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四课件_第1页
《世界现代史》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四课件_第2页
《世界现代史》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四课件_第3页
《世界现代史》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四课件_第4页
《世界现代史》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1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2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俄国二月革命3俄国二月革命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革命运动处于低潮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参战强征1500万名壮劳动力入伍参战,几乎占全俄男劳动力的1/2大片土地荒芜,工厂倒闭国债暴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917年1月,为纪念1905年“流血星期日”各地爆发大规模罢工运动,后发展为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俄国二月革命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革命运动处于低潮4俄国二月革命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建立彼得格勒苏维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优势,同意资产阶级政党在立宪会议召开前成立临时政府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被迫宣布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并企图削弱工人武装和苏维埃两个权力中心并存的局面,表明俄国处于革命的过渡和转变阶段俄国二月革命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5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个权力中心不可能长期共存布尔什维克恢复公开活动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阐明了俄国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必要性、具体策略和步骤,“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革命的直接任务并非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战略《四月提纲》受到党内外质疑,布尔什维克逐渐接受了列宁的路线临时政府继续其战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激烈反对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个权力中心不可能长期共存6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7十月革命的胜利组织联合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7月17日(俄历7月4日),彼得格勒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军队开枪镇压——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和平过渡已经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临时政府在莫斯科召开“国务会议”,号召要用“铁和血”的手段建立国内秩序十月革命的胜利组织联合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革8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获得空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建立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托洛茨基具体负责起义的准备工作临时政府调回军队武力镇压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提前举行武装起义,《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获得空前支持:通过9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到1918年2—3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建立起来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起义,反动势力迅速集结力量,屠杀革命力量,革命力量最终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前线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革命士兵粉碎了反动势力企图调动军队镇压革命的阴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主义抬头,《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及《告俄国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乌克兰的尖锐斗争短短几个月内,苏维埃政权在全俄范围内普遍建立起来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到19110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历史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最薄弱环节,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论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战争使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群众历史主动性空前高涨;战争使沙俄腐败性淋漓展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历史必然性:11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统治的阵地,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力量,为各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和运动到现实的巨大飞跃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12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3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下设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各种职能1918年1月2日,列宁批准了关于成立红军和红海军的命令1917年11月到12月之间,苏维埃政府先后发布命令,取消旧警察和旧法院,成立由工农组成的苏联民警和人民法院没收教会、寺院的土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全俄肃反委员会,严厉惩处反革命分子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摧毁资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临时政府——14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918年1月23日,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与全俄农民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合并,列宁《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新型的苏维埃国家制度正式确立1918年7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俄宪法,明确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918年1月23日,全俄工兵苏15《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英法妄图把俄国绑在战车上在东线牵制德军1917年12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在德军占领下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开始就签订停战协定进行谈判德国提出无理要求,列宁主张妥协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没有得到通过德国最后通牒,托洛茨基擅自拒绝合约,战争恢复苏俄进行了坚决抵抗,德国恢复和谈,《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战败后废除了条约:是列宁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给新政权赢得喘息之机,为后来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奠定基础《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英法妄图把俄国绑在战车上在东线牵制德军16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8年上半年,外国帝国主义和俄国内叛乱分子开始策划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1918年3月9日,英军在俄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登陆,拉开序幕,美、法、日军相继开入捷克军团叛乱,苏俄内战爆发1918年6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