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_第1页
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_第2页
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_第3页
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_第4页
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一、串联电路R1R2①连接特点

②电流路径

。首尾相连,接入电路唯一的项目名称特点表达式(关系式)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压分配(串联分压)电功率分配I=I1=I2=……=In

U=U1+U2+……+Un

U1∶U2=

R1∶R2

P1∶P2=

R1∶R2

1、电路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I,U,R关系特点列表

R=R1+R

2+……+R

n

一、串联电路R1R2①连接特点总复习初中物理电学3——串、并联电路分析

总复习初中物理电学3——串、并联电路分析3、串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AR1R2U

=IRU1UU2由欧姆定律:移项得:又∵串联∴I

=I1

=I

2得: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U

1=I1R1;U

2=I2R2。∵串联∴U

=U

1+U

2即:

IR=I1R1+I2R2由此推导出:R=R1+R2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结论:特点: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U

=IR

;干路

两端的电压为:3、串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AR1R2U=IRU1U二、练习

R1=5ΩU=6VR2=15Ω由:已知∵是总电阻∴用R=R1+R2计算I=?

1、把R1=5Ω,R2=15Ω的两只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上,求这个串联电路的电流。这个串联电路的电流是:解:R

=R

1+R2=5Ω+15Ω=20Ω6V=20Ω=0.3A试求出该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拓展:分析: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是:二、练习R1=5ΩU=6VR2=15Ω由:1.5V4.5VU

2=I2R2

=0.3A×5Ω=1.5V=0.3A×15Ω=4.5VU

1=U

2=13小结U

1=I1R1U

2=I2R2由:得:U

1∶U

2

=I1R1∶I2R2故:U

1∶U

2

=R1∶R2结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电阻之比。这就是

。(正比关系)等于串联电路分压作用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解:U

1=I

1R

1电阻R

1、R2两端电压的大小分别为:1.5V4.5VU2=I2R2=0.3A×

2、有一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欧,如果只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思考什么方法?试写出该方法的思考与计算过程。解:⑴灯泡欲要正常发光,它两端的电压必须是2.5V。⑷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计算电阻值。⑵现有电源的电压是6V,不能直接使用,要设法

降低电压以满足小灯泡的要求。⑶我们应采取“串联分压”的方法解决。也就是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电阻R

即可。2、有一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它正常发光分析题意设计解题步骤U=6VU1U2U1

=U额

=2.5V方法一:据:得:I2=I1U2=U-U1方法二:(已知)U1

=U额据:R=R1+R2得:R2=R总-R1(已知)(已知)S

R2R1分析题意设计解题步骤U=6VU1U2U1=U额解题书写的范例(方法一的过程)解:电阻R2分去的电压:U2=U-U1=6V–2.5V=3.5V电路中的电流:=2.5V8.3Ω≈0.3A需要串联的电阻:=≈11.7Ω3.5V0.3A解题书写的范例(方法一的过程)解:电阻R2分去的电压:U3、电阻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0Ω,已知

R1=65Ω,R2应为多少?R1=65ΩR2的阻值是:R2=?ΩR总=150Ω解:由:

R=R1+R

2R2

=R总-R1=150Ω-65Ω=85Ω得:3、电阻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0Ω,已知R1=4、电阻R

1与R

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

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A,求R

2。分析U=24VI1=0.2A由:串联电阻特点R2=?R1=80Ω得:解:(已知)(已知)由:得:R总的电阻是:R2的电阻是:4、电阻R1与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440Ω+660Ω=1100Ω

5、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正常的家庭电路中,如果它们的电阻R1=440Ω,R2=660Ω,求:⑴这段电路的总电阻⑵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计算结果:U1=88V,U2=132V。

U=220VR1=440ΩR2=660Ω解:电路的总电阻是:

R总=R1+R

2U1=?U2=?第二问解法:(分步计算分析)据:得:(已知)故:=440Ω+660Ω=1100Ω5、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在

6、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V的电源上?若要小灯泡接上后能正常发光,应怎么办?答:不能,因为9V的电源电压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就很容易烧坏的。

