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据某市报报道:天津5岁的小男孩“哨子”饭后躺在床上跟爸妈午休。“哨子”玩了一会儿打火机后,也睡着了,并将打火机压在臀下。经半个多小时的体温传导,打火机中的丁烷气体膨胀,随着啪地爆响,劣质火机炸出裂缝,丁烷液体外溢,致使屁股上拳头一般大小的一块肌肉被立即冻成硬块,并结上一层冰霜,局部速冻成伤。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产生“速冻成伤”的原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医学上有叫“冷冻疗法”的,即使部分组织(如疣子)迅速低温冷冻,使其组织坏死,达到不用“动刀”而治愈的目的。请想象并简述冷冻疗法的方法。3.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实施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减轻手术中病人的痛苦。氯乙烷是怎样起到麻醉作用的?4.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里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何好处?车罐内液体氮发生泄露时为何会冒出“白烟”?5.要想判断晶体能否熔化,液体能否沸腾,需要了解熔化和沸腾的条件。晶体熔化的条件:一必须达到晶体熔点;二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的条件:一必须达到液体的沸点;二液体要继续吸热。只有各同时满足了上述的两个条件,晶体才能熔化,液体才能沸腾。6.把一块正在熔化的冰放入一大桶0℃的水中,则()A.有少量的冰熔化成水B.冰全部熔化成水C.有少量水凝固成冰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7.如图所示,生活中经常炖食物,碗不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汤(
)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8.据《北京晚报》报道,2001年5月20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5cm—10cm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min雪不见了,而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的队员瞠目结舌。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提出你的看法,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9.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10.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11.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12.如图是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加热3分钟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温度不升高D.AB段大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13.飞船返回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这些物态变化都是_____过程。1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15.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16.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17.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比如获取饮用水,如图1所示,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
和
,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18.“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清汤和红汤的质量、主要成分以及初温几乎相同,但是清汤卤一侧液面没有油层,红汤卤一侧液面有一层麻辣风味的油,如图5所示。吃饭的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食物放入不同的汤料中进行烫测。但小新注意到每次使用这种“鸳鸯火锅”吃食品时,总是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最初,小新认为这是由于红汤卤一侧的火更大些,但观察发现,两边的火焰相同。试分析为什么总是红汤卤一侧先沸腾。19.我们常常说“下雨”、“下雪”,那是真的能看到雨和雪从空中下落,可是我们也说“下霜”,但是从来没看到霜从天而降。是不是因为霜都是夜间下的我们看不到?20.平常我们使物体变干是放在太阳下晒,可是我看到有“升华干燥食品”,不用晒,就能使食品干燥,这是怎么回事?21.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例4】(2010荆门)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点拨】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小水珠,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小冰晶,“雾”和“冰花”都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都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所以只有B项说法错误。故选B。
四、来源于户外自然现象中试题
【例5】(2010重庆)近年来,美丽山城天更蓝、水更清,大雾天气明显比往年少……。2010年2月,重庆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其中雾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点拨】自然形成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选B。
【例6】(2010泰州)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
A.雨
B.露
C.雾
D.霜
【点拨】雨、露、雾都是液化形成是;只有霜是凝华形成的。故选D。
【例7】(2010江苏苏州)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吸收/放出)热量。
【点拨】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该过程水蒸气要放热。
答案:液化
放出
五、来源于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的图片试题
【例8】(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点拨】雨、雾属于液化现象;霜属于凝华现象;冰属于凝固现象。故选C。
【例9】(2010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点拨】“雾凇”和“冰花”属于凝华现象;“冰挂”属于凝固现象;“露珠”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
【例10】(2010江苏连云港)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
【点拨】A图是属于液化;B图属于凝固;C图属于熔化;D图属于凝华。故选B。叩问“物质的三态”徐州市睢宁县双沟第二中学宋晓楼一、温度计的使用
例1(08广东)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根据下图所示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情况,提出使用温度计注意事项中的两项:
①
;
②
。
【解析】此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等一会,等到液面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脱离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齐平。
【答案】热胀冷缩;①使用温度计时,液泡要浸没有被测液体中;②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
【点评】解决此类试题,关键是要掌握温度计是正确使用方法,特别是温度计的“放法”和“读法”。放置时温度计既不能接触容器的底部也不能接触容器的侧壁,一方面可能损坏温度计,另一方面容器底部和侧壁的温度不一定等于液体的温度;读数时既不能仰视(偏小),也不能俯视(偏大),这样会导致读数不准确,同时要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观察温度计内液面是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在零刻度的下方。
二、晶体和非晶体
例2(08广安)如图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
