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合金相结构汇编_第1页
3合金相结构汇编_第2页
3合金相结构汇编_第3页
3合金相结构汇编_第4页
3合金相结构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合金相结构相: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晶体结构和性质并以界面相互隔开的匀整组成部分。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中间相:A、B两种元素按固定的比例形成合金,合金的结构与全部组元均不同。其成分多数处在A在B中的溶解度和B在A中溶解度之间。固溶体: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匀整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溶质原子占据主晶相质点位置一部分或间隙位置一部分,仍保持一个晶相,这种晶体称为固溶体。依据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的位置,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大类。一、置换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溶质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溶剂原子所形成的固溶体。若溶质与在溶剂相中以随意比例固溶,这种固溶体称为连续型(无限型)固溶体。连续置换固溶体中两组元原子置换示意图2.3.1固溶体

若溶质在溶剂相中只有部分固溶,这种固溶体称为有限型固溶体。

二、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原子尺寸因素相互替代的原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原子尺寸的影响主要与溶质原子的溶入所引起的点阵畸变及其结构状态有关。△r越大,溶入后点阵畸变程度越大,畸变能越高,结构的稳定性越低,溶解度越小。r=15%时,有利于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固溶体(无限固溶体)。2.晶体结构

溶质与溶剂晶体结构相同,是形成连续固溶体的必要条件。结构类型相同,有利于提高溶解度。r>30%时,很难或不能形成固溶体。15%<r<30%时,形成有限固溶体;3.化学亲和力(电负性的因素)

电负性相近有利于形成固溶体,电负性相差很大时将形成中间相或化合物。4.原子价(电子浓度)因素电子浓度:指合金相中各组元价电子总数与原子总数之比。对含有过渡族元素的电子化合物,过渡族元素的价电子数看做零(d层的电子未被填满)。x为溶质的摩尔分数,A、B分别为溶剂和溶质的价电子数。此外,固溶度还与温度有关。

极限电子浓度指合金在最大溶解度时的电子浓度。超过此值时,固溶体就不稳定而要形成另外的相;极限电子浓度与溶剂晶体结构类型有关。对一价金属溶剂:晶体结构为fcc,极限电子浓度为1.36;bcc时为1.48;hcp时为1.75。三、间隙型固溶体

若溶质原子比较小,r41%时,它们能进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位置内,这样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型固溶体。溶质原子一般比晶格间隙的尺寸大,间隙固溶体都是有限固溶体,而且溶解度很小。

原子半径较小(<0.1nm)的H、C、B元素简洁进入晶格间隙中形成间隙型固溶体,例:钢就是碳在铁中的间隙型固溶体。固溶度影响因素:溶质原子的大小溶剂晶体结构中间隙的形态与大小如:c在γ-Fe中,w(c)=2.11%;在а-Fe中,w(c)=0.0218%思索:若c占据γ-Fe中全部的八面体空隙位,那么γ-Fe中溶解c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四、固溶体的微观不匀整性完全无序偏聚部分有序完全有序溶质原子取何种分布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能:

从热力学平衡态角度可将无序固溶体的溶质原子看作是宏观上匀整,微观上并不匀整。有序固溶体: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分别占据固定位置,每个晶胞中溶质和溶剂原子之比都是确定的。例如:在Cu-Al合金中,Cu:Al原子比是1:1或3:1时从液态缓冷条件下可形成有序的超点阵结构,用CuAl或Cu3Al来表示。

固溶体有序化应满足什么条件?(1)异类原子间结合能大于同类原子;(2)成分为确定比例;(3)有序化温度以下。短程有序参数五、固溶体的性质1、点阵常数变更对置换固溶体:rB>rA时,溶质原子四周点阵膨胀,平均点阵常数增大;rB<rA时,溶质原子四周点阵收缩,平均点阵常数减小。对间隙固溶体:点阵常数随溶质原子的溶入总是增大的,点阵常数变更的影响比置换固溶体大得多。2、产生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上升。3、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变更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更。中间相:由两种或多种组元组元A和B形成晶体结构与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该新相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称之为中间相。2.3.2中间相可以是化合物或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称其次类固溶体或二次固溶体)。电负性、电子浓度和原子尺寸对中间相的形成及晶体结构都有影响。

