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姐姐》杂志样文_第1页
《知心姐姐》杂志样文_第2页
《知心姐姐》杂志样文_第3页
《知心姐姐》杂志样文_第4页
《知心姐姐》杂志样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孩子多准备几把“尺子”文/于惠

照片上这个叫壮壮的男孩已经12岁啦。我很喜欢他,喜欢他的善良,喜欢他的憨厚,喜欢他大大的脑袋,喜欢他爱听《小兵张嘎》的故事.....壮壮和我走在一起时,会唧唧喳喳地说很多话,有好吃的也会惦记给我拿一份。我和壮壮妈妈是朋友,但是对她喜欢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壮壮一直看不惯。每次教训孩子,她都有认为非这样不可的理由(比如上课时走神、比如写作业不专心、比如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做题,不去细心琢磨最便捷的方式、比如撒谎……)。我见过壮壮妈气急了打孩子的样子,实在是不忍心多看。我怎么也不能理解父母用这样粗暴的方式能教育好孩子。直到有一天,我也对壮壮实施了一回“暴力”。每个礼拜五下午放学后是我给壮壮单独上Flash课的时间。本来他应该跟着周三下午来上课的四个学生在一起学的,但是他太容易被外界干扰,旁边学生的任何动静都会影响他的情绪和思维,有时候他夸张的声音也会影响其他学生,于是我决定单独辅导他。因为我们之间本来就很熟悉,壮壮在上课的时候很随意。这样其实也挺好,随意的上课状态也正是我努力想营造的氛围。随意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快乐的心情去进行创作,可是那一天,壮壮的随性却让我勃然大怒。

那节课上,壮壮在练习我刚教授的内容,他想按照我的方法创新更有趣的画面,但是创新10分钟后出现了障碍,他就泄气了,打算全部关掉重来。我赶紧按住他的手说:“先不要关,咱们再……”他没等我把话说完,就飞快地把我的手拨拉开,抓住鼠标继续按,我匆忙加快语速,用手再次阻拦他:“不要关,可以改好的……”,没想到他越发着急了起来,一定要关掉,在互相争夺中,软件终于被他关掉了。看到他一脸得意的样子,我简直要被气疯了,我用手狠狠地推了他一把,差点把他推到地上,我瞪着他,大声训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要关?为什么不听我把话说完?”他吃惊地看着我,仿佛从没见过我一样。看着他眼眶里含着的泪水,我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就像壮壮的妈妈,因为我的做法和她一样粗暴。

我稳了稳情绪,调整了口气,平静地跟他说:“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关吗?你那10分钟做的东西多宝贵呀,更重要的是你出的那个问题一点也不复杂,修改的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以后才可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改错也是学习的机会。”

壮壮含着泪点了点头。

看他那个样子,我也觉得心里很不好受。是不是该换种评价标准给这个孩子呢?他平时被妈妈管束得太多了,反抗能力才会变得这么强。刚才抗拒我关电脑的时候,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斗士”,盲目地想要实现自己最初的想法……下一次,我不妨等他把想做的做完,再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再用这样的暴力激发他内心的暴力。于是,我在心里悄悄地换了把“尺子”。接下来上课的情况好多了,壮壮遇到需要关掉软件或转换软件前会提前跟我商量:“关掉好吗?”不过,制作到一半的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我发现课上新讲的内容壮壮并没有听进去,他想做的动画跟我所讲的新功能根本八竿子挨不着边。那,这节课不是白讲了吗?!壮壮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喜欢钻在自己的想法里琢磨。是让他重新跟着我的安排走好呢?还是顺着他的思路走下去?