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三节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一、(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细水长流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一、(2017·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
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
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选文有删改)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16.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15.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命好”是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急”这里18.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18.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二、(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二、(2018·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
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尴尬好奇惊叹羡慕15.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尴尬好奇惊叹羡慕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对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1分)。“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分)“扫”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2分)16.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18.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18.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三、(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灯如红豆侯志明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灯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三、(2019·广东)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7分)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
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清点账目,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就去睡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选文有删改)⑨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分)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攥住”即18.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18.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5分)①“灯如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答题模式: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简述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题目有什么作用。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注意场面描写。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手法,塑造了✕✕形象,表现了主人公✕✕性格特征。(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描写:刻画✕✕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某种品质。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2)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3.如何评价人物。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概括叙述+精当议论。“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物,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周敦颐笔下的莲、鲁迅笔下的朔方的雪等。鉴赏事物形象,重点要了解形态、特征、性质、含义、影响等。3.如何评价人物。五、在词语上设题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五、在词语上设题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人的心情、性格带句解词+手法效果+(物的特点、状态)+情感态度。答题模板:本句用了✕✕手法,刻画了/描写了✕✕,语言生动有趣,简洁凝练,✕✕✕✕,表达了人物的✕✕情感。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六、在句子上设题1.特殊句子中表达方式的作用。记叙文中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六、在句子上设题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做法有:(1)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3)突破关键词语。(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5)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具体3.句子的作用。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1)内容上的作用: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2)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伏笔、设悬念。②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③线索句: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中心。④过渡句:承上启下。3.句子的作用。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1)找修辞。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
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晰;流畅贯通,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征。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的注意和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
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联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2)找手法: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反语、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等。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表: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3)找句式: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4)找用词: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3)找句式: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七、在段落上设题1.归纳段意题。(1)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3)议论文:用✕✕论证方法证明了✕✕论点。2.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的作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和说明文、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相比较)七、在段落上设题(2)结尾段的作用: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②先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③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3)过渡段: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议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2)结尾段的作用:①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八、在写作技巧上设题1.