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_第1页
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_第2页
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_第3页
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_第4页
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1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侯莹第六章运动控制

运动学基础第六章运动控制

运动学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级别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损伤后的运动控制障碍特征;理想姿势;理想上肢运动特点;理想步态特点;膀胱控制障碍。2.熟悉:运动控制理论;各级中枢参与的反射;去大脑僵直与去皮层僵直;异常姿势、步态及上肢运动;运动控制参与系统;直肠控制障碍。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级别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损伤3学习目标3.了解:脊休克、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与脑干损伤后的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各级运动控制缺失后的康复治疗。4.能具有判断正常及异常姿势与运动控制的基本能力,定位常见运动控制障碍。5.能对患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与家属、康复治疗组成员进行沟通;能分析运动控制障碍类型,确定治疗思路;能向运动控制障碍患者与家属做康复健康教育。学习目标3.了解:脊休克、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与脑干损伤4第六章目录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六章目录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5第六章目录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二、步态控制三、上肢运动控制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一、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二、膀胱控制三、直肠控制第六章目录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6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及运动控制障碍运动控制(motorcontrol):是指通过正常的神经系统进行协调性肌收缩,使肢体精确完成特定功能活动的能力,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运动控制障碍(dyskinesia):运动控制需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等多系统的参与,任何一个部分损伤都可能出现运动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姿势、运动不协调,即运动控制障碍。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及运动控制障碍运动控制(motorco7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神经等级控制理论系统论神经发育理论Kandel假说运动模式化理论任务导向理论动态运动理论运动再学习理论神经治疗性促通理论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CharlesSherrington反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神经系统通过整合反射来协调复杂的动作。控制运动的主要因素是:1)感觉刺激;2)反射弧;3)由反馈控制来修正动作。问题:1)实验发现:即使缺乏感觉刺激仍可产生动作。2)动作执行前中枢神经系统可修正即将执行的动作。有些动作一旦执行后,就不能修正。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10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等级控制理论ArnoldGesell(1940)正常动作发展源自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皮层化,皮层化使高级控制中心具有控制低级反射的能力。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等级控制理论11神经等级控制理论对姿势发育的解释神经等级控制理论对姿势发育的解释12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Bernsten(1967)运动控制因人而异,根据个体需求、环境和目标而不断改变。感觉、认知和活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并不发出直接指令,而是各部分整体互动,系统地进行整合。动作控制要以达成动作功能为目标;确认身体其他系统对动作控制的影响;动作控制需要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动作本身也遵循力学定律,相互影响。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13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俄国科学家NicolaiBernstein跟踪用凿子砸金属的运动轨迹,进而发现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沿着最小的轨迹进行的,并且任务小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运动。1926年Bernstein开始研究人体步行,并研究了成年人、老人及大脑损伤的患者。最终,Bernstein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控制理论。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14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基于系统运动控制的理论,在理念运动的本质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身体所受的外力及内力,用生物力学知识对动作进行分析,并用来指导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15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系统论将整个个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机械系统,易受外力如重力和内力的影响,包括惯性和运动依赖的力。人体由多个关节组成,所以在运动中具有很多的自由度,而运动的协调则是运动机体控控制过多自由度的过程。协同在解决自由度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限制特定的肌肉,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他还提出假设,尽管协同肌不多,但是它们制造了所有几乎我们所知道的动作种类,简单的协同肌是运动、姿势和呼吸协同肌。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16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神经发育理论Bobath(1978)高层:大脑新皮层联络区域和基底神经节,形成运动总策略,涉及确定运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佳运动方案;中层:运动皮层和小脑,与运动顺序相关,指平稳、准确达到目的所需肌肉收缩空间的时间顺序;低层:脑干和脊髓,与执行动作相关,包括激活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产生目的性动作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神经发育理论17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Kandel假说行为需要三个主要系统,即感觉、运动和动机激发系统。表面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如挥舞高尔夫球杆时,我们需要募集视觉、触觉和本体的感觉输入以引导精确的运动、协调肌肉的募集和姿势的控制。动机激发(边缘)系统动作开始时提供有意识的动力;集成全部的感觉输入;在运动表达中起作用。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性感觉运动系统中都发挥作用,通过下丘脑将感觉输入到额叶、脑干、平滑肌和腺体,以控制骨骼肌活动。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Kandel假说18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运动的三种形式:反射性运动、随意运动、模式化运动,三种运动可互相转换。1.反射性运动: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制,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2.随意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可以通过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得运动技巧。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19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3.模式化运动:运动形式固定、有节奏和连续性运动、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开始与结束由中枢模式调控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调控。除了CPG机制外,模式化运动已知与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相关,出现下意识的横纹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来“控制”。步行是典型的模式化运动。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20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中枢模式激动环路CentralPatternGeneration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21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儿童的运动发育过程是沿着反射性运动-模式化运动-随意运动的顺序发展。而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者也是沿着类似的路径恢复。高级运动功能则是从随意运动开始,通过专项的训练向模式化运动发展,最高境界是进入某种“反射性”运动的状态。