人开除出苏维埃,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被开除出党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8年上半年,外国帝17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春,原沙皇政府海军上将、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自称“俄国最高执政”,开始进攻为了支援前线,约5万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人走上前线——协约国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进攻彻底失败1919年夏,以邓尼金统率的军队为主力,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征收党员周”有二十多万工人农民入党,十多万名党团员奔赴前线——红军获得胜利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春,原沙皇政府18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20年4月25日,协约国支持波兰军队入侵苏俄,发起反对苏俄的第三次进攻红军再次获得胜利,一并清除弗兰格尔的军队,与波兰签订条约在远东地区,反对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的斗争持续到1922年1920年4月6日在乌尔斯克成立远东共和国——缓冲国1922年10月,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进攻海参崴,迫使日本干涉军全部撤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保卫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20年4月2519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8年夏的严峻局面:控制地区只占国土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粮食奇缺,人民生活日渐恶化暗藏的敌人加紧破坏活动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动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的经济、文化、政治转入战时轨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8年夏的严峻局面: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贫农不收、中农酌量征收、富裕农户多收”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具有军事组织性质的“工人征粮队”在工业领域,实行企业全盘国有化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实行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两个阶段:1918年夏到1920年春是第一阶段,其主要内容是迫于战争的险恶形势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应急措施1920年春到1921年春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指导思想上增添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主观愿望是在苏维埃俄国处于战争和严重经济破坏下实行的政策,它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同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两个阶段:23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24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的巨大困难:工农业受到巨大破坏居民的口粮锐减,大量老人、妇女和儿童因营养不足死亡十月革命影响下反战运动高涨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调集军队镇压未遂,被迫退位首相巴登亲王为阻止革命发展,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的巨大困难:25德国十一月革命艾伯特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恢复秩序”和防止“极左派的威胁”1918年12月30日至1919年1月1日,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艾伯特政府为镇压共产党蓄意制造事端,起义受到残酷镇压意义: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部分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支援了苏俄,推动了欧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德国十一月革命艾伯特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恢复秩序”和26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27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0月战败,随即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月16日,正式成立了以独立党人卡罗利·米哈伊为总统的共和国,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匈牙利数百年的统治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向匈牙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割让2万平方公里领土,交协约国联军和罗马尼亚军队占领3月21日,匈牙利共产党动员工人起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积极着手改革国家各方面事务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0月战败,随即爆发资产28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积极策划颠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红军节节胜利协约国在利用停战协定欺骗匈牙利,罗马尼亚军队继续留在匈牙利境内,匈国内反革命分子乘机发动叛乱红军总参谋长费伦茨出卖了作战计划,使红军接连受挫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存在133天后被帝国主义扼杀1920年3月,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就任摄政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积极策划颠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29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国际在一战中土崩瓦解1919年1月,苏俄以及波、奥、匈等八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代表在莫斯科集会,3月2日,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前,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共产党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宗派主义倾向:前者主要来自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的影响,后者则是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时走向了“左”的极端1920年7月19日到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国际在一战中土崩瓦解30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31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形势出现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因社会民主党的背叛受到挫折各国共产党政治上、组织上尚不成熟共产国际先后召开第三和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制定新的革命战略和策略评价:帮助各国革命左派组建了共产党,并给予各国共产党一定的有益帮助实际上受到联共(布)的控制,带来副作用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形势出现新的变化:3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1919年4月下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民不满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全力领导工人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3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年代,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1月至1934年年底,党内先后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3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5思考题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十月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如何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十月革命是如何影