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福利模式下慈善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社会保障论文_第1页
不同福利模式下慈善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社会保障论文_第2页
不同福利模式下慈善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社会保障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福利模式下慈善业的发展情况比较,社会保障论文摘要:慈善事业发展源远流长,但随着当代福利制度的产生,十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蓬勃发展的福利体系对慈善事业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慈善事业也从传统的扶危济困范畴向大慈善格局发展。福利形式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重要因素:在弥补型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获得了最大的发展空间,对福利制度的补充作用也最为明显;在社会保险型福利形式下,强大的社会保险抑制了慈善事业的经济保障功能,但慈善事业的服务保障功能持续发挥作用;在北欧福利形式下,高水平、综合性的福利制度从整体上限制了慈善事业的规模,但随着福利危机的出现,北欧国家亦是开场重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功能。本文关键词语:福利形式;慈善事业;弥补型福利;社会保险型福利;北欧福利形式;毋庸置疑,慈善事业和福利制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化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重要的福利来源。福利一词被广泛提及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的福利体系一方面包括提供的各类国民生活保障计划(通常是主要的方面),同时基于和市场的天然关系,市场化福利也通常纳入到国民生活保障体系中,和市场是福利的主要供应主体。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这种福利供应形式,越来越膨胀的福利给财政带来沉重压力。同时,市场化福利中市场失灵产生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寻求改革,以期找到新的福利提供主体。在这里背景下,福利多元主义发展起来。1978年,英国沃尔芬德委员会发布(志愿组织的将来〕的报告,该报告主张将志愿组织纳入社会福利的供应者行列中。在这里基础上,1986年罗斯具体阐述了福利多元主义的概念,将福利提供主体从扩展到全社会,构成、市场和社会的三方福利供应构造。在这里经过中,随着大慈善格局的发展,慈善事业在整个社会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除了发挥对和市场福利的查缺补漏功能外,慈善事业越来越多地在科教文卫等领域发挥作用。同时,福利形式是影响慈善事业整体规模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不同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以及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北欧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发展空间相对有限,而在美国弥补型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发挥作用的领域愈加广阔,发展水平也更高层次。本文将世界上主要福利形式划分为弥补型福利形式、社会保险型福利形式和北欧福利形式,并考察在三种主要福利形式中慈善事业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怎样在当下社会保障制度条件下发挥慈善事业的作用亦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一、弥补型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弥补型福利形式下,社会救助制度是主要的福利类型,为全社会提供最低安全网,在有限的保障之外,市场化福利是整个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市场弱是弥补型福利供应的主要特征,这种福利形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本文以美国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来讲明美国弥补型形式的特征。在养老保障方面,提供的养老保险替代率较低,大约在40%左右,市场化的私人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较为繁荣。在2020年,美国的私人养老保险计划为693925个,覆盖1.35亿介入者,计划总资产为8.2万亿美元,占当年的比重为45.2%。[1](P1P5P10)在医疗保障方面,美国不存在全国性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主要为部分群体提供医疗保障,如针对低收入老年人的医疗照顾计划(Medicare)、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救助计划(Medicaid)以及各州的儿童健康保险计划(StateChildrenHealthInsuranceProgram)等。奥巴马曾经推动建立全国性医疗保险计划为之前的制度补漏洞,但这一计划仅仅仅是推动制度外的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领域承当的作用相对较小。在社会救助领域,近年来,美国不断改革其社会最低安全网,其主要趋势是削减救助水平,提高社会救助的瞄准度以及加强工作和福利的关系,比方在从AFDC(未成年子女家庭救助)向TANF(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改革的经过中,困难家庭领取救助的前提是拥有一定的工作或志愿服务经历,且领取救助的时间缩短,由此导致社会救助方面的支出呈现短暂下滑,制度受益人口和受益家庭不断减少。总结美国弥补型福利形式的特征能够发现,在福利供应中承当相对有限的责任,这种有限责任为市场化福利和社会化福利的发展留出了广阔空间,慈善事业也因而蓬勃发展起来,这也与美国宪法中小、大社会的精神相符。在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经过中,给予了政策和监管方面的最大支持,同时还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一)支持是推动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1935年之前,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是提供福利的重要气力,对此,美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固然在之后的发展中,和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一度特别紧张,但从总体上看,愿意并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美国支持慈善事业发展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为慈善事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华而不实包括宽松的准入环境。