【解析】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物质A在熔化的过程中,有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该物质有熔点,是晶体;而物质B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一直在变化,说明其在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温度,是非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从图像上可以看出物质A的熔点是80℃,A的熔化过程从第5分钟开始,到第10分钟结束,共经历的5分钟,第8分钟时仍处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A,80,固液共存
【点评】解决此类试题,要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但两者都要吸热;晶体凝固时有一定的凝固点,而非晶体凝固时没有一定的凝固点,但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熔化;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从物理图像上看,晶体熔化(或凝固)时有一段与横坐标(时间坐标)相平行,代表熔化(或凝固)过程。
三、观察“水的沸腾”
例3(08甘南)小明同学在康定“跑马山”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如图所示,他所组装的实验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
。
(2)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
时间/min01234567891011---温度/℃888990919293949595959595---
(3)小明还观察到水要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时的体积大小变化情况不同,如图所示。其中
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解析】此题中温度计是测量水的温度的,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水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沸腾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沸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第8分钟开始,继续加热时水的温度保持95℃不变,说明水的沸点是95℃;水在沸腾前后的气泡变化是不同的,沸腾前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后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最后到达液面破裂。
【答案】⑴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的底部,⑵95℃,⑶a。
【点评】观察水沸腾实验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实验之一。在此实验中要观察的现象有: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气泡的变化、声音的大小。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生成,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最后破裂,且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试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有“温度计的使用、气泡的变化、声音的变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理图像、由沸腾图像判断沸点、根据沸点比较大气压的高低”等。解题的关键是要对沸腾的现象及特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要学会从实验数据和物理图像中获取相关的信息。
四、物态变化
例4(08长沙)我市浏阳大围山峡谷景色优美,被誉为“小九寨”,下列关于其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解析】A选项是液化现象;B选项是液化现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选项是凝华现象,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了固态;D选项是凝固现象,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
【答案】C
【点评】解决类试题的关键是要能弄清楚物质原先是什么状态,后来变成了什么状态,再根据概念进行辨析。自然界中有六种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其中吸热的有“汽化、熔化、升华”,放热的有“液化、凝固、凝华”。物态变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此类试题在中考中比较常见,同学们要能就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链接中考
1.(08荆州)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
⑴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⑵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____________。
⑶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8济宁)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
信息二:
。
3.(08宿迁)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参考答案:
1.⑴如图所示。
⑵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⑶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2.(1)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该物质是晶体;
(4)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15min等。
3.C“温度计”考题面面观江苏徐州丰县广宇学校刘庆贺考点1:考察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若温度过高或过低使测温物质变成了气体或固体,这支温度计便无法测量温度了。水因为在0℃~4℃时热缩冷胀,所以不能作为测温物质。
例1
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中水银的状态不变
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
C.温度计中水银的高度不变
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解析:本题考察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外界温度的变化,引起测温液体(水银)体积相应地变化,体积的变化放大为毛细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在这些变化过程中,水银一直是液体,状态不变。
答案:A
考点2:温度计的结构
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测温物质(常见的有水银、酒精、煤油等),测温物质与玻璃柱内的毛细管相通,毛细管是像头发丝那样细的管子(这也是毛细管名称的由来),之所以这么细,是因为测温物质受热,体积要膨胀,但这个体积的膨胀很有限,眼睛根本看不出来。现在工程师想办法让它在细细的管子里面膨胀,这个变化就显著了。把变化不明显的现象想办法让它变化明显,这是“放大”的思想.显然,毛细管越细,同样情况下液柱上升的高度越大,测量的温度越准确。
例2
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一样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解析:两只温度计都是合格的温度计,测量相同的物体时,温度应该相同;两温度计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银柱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但水银在内径细的毛细管内升得更高。
答案:C
考点3:温度计的刻度方法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标。上面的数字是这样刻上去的: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里,毛细管里的液面处刻上“0”,表示温度为0℃。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里,毛细管里的液面处刻上“100”,表示沸水温度为100℃,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1℃,读作1摄氏度。
例3
小明要自制一支温度计,需要刻上刻度。在一个大气压下,他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1所示,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应该是:。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刻度方法,位置A应标0℃,B应标100℃。即刻度尺上“7cm”刻线处应是0℃,“3cm”刻线处应是100℃,从“3cm”刻线到“7cm”刻线分成100等分,每一份是1℃。即每cm对应的温度是100℃/(7cm-3cm)=25℃/cm。图中温度计中液柱恰好在“6cm”刻线处,据A正好1cm,所以对应的温度应该是25℃.