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22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23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24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25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26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27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28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29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30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上运动神经元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姿势调节系统、运动传出通路和小脑运动调节系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常见于脑卒中、颅脑外伤、脑肿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疾病。大部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单纯的运动传出通路损伤表现为软瘫;基底节损伤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小脑损伤表现为平衡、肌张力降低。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31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32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33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34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治疗中如何利用环境和任务引导患者进行治疗:1、运动控制障碍时应以任务为导向,将复杂的、分解的运动整合成容易理解的、任务明确的运动,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尤其适用。例如:坐位下训练患者的骨盆前后倾时,当我们以“骨盆前后倾”或“收腹、挺胸”之类的词语作为任务导向时往往达不到目的,当我们用“拔高,降下”这样的任务时患者就能很容易地完成了;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治疗中如何利用环境和任务35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2.在立位下进行重心转移训练时,如果我们的任务是“把重心移到另外一只脚上来”时,患者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执行,当我们换成要求患者尽量伸手够不同方向较远的物体时,患者就可以间接实现重心向所要求的方向的转移;治疗儿童患者也时应将各种治疗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使患儿产生兴趣并完成。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2.在立位下进行重心转移36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3.我们在对异常姿势控制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给予患者多个不同的任务和环境。患者在某一体位下运动功能重新获得不能替代其他体位下的运动能力,动作快速度完成能力不能替代慢速完成能力,所以设计多体位、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不同力量、不同姿势、不同目的治疗应贯穿运动控制障碍治疗的全过程。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3.我们在对异常姿势控制37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理想矢状位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38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偏瘫患者立位异常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39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偏瘫患者坐位脊柱侧弯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0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偏瘫患者坐位脊柱侧弯背面观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1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脑瘫儿童立位异常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2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脑瘫儿童立位异常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3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引起坐位姿势异常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4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引起立位姿势异常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5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脑瘫患儿单腿站立姿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6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脑瘫患儿坐痊姿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7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偏瘫患者立位冠状面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48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划圈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49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划圈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0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跨阈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1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共济失调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2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蹲伏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3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足内翻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4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足内翻步态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二、步态控制55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上肢联带运动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56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上肢联带运动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57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上肢联带运动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三、上肢运动控制58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一、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一、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59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二、膀胱控制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二、膀胱控制60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三、直肠控制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三、直肠控制61ThankYou!ThankYou!第六章-运动控制--课件63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医院侯莹第六章运动控制

运动学基础第六章运动控制

运动学基础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级别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损伤后的运动控制障碍特征;理想姿势;理想上肢运动特点;理想步态特点;膀胱控制障碍。2.熟悉:运动控制理论;各级中枢参与的反射;去大脑僵直与去皮层僵直;异常姿势、步态及上肢运动;运动控制参与系统;直肠控制障碍。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级别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损伤65学习目标3.了解:脊休克、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与脑干损伤后的综合征;自主神经系统;各级运动控制缺失后的康复治疗。4.能具有判断正常及异常姿势与运动控制的基本能力,定位常见运动控制障碍。5.能对患者运动功能受损情况与家属、康复治疗组成员进行沟通;能分析运动控制障碍类型,确定治疗思路;能向运动控制障碍患者与家属做康复健康教育。学习目标3.了解:脊休克、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与脑干损伤66第六章目录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六章目录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67第六章目录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二、步态控制三、上肢运动控制第三节自主神经对括约肌的控制一、自主神经的结构与功能二、膀胱控制三、直肠控制第六章目录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68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及运动控制障碍运动控制(motorcontrol):是指通过正常的神经系统进行协调性肌收缩,使肢体精确完成特定功能活动的能力,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运动控制障碍(dyskinesia):运动控制需要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系统等多系统的参与,任何一个部分损伤都可能出现运动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姿势、运动不协调,即运动控制障碍。