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测控制测量方案计划_第1页
复测控制测量方案计划_第2页
复测控制测量方案计划_第3页
复测控制测量方案计划_第4页
复测控制测量方案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乌鲁木齐东二环二标控制网复测测量技术方案中交一公局乌鲁木齐东二环二标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四月十日

项目名称:控制网复测测量技术方案报告编制:何龙龙朱海文慧志廷姜利平李文斌景建民项目负责:姚永庆技术负责:何龙龙姜利平单位负责:何仁清提交单位:中交一公局乌鲁木齐东二环二标项目经理部日期:二○一六年四月十日审核意见:审核者:职务:年月日

目录1概述 1目的与任务 1区域概况、已有资料情况设计 12工作量与工期要求 1工作量 1工期要求 13计划投入的人员与设备 2计划投入的人员 2计划投入仪器设备 24技术路线 2主要作业依据 2数学基础 35控制测量 3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控制测量 66提交成果 67质量保证措施 6质量目标 6产品实现各过程管理制度 78安全生产措施 89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91概述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技术设计,结合本工程现状特证,编制本次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目的与任务在充分利用设计单位交桩控制网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设计及现状特征,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加密网布设。主要目的是为本工程施工放样、工程测量提供控制点。区域概况、已有资料情况设计乌鲁木齐东二环道路沿线从起点到终点方向,地面总体不断爬升,地面标高不断抬高。低山丘陵和山间河谷阶地,沟谷交替出现。乌鲁木齐东二环二标路线起点(K20+800)位于乌鲁木齐东山垃圾场南,路线途经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沙依巴克区;穿越36353部队及工九团军事用地,跨越的河流有和平渠,跨越的主要城市道路有东泉路、东大梁街、博格达路、明华街、红雁路、花儿沟街、延安路、燕儿窝路、河滩快速路、雅山中路、仓房沟路等城市主次干路以及部分支路。测区内现有设计院交桩GPS点位24个分别是:BD01、BD02、BD03、BD04、BD05、BD06、BD07、BD08、BD09、BD10、BD11、BD12、BD13、BD14、BD15、BD16、D179、KZ25、KZ26、KZ28、KZ29、KZ30、YB1、YB2。经踏勘,点位保存完好,由于一些点位相距路线较远,不适合作为本项目的控制点网点,在本次复测中剔除个点位,分别是:BD03、BD04、BD07、BD11、BD08、BD12、BD13、KZ29、KZ30。为方便施工放样本项目加密(50个)点位,分别是:JA10、JA11、JA12、JA13、JA14、JB01、JB02、JB04、JB05、JC01、JC02、JD01、JD02、JD04、JD06、JD11、JD12、JD14、JD15、JD17、JD18、JD19、JE01、JE01-1、JE01-2、JE01-3、JE02-2、JE05-1、JE06-1、JE07-1、FD01、FD02、JE08、JE09、JE10、JE11、JE12、JE13、JE14、JF01、JF02、JF03、KB28、KB36、BM11、BM16、D179、JF03、JF04、JF05。2工作量与工期要求。工作量工期要求3计划投入的人员与设备计划投入的人员计划投入仪器设备4技术路线主要作业依据数学基础5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1、基本要求(1)采用1995乌鲁木齐城市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2)GPS控制网采用静态方式施测,确保工程分段密度满足设计与施工测量要求。2、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本次四等复测野外数据采集均按GPS(公路一级)静态观测规范执行。(1)GPS网观测要求①GPS观测a.天线对中误差≤3mm,天线整平,圆气泡应居中。b.天线定向标志指向正北,误差不超过±3度。c.每段开机前,量取天线高,及时记录测站名,关机后应再量天线高作为校核,互差不大于3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d、作业期间,作业员不得离开现场,不得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防止其他人和物体靠近天线,遮挡信号。e.一个时段中不得改变数据采样间隔,不得改变天线位置。②GPS观测记录a.记录内容:测站点及编号、接收设备、观测时间、时段号、天线高。b.记录要求:原始观测值现场记录,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对于现场不可见内容允许后补;在数据传输后,应将记录内容写入数据中;接收机内存文件,卸到外存储介质。各级GPS控制网使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定位测量,其基本技术规定如下:等级项目四等卫星高度角(°)≥15时段长度静态(min)≥60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个)≥4数据采样率(s)10~30GDOP≤6同步观测接收机数≥2⑵GPS网观测精度等级平均距离(㎞)a(㎜)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闭合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条)四等≤10≤10≤101/80000≤10注:a.当边长小于5km时,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45000b.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①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σ=((a2+(bd)2)1/2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a—固定误差(㎜);b—比例误差系数(1×10-6);d—相邻点间距离(㎞)。②GPS网采用独立观测环和附合线路形式构成。联测己知点数,不应少于3个点。③GPS测量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同步观测接收机数≥2台,并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④GPS数据预处理使用随机携带的基线解算软件在微机上进行,解算结果应符合以下规定。边长中误差σ(mm)≤((a2+(bd)2)1/2边长互差ds≤2σ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规定如下表:等级限差类型四等(×10-6)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⑥GPS网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中4.1.5.-2之规定:;;;式中:—标准差(mm),n—同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GPS网异步环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公路勘测》中4.1.5-3式之规定:;;;式中:—标准差(mm),n—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满足《公路勘测规范》4.1.5-4之规定:;;式中:—为相应等级基线的规定精度。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经过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公路勘测规范》4.1.5-5之规定:;;式中:—标准差(mm)。高程控制测量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6提交成果①控制测量技术方案;②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③控制点展点图;④GPS观测手簿;⑤GPS平差手簿;⑥复测成果对照表;7质量保证措施为确保本项目成果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达到预期目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按照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1:2000)标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本工程的调查成果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本项目建立各道工序自检互查和各级检查制度,配备检查人员在每道工序跟踪检查,逐级进行过程把关。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来提高成果数据产品质量。质量目标交付的成果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级品率95%以上,确保工期。产品实现各过程管理制度产品实现各过程建立培训、记录、报告、协商、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调查成果质量。⑴培训制度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工作内容、流程、方法和质量要求等方面的技术培训。⑵作业记录制度作业过程各环节应做好必要的记录。⑶作业问题报告制度作业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实行报告制度,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报告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⑷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制度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处理的情况,必须进行记录。⑸成果数据安全与保密制度对产品实现各过程中重要的过程成果数据和质量控制记录必须保存,以保证成果数据可追溯查询。有关保密信息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传递,在工程实施中不得复制和丢失。必须按国家秘密测绘成果保密管理的规定进行索取、提供、使用和保管等。⑹质量控制制度对产品实现各过程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实施二检一审的质量控制制度。a.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成果资料进行认真的100%自检互查,产品合格后,交项目部检查员进行全面地检查;b.项目部检查员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修正后,由项目负责人对成果审核批准提交后,交局检部门组织检查人员进行再一次检查。c.局质检部门人员对项目部检查员检查合格的产品再一次进行把关检查,产品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并撰写检查报告。检查的内容和质量评定标准按相关规范规程和相关文件的规定执行。8安全生产措施项目负责人和作业组长是本项目相关工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各工序的生产安全,并对其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⑴组织人员进行出测之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⑵安全管理制度:本项目开始时组织参与项目人员统一进行安全学习,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搞好安全生产,对项目安全应按照以下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