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_第1页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_第2页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_第3页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_第4页
安徽省某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初步设计工程编号:200604安徽省***设计院二○○六年二月目录TOC\o"1-3"\h\z1综合说明 11.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2水文气象 11.3地质 11.4工程任务和规模 21.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31.6工程设计 41.7施工组织设计 41.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51.9工程管理 61.10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 71.11经济评价 72水文气象 83项目区基本情况 93.1自然地理概况 93.2社会经济概况 103.3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 113.4血吸虫疫区现状 113.5疫区灾情分析 133.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44工程地质 164.1区域工程地质 164.2天然建筑材料 174.3结论和建议 185工程任务和规模 195.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 195.2灌水率计算和灌溉制度 205.3水源保证率统计 235.4塘坝调节能力计算 245.5灌溉保证率计算(以水田面积计算) 245.6灌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复核 255.7治理任务和规模 266工程设计 286.1设计依据和标准 286.2各类工程设计 297施工组织设计 347.1施工条件 347.2施工布置 377.3施工总进度 398工程管理 408.1灌区运行管理现状 408.2工程施工管理 418.3工程运行管理 468.4工程招投标 489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 509.1工程临时占地 509.2水土保持 509.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710工程投资估算 6310.1编制说明 6311经济评价 6711.1项目效益分析 6711.2国民经济评价 6811.3财务收支分析 7011.4财务收支分析 74附表:1.规划成果表2.工程概算表附件:设计图纸1综合说明1.1项目区基本情况***灌区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是***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灌区有各级渠道1155条、长530km1.2水文气象***灌区位于***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气候。灌区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8℃,一月平均气温最冷气温-3.1℃,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大于或等于摄氏零度的以上积温5742.4℃,年平均日照193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2.6mm,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汛期(5~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60%,最大日降雨量受地理位置、季风、环境、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灌区“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易旱易涝”的水文气象特点。1.3工程地质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变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区内未见深大断裂。工程区内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1.4工程任务和规模(1)工程任务***灌区已运行50多年,其渠系布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规划本次设计只是在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配套,对局部不合理的渠段结合水利血防要求进行改造。(2)工程规模根据水利血防技术要求,针对防止血吸虫疫情扩散、传播和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的设计原则,对现有渠道结合灭螺和防渗进行三面硬化处理,并适当配套农用桥,对目前灌区内已有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本次水利血防工程改造内容有:①对10条干、支渠的部分渠段进行除险加固,总长43km,其中总干渠6.5km,东干渠10.5km,西干渠12.0km,支渠7条,长14.0km;②混凝土硬化衬砌渠道计13条、37.10km,其中总干渠2.60km,东干渠4.50km,西干渠4.50km,支渠10条、25.50km;③配套建筑物:交通桥梁6座,其中东干渠桥梁3座,西干渠桥梁3座。1.5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1)工程布置***灌区实际控制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节水灌溉规范》(SL207—2000)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中的规定,***灌区为中型灌区,灌区工程等级为Ⅲ等。灌区主要建筑物级别: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当引水流量大于5m3/s的为4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当引水流量小于5m3/s的为5级建筑物,相应的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洪水标准;排水渠(沟)当过水流量大于10m3(2)主要建筑物根据水利血防技术要求,针对防止血吸虫疫情扩散、传播和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的设计原则,对现有渠道结合灭螺和防渗进行三面硬化处理,并适当配套农用桥,对目前灌区内已有的险工险段进行除险加固。本次水利血防工程改造内容有:①对10条干、支渠的部分渠段进行清淤整治除险加固,总长43km,其中总干渠6.5km,东干渠10.5km,西干渠12.0km,支渠7条,长14.0km;②混凝土硬化衬砌渠道计13条、37.10km,其中总干渠2.60km,东干渠4.50km,西干渠4.50km,支渠10条、25.5km;③配套建筑物:交通桥梁6座,其中东干渠桥梁3座,西干渠桥梁3座;④水土保持:浆砌石挡土墙0.70km,树苗8万株,草皮6000m2;⑤环境保护:灭螺15万m2。1.6工程设计渠道断面设计按照《水工设计手册》第八章和《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318-2005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时根据不同渠段和设计流量,先拟定经济断面,然后经水力计算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不冲不淤条件并结合水利灭螺,达到工程量小、造价低的要求。灌区主要公路桥梁现已建成,本次规划重点建设农用机耕桥,机耕桥桥面采用钢筋砼现浇结构。桥梁主要为农用车辆通行,桥面宽4米,桥梁净跨等同渠道设计水面宽度,按照规范结合目前运输情况确定设计荷载:农用车辆。1.7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干支渠渠道整治(单薄渠段加高、培厚,清淤),结合灭螺进行渠道砼硬化衬砌,渠系桥梁配套。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渠道整治土方7.55万m3,浇筑砼护坡3.43万m3,砌石0.29万m3,工程砌护土方4.97万m3,砂砾石填筑0.38万m3,钢筋制安13.5t。主体工程主要材料用量:水泥(32.5R)0.93万t,砂1.50万m3,碎石2.88万m3,块石0.33万m3,砂砾石0.38万m3,木材0.36万m3。本工程为灌区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加固与配套,工程建筑分布面广,施工时段受灌溉限制较大,只能在非灌溉期进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及生长周期,施工期一般安排在10月~次年5月。