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大棚冬莴笋和生菜栽培技术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棚冬莴笋和生菜栽培技术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大棚冬莴笋和生菜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大棚冬莴笋和生菜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冬季栽培应选用耐寒性强而较早熟的品种来栽培。莴笋可选择棚选1号、挂丝红、圆叶白皮、尖叶鸭蛋笋等;生菜可用玻璃生菜、绿湖生菜、黑核、大湖软尾敬叶等。(2)培育壮苗。冬莴笋9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中下旬定植,1~2月收获,冬生菜10~11月播种,结球类型9月下~10月上播种,11~1月定植,1~2月收获。均采取大棚育苗床育苗。一般每亩苗床用种500~750克,可栽10亩大田。播后畦面盖一层旧薄膜保湿,3天后可出苗,出苗后揭去薄膜。并分别在幼苗出齐后,和二叶一心时及时间苗两次,使幼苗均匀分布,生长健壮,苗距3~5厘米。第二次间苗后,施一次液肥促幼苗生长,或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苗床温度控制在15~20℃最宜,不要超过24℃。长有4~5片真叶,35~40天苗龄时定植于大棚中,苗龄不宜过长,谨防秧苗徒长,胚轴过长。(3)整地定植。前茬收获后立即清园,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上杂肥3000千克,另外增施过磷酸钙4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土肥混匀后整细整平,4~6米宽大棚内做两高畦,中间沟宽40厘米,定植前10天扣棚增温。畦面宜覆盖地膜,以增土温。栽植密度莴笋25厘米×25厘米,生菜20厘米×15厘米。(4)定植后的管理。①大棚温湿度管理。莴笋、生菜茎叶生适温11~18℃,20℃以上生长不良,易窜苗,幼苗能耐5℃低温,成株0℃下易受冻。冬季栽培正值寒冬腊月,要注意防寒保温,控制温度白天15—20℃,夜间不低于5℃为宜,在适宜温度下尽量加大通风,在湿度偏大的情况下,及时通风散湿,以减轻病害发生,气温0℃以下,棚内要多层覆盖保温。②浇水施肥。定植浇两遍缓苗水后,可进行中耕,以利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缓苗后10~15天,配合浇水,追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25~30千克,以利笋茎肥大或结球。后期浇水的时候,以膜下沟灌为宜,不要直接浇到植株上。(5)防病治虫。主要防治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及蚜虫。均以控制大棚湿度,通风防病为主。①霜霉病:用种子重量o.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用40%乙磷铝200倍液,75%百苗清5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每亩喷液50千克。7~10天一次,连续2~3次,②软腐病:及时清除病株,拔除后穴内可填以消石灰进行消毒灭苗,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5000倍液,50%代森铵600倍液等,喷药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为重点。⑧苗校病: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25%多菌灵400倍液,或50%托布淖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共喷2~3次,④蚜虫,参照本书“大棚蔬菜病虫防治。”(6)收获。莴笋成熟时的标志是心叶与外叶的最高叶一样高,株顶部平展,这时嫩茎已长足,品质最好,应及时采收。如延迟采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