在美国,注册成为一个慈善组织是很容易的,慈善组织要提供资料证明自个从事的活动是慈善性质的,这些活动包括宗教、慈善、科学、公共安全监测、图书馆、教育、促进国内或国际业余比赛、防止虐待儿童或动物等(1),慈善组织必须保证其资金用于上述八项活动的至少一个。注册成功之后,慈善组织还要在运行一年之后向美国国税局提交免税申请,证明自个组织的运行符合慈善活动的性质,税务部门对其资格审查合格后,慈善组织即能够享受免税待遇。良好的税优政策是促进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内税收法〕第501(c)(3)条款对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的免税资格进行确定,根据该法,慈善组织从事慈善活动可免除各种营业税和所得税,并且个人或企业向慈善组织捐赠时可享受捐赠税收扣除的优惠。第二,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在美国公共慈善组织的收入来源方面,服务收费和支持占到组织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2020年,美国主要公共慈善组织收入中的私人服务收费占到47.5%,合同购买服务占到24.5%,私人捐赠占到13.3%,赞助占到8%,投资收入和其他收入占到6.7%。[2](P7)一方面,通过与非营利组织签订合同(contracts)的方式购买慈善组织的服务,另一方面,假如慈善组织的服务符合在公共利益方面的需求,将会对其直接进行赞助(grants),二者都是在不增加公共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向民众提供社会服务(2)。2020年,美国与55702个慈善组织建立了合同或赞助的关系(3)。(二)美国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美国弥补型福利形式为慈善事业发展留出的广阔空间以及对慈善事业的大力支持,都推动美国着慈善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在(2021年世界慈善指数〕中,美国慈善事业的全球排名是第五(2021年是第二)。[3](P10)美国发达的慈善事业主要具体表现出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慈善基础广泛,捐赠者包括个人、基金会、遗产捐赠和企业捐赠,华而不实个人捐赠是捐赠收入的主体,2021年个人捐赠占整个慈善捐赠的比重为72%。二是慈善捐赠收入数额大。2021年,美国慈善捐赠收入为3900.5亿美元,占的比重为2.1%,而在1976年这两个指标分别是31.9亿美元和1.7%。不同于其他国家慈善事业收入中较大的赞助占比,美国慈善事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民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美国广泛的民间慈善基础。三是慈善事业支出牵涉的领域较大,包括宗教、教育、社会服务、基金会、健康、公共福利、文化艺术、国际事务、环境和动物、个人支出等方面。除了慈善规模整体较大外,美国慈善事业还从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发展,补充福利待遇的缺乏。一是慈善事业更强调从根本源头减少贫困。不同于美国传统社会救助的授人以鱼,慈善事业在贫困救助领域愈加强调授人以渔。慈善组织通常探寻产生贫困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解决贫困问题。例如维拉基金会创立了曼哈顿保释计划,揭露被拘留的穷人由于无力缴纳保释金而延长拘留的问题,结果促成一项刑法改革,不但使得穷人享受保释待遇,而且为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慈善事业还配合施行社会救助政策,扩大公共政策的影响范围。二是慈善事业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如推动医疗保险改革,协助解决公共危机,支持医疗研究机构运行等。三是慈善事业积极介入灾难救助。十分是在灾难发生的初期或小灾难中,慈善组织的作用更为明显。(三)对弥补型福利形式与慈善事业关系的总结对于弥补型福利形式来讲,承当的保障作用被降至最低。在承当有限责任的基础上,国民获取保障的主要来源是市场,但由于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市场化保障亦是面临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因而,在、市场和社会的互动中,社会化保障成为国民福利的重要选择,慈善事业是华而不实之一。在美国弥补型福利形式背景下,慈善事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税法规制是美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社会组织通过税法认可获得慈善组织资格,通过税法监管慈善组织行为,慈善组织根据税法从事相关活动。在与福利制度之间的关系方面,美国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互补并行的,针对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慈善事业起到弥补和促进作用,但慈善事业又具有独立性,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已经构成相对完好的运行形式和保障机制。二、社会保险型福利形式下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的角色分工在社会保险型福利形式下,各类社会保险计划是福利制度的核心,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广,待遇目的通常是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该形式的典型是德国。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为其公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21年,德国大约有93%的劳动人口被覆盖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内,67岁退休后的全额养老金替代率为67%。[4]除此之外,德国还建立了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这三类养老金制度使得德国老年人能够维持一定水平的退休生活。在医疗保险方面,2020年的研究早就指出,其强迫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到达90%以上,再加上商业健康保险,其覆盖率能到达99%以上。[5]通常来讲,强大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对慈善制度产生排挤作用,但这种情形并不适用于德国,德国慈善事业亦是处于欧洲领先水平。德国慈善事业很突出的表现是其强大的基金会组织,德国基金会传统根深蒂固,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加强,其基金会数量快速增加,规模逐步扩大。在20012021年间,德国基金会数量从10503家增加到21806家,十分是在德国东部地区,基金会增长趋势更为明显。[6]在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为国民提供了强大的经济保障,慈善事业的经济保障功能则不那么明显。