施工区域为血吸虫疫区,所以必须加强施工人员防螺保护,施工前对施工渠段的钉螺进行施药灭杀,施工人员要求服药预防,同时要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本工程建设工期自2006年10月动工,2008年5月竣工。1.8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是在原有的渠道上进行续建和改造配套,没有永久占地。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临时道路、临时施工场地和弃渣场地。占地面积总和为84.50亩,其中临时道路49.5亩,临时施工场地15.0亩,弃渣场地20.0亩。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量不大,对渠道内坡修整量较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水保要求,整修一段,衬砌一段,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限度。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总投资为50.9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23.80万元,生物措施15.60万元,独立费用3.61万元,预备费1.97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6.00万元。同时由于渠道疫土的翻运,可能造成钉螺的二次传播,应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对所动疫区的螺源土壤进行深埋处理,防止钉螺扩散传播,造成新的血吸虫流行区域。特别是***弋江分水枢纽工程,此地段人口相对集中,同时又是血吸虫易感地段,生活垃圾无处理设施。针对这一地区特点,本次对弋江枢纽工程地段进行重点环改。本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总投资为47.94万元,其中环境保护37.50万元,环境监测4.50万元,独立费用3.84万元,预备费2.10万元。(详见工程投资估算表)1.9工程管理***灌区已有专管机构——***灌区管理处,管理处下设五个管理段和总干站,管理人员42人,其中水利专业技术人员14人。管理上实行统管、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层层实行岗位责任制。(1)管理机构本项目实施后,可结合现有管理体制,仍交付***管理处管理,不再增设管理机构。(2)管理制度为确保水利血防工程设施的正常安全运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结合基层单位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管理制度:①对水利血防工程设施所在渠段的管理人员,由血防部门组织进行血防管理培训。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维修和养护,建立工程管理资料档案。②对于有螺沟渠硬化工程,应定期对硬化面进行检查和维修养护,防止硬化面破坏,渠底定期清淤;要有专人维护,防止护坡面破坏,并及时修补已破坏的护坡面。工程管理是灌区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工程管理进行的规划,目的是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实行科学用水管理,保证灌区运行安全,提高灌区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灌区水利血防工作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确保灌区的可持续发展。1.10设计概算及资金筹措本工程投资估算主要依据是水利部(2002)投资估算定额及编制细则,并根据工程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列取。估算编制价格水平年:2006年第一季度材料、人工价格信息表,基本预备费率5%。工程总投资2050.14元,其中引水及河道工程投资1951.22万元,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投资98.92万元。根据卫生部、发改委、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和财政部六部委印发的《血吸虫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文件标准,拟定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的资金比例为3:7,要求国家补助600.00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1450.14万元。1.11经济评价***灌区水利血防工程的实施,不但能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值,更重要的是通过灌溉渠道的三面砼护砌硬化,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达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疫情传播,另外还有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本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1.6%,大于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995.64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16,大于1,经济指标满足要求,因此本工程项目经济上可行。经敏感性分析比较,不论是投资增加10%还是效益降低10%,经济内部收益率比为0.97,均小于社会折现率Is=10%,可见该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较强。2水文气象***灌区位于***东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气候。灌区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8℃,一月平均气温最冷气温-3.1℃,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大于或等于摄氏零度的以上积温5742.4℃,年平均日照193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2.6mm,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汛期(5~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60%,最大日降雨量受地理位置、季风、环境、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灌区“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易旱易涝”的水文气象特点。3项目区基本情况3.1自然地理概况,东界宣城,西连铜陵、青阳,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全县总面积1263.7km***灌区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是***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为三孔钢筋砼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后期经改造扩建,目前实际控灌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灌区有各级(5级)渠道1155条、长530km。其中干渠3条33.8km,支渠16条117.2km,各类渠系建筑物4000余处,构成沟渠纵横、工程密布的灌排网络。灌区东西北三面环水(分别被青弋江、漳河、资福河所围),孤峰河贯穿其中(为***灌区主要排水干沟)。灌区总面积260km2,受益范围包括******灌区,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区气候。灌区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8℃,一月平均气温最冷气温-3.1℃,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7.3℃,大于或等于摄氏零度的以上积温5742.4℃,年平均日照193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0-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402.6mm,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其中汛期(5~9月)降雨约占全年的60%,最大日降雨量受地理位置、季风、环境、地形差别的相互影响,形成了灌区“春雨连绵、夏雨集中、秋雨偏少、冬季干冷、易旱易涝”的水文气象特点。