解决方法是,根据串联分压的道理,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把9V的电源电压分出3V在该电阻两端,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6V就可以正常发光了。△解题思路之一。⑴据“串联电阻”公式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⑵据“额定功率”公式算出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也是流过的电阻的电流;⑶据“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电阻的大小;6、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V的电源上解法一:解法二:U=9VULURR=?“6V3W”=3V=6V下一页解法一:解法二:U=9VULURR=?“6V3W”=3=9V-6V==6V3W=0.5A==6Ω3V0.5A3V上一页解:电阻两端的电压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应串联的电阻是:书写格式=9V-6V==6V3W=0.5A==6Ω3V0.

。②电流路径

。二、并联电路R1R21、电路特点;VA2A1A①连接特点

等于支路数2、并联电路中的I,U,R关系特点表物理量特点表达式(关系式)电流(I)电压(U)电阻(R)U

=U

1=U

2=……=U

nI

=I1

+I

2+……

+I

n电流分配(并联分流)电功率分配P1∶P2=

R2∶R1

(反比)(反比)接到电路中。两端分别相连。②电流路AR1R2U由欧姆定律:∵并联∴

I总=I1

+I

2各支路中的电流分别为:又∵

U

=U

1=U

2导出公式是:I1I2I总得:结论:3、并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干路中的电流为:特点:并联后的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何一只电阻都要小。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AR1R2U由欧姆定律:∵并联∴I总=I1+练习解:∵并联∴U

=U

1=U

2由:I

=I1

+I

2I

2=

I

总-I1

=得:-I16V1.2Ω-

2A=由:得:6V0.5A=12Ω=3A=

I

1R

1=

2A×3Ω=

6V

1、电阻R

1、R

2

并联接在电路上,总电阻为1.2Ω,R

1=3Ω,R

1的电流为2A。求:⑴电路两端的电压;⑵通过R

2

的电流;⑶R

2

的阻值。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R

2

的电流:R

2

的阻值练习解:∵并联∴U=U1=U2由:I=I1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关系

。△探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的关系。解:由:R1两端的电压为:得:又∵并联∴U

=U

1

=U

2得:或:结论成反比⑵并联电路可以分配电流,因此也叫“分流电路”简称为“并联分流”。,推导出:R2两端的电压为:AR1R2I1I2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关系2、关于并联导体的总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B、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的倒数;

C、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D、都不对。√2、关于并联导体的总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如图2所示电路,R

1∶R

2=2∶1,电流表的读数为3A。求:⑴通过R

1、R

2

的电流之比。⑵通过R

1、R

2

的电流多大?解:⑴通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

1∶I

2:由:得:I

1∶I

2=R

2∶R

1

I

1∶I

2=1∶2

⑵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由:即:得:通过电阻R

2的电流I

2:由:I=I

1+I

2

得:I2

=I-I

1=3A-1A=2A3、如图2所示电路,R1∶R2=2∶1,电流表的读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电学公式表名称内容(规律,定义,定律)公式意义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表一:电学公式表名称内容(规律,项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意义电路关系式IURWPQ分配关系式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表二:项目串联电路并联电

管仲列传

司马迁

管仲列传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卓越的政治家管仲管仲坟墓

管仲纪念馆管仲坟墓管仲纪念馆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重要语句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6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只辅佐他称霸主吗?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重要实词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5、吾尝三战三走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交往占便宜推荐经商逃跑为---而死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7、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9、管仲因而信之10、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1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废除整顿使---守信用小看扶持纠正7、俗之所否,因而去之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9、管仲因

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名词作动词,称霸为动用法,为---而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名作状,向南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5、桓公实北征山戎

6、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7、贵轻重,慎权衡8、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名作状,向北使动用法,使---守信用形容词作动词,重视意动用法,轻视5、桓公实北征山戎6、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7、

