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大豆花荚期 查治豆蝽蟓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花荚期 查治豆蝽蟓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花荚期 查治豆蝽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大豆花荚期查治豆蝽蟓

近两年来,豆蝽蟓在冀东大豆种植区发生较重,大豆虫株率为10%~100%。由于豆蝽蟓以吸食大豆茎、叶、花、荚汁液的方式危害大豆,农民朋友对该虫认识不足,往往疏于防治,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品质下降。目前,春播大豆陆续进入花荚期,应及时查虫、治虫。一、豆蝽蟓的危害症状冀东地区危害大豆的豆蝽蟓主要有点蜂缘椿象和条蜂缘椿象两种,成虫和若虫刺吸大豆嫩茎、嫩叶、花、荚的汁液。被害叶片初期出现点片不规则的黄点或黄斑,后期一些叶片因营养不良变成紫褐色,严重的叶片部分或整叶干枯,出现不同程度、不规则的孔洞,大豆植株不能正常落叶。被害蕾、花及荚果凋落,或果荚不实形成瘪粒,造成大豆减产,品质下降。豆蝽蟓除了危害大豆外,还危害其他豆科植物以及红薯、棉花、丝瓜、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二、豆蝽蟓主要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1.主要形态特征:点蜂缘椿象成虫体长15~17毫米,身体狭长,黄褐色至黑褐色;条蜂缘椿象体长13~15毫米,宽3毫米,身体狭长,棕黄色。点蜂缘椿象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条蜂缘椿象头、胸两侧有光滑完整的带状黄色横条斑。点蜂缘椿象前翅膜片淡棕褐色,稍长于腹末;条蜂缘椿象前翅革片前缘的近端处稍向内弯,腹部第一节较其余节窄。点蜂缘椿象腹部侧缘稍外露,黄黑相间,腹下散生许多不规则的小黑点;条蜂缘椿象腹部背面浅黄棕色,各节端部有黑色斑。点蜂缘椿象后足腿节粗大,有黄斑,胫节向背面弯曲;条蜂缘椿象后足腿节基部内侧有1个明显的突起,腿节腹面具一列黑刺。点蜂缘椿象和条蜂缘椿象均头在复眼前部成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触角4节,第四节长于第二、第三节之和,第二节最短;足与体同色;卵长半卵圆形。点蜂缘椿象和条蜂缘椿象的若虫,1~4龄体似蚂蚁,5龄体似成虫,仅翅较短。2.生活习性:豆蝽蟓以成虫在枯草丛中、树洞和屋檐下等处越冬。每年发生2~3代,成虫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陆续越冬。成虫和若虫白天极为活泼,早晨和傍晚稍迟钝,阳光强烈时多栖息于寄主叶背。初孵若虫在卵壳上停息半天后,即开始取食。成虫交尾多在上午进行。卵多产于叶柄和叶背,少数产在叶面和嫩茎上,散生,偶聚产成行。三、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预防:一是大豆播种前及生育期间,铲除田间、地头杂草,或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消灭豆蝽蟓寄主。二是大豆或其他秋收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并带出田外烧毁,消灭部分越冬成虫,减少越冬虫口密度。2.化学药剂防治:在大豆花荚期幼虫和成虫危害时,于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5%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或3%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