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考题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是什么?36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37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第三节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第四节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英国的相对38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39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英国在一战中受到削弱:资源动员几近山穷水尽;殖民地和自治领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1920年英国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加速推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行财政改革政治:第一届工党政府——社会福利改革,但失业问题仍然严重1926年英国工人大罢工,“红色星期五”总罢工失败与资产阶级的反扑1928年保守党政府颁布了新选举法,规定21岁以上的妇女拥有选举权,从而实现了男女平权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英国在一战中受到削弱:资源40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英帝国由自治领、殖民地、领地、保护国和根据凡尔赛体系获得的委任统治地构成自治领:是英帝国范围内的一种政治形式,是实行自治或半自治的殖民地,也是所谓英国本土“过剩人口”的移民区,是本土的延伸,在种族上和文化上与本土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后各自治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以及它们在大战中的贡献,独立运动风起1926年10月,英国召开帝国会议,《贝尔福宣言》以《威斯敏斯特法案》的形式获得英国议会通过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英帝国由自治领、殖民地、领地、保41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42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作为主战场,经济遭到破坏:丧失1/10人口,负债累累战争获利: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获得了萨尔煤矿15年的开采权获得了德国的巨额赔款新的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1926年普恩加莱再次出任总理后,把整顿财政、稳定法郎作为治理内政的主要任务,战后经济恢复较快社会福利措施: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作为主战场,经济遭到破坏:丧失143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政治上,多党制,政府经常得不到议会支持,内阁更迭频繁没有肢解德国、没得到英美的安全保证——对德国仍然心怀恐惧法国首先与德国的周边国家建立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同盟体系1925年10月5日,德、比、法、英、意、波、捷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洛迦诺公约》法国还花费巨资修建“马其诺防线”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政治上,多党制,政府经常得不到议44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45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魏玛共和国的政46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崩溃,经过选举,社会民主党与民主党和人民党联合组成政府次年颁布魏玛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宪法,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地主与贵族的势力和影响仍然很大旧德国的官僚机构,包括旧军官团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卡普暴动——无产阶级救了德国,国防军是反动分子1923年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美资输入,“合理化生产”,经济恢复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1918年11月947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48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德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垄断程度远远超过战前右翼势力崛起:希特勒的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1920年,“二十五点纲领”:包括一些反对垄断资本、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包括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条款“啤酒馆暴动”希特勒《我的奋斗》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德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49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素来贫弱,一战更加剧其国内危机革命形势高涨,工人运动声势浩大战胜国意大利外交失败:英法几乎没能兑现诺言——民怨沸腾,民族主义风起——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运动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兰成立了“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其目标就是要夺取全国政权——代表下层转为代表资本1921年“国家法西斯党”公开表明要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极权制,实行对外扩张,以恢复罗马帝国的霸业1921年选举失败——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素来贫弱,一战更加剧其50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51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墨索里尼为专制做准备: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与垄断资本的关系强化对党政权力的控制,使其权力凌驾于所有政治机构之上1923年11月,强迫议会通过新选举法在青少年中建立法西斯组织1924年4月,国家法西斯党通过舞弊和恐怖手段获得选举胜利1925年5月起为给独裁统治提供法律保证通过一系列法律推行法西斯主义职团制经济危机与战争叫嚣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墨索里尼为专制做准备:52第三节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美国“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第三节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美国“柯立芝繁荣”与53美国“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美国远离一战战火,大做军火生意获得巨额利润,成为欧洲的债权国,新技术革命和工业管理水平改进1923—1929年的“柯立芝繁荣”,汽车、电气设备等新兴工业发展迅速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妇女地位提高,超前消费观念柯立芝政府的盲目乐观以及胡佛继续执行“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政策美国“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美国远离一战战火,大做军54美国“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繁荣下的危机:经济繁荣并没有带来共同富裕,而是加剧了贫富差距各个生产部门发展不平衡国内消费市场的扩大具有盲目性地产和股票投机盛行国际经济中存在不稳定因素美国“柯立芝繁荣”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繁荣下的危机:55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一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战后:畸形经济很快陷入危机“米骚动”之后出现的以日本政党政友会首领原敬为首相的内阁——平民首相继而出现四届由官僚、军阀巨头组成的专制内阁1924年5月,“护宪三派”在大选中获胜,组成联合内阁——“护宪三派内阁”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一战: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大力发展资本56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协调外交:主张在国际上把对英美尤其是对美国的协调作为核心,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在对华政策上,声称不干涉中国内政,但其前提是维护其通过侵略中国获得的“正当的条约权益”同时加紧对华军事侵略的准备:阻止北伐;“皇姑屯事件”战后日本的法西斯组织:“犹存社”、“巴登巴登密约”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协调外交:57第四节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