课可以白讲,但是孩子瞬间的灵感不能忽视,这个才是一个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就这样,我悄悄地在心里又换了把尺子。我肯定了壮壮的想法,鼓励他继续做下去。他很兴奋,马上闷头研究起来。制作动画是个复杂的过程,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让他的想法无法顺利进行。动画做到一半又卡住了,怎么也进行不下去。壮壮泄气了,刚才的热情被浇灭了不少,他懊恼地坐在那里,不想再动手做下去。怎么办?我是该要求他不放弃,接着做下去,还是再想其他的办法?我在犹豫。强迫永远不能产生动力,为了保护他那些瞬间即逝的灵感,我决定再换把“尺子”。我想,只要壮壮对做Flash保留一份愉悦的兴趣,就是上课最大的成就。孩子逃避畏难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加深会慢慢改善的。现在我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护他对做动画的好奇心和兴趣。我对壮壮说,只要他能够清晰地表述自己的创意,操作软件、实现创意的事情交给我来办。最终,在壮壮的“悉心指导”下,我帮他实现了连我自己都觉得创意非凡的动画效果。壮壮不但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所有创意,还独自承包了为动画效果配音、录音的全部工作。壮壮在这个课程上找到了实现创意的快乐,他很开心。我也在教壮壮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来为他的兴趣保鲜,我同样很开心。我真希望,壮壮妈妈也能找到更好的途径来和壮壮沟通,再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在心里多换几把“尺子”。

只有两个学生的乡村小学文/子非这是吉林抚松长白山林区深处,一个名叫西岗的小山村里的乡村小学。几间红砖瓦房和房前不到一亩地的场院,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如今,这里只有空荡荡的教室和场院里落寞的篮球架。这时,我看见9岁的尹秀杰从屋门里探出头来朝我们张望,身后是她11岁的哥哥尹德富。从早些年开始,村里的适龄儿童,只要家境稍好一点的,都陆续去镇上或者县城的学校读书了。尹家兄妹俩是个例外,因为父亲瘫痪在床,仅靠母亲一个人打零工支撑起这个家,所以他们只能留在这里上学,成为西岗小学最后的两名学生。而西岗小学也因为尹家兄妹俩,成为中国最小规模的乡村小学了。“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学校也要开起来。”西岗中心校的王敬明校长,一早就到村口等候我们,踏着没过脚踝的雪,带我们走访西岗小学。这个皮肤黝黑的东北汉子,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西岗这里因为是林区,交通非常不方便,不少村子没有公路,车子根本进不去,孩子上学不可能都集中到中心校来。所以,尽管学生不多,但中心校下辖的八个村小都正常开学。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得安排老师过去教学。”安排在西岗村小教尹家兄妹的陆老师是个清清秀秀的年轻女教师。由于交通不方便,陆老师干脆就把家搬到了教室隔壁。冬天,原先的教室太冷,天天生火炉子太费事,陆老师干脆把教室搬到了自己住的屋里。两张课桌,一块黑板,再加一张教师办公桌,就是一个教室。墙上贴着视力表,还有兄妹俩的“PK台”早上八点,陆老师开始给两个孩子上课。这是一节数学课。先给哥哥尹德富上六年级数学,再给妹妹尹秀杰上四年级数学。虽然只有两个学生,老师教得依然一丝不苟,起立,问好,教学常规也不因为只有两个学生而被省略。窗外白雪皑皑,屋里热气氤氲。阳光洒在老师的背上,又洒在孩子的脸上。孩子课上不时露出的纯真笑靥让一旁听课的我们心生感动。教育原来可以如此简单,一间小屋,一块黑板,一位教师,两个学生足矣。然而尽管是这样简单,甚至是简陋,教育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不仅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而且,因为没有复杂的教学设备,没有眼花缭乱的教辅手段,教育在这里显得那么真挚,那么质朴,那么温暖,那么明亮,一如窗外无边的雪原,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第二节课后,该做课间操了。