文言句式1、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被动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语意被动,被任用见---于表被动文言句式1、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3、介词短语后置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在天下显扬4、宾语前置句岂管仲之谓乎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3、介词短语后置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纷争。各诸侯国君主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小结: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小结: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课后作业:文本67页的”阅读与探讨“。课后作业:谢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谢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他为人物作传,不仅着力刻画人物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还用心发掘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不仅关注人物在历史中如何生活,还探讨人物的命运究竟被什么力量所决定。这些思考和探索,或融会于事件描写,或托借于人物语言,有时也直接表现为议论和评述。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解读。读这样的传记,人们常常感到:历史固然重要,但更能打动我们心灵、激励我们奋进、使我们荡气回肠的,是那些高尚的灵魂,是太史公伟大的人本主义精神。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他为人物作传,不仅着力

阅读与探讨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提示:管仲在政治上能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得益于鲍叔牙的知贤、荐贤和让贤,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成功。其次是管仲自身的政治才能。他“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并因势利导纠正了桓公的许多重大失误。再次有齐桓公这样的明主也是一个原因。如果不是桓公而是商纣王,恐怕他再有才能也无济于是。阅读与探讨1.从这篇传记看,管2、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人、从政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为什么?提示:这篇传记,虽然篇幅不长,但由于作者抓住管仲的思想行为特点,取材典型,叙事简洁,语言生动,并有大量直接引用,借管仲之口来抒情,在叙事后加以简洁的议论直接揭示出管仲的为人品格并赞美其从政的才能,因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这篇传记,篇幅不长,但是既勾勒了管仲的生平,也使管仲的为

总结全文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管仲采取了赞美和褒扬的态度,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民强。他与百姓同好恶,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他辅佐齐桓公一霸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本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鲍叔牙。作者对他用墨不多,但他宽广的胸襟和知人善任的品质历来为人所称颂。正是因为他的知贤、荐贤和让贤的美德才使管仲得以得用,从而展示其政治才能,而管鲍之交也成为千古佳话。总结全文在这篇列传中,作者对管仲

课堂作业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朝过夕改,君子与之一词多义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低眉信手续续弹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介词,同,跟动词,交好,亲附动词,赞成使……守信用随意通”伸”,伸张课堂作业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业精于勤荒于嬉岂管仲之谓乎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下令如流水之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辍耕之垄上宾语前置的标志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代词,这动词,到,往介词,表被动介词,在介词,比介词,由于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岂管仲之谓乎宾语前置的标志介词,表被动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C2.选出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修:修建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①鲍叔知其贤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③鲍叔遂进管仲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⑤故论卑而易行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⑥D.①③⑤DA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B.本文主要抓住了鲍叔与管仲交往的几个典型事例,目的在于赞扬鲍叔不计个人得失和知人荐贤的可贵品质。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D.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B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一、串联电路R1R2①连接特点

②电流路径

。首尾相连,接入电路唯一的项目名称特点表达式(关系式)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压分配(串联分压)电功率分配I=I1=I2=……=In

U=U1+U2+……+Un

U1∶U2=

R1∶R2

P1∶P2=

R1∶R2

1、电路特点2、串联电路中的I,U,R关系特点列表

R=R1+R

2+……+R

n

一、串联电路R1R2①连接特点总复习初中物理电学3——串、并联电路分析

总复习初中物理电学3——串、并联电路分析3、串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AR1R2U

=IRU1UU2由欧姆定律:移项得:又∵串联∴I

=I1

=I

2得: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U

1=I1R1;U

2=I2R2。∵串联∴U

=U

1+U

2即:

IR=I1R1+I2R2由此推导出:R=R1+R2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结论:特点: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U

=IR

;干路

两端的电压为:3、串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AR1R2U=IRU1U二、练习

R1=5ΩU=6VR2=15Ω由:已知∵是总电阻∴用R=R1+R2计算I=?

