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资料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1.gif)
![初中文言文资料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2.gif)
![初中文言文资料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3.gif)
![初中文言文资料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4.gif)
![初中文言文资料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8da1c5ada9e87bf71ee05e7b37eaf6d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两则《世说新语》编者:【南朝宋代】刘义庆。这是我国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分36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任的风气。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咏雪》(出自《言语第二》)1、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的年轻人。讲论文义:谈论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剧。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倒装句,还原应为“所似何”,像什么东西。似,相似。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2、全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年轻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更急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这种情景)。”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内容理解:(1)《咏雪》中的“咏”意思是什么?【答】用诗词来叙述或描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语言简洁,内容丰富,看看它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答】时间: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地点:家庭内部;人物:谢太傅与子侄辈的年轻人;事件:讲解诗文。(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温馨、融洽、轻松、欢乐(4)文末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答】暗示作者赞赏她的聪明才气。(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意见一:“撒盐空中”好。因为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接近。写物需要表现出该事物的特点,而“柳絮因风起”没有达到。意见二:“柳絮因风起”好。它注重了神似,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富有诗意,并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感受,而“撒盐空中”缺乏内涵。(6)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手法描绘雪景的诗句?【参考】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第五》)1、重点字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放弃,本文指放弃等候。去:离开。乃: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fǒu):通“否”,不。君:对对方的尊称,可翻译为“您”。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信:信用。礼:礼貌。引:拉。顾:回头看。2、全文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放弃(等候)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都没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了,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定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友好和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3、内容理解:(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2)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怎样的人?【答】从“期日中,过中不至”“便怒”说明他不讲信用,粗鲁无礼;但“友人惭,下车引之”又说明他知错能改。(3)你觉得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答】指出友人“无信”、“无礼”,极力维护父亲尊严说明他聪明懂理;“入门不顾”则表现出他的方正刚直。(4)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参考】(另注意:虽然是开放题,但考场上建议选择与原文观点一致的方面)观点(1):不失礼。友人无礼在先,元方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大人尊严已属不易,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观点(2):失礼。友人已经表示惭愧,就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而他“入门不顾”,让人尴尬,确实有点失礼。(5)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参考】为人处世要讲信用、讲礼貌;当别人无礼时,要懂得有理有节的维护自己的尊严;当别人有心改过时,要予以宽容。(6)《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对每篇的基本内容做了简单的归类,共分为36门,“门”是作者审视人物的观点,可称为题解。《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门,请结合文中的人物,谈谈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方正”门?【参考】方正指的是人的行为正直无邪。元方懂得为人要守信守礼的道理,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正说明他的行为正派,所以放入“方正”门。《河中石兽》文学常识:纪昀(jǐyún),字晓岚,清代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历时十余年完成,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所有经典文献)《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文章大多短小精悍,风格质朴简淡,是清代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重点字词解释:(1)临:靠近。河干(gān):河边。圮(pǐ):倒塌。并:一起。阅:经过,过了。岁:年。募(mù):募集,筹集。求:寻找。竟:终于,到底。得:找到。以为:认为。棹(zhào):划船。曳(yè):拖着。设帐:讲学,教书。闻:听说。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非:不是。木杮(fèi):削下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wéi):被。携:带。去:离开。乃:是。湮(yān):埋没。耳:罢了。沿:顺着。颠:通“癫”,疯狂。服:信服。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凡:凡是。失石:落入水中的石头。当:应当。盖:这是因为。啮(niè):侵蚀、冲刷。坎穴(kǎnxué):坑洞。倒掷(zhì):翻倒。如是:像这样。已:停止。遂(suì):于是。反:反而。溯(sù)流:逆流。固:固然。如:依照。其言:他的话。果:果然。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者:……的情况。据:根据。