德国赔款问题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第四节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德国赔款问题58德国赔款问题德国赔款问题:《凡尔赛和约》及建立赔款委员会解决赔款总额和分配比例问题德国拖延赔款的支付——协约国以占领鲁尔要挟1922年7月和11月——鲁尔危机;德国“消极抵抗”政策——德国经济崩溃1924年4月9日“道威斯计划”(主要内容见于教材126页)战胜国对徳政策的转折点:复兴德国1929年“杨格计划”,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断1932年《洛桑协定》德国赔款问题德国赔款问题:59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法国以保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现状和维护法国安全为外交政策的核心1925年4月出任法国外长的白里安主张改善法德关系德国:外交的基本目标是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重新恢复大国地位;斯特莱斯曼积极主张调整对法关系,与协约国和解;1924加入国联英国:把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维持大英帝国作为头等大事,不愿对欧洲大陆承担广泛的义务,只希望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欧洲的最大安全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法国以保持《凡尔赛和约》规定60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5日举行洛加诺会议困扰会议的两个问题是:德国对其东部边界的安全保障问题德国无条件加入国联问题《洛加诺公约》(主要内容见于130-131页)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大国,暂时解决和平问题自身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使德国实现了大部分外交目标,却并未使它承担任何新的义务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对保证法国安全的局限性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561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1927年6月,法国照会美国,正式提出缔结法美双边友好条约的草案1928年8月27日,美、英、法、德、意、比、日、波、捷、南非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措辞十分抽象,未涉及裁军问题,“自卫权”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际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二战后成为审判战犯的重要依据欧洲安全保障问题与《洛迦诺公约》1927年6月,法国照62思考题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化?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述“一战”后初期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德、意法西斯势力是如何兴起的?思考题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法国发生了哪些社会变化63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64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三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65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第一节十月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建立俄国二月革命66俄国二月革命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革命运动处于低潮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俄参战强征1500万名壮劳动力入伍参战,几乎占全俄男劳动力的1/2大片土地荒芜,工厂倒闭国债暴涨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917年1月,为纪念1905年“流血星期日”各地爆发大规模罢工运动,后发展为发展成为反对饥饿、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总罢工俄国二月革命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革命运动处于低潮67俄国二月革命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首都已经转到起义人民手中,建立彼得格勒苏维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优势,同意资产阶级政党在立宪会议召开前成立临时政府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被迫宣布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继续参战,并企图削弱工人武装和苏维埃两个权力中心并存的局面,表明俄国处于革命的过渡和转变阶段俄国二月革命俄历2月27日,起义席卷全城68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个权力中心不可能长期共存布尔什维克恢复公开活动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阐明了俄国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必要性、具体策略和步骤,“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革命的直接任务并非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战略《四月提纲》受到党内外质疑,布尔什维克逐渐接受了列宁的路线临时政府继续其战争政策,引起了人民的激烈反对十月革命的胜利两个权力中心不可能长期共存69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70十月革命的胜利组织联合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7月17日(俄历7月4日),彼得格勒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军队开枪镇压——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和平过渡已经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临时政府在莫斯科召开“国务会议”,号召要用“铁和血”的手段建立国内秩序十月革命的胜利组织联合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革71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获得空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建立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托洛茨基具体负责起义的准备工作临时政府调回军队武力镇压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提前举行武装起义,《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获得空前支持:通过72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到1918年2—3月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纷纷建立起来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起义,反动势力迅速集结力量,屠杀革命力量,革命力量最终取得胜利苏维埃政权在前线也取得了重大胜利,革命士兵粉碎了反动势力企图调动军队镇压革命的阴谋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主义抬头,《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及《告俄国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乌克兰的尖锐斗争短短几个月内,苏维埃政权在全俄范围内普遍建立起来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到19173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历史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最薄弱环节,一个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论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战争使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群众历史主动性空前高涨;战争使沙俄腐败性淋漓展现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历史必然性:74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统治的阵地,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力量,为各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和运动到现实的巨大飞跃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75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第二节苏维埃俄国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苏维埃政权的建设76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