1、把R1=5Ω,R2=15Ω的两只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上,求这个串联电路的电流。这个串联电路的电流是:解:R

=R

1+R2=5Ω+15Ω=20Ω6V=20Ω=0.3A试求出该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拓展:分析: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是:二、练习R1=5ΩU=6VR2=15Ω由:1.5V4.5VU

2=I2R2

=0.3A×5Ω=1.5V=0.3A×15Ω=4.5VU

1=U

2=13小结U

1=I1R1U

2=I2R2由:得:U

1∶U

2

=I1R1∶I2R2故:U

1∶U

2

=R1∶R2结论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

电阻之比。这就是

。(正比关系)等于串联电路分压作用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解:U

1=I

1R

1电阻R

1、R2两端电压的大小分别为:1.5V4.5VU2=I2R2=0.3A×

2、有一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它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8.3欧,如果只有电压为6伏的电源,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思考什么方法?试写出该方法的思考与计算过程。解:⑴灯泡欲要正常发光,它两端的电压必须是2.5V。⑷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计算电阻值。⑵现有电源的电压是6V,不能直接使用,要设法

降低电压以满足小灯泡的要求。⑶我们应采取“串联分压”的方法解决。也就是给小灯泡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电阻R

即可。2、有一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它正常发光分析题意设计解题步骤U=6VU1U2U1

=U额

=2.5V方法一:据:得:I2=I1U2=U-U1方法二:(已知)U1

=U额据:R=R1+R2得:R2=R总-R1(已知)(已知)S

R2R1分析题意设计解题步骤U=6VU1U2U1=U额解题书写的范例(方法一的过程)解:电阻R2分去的电压:U2=U-U1=6V–2.5V=3.5V电路中的电流:=2.5V8.3Ω≈0.3A需要串联的电阻:=≈11.7Ω3.5V0.3A解题书写的范例(方法一的过程)解:电阻R2分去的电压:U3、电阻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0Ω,已知

R1=65Ω,R2应为多少?R1=65ΩR2的阻值是:R2=?ΩR总=150Ω解:由:

R=R1+R

2R2

=R总-R1=150Ω-65Ω=85Ω得:3、电阻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150Ω,已知R1=4、电阻R

1与R

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

1=80Ω,通过R1的电流为0.2A,求R

2。分析U=24VI1=0.2A由:串联电阻特点R2=?R1=80Ω得:解:(已知)(已知)由:得:R总的电阻是:R2的电阻是:4、电阻R1与R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440Ω+660Ω=1100Ω

5、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在电源电压正常的家庭电路中,如果它们的电阻R1=440Ω,R2=660Ω,求:⑴这段电路的总电阻⑵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多少。计算结果:U1=88V,U2=132V。

U=220VR1=440ΩR2=660Ω解:电路的总电阻是:

R总=R1+R

2U1=?U2=?第二问解法:(分步计算分析)据:得:(已知)故:=440Ω+660Ω=1100Ω5、两盏电灯串联后,接在

6、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V的电源上?若要小灯泡接上后能正常发光,应怎么办?答:不能,因为9V的电源电压大于灯泡的额定电压,灯泡就很容易烧坏的。

解决方法是,根据串联分压的道理,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把9V的电源电压分出3V在该电阻两端,则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6V就可以正常发光了。△解题思路之一。⑴据“串联电阻”公式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⑵据“额定功率”公式算出电路中流过的电流,也是流过的电阻的电流;⑶据“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电阻的大小;6、标有“6V3W”的小灯泡,能不能直接接到9V的电源上解法一:解法二:U=9VULURR=?“6V3W”=3V=6V下一页解法一:解法二:U=9VULURR=?“6V3W”=3=9V-6V==6V3W=0.5A==6Ω3V0.5A3V上一页解:电阻两端的电压是: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应串联的电阻是:书写格式=9V-6V==6V3W=0.5A==6Ω3V0.

