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 疏导 指导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引导 疏导 指导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引导 疏导 指导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引导 疏导 指导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导疏导指导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促使教育逐渐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发展为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并存、促进、融合。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校都采取了各种措施,用以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与引导。其中,深度融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有效建立由“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结合(以下简称“三结合”)的青少年德育教育体系经过长期实践,被證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三结合教育;深度融合;德育教育;整体提升

本校家长学校科研课题《农村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历经三年顺利结题并荣获南充市二等奖——其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找准农村家庭对对子女进行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家长学校优势,确定家庭德育教育的重点和内容,通过不同途径做好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指导。

一、围绕“三个一”,“三位一体”模式定方

1.围绕一个主体定目标。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在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和创造性,塑造美好的心灵与个性是构建“三位一体”青少年德育教育模式的基本任务。因此,“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就成为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

2.围绕一条主线建模式。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模式的主线,就是要在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运转和协调机制,高度整合三者之间的教育优势,既互为主体,又互为补充。在实际工作中,卓有成效的方法是成立“三结合”青少年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和课题小组,分别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代表、社区负责人、社会贤达组成,定期联系交流,研究问题,落实措施。

3.围绕一个载体做文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美好心灵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借助各学校已经建成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是一项简捷、高效的措施和途径:如定期邀请各级德育教育专家、关工委老同志到学校为家长开办系列讲座,指导家长用正确的观点、得当的方法,引导儿童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二、突出“三个导”,“三位一体”模式显成效

1.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引导。

一是突出对学生德育教育首位的引导。

各种社会弊端的客观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必将给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的电玩游戏、网络传媒更是对传统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甚至颠覆性影响。因此,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人才,应当成为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譬如学校应该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突破口,结合修订后的中小学生《守则》、《规范》要求,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学校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生在学校中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道德准则、科技知识,更应形成健全的品格。

学校必须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主体价值迷失、道德滑坡、人格不协调、审美意识差等现象,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生的日常必修课程中,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进一步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力求做到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

2.在家庭互动中强化疏导。

一是坚持文明礼仪的疏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历来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学校就应该借助广泛开展的“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充分利用家庭的优势,使“礼仪教育”从小做起,从家庭做起,全面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二是坚持健全人格的疏导。

随着“单亲家庭”、“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等现象不断攀升,致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得不到或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而另一部分学生又因为过分的溺爱,意志薄弱。据一项权威的统计数据显示,至少有13.76%的少年存在人格障碍——性格孤僻、逆反心理是学生比较常见和严重的现象。

如在纠正逆反心理问题上,学校就应该与家长一道,准确运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努力提高健全人格疏导的实效性:既可以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也可以改变教育方式,运用辩证思维,增强教育效果;但无论如何都应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

3.在社会活动中开展指导。

一是突出开门办学的指导思想

优化青少年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必须着重努力与社区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家庭氛围、净化社会空气,特别是“校园小社会”、“社区小窗口”风气,强化校风建设,充分利用本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公共资源(如本县的红九军斗争史、纪念杨伯恺等革命烈士的“烈士陵园”等),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突出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

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使社会影响因素具有更加广泛、复杂性,内容、形态、渠道的更加多样性,使可能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机会和程度更加普遍和严重,甚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齐抓共管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让学校、家庭、社区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和矫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留德育教育“空挡”和“死角”。

三、坚持“三个抓”,“三位一体”模式强保障

1.抓典型、树形象。

学校把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教给学生,就其本身来说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典型进行讲解或劝导;另一是展示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师在“身教言传”的同时,更要发掘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好教育的时机,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践表明,家长的乐学、敬师能够激发孩子对教师、对学校的向往,家长的溺爱和粗暴则可能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因此,家长必须同教师一道重视自身的形象,控制自己的言论。

社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社会不尊师重教,不倡导传统美德,学生就不知道什么是可以尊重的、什么是必须敬畏的,最终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价值的倒退甚至坍塌。

2.抓跟踪、提素质。

学生强烈的模仿心理和逆反心理,使他们稍有不慎就会在不利于他们的外界事物的引诱和自身情感的夹击下产生违纪或越轨行为,甚至滑入深渊。学校、家庭、社区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跟踪教育、跟踪管理,因势利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危险的年龄阶段。

3.抓考核、重实效。

“三结合”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最终需要一定的约束机制来加以保障、督导和评价。这种考核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日常的督促,要坚持把“三结合”德育教育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