表达方式的运用: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1)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2)记叙文中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八、在写作技巧上设题(3)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4)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2.顺序的安排: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1)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3.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1)想像、联想,虚、实结合。(2)渲染烘托:主要指环境和场面描写。(3)对比衬托: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4)先抑后扬:先压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对象,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3.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讽刺夸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6)托物言志(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7)以小见大: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8)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9)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5)讽刺夸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九、在文章主旨上设题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大意。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与态度。3.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九、在文章主旨上设题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一、把握内容,筛选重要信息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信息的筛选和确认一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题干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筛选,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那些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另外,要研究题干给出的信息,模仿其格式来表述。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思路一、把握内容,筛选重要信息2.典型试题(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整体内容,筛选细节信息的能力。根据关键词“命好”细读文本,定位局部,寻找相关细节,考察思维严密精细品质。定位细节,落实字眼,组织语言,理清层次,分条表述。参考答案:“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典型试题二、梳理情节,补充内容。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补充情节这种题型常见在概括小说内容的考查中,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准确划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出每一部分的具体内容。二、梳理情节,补充内容。2.典型试题(2015·广东省)《集中营课堂》: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解析:本题考查补充情节的能力,根据表格中所示内容的提示,梳理情节,根据题干的提示和题目的要求,概述相关情节内容。参考答案:(1)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2分)。(2)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2分)。2.典型试题
强化训练(一)第1题;强化训练(三)第1题;强化训练(四)第1题;强化训练(五)第1题;强化训练(六)第1题;强化训练(七)第1题;强化训练(九)第1题。强化训练(一)第1题;强化训练(三)第1题;强化训练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二课时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捕捉人物的情感、心理一、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熟记一些常见的形容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比如:宽容、善良、真诚、谦虚、公正、无私、草率、贪婪、虚伪、疾恶如仇、积极进取、一丝不苟、和蔼可亲、刚愎自用、自高自大等。第二课时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一、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2)通过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分析人物形象时根据不同的问法,答题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可以根据以下三个要点来回答:①说清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有好有坏)、品质(好的方面)。②概括一两件事以说明人物的性格、品质。③作者或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组织答案时可按照先总述再分析,或者先分析再总述的思路。注意一定要结合文本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2)通过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2.典型试题(2013·广东省)《天使儿》: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答题模式为“某某是一个……的人(观点),……(事例)体现了他……的精神(品质)”,或“某某具有……的精神(品质),比如在……事件中,他……(做法)”。分析时注意引用的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注意分点表述。参考答案:①善良、有爱心: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②有宽广的胸怀(有气量):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做辩解。③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2.典型试题二、分析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或心理)变化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①联系作品主旨,把握情感态度。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二、分析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或心理)变化
②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在文首或文尾,或抒情,或议论,或含有深刻含义。这些语句,往往表明或暗示作品的主旨,从而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读文章时,要学会找到关键性的语句,从关键性语句入手进行分析。③抓住景物特征,体会情感态度。文章的景物描写,有时也能帮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要善于根据文中的景物描写,由景及人,由表及里;赏其美景,知其深情;观其外表,知其内涵。②结合关键语句,确定情感态度。作品中的关键性语句,常常出现
④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文中人物的语言,看似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无关,其实往往是作者情感态度的寄托或流露,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切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要有结合语言品味作者情感的意识,巧妙地将融入其中的情感态度捕捉到。④根据人物语言,分析情感态度。文中人物的语言,看似与作者的2.典型试题(1)(2016·广东省)《平衡》: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解析:阅读全文,根据表中第一行内容的提示了解各个情节,再依据情节的进展,分别找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用词语概括填答。参考答案:(1)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4)平衡2.典型试题(2)(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解析:本题可从寻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入手,根据情节的发展过程,分别找到体现“我”的心理的句子,再筛选关键词语作答,如果没有关键词语,根据具体的情景加以概括即可。参考答案:①好奇②尴尬③惊叹④羡慕(2)(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根据全文,按