尹秀杰和尹德富走出教室,来到雪地里,列队站好。今天,知道有客人来,兄妹俩特地穿上新年才穿的衣裳。妹妹的红毛衣在蓝天白雪之间显得尤其鲜艳。随即,老式的大喇叭在屋檐下响起。据说孩子们做的课间操是西岗中心校老师自己编排的。音乐,极富动感的现代音乐,不可思议地响彻在这林海雪原的深处,响彻在这被大雪深埋,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两个孩子随着音乐在雪地里伸展、腾跃,动作流畅、舞姿优美,宛若两只翻飞的春燕。那样矫健动人的身姿、那样蓬勃欢腾的生命气象,让我们这些身处大都市教书的老师们看得激动万分!兄妹俩正在做课间操在这一刻,我的镜头无法不追随着两个孩子和他们的老师,也无法停止按下快门。惟愿影像能凝固每一个洋溢生命激情的场景,能见证新时代乡村教育的最动人一幕。然而,也是在这一刻,我不能不问,为什么在城市里那些教学条件优越的校园里,我们看不到这样健康的孩子,看不到这样鲜活的教育?在京沪广这样的大城市,生均经费高达每人每年几千元,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重压下无法舒展,无路可逃的生命。优越的物质不等于优质的教育,教育的均衡不是教育条件的均衡,而是教育精神、教育良知的共识共践。在西岗,在和西岗一样的中国偏僻的乡村里,教育也许可以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却可以有对生命的尊重,对天性的顺应,对体魄的修炼,对梦想的根植,却可以有真正的人类教育。在这一刻,我又那么热切地希望,希望尹家兄妹俩长大成人之后,能看到这些照片,能看到他们曾经拥有的珍贵童年,也能看到那些为他们的童年努力着的人们。柔软的心文/王笑妍我收拾好桌上的东西走了出去,进了冬天以后,北方的天气当真是不可小觑,我裹紧了羽绒服又掖好了围脖,仍是觉得冷风嗖嗖地往身体里钻。走到收发室的时候,门卫老刘叫住了我,从一堆快递里拿了一份给我。我看了看信封,知道一定是杂志社寄来的样刊。当然,发表作品的人并不是我,而是我的学生们。我常常把平时他们写的好文章打印出来推荐到各中学生杂志社去,孩子们都很幸运,时不时就有喜讯传来,这种时候不仅学生的小脸笑得灿烂,连我都发自内心地高兴。不知道今天又是哪个幸运儿发表作品了。走进温暖的房间,我迫不及待地撕去了包装,首先浏览目录:眼前就又出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董瑄,屈指算来,这已经是她第三次发表作品了。上次她写的作文标题叫《花的梦》,我还记得因为此文,编辑特意通过QQ问我:“王老师,董瑄的文章,真的是她自己写的吗?”我回答:“是啊,基本上没有改动,怎么了?”编辑便说:“真想不到,一个小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文笔那么美,又饱含感情,王老师,您的学生可是个小神童啊!”我打心眼里高兴编辑能这么认同我学生的文章,同时自己也有些疑惑,为什么董瑄就可以经常发表文章呢?难道她真的是小才女小神童吗?我为自己沏了一杯热茶,一边喝,一边看着那绿绿的茶叶在透明的杯子里舒展,我想到了董瑄的一些事情。董瑄家和我家住一栋楼,常常在上学放学的时候看到她和她的妈妈。每次碰到的时候董瑄总是老远就喊我,然后她妈妈也点头对我微笑。态度很得体,不冷漠也不过分热情,并没有因为我是她们家孩子的老师就刻意嘘寒问暖。我有时下楼晚一些,总能看见董瑄和她母亲走在上学的路上。自从看了董瑄的那篇《你在左,我在右》的作文,我便仔细观察了一下董瑄和妈妈走路时的位置:董瑄和妈妈走路,总是刻意地走在外面的。有一次碰巧遇到她妈妈,我就笑着对她说:“董瑄和你走路时,经常走在外面,看来她已经学会保护妈妈啦!”她妈妈就笑着说:“可不是,以前总是让她走在里面的,可是上了四年级之后就非要走在外面了,说自己长大了,也要像爸爸那样照顾妈妈的安全了。”听了她的话,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着雨,校门口有一群家长都打着伞伸长了脖子等着自己家孩子出来,靠近门口的地方早就被堵了个水泄不通,见孩子出来就连跑带颠地接过去,生怕孩子被雨浇到一星半点。