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_第1页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_第2页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_第3页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_第4页
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6页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周清学案一、选择题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5.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6.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B.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C.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7.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8.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意味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种陨落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已经在器物层面开展自我救赎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救赎深入到制度层面D.晚清新政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9.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表明当时的陈独秀是()A.民主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者C.民族主义者D.改良主义者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影响1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13.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B.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D.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14.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C.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2)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第30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部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答案A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A项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B项为所谓的“以中济西”论,该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项。“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符合维新派既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项。答案C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项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项不正确。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答案A4.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由此判断A项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此后形成文学革命的高潮;本题的题眼为“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徐志摩对“相对论”感兴趣无疑是受到当时“赛先生”(科学)的影响;他对“民约论”感兴趣则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响。此题的主旨不是讨论重理轻文的话题。据此,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D项亦可排除。答案B5.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B.梁启超C.章太炎D.严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A项。答案A6.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据此,判断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军队装备先进,中国军队装备落后B.日本加入列强行列,中国实行闭关政策C.日本实现了近代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D.日本是君主立宪国,中国是封建专制国解析本题应该分析梁启超的身份,他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提倡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答案D7.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涵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惟适之安”就是“适者生存”的意思,这与严复引入西方进化论,宣传改革变法的思想相一致,故选D项。答案D8.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思想的萌发意味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种陨落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已经在器物层面开展自我救赎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救赎深入到制度层面D.晚清新政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答案D9.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晚清时期,由于封建势力强大和资产阶级的软弱,中国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宣传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宣传。答案C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表明当时的陈独秀是()A.民主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者C.民族主义者D.改良主义者解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材料信息“欲脱蒙昧时代”“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可知答案为A。答案A11.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A.民族危机的困境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C.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影响解析文学革命始于1917年。答案D12.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答案D13.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陈独秀说:“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这表明他们()A.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B.严重脱离群众,提不出科学纲领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D.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解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在对中西方文化的看法上存在绝对否定与肯定的错误认识。答案D14.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C.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解析A、D两项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主张,C项是蔡元培和陈独秀的主张。答案B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留学日记》(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反映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理论依据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2)反映维新派对农民持恐惧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3)材料一反映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材料二反映维新派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材料三反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材料四的观点不正确。在半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