臆(yì)断:主观地判断。欤(yú):吗?3、全文翻译:沧州南部的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寺庙正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并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它们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老河兵听说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它们。这是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到了石头(底面)的一半时,石头一定会翻倒在坑穴里。照这样再次冲刷,石头又会再次(向上游)翻转。这样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很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说法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或:怎么能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重点问题:总结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方法人物寻找的地点结果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第四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数里外(2)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而老河兵的方法对?【参考】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第一种方法,没有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第三种,考虑了石兽、泥沙的关系,却忽略了流水)只有老河兵,从实际经验出发,准确地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3)文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参考】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结合内容总结人物形象: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老河兵:“又笑曰”,有实际经验,自信满满。文章观点是什么?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观点: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启示: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不应主观臆断,而应全面深入地探究事物的特性、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5、背诵全文。《智子疑邻》1、作者:【战国末期】韩非(法家代表人物)。本文节选自《韩非子·说难》。2、字词解释:雨:yù,下雨。坏:毁坏。筑:修补。父:fǔ,老人。亦云:也这样说。暮:晚上。果:果然。亡:丢失。智:认为……聪明。3、全文翻译: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他们家的墙毁坏了。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财物)。4、寓意: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好。(消极)引申为听意见只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积极)《夸父逐日》1、文学常识: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山海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其中的矿物纪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2、重点字词:逐日:追赶太阳。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水,水源。【名词】饮(于河、渭):喝水。【动词】河:黄河。渭:渭水。北:往北方。大泽:大湖。至:到。道:在半路。【名词作状语】弃:遗留。邓林:桃林。3、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往北方(去)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遗留的手杖,化成桃林。4、重点问题:(1)文章反映了夸父怎样的特质?现在常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什么?【答】夸父具有目标远大、勇于追求、坚持不懈、甘为人类造福的特质。现在常以“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2)你觉得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何种愿望?【答】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和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3)对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如何理解?【答】这一结尾表现了勇于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神话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4)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能得到什么启示?【答】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不懈,并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共工怒触不周山》1、文学常识: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颛顼(zhuān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不周山,传说中在昆仑西北的一座山。2、重点字词:昔者:从前。为(wéi):做。触:碰、撞。折(zhé):折断。维:绳子。绝:断。故:所以。焉:兼词,于此,向这里。满:充满。(不满:塌陷。)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积水。尘埃:泥沙。归:聚拢、汇集。3、全文翻译: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发怒,(用头去)撞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往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向西北移动;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向东南汇集。4、神话主题:这篇神话讲述的是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失败后,怒触不周山而造成天地变化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5、共工形象:不甘压迫,敢于挑战强者,改变天地,可以看作是旧秩序的破坏者,新天地的开拓者。6、神话所反映的挑战精神:这篇神话描写的战争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原始社会崩溃的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产生了氏族贵族,有了部落联盟的大酋长。他们不断发动战争,对弱小部落进行掠夺和压迫。共工不甘于压迫,敢于挑战强者,改变天地。不管胜利与否,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思考的。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1)他们都有远大目标,敢于挑战,勇敢坚强;(2)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都有牺牲自己造福人类的伟大精神。【具体表现: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道之行也》文学常识: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jí)录、编纂(zuǎn)而成,共49篇。