答案:25℃
考点4:温度计的读数
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看清楚“0”在哪里,是零上还是零下的温度,零上温度越向上数字越大,零下的温度数字越向下越大。
例4
如图2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
A.16℃
B.4℃
C.-4℃
D.-16℃
解析:该温度计看不清楚“0”在哪里,根据数字从上往下越来越大,所以应该是零下4℃,故选C。
答案:C
考点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测量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要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要跟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例5
如图3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加热时,烧杯内各部分水的温度是不同的,越靠近烧杯底部,温度越高。
答案:b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物态变化”试题取材面面观江苏徐州丰县广宇学校刘庆贺一、取材于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
例1
请阅读下列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都和水的物态变化有关。当温暖潮湿的地面空气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由于那里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多姿的云朵。
有时候,在湛蓝的天空中也会出现一条长长的白色云带,这是高空飞过的喷气式飞机“描绘”出来的。由于飞机喷出大量的烟粒,这些烟粒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使水蒸气凝结后附着在烟粒上,形成云带,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带呈现出白色。
问题:
(1)在形成云带的过程中主要的物态变化是什么?
(2)炎热的夏天,剥开冰棍儿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棍儿周围出现了“白气”,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3)在某些烟尘污染严重的地区,雾天比其他地区要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⑴先汽化后液化;
⑵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形成“白气”;
⑶烟尘起着凝结核的作用,容易使水蒸气液化后附着在烟尘上,形成大雾。
点评:题目取材于对自然和生活现象的观察,第一问考查学生阅读信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回答第三问,需要在读懂短文第二段的基础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迁移应用才能解决。
二、取材于媒体报道
例2
据媒体报道:8月的一天晚上(当时气温20℃左右),厦门市一辆运送液化石油气的汽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车上气罐内的液化石油气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气急剧汽化。消防队员在施救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泄漏孔附近潮湿的棉纱结了冰。于是消防队员用潮湿的棉纱堵住泄漏孔,不一会儿棉纱居然也结了冰堵住了泄漏孔。
看了这则报道后,小王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应不高于0℃;而小王的母亲则猜想泄漏孔附近的温度仍然为20℃左右。
(1)根据上述报道中描述的现象,你认为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这样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解释为什么堵泄漏孔的棉纱会结冰?
答案:⑴小王
水结冰时的温度不高于0℃;
⑵液化石油气急剧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潮湿的棉纱温度下降而结冰。
点评:题目取材于媒体报道。当前是信息时代,我们要注意从各种渠道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学生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得到的资料作为背景,拟出具有导向性的新问题,并用相关的学科知识去解答,能够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取材于野外生存实践
例3
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1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答案:⑴蒸发(或汽化);⑵液化。
点评:题目取材于野外生存实践,通过这种情景,不仅考查学生对汽化液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生存的本领,将来学生也许用得上。
四、取材于神奇的现象
例4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大厅里的雪花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而大厅外面竟然月明如镜。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科学解释。
⑴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
;
⑵舞会上小姐晕倒的原因是
;
⑶读过此文后,你对物理与生活、物理与自然的认识是
。
分析:题目中的情景确实罕见,令人惊奇,为什么一般的情况不会形成雪花呢?要形成雪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气里要含有大量的水蒸气。题目中的大厅里有“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会产生水蒸气;“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这么多人会呼出大量水蒸气;“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汗水蒸发会变成水蒸气。二是水蒸气必须遇到很低的温度才能凝华成雪,题目中“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就提供了这个条件。小姐晕倒的原因也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这么多人拥挤在封闭的空间造成缺氧有关。第三问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答案:⑴大厅内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空气发生凝华现象。
⑵蜡烛燃烧且大量人员拥挤在封闭的空间,造成大厅缺氧。
⑶在生活、自然中会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要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不要搞封建迷信。
提示:阅读题目时要培养对关键词句的敏感度。本题中如:“寒冷的夜晚”“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刺骨的寒风”等。《物态变化》复习指导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田选学校范俊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并记住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区别物质的三种形态,能描述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固态、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3.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材全解
(一)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0℃和100℃之间有l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工作原理: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结构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但很均匀的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有一个玻璃泡,在玻璃管和玻璃泡里装有适量的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管上标有均匀的刻度。
3.分类
(1)实验室温度计
(2)寒暑表
(3)体温度计
4.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温度计:(1)实验前的观察要做到“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2)测量时的“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易错点: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容器壁或底或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3.晶体熔化需要的两个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4.熔化和凝固图象
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min时萘的温度为80℃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从图象看出,B点是80℃固态的萘,C点是80℃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当降到E点(80℃)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温所示。