强化训练(二)第1题;强化训练(七)第1题;强化训练(八)第1题;强化训练(十)第1题。强化训练(二)第1题;强化训练(七)第1题;强化训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三课时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一般来说,加点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语境义。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要注意词语本身具有的含义,同时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明确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找出之后,一定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第三课时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一)一、解题思路及答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组织答案时,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联系本句或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情感态度、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要代入原文中进行检验。组织答案时,注意“四联系”,即联系本词【答题模式】①某词(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的……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②某词(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答题模式】①某词(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二、典型试题(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二、典型试题解析:本考点是广东省中考的高频考点,要注意选好角度进行分析。回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不能只是空泛地分析效果,一般要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然后结合文本或是表达内心情感,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或是突出了事物特点,或者揭示了文章主旨。参考答案:(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突出母亲“视地如命”。(本小题最多给2分)(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本小题最多给2分)解析:本考点是广东省中考的高频考点,要注意选好角度进行分析。三、变式例题(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解析:这道题虽然放在了最后一题,但它的确是考词语的多层含义,除了“花”的表层含义,还有它的引申义,与人物形象有关,最后一题,肯定要考虑到文章的主旨,一结合,答案就出来了。参考答案: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三、变式例题
强化训练(一)~(十)第3题。强化训练(一)~(十)第3题。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四课时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二)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的内在联系,理解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二是内容表达方面。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的位置,位置不同,其作用往往也不相同。理解句子的内涵及作用或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第四课时品味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二)一、解题思路及答(1)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有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2)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或承上启下。(3)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内容表达方面,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文体的特征来理解。(1)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选取品析语言的角度。主要包括:①从分析修辞作用入手;②从品味动词、形容词入手;③从描写方法入手。常见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见“知识清单”部分。【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刻画)了……,表达了……的思想感情。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选取品析语言的角度。主要包括:二、典型试题(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含义的能力。这里应着重分析“阳光”的含义。“阳光”在文中应该被理解为父亲的内心、品质,母亲的理解、邻居的回报。据此分别概括即可。二、典型试题参考答案: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每答对1项给2分,答对3项即可给5分。)温馨提示:广东省这几年很少考到句子的赏析和句子的作用分析这两个考点,但建议考生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及运用。参考答案: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
强化训练(一)第4题;强化训练(四)第4题;强化训练(五)第4题;强化训练(六)第4题;强化训练(七)第4题;强化训练(九)第4题。强化训练(一)第4题;强化训练(四)第4题;强化训练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五课时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标题的含义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表层含义,二是深层含义。深层含义需要结合文章的中心来回答。标题的作用主要有:概括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是全文的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标题本身的特点,这也有助于分析标题的作用。第五课时标题的含义及作用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二、典型试题(1)(2016·广东省)《平衡》: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的是对两种不同标题的评价,其实也就是考查在鉴赏标题的含义及其作用时“自圆其说”的能力。哪种观点均可,关键看所持有的理由是否充分得体。二、典型试题参考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②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①“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②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参考答案:[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①揭示矛盾的根源,(2)(2015·广东省)《集中营的课堂》:“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解析:本题的题干非常明确,就是考查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含义除了字面的意思,肯定要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深层含义,至于作用,除了常见的答案外,还要注意这个标题本身的特点,用了对比手法,只有结合这点回答,答案才完整。(2)(2015·广东省)《集中营的课堂》:“集中营的课堂参考答案: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1分);二是以谢达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在集中营上演的为反抗纳粹而慷慨赴死的感人的一课(1分)。作用:①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1分)。②“集中营”和“课堂”两个场所构成鲜明的对比,耐人寻味(1分)。③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1分)。参考答案:含义:一是沙宁在集中营给孩子们上课(1分);二是