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及运动控制障碍运动控制(motorco69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神经等级控制理论系统论神经发育理论Kandel假说运动模式化理论任务导向理论动态运动理论运动再学习理论神经治疗性促通理论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70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71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CharlesSherrington反射是一切运动的基础,神经系统通过整合反射来协调复杂的动作。控制运动的主要因素是:1)感觉刺激;2)反射弧;3)由反馈控制来修正动作。问题:1)实验发现:即使缺乏感觉刺激仍可产生动作。2)动作执行前中枢神经系统可修正即将执行的动作。有些动作一旦执行后,就不能修正。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反射运动控制理论72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等级控制理论ArnoldGesell(1940)正常动作发展源自中枢神经系统的逐渐皮层化,皮层化使高级控制中心具有控制低级反射的能力。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等级控制理论73神经等级控制理论对姿势发育的解释神经等级控制理论对姿势发育的解释74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Bernsten(1967)运动控制因人而异,根据个体需求、环境和目标而不断改变。感觉、认知和活动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并不发出直接指令,而是各部分整体互动,系统地进行整合。动作控制要以达成动作功能为目标;确认身体其他系统对动作控制的影响;动作控制需要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动作本身也遵循力学定律,相互影响。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75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俄国科学家NicolaiBernstein跟踪用凿子砸金属的运动轨迹,进而发现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沿着最小的轨迹进行的,并且任务小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个运动。1926年Bernstein开始研究人体步行,并研究了成年人、老人及大脑损伤的患者。最终,Bernstein建立了系统的运动控制理论。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76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基于系统运动控制的理论,在理念运动的本质时,我们更应该注重身体所受的外力及内力,用生物力学知识对动作进行分析,并用来指导运动控制障碍的治疗。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77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系统论将整个个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机械系统,易受外力如重力和内力的影响,包括惯性和运动依赖的力。人体由多个关节组成,所以在运动中具有很多的自由度,而运动的协调则是运动机体控控制过多自由度的过程。协同在解决自由度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限制特定的肌肉,使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他还提出假设,尽管协同肌不多,但是它们制造了所有几乎我们所知道的动作种类,简单的协同肌是运动、姿势和呼吸协同肌。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系统论78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神经发育理论Bobath(1978)高层:大脑新皮层联络区域和基底神经节,形成运动总策略,涉及确定运动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佳运动方案;中层:运动皮层和小脑,与运动顺序相关,指平稳、准确达到目的所需肌肉收缩空间的时间顺序;低层:脑干和脊髓,与执行动作相关,包括激活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产生目的性动作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神经发育理论79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Kandel假说行为需要三个主要系统,即感觉、运动和动机激发系统。表面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如挥舞高尔夫球杆时,我们需要募集视觉、触觉和本体的感觉输入以引导精确的运动、协调肌肉的募集和姿势的控制。动机激发(边缘)系统动作开始时提供有意识的动力;集成全部的感觉输入;在运动表达中起作用。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性感觉运动系统中都发挥作用,通过下丘脑将感觉输入到额叶、脑干、平滑肌和腺体,以控制骨骼肌活动。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Kandel假说80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运动的三种形式:反射性运动、随意运动、模式化运动,三种运动可互相转换。1.反射性运动: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制,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2.随意性运动: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可以通过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得运动技巧。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81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3.模式化运动:运动形式固定、有节奏和连续性运动、主观意识控制运动开始与结束由中枢模式调控器(centralpatterngenerator,CPG)调控。除了CPG机制外,模式化运动已知与锥体外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相关,出现下意识的横纹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来“控制”。步行是典型的模式化运动。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82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中枢模式激动环路CentralPatternGeneration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83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儿童的运动发育过程是沿着反射性运动-模式化运动-随意运动的顺序发展。而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者也是沿着类似的路径恢复。高级运动功能则是从随意运动开始,通过专项的训练向模式化运动发展,最高境界是进入某种“反射性”运动的状态。第六章引言:运动控制理论运动模式化理论84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85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86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87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一、低位中枢对肌紧张的控88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89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90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91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92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运动的控制上运动神经元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姿势调节系统、运动传出通路和小脑运动调节系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常见于脑卒中、颅脑外伤、脑肿瘤、脊髓损伤、脑性瘫痪等疾病。大部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单纯的运动传出通路损伤表现为软瘫;基底节损伤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小脑损伤表现为平衡、肌张力降低。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三、高级中枢对姿势和随意93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94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四、运动控制的调节95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五、影响运动控制的因素96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治疗中如何利用环境和任务引导患者进行治疗:1、运动控制障碍时应以任务为导向,将复杂的、分解的运动整合成容易理解的、任务明确的运动,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成人或儿童患者尤其适用。例如:坐位下训练患者的骨盆前后倾时,当我们以“骨盆前后倾”或“收腹、挺胸”之类的词语作为任务导向时往往达不到目的,当我们用“拔高,降下”这样的任务时患者就能很容易地完成了;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治疗中如何利用环境和任务97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2.在立位下进行重心转移训练时,如果我们的任务是“把重心移到另外一只脚上来”时,患者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执行,当我们换成要求患者尽量伸手够不同方向较远的物体时,患者就可以间接实现重心向所要求的方向的转移;治疗儿童患者也时应将各种治疗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使患儿产生兴趣并完成。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2.在立位下进行重心转移98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3.我们在对异常姿势控制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给予患者多个不同的任务和环境。患者在某一体位下运动功能重新获得不能替代其他体位下的运动能力,动作快速度完成能力不能替代慢速完成能力,所以设计多体位、不同速度、不同角度、不同力量、不同姿势、不同目的治疗应贯穿运动控制障碍治疗的全过程。第一节神经系统对姿势与运动的控制3.我们在对异常姿势控制99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理想矢状位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100第二节运动控制与障碍一、姿势控制偏瘫患者立位异常对线第二节运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