(四)汽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需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和沸腾的比较名称相同点不
同
点发生时温度发生位置剧烈程度制冷作用蒸发汽化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表面平和缓慢有沸腾
汽化
达到沸点并吸热才能进行表面和内部剧烈
无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
(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同样多的水,放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同样湿的衣服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无风的地方干得慢。
3.蒸发制冷
因为液体在汽化时要吸收热量,当它从与它接触的物体吸收热量时,会使与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即蒸发制冷。
4沸点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但保持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相同。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同种液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5.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吸热。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沸腾。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体也不会沸腾。
(五)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式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被100℃水蒸气烫伤比被l000C的水烫伤厉害。
(六)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的原因。
2.升华吸热可以制冷。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寒冷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霜,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三、本单元重点知识点提示
1.晶体和非晶体在物态变化时的区别。2.晶体熔化和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3.液体沸腾的条件。4.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放热情况。5.“白气”的形成原因。6.物态变化图像的意义解读。7.节约用水的方法。
对于状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情况,可以以水的三态变化和右图所示的形式加强记忆。
四、例题解析
题1.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出“白气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
现象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______的(选填“上”或“下”)。
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气态的,它只能变化成液态的水或固态的霜。“白气”是雾状水滴,所以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现象,温度将降低。低温的“白气”下降,高温空气则上升。所以,“白气”是下降的。
题2.医院在抢救中暑病人时,首先是在人体的额头上大面积地擦酒精这种方法称“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酒精是极易蒸发的液体。而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可以使病人的头部温度降低,缓解病情。所以应填“液体蒸发吸热”。
题3.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中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向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
A.液化、汽化、凝固
B.升华、凝华、熔化
C.汽化、凝华、熔化
D.液化、凝固、熔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物态变化名称的熟悉程度,依据物体变化的定义就可以做出判断,但还要注意物态变化的先后次序。水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变成雨是熔化现象。所以答案是C。
题4.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右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
分析:本体联系现代节能技术的新材料问题,不用管它具体是一种什么材料,但考察的知识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上升,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图C是正确的。
题5.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物态变化时所伴随的吸热、放热情况,所以,回忆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所伴随的吸热、放热情况,问题即可得到解答。①是衣服中的水吸热汽化。②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③是液态的水放热凝固。④是固态的樟脑丸吸热升华。⑤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⑥是固态的沥青吸热熔化。所以,答案是:③;④;放热。
关于“温度计”试题的探索与创新江苏省丰县群益中学李光宇有关温度计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的探索与创新题目,主要有:1.对温度计的设计原理以及对于原理的深入认识;2.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3.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和联系等。以下分类进行解析:
题1.请你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制一个简易的温度计(能用来比较温度的高低即可),要求写出所用的器材和画出装置图。
解析:本题是针对温度计设计原理的探索型试题。我们平时所常用的温度计为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题目要求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制简易温度计,可以将气体封闭在一个容器中。问题的关键是多数气体是无色透明的,热胀冷缩时我们看不出来。这时可以考虑使用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间接法。如图所示,将一段红墨水封在导管中,利用红墨水的移动间接地判断出容器内气体的变化情况,从而得知温度的变化。器材:烧瓶﹑透明导管(吸管等)﹑红墨水。
装置图:如图1所示。
判断方法:若红墨水向右移动,说明气体膨胀,温度升高;向左移则说明气体体积收缩,温度降低。
题2.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对温度计结构的改变,哪种是最好的(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做大一些
B.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细一些
C.把温度计的管径做得粗一些
D.以上做法都很好
解析:此题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要想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就是要使温度计内液柱的高度在温度变化不大时也有较大的变化。分析A做法,当温度升高时液体膨胀,由于玻璃泡内液体较多,所以膨胀较大,可以提高灵敏度;B做法中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会引起液体体积的增大或缩小,由于管径做得比较细,因而液柱会发生明显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提高灵敏度;C做法是降低了灵敏度。比较A与B两种做法发现:做法可以提高灵敏度,但是同时却增大了温度计的体积,造成携带等方面的不便,不是最佳方案。
答案:B
题3.一位年轻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解析:本题是有关体温计使用方法的延伸:对于体温计结构的探索﹑对于体温计使用方法的创新。体温计的水银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且弯曲的缩口(如图2所示)。水银受热膨胀可以通过缩口上升到上方的玻璃管里,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柱就会在缩口处断开,停留在玻璃管里无法自动回到水银泡里,这样方便读数(可以简单记忆为“热升冷不降”)。再测另一个人的体温时,必须用力往下甩使水银柱下降到35℃以下并用酒精消毒方可测量。
根据体温计“热升冷不降”的特点,可知甲的体温应该是等于39.5℃,然后再用这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乙和丙两人的体温时,示数为39.5℃,说明乙和丙两个人的体温应该是等于或小于39.5℃,即不高于39.5℃.
