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图设计指引_第1页
原理图设计指引_第2页
原理图设计指引_第3页
原理图设计指引_第4页
原理图设计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PCB设计指引4.1目的与作用规范PCB设计作业,使PCB设计标准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4.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和相关人员。4.3原理图设计部分4.3.1根据新产品的功能构思,确定原理图的组成部分.4.3.2在标准元件库里选择通用元件并且有标准的元件外型封装。4.3.3如遇特别元件应建立新的元件符号,并存入标准元件库,以备调用.元件符号应统一化,相同类型元件只有一种标示.保证线路的标准化。4.3.4尽量使用符合产品要求的低成本元件,精简电子线路,去掉不必要的元件。4.3.5合理布局,根据产品逻辑性连线制成原理图。4.3.6每个元件的标示包含三部分:元件编号(referencedesignator),PCB封装(pcbdecal),数值(value).以方便PCB底板的设计,BOM的制作。其它需要的元件标示,可酌情添加,但应不少于上述三部分。4.3.7马达驱动元件的合理选取,单向驱动的,选取三极管驱动.2A以下的多功能驱动,应选用MOTORDRIVERIC.2A-4A的马达驱动,应选用MOSFET驱动电路.4A以上的马达驱动必须使用继电器驱动。4.3.8为保证产品的生产和方便日后跟进,所有的最后原理图必须与PCB生产底板保持一致性.4.3.9原理图上需注明公司名称,产品MODEL,设计者与日期,检查者与日期,审核者与日期.原理图名称编号,频段,ID通道,对应的PCB底板编号。4.4.0所有最后生产原理图,需自己备份并转存PDF文档入指定盘保存,以便日后查阅。第四章PCB设计守则4.1目的与作用规范PCB设计作业,使PCB设计标准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产品质量。4.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和相关人员。4.3板材的选用及外形尺寸4.3.1通常使用,邦定(bonding)PCB,选用1/2OZ铜皮的材料;普通PCB一般选用1OZ(0.35mm)铜皮的材料;对于大电流的PCB或马达驱动电路PCB.可选用2OZ(0.70mm)铜皮的材料。4.3.2单面板一般选用1.6mm的HB板材或XPC,CEM材料,双面板多选用1.0mm以上厚度FR材料(如:FR1,FR4). 特殊材料需批准使用.4.3.3确定PCB的表面镀层处理工艺,如:镀金,镀锡,镀镍金等.双面板有镀金,沉铜灌空,碳油灌孔等.4.3.4SMTPCBSIZE:50X50mm(min)-330X330mm(max)波峰焊PCBSIZE:150X50mm(min)-400x300(max)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请尽量在上述范围内将PCB做成多块拼版结构.4.4通用规则4.4.1PCB板边至线路铜皮的距离一般为1.0mm,MIN>0.5mm。(见下图)4.4.2零件孔焊盘中心与板边的距离>3mm.(见下图)4.4.3PCB的外形尽量简单,方正。当PCB外形的内角≤90度时,必须用R>1mm的圆弧过渡。(见下图)4.4.4螺丝孔周围3倍螺丝直径范围内不要走线和放零件.所有定位孔,螺丝孔板面不能有铜环,孔内不能沉铜.4.4.5PCB开模大板材尺寸一般为1mx1.2m.拼版时要考虑料尽其用,最经济尺寸。4.4.6所有的排针/排线的焊盘及其它的手焊零件的焊盘与附近的SMD焊盘边缘距离>2mm.4.4.7元件电子线路连接时应加测试点(Ф1mm)焊盘,以方便ICT测试和测试夹具测试。4.4.8所有元件都必须有丝印标示,标示必须与实际元件位置相同.4.4.9同一款产品PCB颜色一致.4.5插件(throughhole)元件PCB设计基本常识4.5.1PCB最少有两条平行边,或拼版后有两条平行边,平行边必须>3mm以方便SMD贴件,回流焊和波峰焊焊接,及切脚机.4.5.2PCB上的元件布局要分布均匀,布局时要考虑元件便于焊接和生产.4.5.3高频部分与大功率驱动部分要分开,避免大功率元件发热影响高频稳定性.4.5.4双面板插件或高元件应放在一面,SMD元件放在一面.