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2、中心主旨:本文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天下为公,人们安居乐业、和睦友爱,人人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社会的向往。3、字词解释: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wéi):是。贤:品德高尚的人。<形容词作名词>与:通“举”,推选。能:能干的人。<形容词作名词>修睦:培养和睦(气氛)。修,培养。亲其亲:以……为亲,把……当作双亲(父母)。子其子:以……为子,把……当作孩子。终:终其天年。用:为社会效力。长:顺利成长。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养:供(gōng)养。分(fèn):职业。归:女子出嫁。恶(wù):憎恶。是故:因此。谋:奸邪之谋。闭(而不兴):停止。兴:发生。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外户:大门。(外户而不)闭:闩门。谓:叫做。大同:理想社会。同,和、平。4、全文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只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只抚养自己的孩子;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母的孩子、老而无子女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要让)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所以要把它捡拾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因此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5、难点问题:(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参考】三个方面:A、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B、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生活:人人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思想观念:货尽其用,人尽其力。C、描绘大同社会的美好景象。(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结合文章语句举例作答。【参考】有。两者都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尽己所能地为社会做贡献,反映了作者美好的愿望。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孩子因为受到关爱,所以生活很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情形。6、全文背诵并默写。《观潮》文学常识:文章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谨。南宋文学家。字词解释:(1)伟观(guān):雄伟的景观。观,景观、景象。既望:农历十六日。为(wéi)(盛):是。方:当……时。出:发、起。海门:入海口。仅(如银线):几乎,将近。既而:不久。际天:连接着天。际,交接、连接。震撼激射:震撼天地,腾涌激荡。激,水流因受阻而腾涌。射,激荡。沃(wò)日:冲荡太阳。沃,用水淋洗。“……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是,这样。也,是。(2)岁:年。京尹(yǐn):京都长官。教(jiào)阅:训练、检阅。艨艟(méngchōng):战船。尽:穷尽。并:同时。骑(jì):马。弄:舞动。标:树立、举。履(lǚ):走,踏。倏尔(shūěr):忽然。略不:一点儿也不。相睹:相互看见。相,互相。睹,看见。舸(gě):船。为(wéi)(火所焚):被。焚(fén):烧。逝:去,往。(3)泅(qiú):游水。文:画文彩。<名词作动词>溯(sù):逆流而上。出没(mò):时隐时现。出,出现。没,隐藏。鲸波:巨浪。万仞(rèn):浪头极高。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以:用、凭借。夸能:展现本领。夸,夸耀。能,才能、本领。江干(gān):江岸。干,岸。珠翠罗绮(qǐ):借代,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溢,满。塞(sè)途:堵塞道路。倍穹(qióng):(价钱)加倍的高。穹,高。常时:平时。僦赁(jiùlìn):租用。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容:容许。全文翻译: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潮水)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大(的时候)。当潮水远远地从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渐渐靠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腾涌激荡,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诗中所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海潮的雄伟壮观】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别列在两岸;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还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他们)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平稳)。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和人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东西也看不清了,(只听见)水军的爆炸武器发出的轰鸣声,声音就像高山崩塌一样(大)。(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连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漂走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几百个善于游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他们)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极高的巨浪中时隐时现,翻腾着身子变幻尽各种姿态,可是旗尾一点儿也不沾湿,(他们)凭借这种方式来展示本领。【弄潮健儿的英姿】江岸上下十几里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吃的用的各种东西的价钱都比平时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依然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观潮者的人数众多】4、重点理解:(1)品析“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参考】运用比喻,将潮水比作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把潮水声比作雷霆,兼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雄伟豪壮的声势,表达出作者对壮观潮水的赞叹。(2)第一自然段引用杨万里的诗句有何作用?【参考】引用杨万里的诗句,侧面补充说明潮水的壮丽,结构上呼应开头的“天下之伟观”,使文章更丰富生动,更有说服力。(3)最后一段从哪些方面来写观潮的人之多?作者想以此来表现什么?【参考】从江岸距离长、游人如织、车马塞途、物价上涨、看棚爆满来写观潮人数之多。作者是用观潮人数之多来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军演习、弄潮儿表演之精彩。5、文章主旨:本文描写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弄潮儿的精彩表演以及众多的观潮人群,自然美和人情美互相交织,既盛赞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展现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俗画。《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选自《艺文类聚》。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代文学家。体裁——书信/山水小品文。2、字词解释:(1)俱:都。净:散净。