下设13个人民委员部,执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各种职能1918年1月2日,列宁批准了关于成立红军和红海军的命令1917年11月到12月之间,苏维埃政府先后发布命令,取消旧警察和旧法院,成立由工农组成的苏联民警和人民法院没收教会、寺院的土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全俄肃反委员会,严厉惩处反革命分子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摧毁资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工农临时政府——77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918年1月23日,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开幕,与全俄农民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合并,列宁《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新型的苏维埃国家制度正式确立1918年7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俄宪法,明确规定了苏维埃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设1918年1月23日,全俄工兵苏78《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英法妄图把俄国绑在战车上在东线牵制德军1917年12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在德军占领下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开始就签订停战协定进行谈判德国提出无理要求,列宁主张妥协以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没有得到通过德国最后通牒,托洛茨基擅自拒绝合约,战争恢复苏俄进行了坚决抵抗,德国恢复和谈,《布列斯特和约》,德国战败后废除了条约:是列宁革命外交路线的胜利,给新政权赢得喘息之机,为后来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奠定基础《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英法妄图把俄国绑在战车上在东线牵制德军79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8年上半年,外国帝国主义和俄国内叛乱分子开始策划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1918年3月9日,英军在俄北方港口摩尔曼斯克登陆,拉开序幕,美、法、日军相继开入捷克军团叛乱,苏俄内战爆发1918年6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人开除出苏维埃,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被开除出党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8年上半年,外国帝80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春,原沙皇政府海军上将、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自称“俄国最高执政”,开始进攻为了支援前线,约5万名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工人走上前线——协约国组织的第一次武装进攻彻底失败1919年夏,以邓尼金统率的军队为主力,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征收党员周”有二十多万工人农民入党,十多万名党团员奔赴前线——红军获得胜利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春,原沙皇政府81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20年4月25日,协约国支持波兰军队入侵苏俄,发起反对苏俄的第三次进攻红军再次获得胜利,一并清除弗兰格尔的军队,与波兰签订条约在远东地区,反对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的斗争持续到1922年1920年4月6日在乌尔斯克成立远东共和国——缓冲国1922年10月,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进攻海参崴,迫使日本干涉军全部撤出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得到保卫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20年4月2582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8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8年夏的严峻局面:控制地区只占国土的1/4,失去了粮食和煤炭的主要产地粮食奇缺,人民生活日渐恶化暗藏的敌人加紧破坏活动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动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1918年9月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的经济、文化、政治转入战时轨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8年夏的严峻局面:8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贫农不收、中农酌量征收、富裕农户多收”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具有军事组织性质的“工人征粮队”在工业领域,实行企业全盘国有化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实行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两个阶段:1918年夏到1920年春是第一阶段,其主要内容是迫于战争的险恶形势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应急措施1920年春到1921年春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指导思想上增添了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主观愿望是在苏维埃俄国处于战争和严重经济破坏下实行的政策,它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军事政治同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两个阶段:86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三节十月革命影响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十一月革命87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的巨大困难:工农业受到巨大破坏居民的口粮锐减,大量老人、妇女和儿童因营养不足死亡十月革命影响下反战运动高涨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德皇威廉二世(1859—1941)调集军队镇压未遂,被迫退位首相巴登亲王为阻止革命发展,将政权交给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的巨大困难:88德国十一月革命艾伯特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恢复秩序”和防止“极左派的威胁”1918年12月30日至1919年1月1日,德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柏林举行艾伯特政府为镇压共产党蓄意制造事端,起义受到残酷镇压意义: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部分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支援了苏俄,推动了欧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德国十一月革命艾伯特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恢复秩序”和89德国十一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90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0月战败,随即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1月16日,正式成立了以独立党人卡罗利·米哈伊为总统的共和国,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匈牙利数百年的统治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向匈牙利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割让2万平方公里领土,交协约国联军和罗马尼亚军队占领3月21日,匈牙利共产党动员工人起义,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积极着手改革国家各方面事务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0月战败,随即爆发资产91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积极策划颠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利红军节节胜利协约国在利用停战协定欺骗匈牙利,罗马尼亚军队继续留在匈牙利境内,匈国内反革命分子乘机发动叛乱红军总参谋长费伦茨出卖了作战计划,使红军接连受挫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存在133天后被帝国主义扼杀1920年3月,原奥匈帝国海军上将霍尔蒂·米克洛什就任摄政王,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积极策划颠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