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变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区内未见深大断裂。工程区内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3.2社会经济概况***灌区受益范围主要为***,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目前实际控灌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人口17.10万人,劳力8.18万人,耕牛4461头。全灌区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4.75万t,成为***旱涝保收的商品粮、优质米基地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乡镇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以盛产优质大米而著称,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茶叶、蚕桑、红薯等。全县2004年粮食总产35万t,油菜总产2.4万t,肉类2.54万t。近年来,随着各项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全县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工业产值9.4亿元,农业产值18.1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5元。本灌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是***的重要粮仓—即农业主产区,同时也是***的粮棉基地,每年粮食亩产都在1400斤左右,2004年粮食总产14.75万吨,灌区农作物年成的好坏造成的产量波动,对全县影响很大。本灌区隶属于***和弋江、籍山二镇,二镇2004年GDP总值131250万元、财政收入4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58元和3549元。3.3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为三孔钢筋砼进水涵闸,设计引水流量18.6m3/s。灌区渠道由5级组成,即:总干→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现有各级渠道1155条,总长530km3.4血吸虫疫区现状***灌区是我县的血吸虫病重疫区,同时也是我县血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历史上有螺面积达到1108万m2,分布于***2个镇的55个行政村,流行区总人口15.2万人,历史累计病人1.99万人次,是全县病人数的90.53%。其中8个疫情未控制村在弋江镇,流行人口3.05万人;30个疫情控制村分布于弋江(14个)、籍山(16个)2镇,流行人口6.94万人;3个传播控制村分布于弋江(2个)、籍山(1个)2镇,流行人口1.26万人;14个传播阻断村分布于弋江(3个)、籍山(11个)2镇,流行人口3.95万人。五十年来,经过开新填旧,“铲、清、堵、培”和反复的药物灭螺,截止2004年统计,全县有螺面积247.24万m2,灌区现今仍有钉螺面积245.75万m2,占全县现有钉螺面积的91.7%。且不断向下游扩散,每年仍有5000余人感染血吸虫病。***自1956年建站以来,全县累计消灭钉螺1290.5万m2,钉螺面积下降85.3%。其中2001年对灌区2个镇进行钉螺普查发现新增面积100.3万m2,环境145处,历史上原无螺的东干渠、西二支渠、城涵塘分干渠和已报灭的新老孤峰河均有新发现。有螺渠道已发展到目前的十九条干、支渠。有螺沟渠之多、覆盖面之广,有史少见。灌区易感地带42.18万m2,极易急性感染。近几年来对灌区的东二、西一、塘南三条支渠内钉螺进行压片检查均发现有阳性钉螺,尤其值得警觉的是灌区干渠上、下段钉螺密度较高(70~110只/框)。钉螺沿水面传播,且直接影响灌区下游报灭的石铺、九连两地;同时,西干渠尾水直泄***的穿城河流——漳河,已给县城城关地区人民生活用水和身心健康构成威胁。(1)螺情分布灌区现有钉螺环境328处,面积245.75万m2,分布在55个行政村。其中,弋江镇钉螺环境197处,面积180.55万m2,分布在27个行政村;籍山镇钉螺环境131处,面积65.2万m2,分布在28个行政村。(2)***水系钉螺分布:见******灌区钉螺分布情况附3-1(3)病情:根据2004年病情监测统计,疫情未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7.5%,最高为10.28%;疫情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4.6%,最高为4.94%;传播控制村人群平均患病率为0.5%,最高为0.72%。平均患病率推算为0.53%。家畜患病率除一个未控制村最高为1.74%,余均小于1%。(4)灌区血吸虫病感染方式:主要以农业生产接触水和劳动后洗手脚、日常生活洗衣物(生活用品)及防暑降温(游泳戏水)为主。根据螺病情分布及人畜感染情况,***灌区血吸虫病流行主要集中分布在灌区内相连的灌溉渠道区域。居民居住集中,因生产、生活用水感染机会频繁,由于洪涝灾害、植被复杂、钉螺环境点多面广、沟渠塘坝相互连通等原因,单一的药物灭螺、人畜查治病、健康教育等措施难以控制疫情,已控制地区效果难以巩固,钉螺呈现扩散、病情出现回升趋势。3.5疫区灾情分析***灌区是***境内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受当时历史环境和经济技术条件制约,工程建设标准低,渠系配套不完善,灌区经过50多年的运行,现有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逐渐老化,渠道淤积、杂草丛生,为钉螺孳生、扩散创造了条件,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1)特殊的内陆环境造成了疫情的严重回升。1991年省血吸虫病研究所会同芜湖市血防站组织有关血防专业人员并请市、县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参加组成联合考察组,对***灌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一致认为:******灌区既体现了内陆环境的含义,又兼有山溪型环境的某些特点,是一个特殊的内陆环境。①流行特点:钉螺沿渠呈线状分布、网状连接,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钉螺网,人畜活动于钉螺分布的渠道网之中,病人病畜将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排入渠中,从而构成了一个血吸虫病的恶性循环;②灭螺方式缺乏全面规划,仅是零星分散的局部灭螺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每年孤立地安排灭螺任务难以巩固灭螺效果,以致年复一年,钉螺面积有增不减,疫情逐年加重。(2)农田灌溉、植被保护和养殖与药物灭螺的矛盾影响灭螺措施的实施和灭螺效果。①有效灭螺时间短。灌区自4月清明后开闸放水灌溉到11月上旬关闸断水,由于农田灌溉需要,生产体制的改革,轮灌受多方面制约难以实现,渠道常年流水,水位居高不下,药杀效果差。据灌区多年来实践得知:灌区较有效的药杀时间只有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十月至十一月上旬,全年灌区有效钉螺灭杀时间仅春初秋末一至两个月时间;②养殖给灭螺带来不利。灌区渠沟交错,沟塘相连,灭螺用水难以控制,灭螺药物往往下池毒害鱼蚌,纠纷时有发生,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难。③植被保护与灭螺的矛盾。消灭内陆钉螺的原则是大环境清理,小环境改造,而保护植被,培植草皮、植树、保持水土,防止渠埂破坏,是灌区管理的重点,斗农毛渠涉及一家一户承包面积,灭螺效果倍受降低。(3)现有水利工程为钉螺孳生扩散提供条件。渠道通水流动扩散了钉螺范围,绝大部分环境,都因渠道排灌将螺源带入。(4)渠道渗漏严重。渠道渗漏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填土不够密实,有大量的蚁穴和隐患存在;二是灌区渠道的崩塌、淤塞、不规则、流速低的河段成了钉螺孳生,扩散的“保护伞”。3.6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由于洪涝灾害频繁、工程老化多、配套差等多种因素,灌区渠道砼护坡衬砌少,渠道内杂草丛生,影响渠道的过流能力,渗漏、险工险段多,农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障;加之防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为钉螺孳生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为当地血防安全和灭螺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有螺面积不断扩大、疫情回升,渠道沿线群众血吸虫感染率居高不下。