强化训练(二)第4题;强化训练(八)第4题;强化训练(十)第4题。强化训练(二)第4题;强化训练(八)第4题;强化训练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六课时关键段落的作用(一)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关键段落一般包括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段落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结尾段的作用是广东省中考非常喜欢考的一个考点,结尾段: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人物特征、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等。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等。结局的妙处跟结尾段的作用答题思路大同小异,一般来说,结结尾段(结局)的作用第六课时关键段落的作用(一)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结尾段(局的妙处可以不考虑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则一定要回答结构上的作用。【答题思路】第一步要先概括结尾段的内容(概括结局);第二步从内容和结构去分析其作用。局的妙处可以不考虑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则一定要回答结构二、典型试题(2015·广东省)《怯懦》: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作用的分析。本文的结尾既凸显人物的性格,也深化了主题。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局是陈叶父女最终没有相认(1分)。妙处:①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3分)。②深化主题(或点题):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1分)。二、典型试题
强化训练(三)第4题。强化训练(三)第4题。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七课时其他关键段落的作用(二)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关键段落一般包括开头段、过渡段和结尾段。段落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上,二是内容上。具体作用如下:①开头段:内容上——点明题旨、表达与题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第七课时其他关键段落的作用(二)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②中间段:内容上——具体展示某内容、深化主题、丰富内涵等。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前后文等。②中间段:内容上——具体展示某内容、深化主题、丰富内涵等。二、典型试题1.(2017·广东省)《细水长流》: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间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在回答中间段的作用时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段落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展示);二要考虑它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深化主题);三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等)。然后再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点进行回答,不必面面俱到。二、典型试题参考答案:①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2分)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做铺垫。(2分)参考答案:①内容上交代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2.(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在回答开头段的作用时要考虑三点:一要明确段落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具体展示),本文第一段属于环境描写;二要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渲染、烘托、铺垫、特征、主题等);三要再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点进行回答,不必面面俱到。2.(2018·广东省)《笔下犹能有花开》:分析第①段在文参考答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1分)参考答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
强化训练(五)第2题;强化训练(六)第2题;强化训练(七)第2题;强化训练(九)第2题;强化训练(十)第2题。强化训练(五)第2题;强化训练(六)第2题;强化训练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八课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一)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我们要熟记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反语、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等。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表:对比、设悬念、欲扬先抑第八课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一)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对比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典型试题(2014·广东省)《怯懦》: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1.这道题的答题范围已经非常明确,重点即在于针对第③段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对比。2.对比在于突出差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羡慕舍友有父母关爱”与“她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舍友有父母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她的没有”“舍友与父母身远心近”与“她与父亲身近心远”“舍友父母常关切自己子女”与“父亲没有看过她,只打过一次电话”都形成了对比。3.答题时,举出一例即可,但注意一定要进行简要分析,也就是说要分析此对比中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或心理,即是展现对比手法在此对于突出人物起到何作用效果。二、典型试题参考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叶的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2分)。[示例二]收到包裹或电话的舍友与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2分),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2分)。[示例三]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2分),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2分)。[示例四]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女儿形成对比(2分),表现了陈父的怯懦(2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
