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_第1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_第2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_第3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_第4页
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四个“吃透一、要吃透课标,全面设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也就是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因此,吃透课程标准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务,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第一,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真正把握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基本框架、课程的内容目标和课程的实施建议,从而领会课程的精神实质,把握课程的育人功能。第二,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全面设置每一单元、每一课时以及整个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三,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某一目标领域应该达到的认知水平。如,中学理科中知识与技能领域通常分为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应用、迁移八个层次;过程与方法领域分为经历、模仿、发现、探索四个层次;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分为反应、认同、内化四个层次,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四,教师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用恰当的行为动词表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面通常要用了解、体会、描述、解释、归纳、总结、应用、掌握、分析、研究、解决等行为动词来描述;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通常用观察、感知、体验、操作、尝试、设计、整理、探究、寻求等行为动词来描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域通常用感受、认识、体会、获得、形成、养成、树立、发展等行为动词来描述。只有做到这些,教师才算“吃透”课程标准,才能落实好课程的育人功能。二、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三个体系第一,教师要通过研读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弄清每一节、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本教材、每一套教材共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出每个课时、每个单元、每本教材、每个学科的知识树和知识网。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首尾相顾。第二,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背后的能力体系。教师要弄清教材编写体例,弄清教材各栏目、各版块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知识点呈现的方式,然后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选取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研读教材要弄清楚教材中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记忆力,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记忆力和注意力,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哪些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把能力培养落实到位。第三,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把握教材背后的道德体系。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教材,知识背后都蕴含着大量的道德价值,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找准知识教育与德育结合点,把人类社会生活与探索科学历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给学生,从而培养他们崇德、责任、包容、诚信、认真、勤奋、体恤、节俭等优秀品质,真正把育人放在首位,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三、要吃透学生,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只有吃透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吃透学生是教师构建有效课堂的必要条件。第一,教师要了解每一名学生,实施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力水平,按照优秀生、良好生、学困生的三个组别进行教学预设、提问预设和训练预设,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的教学原则,科学地设计情境创设、探究新知、课堂训练、拓展延伸、归纳总结等教学流程。创造源于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不仅要让学生探究是什么,还要让学生自己提出“为什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知识基础、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型,分析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能学会的?哪些知识是必须通过探究来解决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引导点播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拓展延伸的?教师要以此为依据机智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地指导学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效率。第三,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组织教学,特别是在课堂10〜25分钟时间段内,学生进入疲劳期,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与研讨、表达与交流、表演与游戏、学生板演、运用媒体歧路设计等方式强化刺激,使学生眼、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四,教师要了解教学内容中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哪些是学生的难懂处、难做处、易错处、模糊处,教师要对“三点四处”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处理,力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澄清;难懂处要讲透,难做处要示范,易错处要提醒,模糊处要归类比较,通过科学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学知识、学规律、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四、要吃透考纲,巧妙进行迁移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知识,并不代表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只有教师吃透考纲,巧妙地进行迁移训练,让学生把课程学活用活,才能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考纲是指国家考试中心或地方考试院制定的高考、中考考试指导纲要,它对基础教育具有导向作用。第一,教师研读考纲就要把握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指导思想是试题命制的核心,近年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无论是全国命题还是地方命题,命题指导思想基本保持一致,均突出强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考查等几个方面。学习与研究这方面内容,有利于教师领会中高考考试要求和命题动向,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二,教师通过研读考纲要准确把握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包含“能力和能力品质”以及“考试范围与要求”两个方面。对于能力和能力品质,应把握考试对能力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要求,这些能力要求在近年中高考中如何得到体现,和往年考纲相比,对能力要求是否有新的提法或者提出新的要求,为何要作这样的调整,对于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必须明确考纲对某一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怎样的要求,和往年考纲相比,知识与要求是否作调整,这样的调整体现了什么。把握这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实现命题创新;有利于教师将素质教育和中高考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师通过研读考纲要准确把握试卷结构。中高考考纲对答卷方式、题型、学科内容比例、试题难度和组卷原则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题型示例所选用的题目都是近些年的中高考的典型试题,是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命题技术科学化的具体化表现。研究这些内容,认真把握各道样题考查了哪些知识,内容要求属于哪个层次,考查了哪个或哪些方面的能力,学科思想方法在试题中如何体现,这些样题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通过研究题型示例,教师要学习高考命题人是怎样以学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