服务保障是德国慈善事业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这与德国慈善事业和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一脉相承,或者讲,在服务保障领域,慈善事业的作用从未消失或减弱。我们能够这样讲,在德国,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德国福利体系,德国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保障和经济保障的分工。(一)慈善事业在社会服务供应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多数欧洲国家建立起主导的福利形式,公共部门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德国维持了原来的社会组织为社会服务主要提供者的状态,积极发挥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本文以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为例,来展开讲明慈善组织在社会服务供应中的重要作用。1983年之前,德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主要由家庭提供,并且德国社会保险制度也为女性居家照料提供了条件。但是在这种背景下,仍然有些护理需求无法得到知足。假如家庭无法提供护理服务,那么地方将会承当相应的责任,但是,地方并不会直接提供服务,而是与慈善组织签订服务购买协议,只要当慈善组织无法完成任务时,地方才会建立自个的护理机构,或者购买私人组织的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护理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地方还是慈善组织,他们均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急需将老年护理的风险扩散到更大范围内。因而,在1983年,地方、区域社会救助机构、慈善组织、德国红十字协会和德国老年救助监督委员会联合发表了共同建议,建议将长期护理服务覆盖在社会保险框架之下。[7]1994年,德国出台了(护理保险法〕,出于扩大护理服务供应的要求,德国废除了慈善团体在长期护理服务供应中的垄断地位,将市场向所有供给商开放,包括其他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等服务提供者(见表1)。从整体上来看,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包括两大类:养老院服务和家庭护理服务,服务提供者包括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华而不实非营利部门一直是老年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1999年,非营利性养老院提供的护理服务占到所有服务的56.6%,家庭护理服务方面更是占到62.5%,之后随着私营部门提供服务的增加,非营利部门提供服务的占比有所降低,但仍然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相对而言,德国公共部门在护理服务供应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提供服务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十分是在家庭护理服务方面,长期缺乏2%。表119992018年德国不同部门提供的护理服务占比(%)资料来源:(德)史蒂芬格罗斯.德国的社会公共服务体制及改革[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Z1):19.(二)慈善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购买服务慈善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经过也是购买服务的经过。通过发挥本身长期积累的经历体验优势,德国慈善组织一直是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如前所述,由于一系列的限制,相对于其他欧美国家,德国的个人捐赠水平相对较低,国民捐赠率仅为33%,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慈善组织发挥社会作用的空间。在这里背景下,购买构成德国慈善事业的重要收入来源。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德国慈善组织的收入中,购买占比将近2/3,高于英国和美国(均为1/3左右)。[8](P82)经太多年发展,德国已经构成相对成型的购买社会服务形式,华而不实包括与慈善组织的会谈形式。详细到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经过,我们仍然以老年护理服务为例来讲明。如前所述,德国老年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非营利性组织和私营组织。2020年,柏林共有600个相关的护理服务提供组织,华而不实200个属于非营利组织,400个属于营利性组织,但是从服务提供量上来看,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超过75%,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到25%。[9]这些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平等福利联合会柏林分会的会员,联合会并不干预组织提供护理服务的经过,而主要是代表这些组织与服务购买者进行会谈。根据(护理保险法〕规定,法定护理保险主要提供四种类型服务:与身体活动相关的服务、日常生活护理服务、与运动健康相关的服务、医疗护理服务。但是,护理保险制度本身没有规定上述服务的价格和数量,这就给联合会与保险机构之间留下了较大的会谈空间。通常情况下,联合会将代表基层慈善组织与护理保险经办机构就服务的详细内容、价格和提供方式进行协商会谈。(三)对社会保险型福利形式与慈善事业关系的总结德国已经构成慈善事业和福利制度各司其职的运行形式,慈善事业在进行有限的慈善救助之外,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其提供服务的经过中,出资方既能够是,可以以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德国慈善事业为我们展示了不同于欧美的发展形式,在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分工特点:社会保障负责经济保障,慈善事业负责服务保障。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并行发展,互为补充,固然美国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之间亦是互为补充,但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和经济分工特色,这主要源于德国社会保险形式的强大经济保障气力。三、北欧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的有限发展在福利形式分类研究中,无论是三分法四分法甚至是五分法,北欧福利形式均以高水平、综合性、普惠性等特征而出名于世。