强化训练(二)第2题;强化训练(四)第2题。强化训练(二)第2题;强化训练(四)第2题。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九课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二)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我们要熟记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考的表现手法有:伏笔、铺垫、衬托、对比、象征、反语、联想、想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等。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表:伏笔、铺垫、衬托第九课时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二)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伏笔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经典试题(2015·广东省)《集中营的课堂》: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伏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伏笔”是对“照应”的暗示,“伏笔”与“照应”互为因果,所以,要找运用伏笔手法的句子,需先找出文中有前后照应关系的句子,然后再分析伏笔手法的作用。二、经典试题参考答案:[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为“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埋下伏笔。作用:①交代谢达找到了巧妙传递情报的办法,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②表现了谢达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示例二]“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为“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埋下伏笔。作用:交代谢达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的原委,表现了沙宁和谢达的机智、聪明。参考答案:[示例一]“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
强化训练(一)第16题;强化训练(三)第16题;强化训练(八)第16题。强化训练(一)第16题;强化训练(三)第16题;强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第十课时延伸探究,体验感悟一、揣摩人物心理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揣摩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二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要使用正确的人称(如有的题干要求使用第一人称),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是用概述性语言。第十课时延伸探究,体验感悟一、揣摩人物心理2.典型试题(2016·广东省)《平衡》: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2.典型试题解析: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以人物的身份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第(1)句表现的是在不换锁的情况下“我”老婆不平衡的心理,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二是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第(2)句表现的则是“我”老婆听了小王的话后不平衡的心理,主要是因为小王心直口快和自己的心思被人看穿了而感到不快。参考答案:(1)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解析: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以人物的身份获得感同身受的二、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和启示1.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立意。②找出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领会作者写作的缘由与目的。③探究文章内容的深层含义。④紧扣题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自身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对人物、事件等的看法,做到有理有据。2.温馨提示:近几年的广东省中考都没有这种纯粹的谈感受的题目。二、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感悟、理解和启示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一)拖鞋、小猫和安尼尔先生曼妮姑妈微笑着打开门,拉维和米娜立刻跑出来,把表姐梅里杜往屋里推。“等等,让我先把鞋脱掉!”梅里杜喊道。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旁边。梅里杜没有时间考虑这是谁的拖鞋,因为拉维拉着她匆匆往后院跑。大人们总是告诉我们要善待动物,但是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喊,“哦,别把那脏兮兮的动物带回家!”拉维说。(一)拖鞋、小猫和安尼尔先生
“可是这个秘密迟早会被你们奶奶发现的。”梅里杜也很喜欢小动物,可是她妈妈不允许家里出现任何动物,因为她爸爸对动物的毛发过敏。“我们打算让拉莉去向奶奶求情,因为奶奶最喜欢拉莉。”拉维说道。“好主意。咦,拉莉呢?怎么不见她?”梅里杜说道。曼妮姑妈一共有三个女儿,拉莉是大姐,拉维是二姐,米娜是小妹。而梅里杜是拉莉的表妹,拉维和米娜的表姐。“在练琴呢。今天教她练琴的是妈妈新请来的老师,安尼尔先生。”米娜说道。“可是这个秘密迟早会被你们奶奶发现的。”梅里杜也很喜欢
三个女孩悄悄走到一个窗口。屋内,拉莉正在专心致志地拉琴,旁边,拉莉的新老师安尼尔先生正在仔细地聆听。安尼尔先生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琴师,今天是他第一次来给拉莉上课。突然,厨房的窗口传出了曼妮姑妈的声音:“米娜,拉维,那个流浪汉又来了。快让他离开。今天没有剩饭。”女孩们转身望去。一个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男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树下。后院的门敞开着,刚才她们三个沉醉于琴声当中,都没有注意到他进来,“这个流浪汉每天都来我们家要吃的,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拉维向梅里杜解释道。三个女孩悄悄走到一个窗口。屋内,拉莉正在专心致志地拉
米娜走过去,说道:“先生,刚才我妈妈说的话我想你已经听到了,你还是走吧。”时间将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小姑娘,太阳太大了,你就让我在树下躲一会儿吧,外面的路已经被晒得发烫,我的脚都被烫伤了。你瞧。”说完,流浪汉抬起了他的脚。他的脚底已经被烫得通红通红的,连皮都破了。要是他有一双鞋就好了。梅里杜想。可是,她不知道姑妈家是否有多余的鞋。就算有,适合他穿吗?她小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米娜和拉维。米娜和拉维都摇了摇头。米娜走过去,说道:“先生,刚才我妈妈说的话我想你已经
梅里杜看着流浪汉那双黑乎乎的大脚,突然想起了什么,她拉起拉维和米娜的手来到了前门。刚才她进门时看到的那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还摆在那里。“这是谁的鞋?是姑父的吗?”梅里杜指着那双拖鞋问道。“不是。我们从来没见过这双鞋。”米娜答道。“可能是妈妈打算扔掉的旧鞋,不知什么原因暂时放在了这里。”拉维说道。“我们就把这双鞋送给那个可怜的流浪汉吧。应该适合他穿。”梅里杜说道。梅里杜看着流浪汉那双黑乎乎的大脚,突然想起了什么,她
米娜和拉维没有反对。梅里杜拿着鞋回到树下。“你愿意接受这双鞋吗?”梅里杜对流浪汉说道。“当然!”流浪汉高兴地说道。他接过鞋,马上把脚伸了进去,不大不小,刚合适。“太好了,我再也不怕发烫的马路了,谢谢你们,善良的小姑娘。也谢谢你们一家这些天施舍给我的可口饭菜。谢谢!”说完,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这时,拉莉的小提琴课也结束了。曼妮姑妈、奶奶与拉莉一起正送安尼尔先生出门。“咦,我的鞋呢?”安尼尔先生说道。米娜和拉维没有反对。梅里杜拿着鞋回到树下。
听到安尼尔先生的话,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知道她们闯祸了。原来那双被她们送给流浪汉的拖鞋是安尼尔先生的。“你们三个看到安尼尔先生的鞋了吗?”奶奶问道。梅里杜、米娜和拉维都低着头不敢出声。“怎么回事?”曼妮姑妈问道。梅里杜一咬牙,抬起头说道:“姑妈,都是我的错。请你不要责怪米娜和拉维……”听了梅里杜的解释,安尼尔先生哭笑不得。奶奶和曼妮姑妈向安尼尔先生道了歉,然后回屋去找鞋子。几分钟后,曼妮姑妈拿着一双鞋和奶奶一起出来了。“可能不太合适,但家里最大号的男鞋只有这一双了。”曼妮姑妈满脸歉意地说道。听到安尼尔先生的话,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知道她们闯祸了
安尼尔先生把脚伸进去。鞋子果然偏小了。“没关系,没关系。能走回家就行了。请你不要责怪孩子们,她们毕竟是做好事。再说,是我太不修边幅了,穿着一双拖鞋就来上课。就当我把那双拖鞋送给流浪汉了吧。”安尼尔先生笑着说。“喵——”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原来,她们两个今天早上收养的小猫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跑到了她们的身后。“哪来的猫?”奶奶厉声问道。曼妮姑妈也盯着自己的女儿。安尼尔先生把脚伸进去。鞋子果然偏小了。“没关系,没关
“奶奶,是我今天早上从后院的门外捡回来的。”米娜颤抖着说道。“你们不知道奶奶不喜欢猫吗?快把它扔了!”曼妮姑妈大声道。“可是,姑妈,这只小猫太可怜了!”梅里杜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唉,梅里杜,她们的奶奶跟你爸爸一样,也对动物的毛发过敏。”曼妮姑妈说道。梅里杜不出声了。“奶奶,是我今天早上从后院的门外捡回来的。”米娜颤抖着