匈牙92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国际在一战中土崩瓦解1919年1月,苏俄以及波、奥、匈等八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代表在莫斯科集会,3月2日,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前,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共产党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宗派主义倾向:前者主要来自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的影响,后者则是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时走向了“左”的极端1920年7月19日到8月7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第二国际在一战中土崩瓦解93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94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形势出现新的变化: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因社会民主党的背叛受到挫折各国共产党政治上、组织上尚不成熟共产国际先后召开第三和第四次代表大会:是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制定新的革命战略和策略评价:帮助各国革命左派组建了共产党,并给予各国共产党一定的有益帮助实际上受到联共(布)的控制,带来副作用共产国际的建立和世界各国共产党成立世界形势出现新的变化:9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1919年4月下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起国民不满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全力领导工人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9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年代,即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1月至1934年年底,党内先后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长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9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98思考题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十月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苏维埃俄国如何为巩固新生政权而斗争?十月革命是如何影响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考题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特点是什么?99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100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第三节美国的经济繁荣与日本的政治转变第四节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英国的相对101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第一节英国的相对衰落与法国的重建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102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英国在一战中受到削弱:资源动员几近山穷水尽;殖民地和自治领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1920年英国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此后长期处于萧条状态——产业结构调整应对:加速推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行财政改革政治:第一届工党政府——社会福利改革,但失业问题仍然严重1926年英国工人大罢工,“红色星期五”总罢工失败与资产阶级的反扑1928年保守党政府颁布了新选举法,规定21岁以上的妇女拥有选举权,从而实现了男女平权英国的经济萧条与国内政治生活的变化英国在一战中受到削弱:资源103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英帝国由自治领、殖民地、领地、保护国和根据凡尔赛体系获得的委任统治地构成自治领:是英帝国范围内的一种政治形式,是实行自治或半自治的殖民地,也是所谓英国本土“过剩人口”的移民区,是本土的延伸,在种族上和文化上与本土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后各自治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以及它们在大战中的贡献,独立运动风起1926年10月,英国召开帝国会议,《贝尔福宣言》以《威斯敏斯特法案》的形式获得英国议会通过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英帝国由自治领、殖民地、领地、保104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从英帝国到英联邦的过渡105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作为主战场,经济遭到破坏:丧失1/10人口,负债累累战争获利: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获得了萨尔煤矿15年的开采权获得了德国的巨额赔款新的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地1926年普恩加莱再次出任总理后,把整顿财政、稳定法郎作为治理内政的主要任务,战后经济恢复较快社会福利措施: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提高,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作为主战场,经济遭到破坏:丧失1106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政治上,多党制,政府经常得不到议会支持,内阁更迭频繁没有肢解德国、没得到英美的安全保证——对德国仍然心怀恐惧法国首先与德国的周边国家建立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同盟体系1925年10月5日,德、比、法、英、意、波、捷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洛迦诺公约》法国还花费巨资修建“马其诺防线”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政治上,多党制,政府经常得不到议107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对安全的追求108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第二节德国魏玛共和国与意大利法西斯统治的确立魏玛共和国的政109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1918年11月9日,威廉二世退位,德意志帝国崩溃,经过选举,社会民主党与民主党和人民党联合组成政府次年颁布魏玛宪法:是一部较完备的资产阶级宪法,资产阶级在政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地主与贵族的势力和影响仍然很大旧德国的官僚机构,包括旧军官团基本上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卡普暴动——无产阶级救了德国,国防军是反动分子1923年鲁尔危机——道威斯计划——美资输入,“合理化生产”,经济恢复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1918年11月9110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111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德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垄断程度远远超过战前右翼势力崛起:希特勒的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1920年,“二十五点纲领”:包括一些反对垄断资本、主张社会改革的条款包括一些极端民族主义条款“啤酒馆暴动”希特勒《我的奋斗》魏玛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与纳粹党的出现德国的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112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素来贫弱,一战更加剧其国内危机革命形势高涨,工人运动声势浩大战胜国意大利外交失败:英法几乎没能兑现诺言——民怨沸腾,民族主义风起——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运动1919年3月,墨索里尼在米兰成立了“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其目标就是要夺取全国政权——代表下层转为代表资本1921年“国家法西斯党”公开表明要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极权制,实行对外扩张,以恢复罗马帝国的霸业1921年选举失败——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素来贫弱,一战更加剧其113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14意大利法西斯党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墨索里尼为专制做准备:通过各种方式改善与垄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