因此,为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充分发挥***灌区的工程效益,改善灌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灌区的水利血防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实施***灌区水利血防灭螺治理工程,将全面改善灌区群众的灌溉用水质量,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建立以人为本,构建各谐社会、对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此为血吸虫易感地带,也影响到***招商引资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施。因此尽快实施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为,是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4工程地质4.1区域工程地质4.工程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漳河及支流两侧冲洪积平原上,为河流与阶地之间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干渠堤顶宽4.0~6.0m,地面高程26.00~12.00m左右;堤顶高程24.00~14.00m,堤内坡比1:1.5~1:2.0,堤外坡比1:1.5~1:2.0。地层岩性工程区地表第四系分布广泛,未见基岩出露。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白垩系(K):砂岩,暗红色,全风化~中等风化;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棕红色~棕黄色粘土夹卵石,含青灰色砂的砾卵石;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砂砾石夹粘土,中砂,砂壤土,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和中粉质壤土;第四系新近人工填土(Q4ml):以重粉质壤土和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杂填土。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构造变动以印支运动为主,古生界至中三迭统一起卷入褶皱,主要为过渡型褶皱。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工程区内未见深大断裂。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内地表均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分别为赋存于上部粘性土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⑤层砂和砂砾石以及⑦层含砂砾卵石中的承压水。地下水位受地表水及河水位的补给,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河水位高,地下水向远离河流方向运动,枯水期则反之。承压水在洪水位时才具承压性。漳河等主要河流年平均最高水位为13.00~14.00m,勘察期间漳河及后港河水位在5.80~7.00m之间。4.2渠道工程地质干渠所经地段为平畈区的开挖和填筑渠道,填方渠堤土料为砂壤土和重粉质壤土,夹杂有砾石,压实度在80%~90%之间,土体物理性质参照2004年3月***水环境治理工程地质勘查报告(下同),空隙比1.21,平均渗透系数9.5×10-2cm/s,渗水性极强。4.3天然建筑材料按任务书要求,由***水利局指定,分别对蚂蝗涝土料场、318桥头土料场、及千佛寺料场进行了勘察,各取大样两组。318大桥头土料场以中~轻粉质壤土为主,天然含水量16.6~19.9%,干密度1.62~1.69g/cm3,最大干密度为1.73g/cm3,最优含水量14.4%。粘粒含量12.5~17.5%,有用层3.0m,剥离层0.5m,估算储量3万m蚂蝗涝土料场以重粉质壤土~粉质粘土为主,天然含水量19.8~20.3%,干密度1.62g/cm3,最大干密度为1.63g/cm3,最优含水量19.6~20.3%,粘粒含量29.5~34.5%。有用层2.5m,剥离层0.5m,估算储量2万m3。千佛寺料场以重粉质壤土为主,天然含水量18.4~21.0%,干密度1.61~1.62g/cm3,最大干密度为1.61~1.62g/cm3,最优含水量18.40~21.00%,粘粒含量25.3~26.9%。有用层4m,剥离层1.5m,估算储量2万m3。土料场区交通方便,总估算储藏量约120万m3。砂石料可就近购买。4.4结论和建议(1)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2)本次勘察工作按勘测任务书及有关规程、规范执行,基本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可满足初步设计要求。5工程任务和规模5.1自然及社会经济状况***灌区位于安徽省***、泾县境内,是***主要的水利工程设施。灌区始建于1951年冬,1956年基本建成,为无坝引青弋江水的中型自流灌溉工程。引水渠首设在泾县昌桥乡柏山村,为三孔钢筋砼进水闸,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后期经改造扩建,目前实际控灌面积18.84万亩(其中***18.74万亩)。灌区有各级(5级)渠道1155条、长530km。其中干渠3条33.8km,支渠29条117.2km,各类渠系建筑物4000余处,构成沟渠纵横、工程密布的灌排网络。灌区东西北三面环水(分别被青弋江、漳河、资福河所围),孤峰河贯穿其中(为***灌区主要排水干沟)。灌区总面积260km2,受益范围包括***的弋江、籍山二镇和泾县的昌桥乡,灌区总人口17.1万人,劳力8.18万人,耕牛4461头。全灌区每年可向国家提供商品粮14.75万t,成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乡镇企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目前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以盛产优质大米而著称,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茶叶、蚕桑、红薯等。全县2004年粮食总产35万t,油菜总产2.4万t,肉类2.54万t。近年来,随着各项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和发展,全县社会安定,经济稳步增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工业产值9.4亿元,农业产值18.1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25元。本灌区隶属于***和弋江、籍山二镇,二镇2004年GDP总值131250万元、财政收入43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558元和3549元。灌区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5.2灌水率计算和灌溉制度(1)设计灌溉田亩灌区灌溉田亩为18.84万亩。(2)灌水率计算本灌区水田占耕地面积的90%,以生产水稻为主,故本计划拟采用水稻生产期作为计算段,并采用典型年计算灌水率。①典型年的选择灌区附近有西河镇站(1951~2004)共54年的降雨资料。该站历年水稻灌溉期(5~10月)降雨量、并进行排频计算,成果见附表5-1,经计算得X平均=862.6mm,Cv=0.303,Cs=0.768≈2.5Cv,由Ⅲ型频率曲线查得保证率90%的模比系数为Kp=0.65。由此计算得90%保证率的降雨量为Xp=560.7mm(862.6×0.65),其对应典型年为1966年。将560.7mm的降雨量按典型年的降雨进行雨型分配,见附表5-2,典型年的蒸发量见表见附表5-3。②灌区作物组成根据***农业区划规定,本灌区作物组成比例为:水稻:早稻63%,中稻9%,单晚18%,双晚63%。旱作:棉花等10%。③灌溉制度拟定本灌区旱作物比重较小,旱作主要是棉花、烟叶等,其灌溉制度参照棉花产区有关资料。下面主要拟定水稻的灌溉制度。水稻灌溉采用浅灌、勤灌的原则,充分利用田间水层的调节性能,多利用雨水,降低灌水模。据此拟定水稻各阶段的适宜水深和降雨后的极限水深,见附表5-4。④作物需水量旱作物的需水量主要以棉花为代表,参照棉产区的灌溉经验,棉花的需水量为350mm。水稻需水量主要包括育秧期、泡田期及大田期三部分耗水量。参考有关资料,育秧期、泡田期的耗水量拟定如下(表5-5):表5-5水稻育秧期、泡田期的耗水量表单位:mm品种早稻中稻单晚双晚育秧期耗水量20202020泡田期耗水量12013013060田间需水量,根据卡尔波夫的a值计算,a值根据试验资料取如下值(表5-6)表5-6卡尔波夫值a水稻品种早稻中稻单晚双晚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5月1.11.16月1.21.31.41.11.21.07月1.51.31.21.31.31.41.11.21.38月1.51.51.31.41.41.51.11.21.39月☆1.51.61.51.41.51.510月☆1.61.5☆注:“☆”为自动落干田间渗漏量拟用生产期每天1毫米计。水稻需水量计算见附表5-7。⑤灌溉定额计算水稻大田的灌水定额是通过稻田水量平衡逐旬演算而得。