

B、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C、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

D、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参考答案:【知识点】E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注重宪法的实施,法律精神与法治理念惟有通过最日常化的实施与实践,才能真正显现其价值。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新时期我国的“依法治国”方针的准确把握。29.读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参考答案:考点:5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分析出正确的选项.解答:A.从材料可知,英国国民收入总量,1793年,比较,1770年有较大增长,而工人实际工资,1797年比1755年,有下降,选项错误.B.1793年到1835年,全民收入增长超过一倍,而工人工资这一时段也大有增长,说明经济快速发展,没有完全依赖廉价劳动力.C.从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可以看出,工人生活整体上应该是不断改善D.从第一个表格可以看出,你收入增加了两倍多,而工资水平增长不到一倍,说明,工人收入增长的速度低于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说明资本家财富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人收入增长,故而可以得出结论,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结合所学知识,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符.故选D.30.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参考答案:D考察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D处出现高潮,应该是宋明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批判思想则削弱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发展处于最低谷;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独尊地位,出现发展高潮;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冲击。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

-------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中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材料三: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4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2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特点:救济种类多样;救济内容丰富;救济手段全面;救济资金缺乏制度保障(具有特收特支的特点)。(4分)原因: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4分)(2)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把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以建立理想社会为目标,但没有付诸实施(具有理想性、空想性);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对后世的有一定的影响。(4分)(3)现象:我国政府采取多种举措,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2分)新阶段:民生保障进入法律化、制度化阶段。(2分)试题分析:小农经济;中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即可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从经济、政治的角度即可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并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3)根据材料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即可概括出反映的现象及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的新阶段。32.(14分)二十世纪是翻天覆地、风云变幻的年代。从中国来看,其变化之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让人目不暇接的中国外交变化更巨。在这变幻莫测的外交舞台上,伴随着生存与灭亡、战争与和平、民族利益的得与失,外交家们斗智斗勇,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外交风云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巴黎和会是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外交界的领袖人物,中华民国高级外交官员,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在国际外交界脱颖而出的舞台。顾维钧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均表示赞赏。这一成功不仅使刚到而立之年的顾维钧成为巴黎头号新闻人物,而且也为中国收回山东权益奠定法理基础。从此,山东问题举世关注。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及其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章百家《改变自己,影响世界——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材料四

新时期……中国外交根据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方针,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面对国际上的大风大浪,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沉着应对。在妥善处理亚洲金融危机、南亚核竞赛、科索沃危机、“9.11”事件冲击、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朝鲜半岛核问题等重大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地塑造了爱好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了坦诚、负责、务实、灵活、开放的外交风格和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社会主义国家风范。在同周边国家关系、同大国关系、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以及多边外交方面,贯彻了中国外交理论原则。——裴远颖《新时期中国外交实践的新发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2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2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外交表现出“与以往什么不同的特点”?(2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邓小平的什么外交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制定的出发点?(2分)概括指出材料四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1分)(4)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指出20世纪的中国外交走过了怎样的历程?(2分)(5)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影响中国20世纪外交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分)参考答案:答案:(1)民族不独立,没有外交地位。(2分)(2)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2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分)(3)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论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2分)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1分)(4)经历了一个从屈辱外交到独立外交到和谐外交的历程。(2分)(5)国家实力(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3分)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出生名门,是辽朝皇室后裔。他“三岁而孤”,在家中接受教育,“母杨氏教之学”。耶律楚材天资聪颖,受过系统的儒家传统教育,从小树立了“以儒治国”和“致君泽民”的志向和抱负。耶律楚材崇尚儒学,为官后多次向统治者推荐儒士。他还建议修复孔庙,设立编修所和经籍所,召名儒译经。后人这样评价他:“观居士之所为,迹释而心算,名释而实儒,言释而行儒,术释而治儒,彼其所挟者,善有道矣。”耶律楚材援引饱学的儒家之士入朝做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元朝最高统治者一味倚重武人,鄙视儒士的做法,“振兴儒教,进用士人,以救偏任武夫及色目种人之弊。”后元人评价这一功绩时说“国朝之用文臣,盖自公发之。”耶律楚材被誉为元代第一贤相。——摘编自《慧眼识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