在养老保障制度中,各北欧国家均建立起以寓居权为特征的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即便是缴费型的社会保险制度,如丹麦的ATP养老金,其待遇和缴费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就业关联制度,只要有缴费和工作时间,参保人在退休后就能领到一笔养老金,并且养老金计发基础是工作期间的最高工资,所以这是相当慷慨的制度布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老金待遇和缴费之间的联络加强,个人缴费比重上升,但北欧养老金的慷慨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十分是非缴费型养老金,固然从原来的普惠型改为收入调查型,但待遇水平却有了一定上升。在医疗保障领域,通过公共制度布置保障国民的基本就医;家庭津贴制度是北欧福利之所以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制度的主要原因,家庭津贴包括儿童津贴,这种津贴由财政向所有儿童提供,其普享性和免税性自初次立法以来就未曾改变过。在、市场和社会三方福利供应构造中,北欧各国福利的主要提供者是,相应地对市场化福利和社会化福利产生了挤出效应。但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同样给北欧福利国家敲响了警钟,一些地方开场意识到私人部门和第三方部门的重要性,并加强与他们的合作,慈善事业开场介入社会经济生活中,慈善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崭露头角。(一)综合性的福利制度降低了对慈善事业的需求如前所述,北欧福利以综合性、普惠性和高水平为主要特征,在这种福利保障形式下,无论是人口贫困率还是收入分配差距,都处于较低水平。OECD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贫困率方面,2021年芬兰人口贫困率为6.3%,挪威为8.1%,瑞典为9.2%,均处于OECD国家里的较低水平,而美国的贫困率水平高达16.8%。在社会收入分配方面,以基尼系数为例,北欧国家的基尼系数均不到0.3,在2021年,芬兰为0.26,挪威为0.27,瑞典为0.28,同年美国的基尼系数为0.39。[10]社会福利制度产生的收入分配结果降低了人们对慈善事业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慈善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美国慈善事业繁荣的很重要的标志是一些大型私人基金会的存在,而这些大型私人基金会背后则是超级富豪的存在。福布斯全球前100位富豪排行榜显示,上榜的美国富豪数占全部排行榜的三分之一之多,而北欧地区只要2个瑞典人和1个丹麦人上榜,固然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财富并不集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累进税制度。累进税制度削弱了富有阶层介入慈善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削弱了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北欧慈善事业开场发展起来,其关注的重点并不在扶危济困等经济保障领域,而是更多地集中在科教文卫等方面。如表2所示,在2020年,挪威超过1/3的个人捐赠资金用于国际援助,27%的资金用于宗教,用于健康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资金仅占28%。在慈善基金会的资金使用方面,将近1/3的资金用在研究领域,15%的资金用于教育,文化、体育和宗教领域的资金支出占比为20%,社会服务方面的资金支出占比仅为13%。相对于其他国家,北欧地区慈善事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比重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北欧国家存在大规模的公共社会服务供应部门,地方是社会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社会服务的主要赞助者,在公共部门占主导的情况下,留给慈善组织等社会组织的空间就相对有限。慈善组织愈加关注国际援助、宗教、科学研究等领域,比方慈善组织对医疗和健康领域的关注,他们愈加集中于医疗研究方面,在详细的治疗和住院服务方面则关注得较少。表2挪威慈善基金的用处资料来源:BarryHoolwerfandTheoSchuyt.GivinginEurope:thestateofresearchongivingin20Europeancountries:ResearchonGivinginNorway[EB/OL].dedikkeblauwe.nl/news/givingineurope.(二)购买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面对经济危机以及福利国家在应对危机时的供应缺乏与僵化,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在北欧国家发展起来,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国都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与社会组织签订协议,以扩大社会服务的供应和来源,社会组织在福利体系中承当越来越重要的职能。在这种背景下,北欧国家社会组织的角色也发生了宏大的转变(见表3)。在转变之前,芬兰社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群体或组织争取利益,或引起的关注,不详细提供服务或商品,但转变之后,社会组织开场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同时也提供就业,比方在2020年,芬兰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共提供了7.7万个全职就业岗位[11](P47),在与的关系方面,之前二者并没有固定的联络,可能会在某种情况或项目中合作。从当下看,社会组织成为重要的合作对象,并构成了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活动的原则方面,之前社会组织以非营利性为组织原则,而如今则开场部分追求组织收益,在法律根据方面,社会组织一直是在部门登记注册的机构,当下由于开场提供社会服务和商品,被称为社会企业。在雇员组成方面,志愿者一直是社会组织雇员的组成部分,转变之后,社会组织的有偿雇员开场增加,但志愿者仍然是主要构成。表3芬兰社会组织承当角色的转变资料来源:CherylLehman,AccountabilityandSocialAccountingforSocialandNon-profitOrganizations,HowardHouse,WagonLane,BingleyBD161WA,UK,2020,p49.随着社会组织开场提供特定服务和商品以及对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增加,开场不断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力度。购买成为社会组织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并非所有社会组织都能在那里得到一样的支持,那些提供健康服务的社会组织,得到的赞助相对较多,而体育、文化等领域得到的赞助相对较少,这主要依靠于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力度以及需求。(三)对北欧福利形式与慈善事业关系的总结相对于其他两种福利形式,在北欧福利形式下慈善事业的发展相对有限,且发展时间较晚。