可与大家不同的是:董瑄却是自己走出去的,直到走到校门口的拐弯处,才找到了她的妈妈,当时她很自然地接过了妈妈手里的雨伞,高举着胳膊撑着伞。我看着伞一会儿歪向她妈妈那边,她妈妈就扶正了,不一会儿又歪了过去,她妈妈又扶过去。娘儿俩乐此不疲,时不时地一阵笑声就从细雨中飘过来。我走在她们身后,也不禁露出笑容。这时,董瑄把伞塞进妈妈手中,弯下腰,给她妈妈系起了鞋带,动作无比自然,一气呵成,显然是平时做过多次了。系完以后,娘俩肩并肩走了,我盯着那双背影,想了很多。我曾经问过董瑄:“你能写出这么让人感动的作文,是缘于你的天才呢?还是缘于你的心灵?”董瑄说:“我也不知道缘于什么,我就是把生活中的小事如实地写下来了。”我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正所谓不能凭空建造楼阁一样,越是生活中的小事越有接地气的感觉吧。可我似乎又觉得还有什么我没发现的东西,我把目光又更多地投射到了董瑄和她的家庭环境中去。我发现董瑄很开朗,和男孩女孩都玩得很好,一到下课她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朋友,他们一起摆弄那些大人看起来很幼稚的小玩具,也一起分享各自的小零食。我发现董瑄更善于分享,也许是她家开着小超市的缘故,她的兜里总有些许糖果,她也常常分给别人,看她的表情总是那么自然,既没有刻意的大方,也没有做作的慷慨。北方的冬天很冷,也很美。大雪纷纷扬扬下起来的时候,恍如身在水晶球里面的世界。可是雪停了之后,扫雪就是个讨厌的差事。我在这楼里住了两年多了,冬天的小区里永远是干干净净的,因为每当雪停,董瑄一家包括她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会早早地出来扫雪。古人曾说:“各家自扫门前雪,哪顾他人瓦上霜。”可这句话在他们一家的眼里似乎并不成立。对于他们家来说,仿佛整个小区全都是他们的院子,每到下雪,他们都会默默地将小区里每条小路上的雪扫得干干净净,连扫雪的工具都配备得那么全。有一次,雪下了整整一夜,早起后,我特意到阳台上往下看了看,果然看到他们一家都已全副武装地在路上扫雪了。董瑄就跟在她妈妈的身后,戴着手套和帽子,撅着屁股,拿着扫把扫得很认真。不一会儿,小区里的其他人也都加入了扫雪的行列,洁白的飞雪里,一条条干净的小路很快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看着那些可爱的身影,只觉得寒冬腊月也没那么冷了。我穿上鞋,也下去和他们一起扫雪了。关于董瑄到底是不是写作的小天才,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每当我看到董瑄的笑脸,听到从她们家里传出来的祥和的笑声,我又觉得这个答案已经在心灵里成形了。人都说言为心声,其实好的文章也是心灵的投影仪呢!一个12岁男孩的理想文/王悦薇班里有一个小孩叫小宇,他是个皮肤黑黑,个子高高的男孩。四年级的时候,有天上思品课,主题是“我的理想”。小宇站起来,很认真、很严肃地说:“我的理想,是开一家粮油店。”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哈哈笑起来。他不为所动,继续说:“这家粮油店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888粮油店’。我之所以想开这家店呢,一是因为我叔叔开了一家这样的店,生意不错,很赚钱,二是因为现在食品安全不让人放心,我打算搞几块田,这家店所有的粮食和植物都是我自己种出来的,可以完全保证质量,大家可以放心吃。我也吃,边吃边卖。货品都非常便宜,不是八毛一斤,就是八块一斤,所以起名叫‘888’。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还决定在创业前先捡两年破烂,为开店攒够原始资金”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为他鼓起了掌。我也很赞叹他,夸奖他很有头脑。他涨红了脸,兴奋地坐下。我以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小孩嘛,理想嘛,还不是说说而已。听起来很美,也很天真,不过是为我们这些自认为身心苍老的成年人提供一些感叹和惆怅。转眼到了五年级的下半学期。这天,我带队去美术馆搞活动,小宇也去了。下午很热,学生们吵吵嚷嚷地去买水喝。我也买了瓶水,很快就喝完了,正想找个垃圾筒扔掉,小宇跑到我跟前说:“哎,老师,你这个瓶子给我吧。”