中间相的原子间结合方式属于金属键与其他典型键(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键)相混合的一种结合方式。1.正常价化合物(A2B,AB2,A3B2)一些金属元素与电负性较强的ⅣA,ⅤA,ⅥA族的一些元素依据化学上的原子价规律所形成的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与组元间电负性差有关。电负性差越小,化合物稳定性…?.。随电负性差的下降由离子键、共价键到金属键,熔点下降,MnS、Al2O3、TiN、ZrO2等其结合键为离子键;如SiC是共价键,;少数也有以金属键结合,如Mg2Pb。AB型--

NaCl型、立方ZnS型和六方ZnS型

AB2型-

CaF2、反CaF2结构

它们的成分可用分子式表达,一般为AB、A2B(AB

2)型。如Mg2Pb、Mg2Sn、Mg2Ge、MgSi等※

它们的晶体结构对应于同类分子式的离子化合物结构。2.电子化合物(休姆-罗瑟里相)电子浓度是确定晶体结构的主要因素。凡具有相同的电子浓度,则相的晶体结构相同。电子化合物大多是以第Ⅰ族或过渡族金属元素与第Ⅱ至第Ⅴ族金属元素结合而成。它们的结合键以金属键为主,具有明显金属性质。尺寸因素和电化学因素对结构也有影响。电子浓度值为21/14时,在不同条件下可为困难立方结构和密排六方结构。电子浓度不同,其对应的晶体结构的类型也就不同。常见的电子浓度值有21/14、21/13、21/12。

相应的化合物分别称为β相、γ相、ε相。电子浓度=3/2(21/14)21/1321/12体心立方困难立方β-Mn结构γ黄铜密排六方密排六方CuZnCu6Si

Ag3Al

Cu5Zn8CuZn3Cu3SiCu3Ga3.受原子尺寸因素限制的化合物

当两种原子半径相差很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倾向于形成间隙相与间隙化合物,而中等程度差别时则倾向形成拓扑密堆相。

1)间隙相与间隙化合物:

通常是由过渡族金属原子与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非金属元素氮、氢、碳、硼所组成。

(1)间隙相:当rX/rM<0.59(Δr>=41%)时,形成具有简洁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如fcc、bcc、hcp或简洁立方,通常称它们为间隙相,相应的分子式也较简洁,如M4X、M2X、MX、MX2等。

金属原子占据正常晶格位置,而非金属元素原子规则地分布于晶格间隙中。rX/rM<0.414时,进入四面体间隙;rX/rM>0.414时,进入八面体间隙。

MX:面心立方(VN)、体心立方(TaH)、简洁六方WCX填满八面体间隙或占据四面体间隙的一半MX2:面心立方(仅在氢化物中出现,ZrH2)X填满四面体间隙或H原子成对地填入八面体间隙M2X:密排六方(如Fe2N)、面心立方(如W2N)X填满四分之一的四面体间隙或一半的八面体间隙M4X:面心立方(如Fe4N,Mn4N)X在晶胞中占据一个八面体间隙间隙相的成分可在确定范围内变更,可视为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间隙相不仅可溶解其组成元素,而且间隙相之间可以互溶,如TiC-ZrC,TiC-VC形成无限固溶体。

间隙相中原子的结合键为共价键和金属键,几乎全部具有高熔点和高硬度,是合金工具钢和硬质合金中的重要组成相。(2)间隙化合物:当rX/rM>0.59(30%<Δr<41%)时,形成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也较困难,通常称它们为间隙化合物,相应的分子式也较困难,通常是过渡金属与碳元素形成的碳化物,如钢中常见的Fe3C、Cr7C3、Cr23C6等。间隙化合物中的金属常被其他金属置换形成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如Fe3C中溶入确定的Mn,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B)。