高水平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作用对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并不深切厚重,导致慈善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在经历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后,在提供保障方面的能力遭到严重影响:一方面,高水平福利对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急于通过其他途径替代当下保障措施;另一方面,社会对福利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相对单一的福利无法知足社会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北欧慈善事业开场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场寻求与慈善组织合作,不断加大购买慈善组织服务的力度,直接提供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少,构成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的部分替代。四、启示与建议福利多元主义为我们解释了世界福利制度变迁的主要特征:当国家福利遭遇可持续发展危机时,其他福利供应方开场参加,志愿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逐步在整个福利体系中发挥作用。这个福利变迁经过以为主导,市场、家庭、志愿组织是对福利的补充。假如我们跳出这个传统福利变迁经过,将慈善事业考虑到福利范畴中,并将福利变迁的历史延长,慈善事业可被视为是最初的、社会化的福利体系。当民间慈善事业无力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时,福利开场出现,市场福利亦是繁荣起来,这也是一种对福利多元主义的解释。也就是讲,当我们用另一种福利多元主义的观点解释福利变迁时,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发挥福利保障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从慈善事业本身发展来看,当下慈善事业的发展早已跳出了传统的扶危济困范畴,构成了综合性的大慈善发展格局,构成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一)正确定位和慈善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从理论上讲,、市场和慈善组织三者是互相独立的关系。相对于市场与慈善事业的关系,与慈善事业之间的关系要敏感得多,的税收政策和监管政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时还赋予了慈善事业非营利组织的地位,这种地位是慈善组织运行的前提。除此之外,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慈善组织提供的公益性产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通性,二者在有些情况下能够互相替代甚至会重合。因而,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中,和慈善组织要明确分工与合作关系,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要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法制环境、税优环境、监管环境和文化环境等;要改革对慈善组织的支持方式和标准,推行购买服务。支持慈善组织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慈善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和地位。(二)继续强化慈善事业对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促进作用当下,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仍然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制度规模和整体水平相对有限。在处理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时要注重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缓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压力,尤其是在服务保障方面,慈善事业发展空间较大。详细而言,我们能够从下面几方面着手:首先,继续发挥当下慈善事业在缓解贫困、医疗卫生和教育等领域的关键作用。传统社保制度在于治标,而慈善事业由于其灵敏性等特征,更专注于治本。因而,建立慈善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联动机制,对构建当代大保障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在救助职能的基础上提升慈善事业的综合功能。从大社会保障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不仅仅包括对特定群体的保障,还包括其他领域,如生态保卫、科技发展、科教文卫进步等,这些领域都为慈善事业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我们在维持慈善事业救助职能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发展壮大慈善事业规模,进而提升慈善事业的综合保障能力。再次,合理划分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界线,完善经济和服务分工机制。当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济保障体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国民对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扩大,假如忽视服务体系的构建,则可能会陷入有保险无服务的窘境。对此,我们能够发挥慈善组织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强化慈善组织在提供服务方面的能力,并加大购买慈善服务的力度。最后,借鉴慈善事业发展经历体验,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比方我们国家常州市慈善总会为贫困人口建立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其运行形式和待遇标准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经历体验。以下为参考文献[1]UnitedStatesDepartmentofLabor.PrivatePensionPlanBulletinHistoricalTableandGraphs1975-2020.[2]Brice,S.McKeever.TheNonprofitSectorinBrief2021:PublicCharities,Giving,andVolunteering.UrbanInstitute,2021,(10).[3]CAF.WorldGivingIndex2021:AGlobalViewofGivingTrends.CAF,2021.[4]TheGermanRetirementandPensionSystemBasicFacts[EB/OL].howtog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