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燥湿截疟之草果_第1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燥湿截疟之草果_第2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燥湿截疟之草果_第3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燥湿截疟之草果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燥湿截疟之草果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 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 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老蔻、云草果、草果子、草果仁。原植物草果又名麻吼、白草果、红草果、广西草果、桂西草果,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越南亦产。本品药材性状:呈长椭圆形,具3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及棱线,顶端有圆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撕裂。剥去外皮,中间有黄棕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 3瓣,每瓣有种子多为 8~11粒。种子呈圆锥状多面体,直径约 5mm;表面红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质的假种皮,种脊为1条纵沟,尖端有凹状的种脐;质硬,胚乳灰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本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燥湿温中,截疟除痰。中医临床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瘟疫发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镇痛,抗炎抗菌,利尿,镇静作用,对肠管平滑肌有影响。草果为少常用中药,入药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谓“草果生广南及海南。形如橄榄,其皮薄,其色紫,其仁如缩砂仁而大。又云南出者,名云南草果,其形差小耳。”李时珍误以为草果与草豆蔻为同一物,仅略有差别,而将草果并入草豆蔻条,谓“滇广所产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气。”草果既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又是烹调的重要香料。草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1,8-桉叶素、p-聚伞花素、芳樟醇、α-松油醇、橙花叔、樟脑、草果酮、壬醛、癸醛、反-S-+-烯醛为本品的辛辣成分,橙花醛( neral)、牻牛儿醇,另含微量元素 Zn、Cu、Fe、Mn、Co。种子挥发油含 21种成分,主要为 1,8-桉叶素、2-癸烯醛、牻牛儿醛、橙花醛。林敬明等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从草果中萃取挥发油,并用GC-MS在线计算机信息检索分析技术,得到 158种成分。我国种植草果有悠久历史,但 1980年以前的300余年间,种植面积很少,国内需求主要依靠进口。 1983年后,草果以较快速度发展,目前,云南省已成为我国草果主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0%以上。截至2002年末,全国的总种植面积估计为16697公顷,总产量为4360吨,全国总需求量估计为 5000~5500吨,今后数年内,产销可基本保持平衡。现药材市场草果价也是稳中有降。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桂西草果,外形与草果相似,果实呈倒卵形或长圆形,长 1.8~4cm,直径1.5~2.5cm,表面淡棕色,往往有3条不明显的纵沟,种子团倒卵形,表面平,有 3条纵沟,每室有种子15~32粒,假种皮膜质,种子为长形不规则多面体,长 4~6mm,宽约3mm,合点位于侧面近背部,内胚乳近半圆形,胚棒状,上部略膨大,气香,味微甜辣;产于广西西部与云南相连的地区,在当地作草果药用,一般称广西草果,由于产量不大,没引起注意;( 2)野草果,果实呈长圆形或卵形,长 2~3cm,直径1.2~1.5cm,表面暗棕色,具细纵棱行皱纹,有 3条浅纵沟,果皮稍韧,纤维性,种子团长卵形,具3条纵沟,表面不平,假种皮薄膜质,每室有种子5~10粒,种子短柱形,略弯,长 5~6mm,直径约3mm,合点位于腹面,内胚乳片状长圆形或长卵形,胚棒状,顶端略弯,气香,味凉、微苦;分布于广西、云南,果实用于脘腹胀满冷痛,反胃,呕吐,疟疾;广西民间供药用,曾误作草果收购;( 3)广西砂仁,分布于广西、贵州;广西称其为土草果;( 4)拟草果,因两者外形相似,通常混入主流商品一起收购和流通;( 5)香豆蔻,又名印度砂仁,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在一些地区代草果药用;( 6)草豆蔻(姜科),又名草果,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有栽培;( 7)假益智,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果实用于腹胀,呕吐;广西那坡称其为假草果;( 8)草果药,蒴果扁球形,径约 2.5cm,具不明显的3棱,种子卵形,红色,长约 4mm;分布于西南,果实及种子用于胃寒疼痛,食积腹胀,寒疝,疟疾;云南称其为草果;( 9)山海棠(秋海棠科),分布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根、果实或全草用于胃痛,月经不调,痛经,小儿吐泻,疝气,跌打损伤;云南称其为酸草果;(10)鞭打绣球(羊膜草)(玄参科),分布于云南、贵州,全草用于经闭,月经不调,肺结核,扁桃体炎,跌打损伤,风湿腰痛,外用于湿疹,疮疡,口腔炎;云南称其为地草果;( 11)兰石草果,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果实用于月经不调,下腹疼痛,便秘;(12)头花猪屎豆(豆科),又名地草果,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根用于小儿肺炎,小儿腹泻,疔疖,跌打损伤,外伤感染;(13)猪仔笠,分布于江西、福建、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块根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烦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