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1讲_第1页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1讲_第2页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1讲_第3页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1讲_第4页
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第1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脚.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讲一、选择题1.(2016·汉中质检)“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eq\x(导学号38852003)(C)A.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世俗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名,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A、D两项均错误。题干不是地方制度,排除B项。2.(2017·韶关调研)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C)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解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夏商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家国同构;“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A项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D项错误。故选C项。3.(2016·四川凉山州三诊)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eq\x(导学号38852004)(C)A.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 B.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D.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解析]题干中“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的意思是虽然任人唯贤比任人唯亲好,但后世并没有,是因为这样会导致社会争斗激烈,说明任人唯贤也存在弊端,故A项错误;题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对社会有利,而宗法制的核心便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宗法制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故B项错误;题干中“故衡利而取重,掣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意思是制定立嫡制度对社会有利,故C项正确;题干中王国维强调的是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理由,并非单纯强调嫡长子继承,故D项错误。4.(2016·漳州质检)商鞅在变法中,注重从树立法律权威、规范国家制度和制定刑罚体系三个维度塑造秦国体制。这表明秦国(B)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 B.建立统一政治实体C.树立天下一统观念 D.致力完善法律体系[解析]商鞅变法是以法治国,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原则,与封建专制制度不符,故A项错误;从“注重从树立法律权威、规范国家制度和制定刑罚体系三个维度塑造秦国体制”,可知商鞅通过三个维度加强对国家的控制,建立统一的政权,故B项正确;商鞅采取的是政治措施,而不是树立思想观念,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完善法律体系只是商鞅改革措施的一个方面,故D项错误。5.(2017·郴州质监)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这表明先秦时期(D)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 B.等级政治走向消亡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 D.宗法礼制逐渐崩溃[解析]战国时期服饰多元仅仅是种现象,服饰由“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到多元化,背后显示的是宗法等级的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中衣冠服饰的变化并不是等级政治走向消亡的反映,根据所学知识等级政治也没有走向消亡,故B项错误;材料与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的是宗法礼乐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崩溃,故D项正确。6.(2016·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模拟)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如“文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胤”等分封在全国各地。据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这说明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eq\x(导学号38852005)(A)A.实际是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B.反映了扩大疆域的战略需要C.旨在建立天下共主的政治格局D.以先代贵族为主要分封对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从材料可以看出,周王把子弟、同姓贵族分封到各地当诸侯,周初的大规模分封诸侯,实际是统治阶级、姬姓宗族内部权力的再分配,故选A项。其它选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故排除。7.(2016·芜湖、马鞍山二模)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从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可以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都城的大小和实力并无直接的联系,实力强大也不能任意扩大都城的规模,A项排除;秦朝时期才出现集权体制,B项排除;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C项正确;“庙坛”材料信息不能体现,D项排除。8.(2016·郑州二模)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D)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解析]郡县制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逐渐转变,封建等级制度日益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革,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已经实现部落联盟向封邦建国的转变,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通过血缘组织管理,郡县制下地方通过官僚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向领土国家转变,故D项正确。9.(2016·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C)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解析]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A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10.(2016·广州模拟)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武王克商封国,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不同于商代的邦国,开始成为该地域的次级“统治中心”。据此可知,分封制eq\x(导学号38852006)(C)A.扩大了地方权力 B.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西周统治 D.瓦解了贵族政治体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根据材料“把所灭国及空隙地带作为封地,授予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西周的统治;A、B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D项错误。故选C项。11.(2017·潮州质检)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C)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平衡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错误。12.(2016·南阳质量评估)(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解析]题目中的“宗”应当理解为宗法制的“宗”,“君”应理解为周天子,“君权既并吞了宗权”指的是君权的扩张,不是两者的合并,故A项错误;君权的扩张是宗法封建制的强化,故B项正确;周天子的权力扩张,并不能说明宗法制的消亡,宗法制的权是转移给了君权,故C项错误;分封制度是君权的重要体现,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邯郸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82至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年份1982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合计100100100100一人户11.858.4612.1214.13二人户12.4314.2723.5128.67三人户20.6733.539.5837.57四人户23.2224.114.3111.11五人及五人以上户31.8319.6710.488.52——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答案](1)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答案]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答案]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化(或现代化)。14.制度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禘(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礼记·丧服小记》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材料二“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