旱作物的灌溉定额根据土壤有效存水能力,旱作物需水量与降水量分旬进行土壤水量平衡计算求得。具体计算见附表5-8。⑥灌水率计算根据上面的各种作物分旬的灌水定额以及设计的作物组成比例,加权复合计算出分旬的综合净灌水定额和灌溉期的综合灌溉定额。计算见附表5-9。计算结果:90%保证率的综合灌溉定额为473.4米3/亩。灌水率计算:从附表5-9可看出7月下旬灌水定额是控制计算灌水率的数值,取灌水时间T=10天,则:Q净=74.4/86400/10×10000=0.86m3考虑到本灌区属中型灌区,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5计算,则全面积上的毛灌水率为:Q毛=0.86/0.75=1.15m3相应水田面积上的毛灌水率为:Q毛=1.15/0.9=1.27m35.3水源保证率统计本灌区水源来自青弋江,为陈村水库发电尾水和区间来水,枯水年份以陈村水库发电尾水为主。西河镇站有54年(1951年~2004年)流量、水位实测资料,其中72年及以后各年是经水库调节后的实测资料。根据西河镇日平均水位~日平均流量关系曲线、西河镇站~***渠首日平均水位相关曲线以及渠首引水流量~水位关系曲线(芜湖市水务局设计室编制的《******灌区水资源综合治理与开发规划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可知:当西河镇站通过流量22m3/s时,渠首可引足流量15m3/s;当西河镇站通过流量70m3/s时,渠首可引足流量13.6m3/s;当西河镇站通过流量150m3/s时,渠首可引足流量23.9m3/s。这里需说明一点的是,西河镇站位于渠首下游,因此在灌溉期西河镇实测的流量,事实上是在灌区已引走部分流量所剩下的流量,也就是实际水源保证率比上述统计结果更大。通过分级流量统计成果可看出陈村水库建成后,1982年~2005年23年***引水口渠道实测水位(通过渠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统计(见成果附表5-10)渠首引足18.6m3/s流量,其水源保证率为93%;渠首引足23.9m3/s流量,其水源保证率为63%。5.4塘坝调节能力计算由于本灌区是引青弋江灌溉为主,塘坝一般只是在引水流量不足的情况下,起反调节作用。根据《报告》降雨量统计资料表明,灌溉的高峰期发生在7~8月份,也就是说这个期间能否引足设计流量18.6m3/s,是极为关键的。据统计在此期间能引足18.6m3/s流量的保证率只能达到82%,低于灌溉保证率90%的标准,就需要塘坝进行反调节了。本灌区渠道灌溉片范围内的塘坝水面面积4328亩,可蓄水量972.9万m3,用于补足渠道引水不足18.6m3/s的缺水。据前面统计引足15m3/s流量的保证率可达到96%,也就是说要引足18.6m3/s流量,只差3.6m3/s流量需靠塘坝来调节。经计算可以满足灌溉保证率90%的要求。5.5灌溉保证率计算(以水田面积计算)(1)引足15m3/s流量,保证灌溉标准田亩11.81万亩,其灌溉保证率96%。(2)引足18.6m3(3)2001年通过争取沿江泵站项目,***灌区上了养马滩排涝泵站枢纽工程,结合灌溉兴建了养马滩防洪控制闸,大旱年份下闸挡水,拦截径流,为灌区下游近5万亩农田提供灌溉水源。通过以上结论,***灌区18.84万亩农田灌溉水源的保证率能达到90%。5.6灌区排水系统的排涝能力复核(1)排涝现状分析本灌区地处山丘与圩区交接处。西南部为低山丘,中部为平畈地,北部为三面环水的低洼圩群。高程在8.5~14.5米之间,总承雨面积260km2。主要排水出口位于最低的北部,其承排外河为资福河,与青弋江及漳河相通。因汛期受外河高水位顶托,灌区雨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排出,山丘及中部高地雨水可以汇入排水河道而自排,处于排水河道水位以下的低洼地靠提排。①自流排水河道现状自排区的集水面积约139km2,其地面涝水主要通过孤峰河和夹河(即夹在西七联圩与新建圩之间的小河)分别从养马滩和张公渡大闸排入资福河,其余少部分地面涝水直接排入漳河和青弋江两条外河。②圩区抽排现状***灌区下游圩口总面积121km2,已建排涝站16座,总装机4185KW,总设计排涝流量53.(2)排涝能力复核考虑到***灌区为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的流域,排涝标准定为七年一遇。按七年一遇,三日暴雨三日平均排至作物耐淹深度计算,排涝模计算公式如下:R设=190mm(七年一遇,排频计算求得)α水田=50%α沟塘=10%h田蓄=60mmh塘蓄=600mt=22小时T=3天计算求得排水模q设=0.421m3/s/km2目前现状排涝为q实=53.3/121=0.44m3/s/km2即圩区排涝标准已达到七年一遇。5.7治理任务和规模治理任务、原则和标准(1)任务: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灌区的灌溉效益,改善灌区水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灌区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达到综合治理目标,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充分发挥灌区综合效益。(2)原则:现本着“先上游后下游、先重后轻、成片治理”的原则,从渠道水系上,先干到支,从上游往下游建行源头、分段成片治理。(3)标准:相应的防洪标准为七年一遇洪水标准。临时建筑物的级别均为5级;渠道钉螺密度由原有110只/框降低为0.001只/框;使***灌区在项目实施后达到疫情控制阶段,人畜感染率低于5%。工程布局、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主要施工项目有干、支渠渠道整治(单薄渠段加高、培厚,清淤),结合灭螺进行渠道砼硬化衬砌,渠系桥梁配套。工程布局:为解决、消灭血吸虫传播途径,主要采取工程措施为主,结合其它工程为辅。对血吸虫传播途径进行处理,并结合环境改造。主要建设内容:总干渠长8.6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60km,整治、清淤6.5km;东干渠长10.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50km,整治、清淤10.5km,配套桥梁3座;西干渠长14.7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50km,整治、清淤12km,配套桥梁3座;老东一渠长6.6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50km;东二支渠长7.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3.80km;东四支渠长7.8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3.00km,整治、清淤5km;东三支渠长13.3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60km,整治、清淤0.5km;塘南支渠长6.9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40km,整治、清淤2.0km;弋丰支渠长6.1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40km,整治、清淤1.5km;西一支渠长7.6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70km,整治、清淤0.8km;西二支渠长5.4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50km,整治、清淤0.7km;西三支渠长6.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80km,整治、清淤1.8km;西四支渠长8.7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80km,整治、清淤2.2km。6工程设计6.1设计依据和标准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灌区设计引水流量18.6m3/s,设计灌溉面积14.5万亩,属中型灌区,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灌溉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90%。(2)渠系水利用系数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规定标准,改造后的灌区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达到0.9。(3)建筑物的级别灌溉渠道的级别根据灌溉流量大小拟定主要及临时建筑物的级别为5级。