共色:一样的颜色。从:顺、随。东西:往东,往西。【名词作动词】(一百)许(里):约数。独绝:独一无二。绝,独一无二。(2)缥(piǎo)碧:青白色。甚箭:比箭还快。甚,超过。奔:飞奔的马。【动词作名词】(3)寒树:密而绿的树。负(势竞上):凭借。(负势)竞(上):争相。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两词均为形容词作动词】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泠泠(líng):形容水声清越。相鸣:互相和鸣。转:通“啭”(zhuàn),鸟叫声。穷:尽。(百叫无)绝:断,停止。鸢(yuān):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戾(lì):至。经纶(lún):筹划。世务:俗世政务。窥:看到。反:通“返”,返回。柯(kē):树木的枝干。上:在上边。【名词作状语】犹:好像。交映:互相掩映。3、全文翻译:风和烟雾都消散干净了,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往东,时而往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妙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底。潜游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涛骇浪好似飞奔的马。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林,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激荡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昏暗那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4、主题理解:作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表达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的闲适心情,也含蓄的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5、重点问题:(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本文写景中运用了“化静为动”手法的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种手法的作用是:把静景写活,呈现出动态美,更形象生动。(3)写景还要注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特征。本文第三段写景注意了视觉与听觉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景与人的变换。请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参考】更全面、形象的展示景物的特征,产生一种动态的、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如何理解他发出的感慨?【参考】(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作者通过赞美山水美景,表达了陶醉于山水美景的闲适心情,也含蓄的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马说》1、文学常识:作者——【唐】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体裁——“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跟现在的杂文相近。“马说”即谈马、论马。2、字词解释:(1)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故:所以。虽(有名马):即使。【表假设,和“也”搭配】祇(zhǐ):只是。辱:受辱。于:在。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不)以(千里称也):因为。称(chēng):著称,闻名。(2)一食(shí):吃一顿。食,吃。或:或许。尽(粟一石):吃尽。石(shí):计量单位。食马者、而食、食之:此三处“食”通“饲”(sì),喂养。是:这。虽(有千里之能):虽然。【表转折,和“但是”搭配】食(shí)(不饱):吃。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见(xiàn):通“现”,表现。且:犹,尚且。等:相同。安:怎么。(3)策(之):用鞭子打。(不)以(其道):按照。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材:通“才”,才能。鸣:使……发出鸣叫。通:通晓,了解。(执)策:鞭子。临:面对。其(真无马邪):难道。其(真不知马也):其实。3、全文翻译:世上有了伯乐,这样以后千里马才能被发掘。千里马是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打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喂饱,使它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会识别千里马啊!4、重点理解:(1)文中哪些语句表明“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如何理解其内在含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发现并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善于发现人才的人。(2)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语句有哪些?暗示愚妄的统治者是怎样对待人才的?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表现千里马终身受辱直至含悲死去的悲惨遭遇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表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发挥自己才能的痛苦暗示那些愚妄的统治者不懂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愚昧无知。揭示这一原因的语句有: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其真不知马也。”(4)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千里马指代“人才”;伯乐指代“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代“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5、主题理解: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讥讽。文章的中心论点(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送东阳马生序》1、文学常识:作者——【明】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体裁——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叫做书序。唐初,亲友离别,赠言规勉,又有赠序。本文就是一篇“赠序”,带有临别赠言、勉励对方的性质。2、字词解释:(1)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即:(jí):就。嗜:喜爱。致:得到。以(观):来。每:经常。假借:借。于:向。自:亲自。录:抄写。弗之怠(dài):不放松抄书。弗,不。怠,放松、懈怠。走:跑。稍:稍微。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以是:因此。以(书假余):把。因:因此。得:能够。遍:广泛地。群:很多、各种。既:已经。加冠(guān):古时指男子成年。益:更加。道:学说。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往。尝:曾经。趋(qū):快走,奔跑。从:跟从。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执:拿着。叩(kòu):请教。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隆,高。尊,高贵。填:满。辞色:言语和脸色。援:引,提出。质:询问。倾:倾侧。叱咄(chìduō):训斥、呵责。愈:更加。至:周到。俟(sì):等待。欣悦:高兴的样子。虽:虽然。卒(zú):最终。所闻:见闻、学识。(2)负:背着。箧(qiè):书箱。曳(yè):拖着。屣(xǐ):鞋子。穷冬:隆冬。烈风:刮着猛烈的风。【在句子中名词作动词】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四)支:通“肢”,肢体。僵劲(jìng):僵硬。