安尼尔先生笑道:“这样吧,你们把我的拖鞋送给了流浪汉,那么,你们也回送我一份礼物,就把这只小猫送给我吧。我刚好想养一只猫。你们愿意吗?”女孩们尽管有些舍不得,但小猫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她们怎么会不愿意呢?米娜俯身抱起小猫,然后把它交给了安尼尔先生。安尼尔先生抱着小猫,穿着那双不太合脚的鞋离开了。“拉莉表姐,姑妈给你找了一位好老师哦!”梅里杜说道。“当然!”拉莉开心地说道。安尼尔先生笑道:“这样吧,你们把我的拖鞋送给了流浪汉1.根据选文内容,以梅里杜为陈述对象,填写下表。(1)发现流浪汉没有鞋子穿,将门口的黑色拖鞋送给了流浪汉(2)承认错将安尼尔先生的拖鞋送给了流浪汉,并发现曼妮姑妈家也不能收养小猫1.根据选文内容,以梅里杜为陈述对象,填写下表。(1)发现流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例句:“她把她的鞋放在一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旁边”为“那双大号的、沾满灰尘的黑色拖鞋还摆在那里”埋下伏笔。作用:①交待了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等人为赤脚的流浪汉找到了合适的鞋子原因,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完整;②侧面表现了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等乐于助人的善良品质。示例二:例句:“梅里杜也很喜欢小动物,可是她妈妈不允许家里出现任何动物,因为她爸爸对动物的毛发过敏”为“她们的奶奶跟你爸爸一样,也对动物的毛发过敏”埋下伏笔。作用:①交待曼妮姑妈家不能收留小动物的原因;②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完整。2.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流浪汉哼着小曲离开了。
(2)突然,米娜和拉维的脸色僵住了。“哼着小曲”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流浪汉得到梅里杜、米娜和拉维等人的帮助(或得到拖鞋而不用烫脚)后满足、愉快的心理。“僵住”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米娜和拉维知道收留在后院的猫被曼妮姑妈和奶奶发现后的紧张、害怕之情,推动下文她们对猫的处理的故事情节发展。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哼着小曲”是动作描4.文末画线句中的“好老师”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指安尼尔先生是一位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安尼尔先生(巧妙地维护了小女孩们的童真)是一位睿智的老师;安尼尔先生(收养了小猫,帮助梅里杜等人)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表达了梅里杜等人对安尼尔先生善良(或宽容、能体谅人)的高尚品质的赞美。4.文末画线句中的“好老师”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指安
(二)一株赶考的麦子①六月麦香,父亲像个将军,一把镰刀,几根烟,就把麦子连根拔起。曾经,我是父亲的影子,像个游兵散勇,在他身后无所事事。父亲从不责怪我,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他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在他人生的麦田里,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②高考前两天,学校不组织统一上课,让我们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调整,准备迎考。我心念一转,决定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在我面前巍峨多年的父亲,已没有我高了!(二)一株赶考的麦子
③对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麦田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④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怎么也做不到父亲那样游刃有余。③对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
⑤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我不时直起腰,汗水沿着脊梁沟,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也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带着饱满的信心与斗志,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的啦啦队。⑥这是场父亲的“战争”,我无法提供“火力”支持,但可供给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镰刀是父亲的笔,麦子是墨,他可在田野上挥毫泼墨,只是他没能教会我,而我也从没用心学。⑤六月,阳光如织,我是条落网的鱼。我不时直起腰,汗水
⑦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汗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驱赶殆尽。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属于你,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吧,那个老子帮不上。⑧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阳光烘烤着麦田,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我是其中最大的一颗吧。⑦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我的心中满溢着父亲在麦田割麦时的干劲。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并肩作战。我学着父亲,以笔为镰,以墨为麦,在我的麦田里恣意挥毫。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高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颠簸流离。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1.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1)“我”心生忐忑(2)“我”感到力不从心,孤立无援(3)“我”心生感动(感激)(4)“我”心中充满干劲1.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1)“我”心生忐忑(2)“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例如在手割麦子的时候,“我”显得“力不从心”,而父亲却“火力十足”“所向披靡”,两者形成了对比。生动地写出父亲在收割麦子时充满了信心与斗志,刻画出一个吃苦耐劳、充满干劲的父亲形象。示例二:例如高考时,“我”是一个人赶赴考场,而看到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的情景,两者形成对比。写出“我”在父亲的感召下,并不感到孤独,内心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突出了父亲对我深远的影响。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示例一: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父亲从不责怪我。
(2)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麦粒般静止。“从不”,强调从来不会,写出“我”跟在父亲身后无所事事,父亲却一直宽容,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包容(疼爱)。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写出父亲得知我后天高考后意外、发愣的神情,表现了父亲内心感到的歉意、愧疚。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含义:表层含义:运用比喻,用“麦子”比喻成带着父亲期盼赶考的“我”。深层含义:人生路上,“我”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将会一直努力奋斗,回报父亲对“我”的爱。作用:①用“麦子”贯穿全文,是全文叙事的线索;②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辛勤劳作、敢于付出的父亲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④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一株赶考的麦子”的含义和作用。含(三)陪着母亲坐火车张玉兰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陆总扶着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肝性脑病昏迷护理查房
- 核电站挖掘机施工合同
- 展览馆气体安全规定
- 交通运输危险物品事故预防措施
- 汽车零部件招投标攻略
- 科技区电梯安装服务协议
- 酒店人防设备施工协议
- 业余足球场地租赁合同模板
- 资产包权益清偿协议书
- 美容美发店装修施工合同
- 心理健康教育(共35张课件)
- 2024年直播销售员(五级)职业鉴定(重点)备考试题库300题(附答案)
- 欣赏物理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义务教育法主题班会课件
- 古诗词诵读《客至》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统编四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合同法》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碳排放管理员(中级)职业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期权合同模板三篇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单元重点词汇综合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