编制依据(1)(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DT/L5105-1999);(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4)《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95);(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6)《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7)《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8)《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318-2005);(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0)《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基本资料(1)《安徽省******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淠史杭总局设计院)(2)《安徽省******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规计【2005】672号)(3)《全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水利专项规划(2004-2015)》(长江水利委员会)(4)《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6.2各类工程设计土渠疏浚整治及硬化工程设计***灌区的渠系已基本形成,干支渠网络已初具规模,经过多年运行,证明布局合理。因此***灌区的干支渠以及排洪渠布置基本维持现状。①渠系布置原则:现有渠系布置基本合理,本次设计尽可能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配套,不另新开渠道;渠道断面则在现状的渠槽内进行整修。本次水利血防工程拟进行整治的干支渠位置及长度见渠道清淤、加高表(附表6-1及附表6-1-1)②渠道硬化方案比较目前疫区内的渠道形式主要有:一是填方渠,现有草、树根多,施工质量较差,运行五十多年草、树根腐烂,渗漏严重;二为挖方渠道,有时有小面积的土方塌滑。针对渠道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利血防灭螺要求,渠道硬化处理比较方案如下:(1)渠道边坡方案一:边坡为C15砼预制块衬护,边坡系数1:1~1:1.5,砼预制块尺寸50×50cm,厚8cm。方案二:边坡为现浇C15砼结构,边坡系数1:1~1:1.5,厚度为8cm。两方案1m2的投资比较见下表(表6-2)。表6-2渠道边坡砼衬护比较表主要项目单位单价(元)工程量投资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二C15砼预制块护坡m3402.020.08——32.16C15现浇砼渠道边坡m3348.17——0.0827.85平面模板m20.91——10.91合计32.1628.78从表中可知,砼预制块护坡方案相对简单,施工工期短,但投资较高。从防渗、防螺及施工技术难度来看,现浇砼方案接缝少、长草少,其防渗、防螺效果较好,但边坡砼现浇施工难度要大,工期较长。根据上述各方案优缺点分析,同时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1993年在灌区进行的水利结合灭螺渠道硬化试点,经综合考虑,本次设计边坡衬护采用砼现浇的护坡形式。(2)渠道底板方案一:底板为现浇C15砼结构,砼厚8cm,底板砂卵石垫层厚10cm。方案二:底板为C15砼预制块结构,预制块厚8cm,底板砂卵石垫层厚10cm。两方案1m2的投资比较见下表(表6-3)。表6-3渠道底板方案比较表主要项目单位单价(元)工程量投资(元)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一方案二C15砼预制块底板m3402.02——0.0832.16C15砼现浇底板m3348.170.08——27.85砂卵石垫层m371.30.10.17.137.13合计34.9839.29从表中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投资高12.3%,且现浇砼衬护接缝少、整体性强,考虑灌区现状,由于灌区是一运行多年的老灌区,渠道断面变化较大,因此本设计渠道底板采用现浇砼方案。(3)渠道底板衬砌的必要性按照血防要求,***灌区钉螺流行区域广,灌区渠埂多为填方渠道,土壤为砂质土。***灌区的灌溉特点为续灌,渠道内常年有水,由于常时间的通水,根据水利学计算,渠底水流速度缓,容易滋生水草,而水草是钉螺滋生的最有利环境。一旦钉螺附着于水草上,在条件成熟时,渠道便成为钉螺滋生地;同时从渠埂的土质和形式条件可知,渠道底板渗漏严重。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渠道底板必须采取砼硬化处理。干支渠断面设计渠道断面设计按照《水工设计手册》第八章和《水利血防技术导则》(试行)SL/Z318-2005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时根据不同渠段和设计流量,先拟经济断面,然后经水力计算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不冲不淤条件并结合水利灭螺,达到工程量小、造价低的要求。根据本灌区渠系特点,渠道断面设计所采用的基本参数为:(1)流量根据规范规定,本灌区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90%,设计流量经水量平衡和用水量分析计算确定。(2)防渗和糙率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保证渠道输水安全,本设计应满足防渗效果持久、技术简单的要求。经比较,确定干支渠的防渗措施为:渠道三面采用C15砼现浇,渠道的衬护高度按血防要求比设计水位高出0.5m-0.4m,糙率取0.017。(3)渠道横断面设计及过流能力复核现有干支渠横断面基本保持不变,并根据渠段的地质条件进行修坡填筑,渠道设计走水深度按下式计算:ho=1.189bo=ho×式中Qo——设计流量(m3/s);ho、bo——设计水深(m)、设计底宽(m);m、n——渠道内边坡系数、糙率;i——渠道纵坡。各干支渠断面设计特征见附表6-4。环境改造灭螺工程设计钉螺的存活需要适当的水分,常年淹水或干旱的地带一般没有钉螺。草也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草的地方也极少找到钉螺。所谓环境改造灭螺,就是用改变环境的方法使钉螺不能生存。环境改造灭螺的重点是感染性钉螺密度较高,且人畜接触疫水频繁的高度危险地带,或已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而残余钉螺面积较大,用药物灭螺效果不佳的地区,或在阻断传播的地区,为巩固灭螺成效,达到一劳永逸地消灭钉螺。在进行环境改造灭螺时,应查清当地钉螺分布的范围及源头,结合钉螺的分布和人畜感染的情况,全面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环境改造方案。做到建好一个环境改造工程,消灭一大片钉螺,保护一大批居民的健康。环境改造灭螺的原则是因地制宜。若能结合生产进行,既能消灭钉螺,又可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环境改造灭落主要有垦种灭螺,结合水利、水产养殖水淹灭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土埋灭螺和水改旱灭螺等几种方法。此外,还有结合农活,如铲草、积肥、除虫等消灭钉螺。结合田间施肥,如撒石灰或石灰氮灭螺等,本次环境改造结合本地实际主要为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土埋灭螺。桥梁设计灌区主要公路桥梁现已建成,本次规划重点建设农用机耕桥,机耕桥桥面采用C20钢筋砼现浇板结构。桥梁主要为农用车辆通行,桥面宽4m,桥面板厚20cm,桥梁净跨等同渠道设计水面宽度,按照规范结合目前运输情况确定设计荷载:农用车辆。桥墩为M10浆砌块石结构,桥台为C20钢筋砼。桥面铺装层为C25细石砼,双面排水,排水坡顶1%。桥梁设计成果见附表6-5。7施工组织设计7.1施工条件(1)自然条件:灌区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季风气候明显。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402.6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最大年降雨量1934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698mm(1978年),最大1日降雨量273.8mm(1984年),最大3日降雨量338.7mm(1984年),最大7日降雨量灌区多年平均温度15.8℃,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16.7℃,高于35℃年平均日数为18天,低于0℃年平均日数为30天。多年平均无霜期231天。年平均风速2.5m/s,八级以上大风多发生在春、夏两季。灌区内有318、205国道贯穿,各镇间的镇村公路四通八达,施工场地、用电极为方便。(2)灌区渠系施工概述***灌区有干渠3条,长33.8Km;支渠29条,长总干渠长8.6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60km,整治、清淤6.5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1.625万m3,工程土方0.65万m3,砼浇筑6474m3。东干渠长10.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5km,整治、清淤10.5km,配套桥梁3座,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1.89万m3,工程土方0.90万m3,砼浇筑6408m3,砂砾石垫层1800m3。