间隙化合物中原子间的结合键为共价键和金属键,具有较高熔点和高硬度(不如间隙相),是钢的主要强化相。C、Fe原子半径比为0.63;正交晶系;一个晶胞中12个Fe,4个C;Fe原子可被Mn,Cr,Mo,W,V等置换,形成合金渗碳体(Fe,Mn)3C等

;C原子可被B置换,但不能被N置换。2)拓扑密堆相(TCP相)由两种大小不等金属原子构成的中间相,大小原子以确定比例搭配(固定的原子比),形成的新相配位数大于12,或致密度大于0.74,统称为拓扑密堆结构相。

属于这类结构的有:Laves相、σ相结构等。

间隙全是四面体间隙,空间利用率和配位数很高(12,14,15,16),致密度高于等径球组成的面心立方,具有拓扑学特点。由配位数(CN)为12,14,15,16的配位多面体堆垛而成,每个面都是三角形。配位多面体是以某一原子为中心,将其四周紧密相邻的各原子中心用一些直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多面体。特点:拓扑密堆相中的配位多面体

b.呈层状结构。原子半径小的原子构成密排面,其中嵌镶有原子半径大的原子,由这些密排层按确定依次堆垛而成,从而构成空间利用率很高、只有四面体间隙的密排结构。原子密排层系由三角形、正方形或六角形组合起来的网格结构通常用确定符号表示:取网格中的任一原子,依次写出围围着它的多边形类型。原子密排层的网格结构(a)36型(b)63型(c)3·6·3·6型(d)32·4·3·4型二元典型的分子式AB2,rA/rB=1.05-1.68

,有MgCu2结构,MgZn2结构,MgNi2结构。镁合金的强化相,以针状析出于基体。(1)Laves相MgCu2结构:困难立方电子浓度1.33-1.75MgZn2结构:困难六方电子浓度1.80-2.0MgNi2结构:困难六方电子浓度1.80-1.90MgCu2是困难立方结构,每晶胞有16个Cu原子,8个Mg原子,Cu位于小四面体的顶点,Mg位于各小四面体之间的空隙中;Mg原子四周有12个Cu原子和4个Mg原子,故配位多面体为CN16;Cu原子四周有6个Cu原子和6个Mg原子,故配位多面体为CN12;

MgCu2型结构故:MgCu2结构可看成由CN16与CN12配位多面体相互协作而成。(110)MgCu2结构中A,B原子分别构成的层网结构

3.6.3.6网络

通常存在于过渡族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中,分子式AB或AxBy,如FeCr,FeMo;也可以是以化合物为基的固溶体。常温下硬而脆,对合金性能有害。σ相为四方结构,轴比c/a=0.52,单位晶胞中有30个原子。在Cr系不锈钢中出现的σ会面引起钢的脆性。(2)σ相4、超结构(有序固溶体)对某些成分接近于确定的原子比(如AB或AB3)的无序固溶体中,当它从高温缓冷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溶质原子会从统计随机分布状态过渡到占有确定位置的规则排列状态,即发生有序化过程,形成有序固溶体。

长程有序的固溶体在X射线衍射图上会产生外加的衍射线条,称为超结构线,所以有序固溶体通常称为超结构或超点阵。1)超结构的主要类型几种典型的超点阵结构Cu3AuI型超点阵

CuAuⅠ型超点阵

CuAuⅡ型超点阵

β黄铜(CuZn)型超点阵

Fe3Al型超点阵

MgCd3型超点阵几种典型的超点阵结构(C)CuAuⅡ型超点阵(d)β黄铜(CuZn)型超点阵5个小晶胞构成一个反相畴(e)Fe3Al型超点阵(f)MgCd3型超点阵

8个体心立方单胞组成一个大单胞,Fe占据顶点和4个体心,另外4个体心位由Al占据。2)有序化和影响有序化的因素有序化的基本条件是异类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大于同类原子间的吸引作用,从而使有序固溶体的自由能低于无序态。用长程有序度参数S来定量表示有序化程度:P为A原子的正确位置上(完全有序时此位置为A所占据)出现A原子的几率,完全有序时,p=1;XA为A原子在合金中的原子数分数,完全无序时,p=XA

。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过程是依靠于原子迁移来实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