尽量远离插件元件和焊盘.4.5.5一般Ф0.6mm插件元件脚,需选用直径>1.8mm的焊盘,Ф1.0mm元件脚,需选用直径>2.2mm的焊盘,可以适当的将焊盘加长或改为方形,以保证焊接的稳固性。4.5.6对于单面板,元件引脚直径与焊盘孔径大小和焊盘大小的关系如下表。(UNIT:mm,精度±0.05)元件引脚直径D手工插件焊盘孔径焊盘大小(圆型)0.4±0.050.61.80.5±0.050.71.90.6±0.050.92.00.7±0.051.02.20.8±0.051.12.5D≥0.9D+0.4Dx24.5.7对于双面板和多面板,因考虑到无铅制程贯穿孔和吃锡状况,孔径应相应加大+0.05-0.1mm.4.5.8电线焊盘最好是Ф2.5-3.0mm,若是手工焊接,其焊盘要开阻焊槽,槽宽为0.5mm,双面板手工焊接元件,可以只使用一边焊盘,以减少漏锡现象。为了两面连接,可以在旁边加过孔(沉铜)。4.5.9同导线与焊盘连接处加粗(泪滴型焊盘),减少断线机会.见下图:4.5.10线与线连接处加粗,线转弯必须>90º,或用圆弧代替。见下图。4.5.11定位孔边距PCB板边>2mm,若孔径>2mm,其距离应该大于孔径。4.5.12若有外插COB板.插槽长为COB板+0.5mm,宽为COB板厚度+0.2mm.4.5.13元件两端焊盘的跨距,应略大于元件体轴向尺寸。以便于元件弯脚。两个焊盘边缘间距应>0.7mm.两个焊盘之间可用白油隔开,以防焊锡连锡。4.5.14元件的排列格式:分为不规则排列和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即元件轴线方向,彼此不一致,其好处是使布线方便,线长缩短,减少元器件的连接,减少线路板的分布参数,抑制干扰,适用于高频电路。规则排列:元件的轴向排列一致,或按水平,垂直排列。好处是便于装配,焊接,维修,版面美观整齐,但线会拉长。适用于低频电路,数字电路。4.5.15PCB走线的宽度,要考虑通过电流大小,可按20A/m3计算。铜箔厚10Z约0.35mm,1mm宽的导线允许通过700mA电流,对IC信号线,导线宽度最细可为0.12mm,间距0.12mm,但应根据板面大小尽量加宽导线及其间距。4.5.16大面积上锡的铜皮,其阻焊层需打“+”,防止过热引起铜皮气泡。4.5.17双面板的过孔(非零件孔)可用绿油盖住,但通过大电流的过孔,可以不盖,以利于散热。4.5.18插件元件之间的距离>2.8mm。4.6SMTPCB设计工艺4.6.1SMT元件放置不能靠近板边,不利于SMT安装,尽量集中整齐排列,远离手工焊接器件.4.6.2多个引脚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器件,如:IC,连接器,DIP封装引脚,布局时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平行.如图:4.6.3较轻的器件如SMD二极管,SMD电阻,电容,布局时应使其轴线与波峰焊方向垂直.4.6.4SMD相同类型元件封装尺寸与距离关系:4.6.5在两个互相连接的元器件之间,要避免采用单个的大焊盘,因为大焊盘上的焊锡将把两元器件拉向中间,正确的做法是把两元器件的焊盘分开,在两个焊盘中间用较细的导线连接,如果要求导线通过较大电流可并联几根导线,导线上覆盖绿油。如图:4.6.5SMT元器件的焊盘上或在其附近不能有通孔,否则在回流焊过程中,焊盘上的焊锡熔化后会沿着同孔流走,产生虚焊、少焊,还可能流到板的另一面造成短路。4.6.6SMTPCB上必须做至少2个(对角)Φ1mm的独立的裸铜皮作定位标记(mark),距板边3mm以上,定位标记(mark)周围3mm处应无相同图形便于贴片机对点.4.6.7必须做两个定位孔,如上图:孔周围3mm处不能放元件。4.6.8元件高度,PCB上面允许最大高度6mm,下面最大高度18mm。4.6.9遵循优化工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尽量采用工艺流程简单方法完成,尽量使用SMD(贴片)元件代替THC(插件)元件.4.7PCB的防干扰4.7.1滤波电容和时钟振荡部分器件尽量靠近IC.4.7.2放大电路的输入部分和输处部分要隔开,天线高频部分和马达驱动部分要分开不同区域放置,高频接收头和马达驱动,MCU的地线,电源也要分开走,以免成产生交连,互相干扰.4.7.3高电路信号和低电平信号电路不要相互平行,特别是高阻抗低电平的信号电路,应尽可能靠近地电位。4.7.4大面积覆盖接地,即在高频电路中尽量扩大地线面积,可减少地线的感抗,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