西干渠长14.7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50km,整治、清淤12km,配套桥梁3座,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2.4万m3,工程土方0.99万m3,砼浇筑6894m3,砂砾石垫层2025m3。老东一渠长6.6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50km,主要工程量为工程土方0.2万m3,砼浇筑1020m3。东二支渠长7.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3.80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0.304万m3,砼浇筑1020m3,砂卵石垫层513m3。东四支渠长7.8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3km,整治、清淤5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3万m3,工程土方0.30万m3,砼浇筑1584m3。东三支渠长13.3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4。60km,整治、清淤0.5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55万m3,工程土方0.55万m3,砼浇筑4378m3。塘南支渠长6.9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40km,整治、清淤2.0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18万m3,工程土方0。19万m3,砼浇筑979m3。弋丰支渠长6.1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2。40km,整治、清淤1.5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18万m3,工程土方0.24万m3,砼浇筑1264m3。西一支渠长7.6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70km,整治、清淤0.8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072万m3,工程土方0.14万m3,砼浇筑694m3。西二支渠长5.4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5km,整治、清淤0.7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7万m3,工程土方0.12万m3,砼浇筑612m3。西三支渠长6.5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80km,整治、清淤1.8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27万m3,工程土方0.14万m3,砼浇筑734m3。西四支渠长8.7km,需要衬砌的渠道长1。80km,整治、清淤2.2km,主要工程量为土方开挖、回填0.26万m3,工程土方0.14万m3,砼浇筑734m3。(3)工程施工的特点本工程为灌区渠系及渠系建筑物加固与配套,工程建筑分布面广,施工时段受灌溉限制较大,只能在非灌溉期进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特点及生长周期,施工期一般安排在10月~次年5月。施工区域为血吸虫疫区,所以必须加强施工人员防螺保护,施工前对施工渠段的钉螺进行施药灭杀,施工人员要求服药预防,同时要求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和教育。(4)主要建筑材料来源和供应条件灌区东临青弋江,其具有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河内砂、石含量丰富,质地优良。砂为中砂和中细砂,含泥率为1.97%,成份主要为石英与岩屑,砂质较好;卵石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组成,成次圆或浑圆状,一般为弱风化,性状较坚硬,砂、卵石料开采较浅,平距运距10km。灌区西部有一国家大型水泥生产基地——海螺集团,该集团生产的各种型号水泥为国家免检产品。灌区内无块石料场,所需块石料场位于灌区南部,现有私营开采,有205国道相通,储量丰富。(5)施工期供水、供电条件各施工点的施工用水均可在附近河道和港沟中直接取水,供水较易,生活用水用压水机抽取地下水解决。在施工点附近均有农村电网线路通过,施工用电可以直接就近从农网上接入。7.2施工布置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场地地形、交通条件及施工管理的组织形式,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按干支渠走向沿干支渠进行规划,施工总布置按以下原则进行: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量,减少生活福利建筑面积,尽量少占农田。所以,本工程可以尽量考虑租用民房或雇佣当地民工,减少临时工棚的建设面积。(1)施工布置本工程施工总布置按干支渠走向沿干支渠进行规划布置,沿渠线将渠道分为若干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均有生活区、生产区。生活区布置临时工棚等生活设施;生产区布置木材堆放、砂石料堆放场、钢筋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等场地。指挥部根据施工片的不同分别进行布置,要求指挥部的对外交通、办公生活比较方便,指挥部布置建设单位的办公场所、生活场所、仓库等,同时还布置施工单位管理层的办公及生活场所,项目总指挥部布置在***弋江镇***灌区管理处内,各施工区指挥所主要以租用当地民房解决。临时仓库、工棚和参建人员的宿舍分开布置;临时仓库、工棚在施工工作段附近就近布置,要求交通、生产、生活均比较方便;参建人员的宿舍原则上集中在各指挥所,根据施工的需要可以在施工工作段进行临时安排。(详见附图)(2)生产及生活房屋规划根据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施工平均人数1400人,高峰人数4200人,按人均房屋4m2计,约需临时工棚12000m2(含租用房屋面积),工棚一般布置在渠道附近的村庄里,尽量以租用当地民房为主,适当布置施工现场工棚,同时优先考虑雇佣当地民工。(3)水、电供应各施工点的施工用水均可在附近河道和冲沟及水塘中直接取水,供水较易,生活用水用压水机抽取地下水解决。在施工点附近均有农村电网线路通过,施工用电可以直接就近从农网上接入。(4)砂石料场灌区东临青弋江,其具有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河内砂、石含量丰富,质地优良。砂为中砂和中细砂,含泥率为1.97%,成份主要为石英与岩屑,砂质较好;卵石主要为花岗岩、石英组成,成次圆或浑圆状,一般为弱风化,性状较坚硬,砂、卵石料开采较浅,平距运距10km。灌区内无块石料场,所需块石、碎石料场位于灌区南部,现有私营开采,有205国道相通,储量丰富。开采利用的块石为弱风化岩石,风干容重2.85g/cm3,饱和容重2.87g/cm3,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为110.2-125.3MPa,软化系数0.91,块石质地优良;碎石料径均称,边续性好,规格齐全,适用于做砼的骨料。(5)混凝土系统根据工程特点,渠道沿线布置移动式混凝土拌和机生产供应混凝土。(6)渣场规划本工程施工点分散,且工程量小,开挖后出渣量不大(主要为淤泥、杂草等)。碴场沿渠线布置,施工碴就近集中堆放。对渠道边坡修整,除草清淤形成的开挖土方,不宜作为回填的土料,由于渠段断面偏小,需要扩挖而形成的土方,根据运输成本核算,可以就近作为回填土料。本工程多为旁田渠道,可就近取土并进行合理补偿;对于局部渠道由于开挖断面过大,使得渠道水流流速缓慢,容易形成钉螺滋生场所,所以对此类型的断面要进行断面回填,以满足设计要求。7.3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总进度根据该工程的特征、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安排,同时依以下资料为设计依据:⑴各有关专业提供的图纸、资料;⑵施工队伍按三级或三级以上施工企业考虑;⑶每月工作日按25日计算。本工程实施强度较小,施工难度也不大,但由于施工点分散,给施工管理带来完成。本工程施工期为1.5年,施工工期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至第三年的5月底结束。根据本工程的建筑物分布和施工特性,将本工程的项目划分为3个施工区,第一个施工区为总干渠,第二个施工区为东干渠及其支渠,第三个施工区为西干渠及其支渠,在每个施工区内考虑3至5个施工工作段。①施工准备期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完成施工所需的“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图设计工作、施工招标工作等。施工准备期安排在第一年、第二年8~10月。②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施工安排在每一年的10月~次年5月,共2个施工时段。