劲,坚硬。汤:热水。沃灌:浇洗。媵(yìng)人:侍者。衾(qīn):被子。和(hé):温暖,暖和。寓:住。逆旅:旅店。再:两次。食(sì):提供饭食。被(绮绣):通“披”,穿着。缨:帽带。腰(白玉之环):腰佩。【名词作动词】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在句中名词作动词】缊,旧絮。敝,破。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中:内心。口体之奉:吃的穿的。盖:句首语气词,表示下文要引发议论或进行叙述、推测情况等,可不译。3、全文翻译:我小时候就喜爱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弯曲,(我)也不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得书难】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我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碰上他训斥,(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能够有所收获。【从师难】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侍者拿着热水给我浇洗手脚,用被子盖着我,很久才暖和过来。【跋涉难】住在旅店里,店主人每天只提供两次饭食,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学习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帽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如同神仙一般;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生活难】4、文章理解:(1)从文中可看出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格?【参考】勤奋守诺,谦逊有礼,吃苦耐劳,不慕虚荣。(2)课文节选的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讲述自己年轻时艰苦的求学经历。文中最能概括这一中心意思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3)第2段中将富家子弟和“我”的穿戴进行对比,其作用是:突出“我”不慕虚荣,专心学习;反衬“我”好学之切,求学之乐。“我”甘愿吃苦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4)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文章主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参考】通过讲述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好处:现身说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切诚恳,使人易于接受。(5)从作者写作本文的态度上看,他又是个怎样的人?【参考】德高望重,平易真诚,关心后辈,循循善诱。(6)作者的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答题思路】先以自己的优越条件与作者“得书难”“从师难”“跋涉难”“生活难”的艰辛作简单对比,然后谈自己应如何向宋濂学习。【参考】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胜过物质的追求和享受。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发愤读书,提升自我,有所作为。5、主题理解:作者通过讲述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后辈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二、字词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名词作动词。越:经过。明年:第二年。通:顺利。具:通“俱”,全、都。制:规模。属(zhǔ):通“嘱”,嘱托。予(yú):我。(2)夫(fú):那。胜状:好景色。胜,美好的。状,景色。衔:连接。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横:广远。际涯:边。晖:日光。气象万千:景色壮观。大观:雄伟景象。备:齐全、详尽。然则:(虽然)如此,那么。然,这样。则,那么。极:尽、远通。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会:聚集。得无异乎:得,能够。无,没有。异,不同。乎,吗?(直译)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意译)(3)若夫(fú):像那。淫雨:连绵的雨。霏霏:雨雪繁密的样子。开:天气放晴。排空:冲向天空。曜:光辉。潜:隐没。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摧:断折。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斯:这。去:离开。国:国都。忧:担心。谗:说坏话。畏:害怕。讥:批评指责。(4)至若:至于。景:日光。惊:起,动。一(碧万顷):全。集:鸟停息在树上。郁郁:形容草木茂盛。而或:有时。一(空):全。何极:哪有穷尽。极,穷尽。心旷神怡:心胸开阔,精神爽快。宠:荣耀。偕:一起。把:持、端着。临:面对。(5)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情感。或(异二者之为):或许。(或异二者之)为(wéi):心理活动。(不)以(物喜):因为。庙堂:朝廷。是(进亦忧):这样。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归:归依。(6)时:当时,那时。三、全文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这件事。【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壮观。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此地聚集,(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总写洞庭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波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长啸猿猴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谪)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起来。【览物而悲者的情怀。】到了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体验情感1我的母亲学案粤教版必修2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 2024-2025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与消费1.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8细胞质和细胞器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贫困生补助申请书
- 岗位晋升申请书理由
- 构建稳健的网络安全产品售后服务体系框架
- 2025年度国际贸易结算代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苗圃技术员园艺植物生理学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贸易公司销售团队业绩评估与反馈合同
- GB/T 26189.2-2024工作场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业场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七上 U2 过关单 (答案版)
- GB/T 9535-1998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 GB 9706.1-2020医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
-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六章-功能性外科与计算机辅助外科课件
- 植物工厂,设计方案(精华)
- 贷款新人电销话术表
- 音箱可靠性测试规范
- 数据结构ppt课件完整版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导学案(学前预习单)
- 杭州市主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