。②电流路径

。二、并联电路R1R21、电路特点;VA2A1A①连接特点

等于支路数2、并联电路中的I,U,R关系特点表物理量特点表达式(关系式)电流(I)电压(U)电阻(R)U

=U

1=U

2=……=U

nI

=I1

+I

2+……

+I

n电流分配(并联分流)电功率分配P1∶P2=

R2∶R1

(反比)(反比)接到电路中。两端分别相连。②电流路AR1R2U由欧姆定律:∵并联∴

I总=I1

+I

2各支路中的电流分别为:又∵

U

=U

1=U

2导出公式是:I1I2I总得:结论:3、并联电阻公式的推导法干路中的电流为:特点:并联后的总电阻,比电路中任何一只电阻都要小。并联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AR1R2U由欧姆定律:∵并联∴I总=I1+练习解:∵并联∴U

=U

1=U

2由:I

=I1

+I

2I

2=

I

总-I1

=得:-I16V1.2Ω-

2A=由:得:6V0.5A=12Ω=3A=

I

1R

1=

2A×3Ω=

6V

1、电阻R

1、R

2

并联接在电路上,总电阻为1.2Ω,R

1=3Ω,R

1的电流为2A。求:⑴电路两端的电压;⑵通过R

2

的电流;⑶R

2

的阻值。电路两端的电压:通过R

2

的电流:R

2

的阻值练习解:∵并联∴U=U1=U2由:I=I1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关系

。△探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的关系。解:由:R1两端的电压为:得:又∵并联∴U

=U

1

=U

2得:或:结论成反比⑵并联电路可以分配电流,因此也叫“分流电路”简称为“并联分流”。,推导出:R2两端的电压为:AR1R2I1I2⑴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比与电阻之比关系2、关于并联导体的总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B、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电阻之和的倒数;

C、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D、都不对。√2、关于并联导体的总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如图2所示电路,R

1∶R

2=2∶1,电流表的读数为3A。求:⑴通过R

1、R

2

的电流之比。⑵通过R

1、R

2

的电流多大?解:⑴通过电阻的电流之比I

1∶I

2:由:得:I

1∶I

2=R

2∶R

1

I

1∶I

2=1∶2

⑵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

1:由:即:得:通过电阻R

2的电流I

2:由:I=I

1+I

2

得:I2

=I-I

1=3A-1A=2A3、如图2所示电路,R1∶R2=2∶1,电流表的读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串并联电路分析与计算教学课件电学公式表名称内容(规律,定义,定律)公式意义电流强度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表一:电学公式表名称内容(规律,项目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意义电路关系式IURWPQ分配关系式电流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表二:项目串联电路并联电

管仲列传

司马迁

管仲列传卓越的政治家管仲卓越的政治家管仲管仲坟墓

管仲纪念馆管仲坟墓管仲纪念馆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管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3、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重要语句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6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只辅佐他称霸主吗?5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重要实词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

3、鲍叔遂进管仲4、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5、吾尝三战三走

6、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交往占便宜推荐经商逃跑为---而死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7、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9、管仲因而信之10、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11、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废除整顿使---守信用小看扶持纠正7、俗之所否,因而去之8、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9、管仲因

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

2、公子纠败,召忽死之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名词作动词,称霸为动用法,为---而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名作状,向南词类活用1、齐桓公以霸2、公子纠5、桓公实北征山戎

6、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

7、贵轻重,慎权衡8、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名作状,向北使动用法,使---守信用形容词作动词,重视意动用法,轻视5、桓公实北征山戎6、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7、

文言句式1、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被动句管仲既用,任政于齐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语意被动,被任用见---于表被动文言句式1、判断句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3、介词短语后置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在天下显扬4、宾语前置句岂管仲之谓乎用“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3、介词短语后置句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纷争。各诸侯国君主为了在乱世中求得生存纷纷招揽贤才,因此,一些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方面有才能的人,不论其身份地位的贵贱都得以重用。管仲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在鲍叔牙的举荐下,齐桓公抛弃前嫌,任他为齐相,从此他有了用武之地,其政治才能也得以充分展现。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小结: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小结: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课后作业:文本67页的”阅读与探讨“。课后作业:谢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谢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他为人物作传,不仅着力刻画人物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还用心发掘人物为什么这样做;不仅关注人物在历史中如何生活,还探讨人物的命运究竟被什么力量所决定。这些思考和探索,或融会于事件描写,或托借于人物语言,有时也直接表现为议论和评述。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作者本着“读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