第一年10月~第二年5月完成总干渠和东、西干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的施工。第二年10月~第三年5月完成支渠渠道衬砌、加高、拓宽、清淤的施工。8工程管理8.1灌区运行管理现状(1)管理范围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灌区的管理范围,***灌区管理范围包括:①***渠首及以上引水渠;②各级渠道左右渠堤之间的输水断面及左右渠埂;③各级渠道配套建筑物工程及部分在册登记的排洪沟上建筑物工程,其中水闸及各级渠系、沟系建筑物的工程管理范围为:自工程边缘线起自外30-50m,灌溉沟渠管理范围为:自渠沟堤脚起自外5-10m或两岸堆土区边缘线。④渠沟已征用的土地、取土区等。(2)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编制按照国家水利部、人事部最新出台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编制规定要求,并根据《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的规定,在灌区管理处原有在编人员的基础上重新定岗定位,管理处在人事、业务上由县水务局归口领导管理。具体管理人员及岗位设置见表8-1。******管理处岗位人员设置表表8-1序号岗位设置人员数量备注1负责人12技术负责人23办公室、财务室5其中办公室2人,财务室2人4政秘、文书、驾驶员2其中驾驶员1人5工程技术、工程管理32合计428.2工程施工管理(1)项目实施的组织和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任组长的***水利血防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水利、计委、财政、卫生、血防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在县水务局设立水利血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局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2)项目资金的管理运用为了管好用好项目建设资金,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按照《2002年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安徽省水利基本建设配套资金筹集核算管理办法》中有关资金管理要求,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设立专户,建立专帐、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做到专款专用,按批准的施工定额和工程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实行财务公开,无论是中央资金、地方配套资金还是群众自筹资金,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3)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作效率,***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参建单位按照“建设单位负责,设计单位检查,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具体质量管理措施,将工程质量作为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主要工程质量控制标准:***灌区水利血防工程质量控制标准为招标文件技术条款的各项规定,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以及施工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①项目法人质量管理体系项目法人为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设立现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质检组作为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工前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工程建设质量责任状,建立工程质量责任档案;二是加强对监理单位质量控制体系,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制度及人员的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三是加强对主要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的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分批次进行送检,建设单位还要和监理单位参与随机抽检;四是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对重要部位的施工派人跟班监督。②监理单位质量控制体系监理单位中标后,组建******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建设项目监理部,专门负责建设监理工作并制订完善的监理质量控制制度。监理单位控制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条:a、从人员和制度上落实监理责任制。根据工程特点在开工前分专业分项目编制详细的监理细则,严格监理工作程序,加强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人员、设备报验的审查,建筑材料与中间产品的抽检工作。b、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通过巡查、旁站、测量、抽检试验等方法控制施工质量。以单元工程为基础,以工序控制为重点,建立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点。对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容易产生缺陷的部位,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清除质量隐患。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三检制”,上道工序未经检验或未经签证的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c、对施工过程中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严格控制,对单元工程质量及时签证,对已完成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及时进行评定并组织验收。③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a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中标后,立即在施工现场成立项目部,并建立以项目经理负总责的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质检员、资料员和试验员,负责工序、原材料检测、检验工作。在工程施工中严格工序检验制度,实行初检、复检、终检的三检制。通过检查、改正,确保工序质量合格,清除质量隐患。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严格把关,材料进场后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抽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砼配合比由具备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配,现场按配比单进行配制。砼、砂浆均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送检。土方回填压实度检测由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进行现场抽检、试验,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施工单位终检工程师和专职质检员开工前均需到芜湖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审验登记,办理上岗证。承包人的质量自检:(一)承包人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第22.1款的规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质量检查职责。承包人应赋予质检人员对工程使用的材料和工程的所有部位及其施工工艺过程进行全面质量检查和随机抽样检验的权力。当发现工程质量不合格时,承包人、质检员应有责任及时纠正。(二)承包人应按本合同《通用合同条款》第22.2款的规定,详细作好质量检查记录,编写质量检查报表,承包人应定期向监理人提交质量自检报告。承包方的质量检查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