我随手把瓶子递给他。只见他接过去,熟练地往地上一放,用脚一踩,瓶子被踩瘪了。再一看,他手里拿了好几个这样被踩瘪的瓶子。“干吗?”我问。他嘿嘿一笑,说:“我攒着卖钱啊。”旁边的女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刚才他盯着我赶快把水喝完呢。”“老师,他踩瓶子的脚法好专业啊。”我忍不住又问他:“你一直在这样收集吗?”“是啊,”他一边整理瓶子一边回答,“我攒够一堆瓶子了就会拿去卖,每次都能卖十几块钱呢。我把这些钱都攒着。我不是说过要开家粮油店吗?这就是我的原始资金了。”我又吃惊又敬佩。是的,敬佩,我第一次觉得,“理想”这个词是如此令我感动。在回学校的公交车上,小宇提着那一袋子塑料瓶跟我聊天。他告诉我,其实他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做计算机专家,最好是能做个黑客,很酷;第二个理想是做个医学博士,专攻肿瘤;第三个理想是开粮油店。“一开始肯定会亏点本,但是我有信心,最后一定能挣到钱!”他很自信地对我说。在他意气奋发的宣告下,我觉得很惭愧。关于理想,关于信念,几乎每一代人都会看不惯下一代人,表示担忧和鄙夷。曾经,“60后”认为“70后”愤青,“70后”认为“80后”娇生惯养,“80后”认为“90后”脑残,而当“90后”迈入20岁门槛的今天,又开始担心“00后”、“10后”是被电脑化的一代。其实撕下这些年代标签,你会发现,每一代年轻人都值得期待。他们最终,也一定会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担当所在。送你一本《绿皮火车》文/王悦薇我曾遇到过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永远在打瞌睡。我走下去轻拍他的肩膀,他勉强睁眼看我一下,继续睡觉。偶尔不睡的时候,他也从不听课,即便是上课前师生相互鞠躬问好,他都不肯站起来,只用轻蔑的眼神斜视着我。不写也不交作业,问他为什么不写,他就满不在乎地回答:“不会。”终于有一天,我对他失去了耐心。那天课上,他再一次睡着的时候,我发火了,走下台,狠狠地拖起他:“不许睡!认真听课!”他一把甩开我的手,继续趴下睡觉。我又拖起他,他再甩。最后,他冲我大吼:“去你妈的!”然后,他走到教室外的走廊里,仰面睡下,怎么拖也拖他不起了。校长过来了,带走了他。再后来,校长告诉我,这个孩子有病理性的原因,白天嗜睡,要服用兴奋类药物;晚上又变得十分兴奋,难以入睡,要服用帮助睡眠的药物。也许是因为长期吃药的缘故,他胖了许多。校长还给我看了一个当地论坛上的帖子,是这个孩子的妈妈写的。她在论坛上向网友求助,问大家该对这个孩子怎么办。知道了这孩子上课睡觉背后的原因,我心里也挺难受。有天跟班里学生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们,对这个男生的印象怎么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他很讨厌,大家都不喜欢他,也没人跟他聊天。我听完心里又是一紧,这个孩子,该有多么痛苦,多么孤独,又多么无助啊。我想向他表示我的善意,但他并不领情。他偶尔有一次做完作业,写得还不错,我给他写了一大段评语,表扬他做得好。可是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他看到我还是那种漠然的表情。值周的时候,他被我查到迟到,我没有给他扣分单,因为影响到班级的分数,他会被班主任狠狠批评的。我只是提醒他明天再早五分钟起床试试,还拍拍他的肩膀,叫他加油。他不置一词,第二天还是迟到,不过比前一天稍微早了那么几分钟,我还是表扬他:“你比昨天有进步,明天再起早些试试。”“六一”节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去操场了,大家兴高采烈地参加“跳蚤市场”活动。我去教室巡视,发现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教室里。“你怎么不去呢?”我问他。他勉强笑了一下,说:“不想去。”“去吧,”我说,“很好玩的。”边说我边把风扇关掉,“赶快下去玩玩。”他“哦”了一声,这次听了我的话,下楼跟同学去玩了。我找他的同学谈话:“他太孤单了,所受的打击也太多了,他一定很痛苦。只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