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油菜重大病虫害危害特征和防治技术
一、油菜霜霉病1、危害特征该病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可危害叶、茎、花和荚果。其症状是在被害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不明显的病斑,病斑呈多角形,叶背病部上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层,后病斑变褐,病叶枯死早落。在茎枝上,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不规则形的黑色病斑,也长出白色的霜状霉层,常导致茎枝弯曲肿胀。抽薹后期和盛花期,花轴受害后,往往严重肿胀弯曲呈龙头状。荚果受害,病部淡黄色,上生霜状霉层,严重时荚果细小弯曲。2、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用尖辣椒、生姜、大蒜各250克(汁液)对水50公斤喷雾。(2)药剂防治:于初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时开始喷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退菌特粉剂1000倍液,或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兼治白锈病,每7天喷施1次,连防2-3次。二、油菜菌核病1、危害特征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根颈和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病组织变软腐烂,有白色菌丝,重者可致苗死亡。成株期叶、茎、花、果和种子均可感病。叶感病后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茎部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状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此时植株干枯而死或提早枯熟,可见皮层纵裂。角果感病形成不规则白色病斑。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在发病的茎内外和角果上均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2、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采取清沟排水,及时摘除病、老、黄叶。(2)药剂防治:油菜开花期,叶病株率10%以上或茎病株率1%以下时,选用25%咪鲜胺乳油40-50g喷雾,或80%多·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或30%福·嘧霉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三、油菜蚜虫1、危害特征蚜虫以剌吸式口器吸取油菜体内汁液,危害叶、茎、花、果,造成卷叶、死苗,植株的花序、角果萎缩,或全株枯死。2、防治技术(1)物理防治:用银灰色、乳白色、黑色地膜覆盖地面50%左右,有驱蚜防病毒病作用。(2)药剂防治:重点掌握在苗期,初花后危害加重,应及时摘除“蚜棒”,并施药防治。当苗期有蚜株率达10%,且每株有蚜虫1-2头,抽薹开花期茎枝或花序有蚜枝率达10%,且每枝有蚜虫3-5头时,选用40%乐果乳油l000-2000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Section A第2课时教案设计
- 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的前景与可行性分析
- 会场的管理与服务课件
- 在忙碌中找到生活的色彩计划
- 净化产品经理培训总结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中的个人理财知识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现场保安工作指导计划
- 确保动物健康的畜牧师试题及答案
- 《数据网络与总线》课件-项目四 网络设备与规划设计
- 前台文员提高自信心的方法计划
- 2025年广东省中考总复习·数学 第一部分 第三章 第13课时 反比例函数
- 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修订)
- 高校行政考试必背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三章-微波元器件课件
- ISOTS 22163专题培训考试
- 互联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新详细方案)
- CPK基本知识及实例
- 人字梯验收记录表
- FITS加氢说明书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