答案:B。物态变化复习指导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刘庆贺1.一般来说,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各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转化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2.熔化和凝固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熔点),而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上升。同样,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而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下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见下表。
晶体非晶体物质海波、冰、食盐、石英、水晶、明矾、奈、各种金属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点和凝固点有无熔化过程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熔化图像凝固图像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吸收热量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放出热量
3.汽化和液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
汽化方式蒸发沸腾相同点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发生部位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剧烈程度缓慢、平和剧烈温度条件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达到一定温度(沸点)并吸收热量才能发生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影响因素液体的种类(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吸热快慢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液化也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时要吸热,具有制冷作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质升华吸热来获得较低的温度。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5.易错问题剖析
例1如图所示,烧杯甲和试管乙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若不断加热,乙试管中水能否沸腾?
错误答案:很多同学认为乙试管中水能沸腾,这是错误的。
剖析:我们知道,热传递要满足一个条件:两个物体温度不同。而液体沸腾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继续吸热。烧杯内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不变,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吸热,故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因为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例2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金属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错误答案:烧一烧能提高小镜子温度,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剖析:一般情况下,小镜子的温度低于口腔内气体的温度。若不使小镜子升温而放入口腔中,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小镜子就要在小镜子上液化,使医生看不清牙齿上的病状,所以烧一烧,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例3
冬天,我们在室外呼出阵阵“白气”;夏天,打开冰糕的包装纸,也会看到冰糕冒“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错误答案:“白气”是水蒸气,它们没什么不同。
剖析: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都是液态的小水珠。它们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但它们形成小水珠时有所不同,冬天呼出的“白气”是由于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比空气温度要高,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夏天冰糕冒“白气”是因为空气温度比冰糕温度高,冰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糕而液化成小水珠。三步”解决物态变化分析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朱召友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这一部分,经常出现考查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的题目,大部分同学对此都有感性认识,但在分析其物理过程时往往缺乏逻辑性。本文介绍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此法,再遇到此类问题,就能做到过关斩将、百战不殆。
“三步”法的基本步骤是:
(1)确定研究对象及在变化之前的状态。
(2)比较在变化过程中研究对象与周围物质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气流的变化等)。
(3)确定研究对象的最终状态,并由吸放热情况分析物态变化的过程。
例1
[2006青岛]夏天,刚从游泳池中出来,让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同学们都有这个经验,但在解释时仍会有一些不足。同学们的回答往往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带走了人身上的热量,这种解释是不够准确的。
下面我们利用“三步”法来分析这一现象。
一、首先来确定研究对象。我们感觉到凉只是身体上的感觉,而刚从游泳池中出来时身上有水,这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水的作用,水在蒸发时是要吸热的,从而使人感到凉,所以研究的对象是水。(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风,风在这里只是加速了水的蒸发,而并不是冷的风从人体吸热)。
二、在风吹时有什么变化呢?是空气流动形成的风,使得身上水的蒸发加快。
三、有风使空气流动加快,促进了水分的蒸发,使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水分蒸发加快,而蒸发又要从人体吸热,从而使人感到凉。
答案:风吹加快了空气流动,促进了人身上水分的蒸发,而蒸发吸热,使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热,所以人会感到凉。
例2
[2007云南昆明]寒冷的冬季,我们能够看到呼出的“白气”,而炎热的夏天却看不到,请解释这是为什么?
这是人人皆知的事例,同学们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理解时仍有一定的不足。我们仍然用“三步”法来分析。
一、确定研究对象。“白气”从无到被呼出,所以变化的应该是“白气”,“白气”实际上是小水珠,那么,小水珠在形成之前是以什么状态存在?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到此我们明确了研究对象是在形成“白气”之前的我们呼出的水蒸气。
二、在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放热,温度要降低。
三、最终呼出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珠──“白气”,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因为冬天温度较低,呼出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液化成小水珠,能够被看到,而炎热的夏天,温度较高,呼出的水蒸气不能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
同样我们会联想到:冬天水面上会有“烟雾”;冰箱门打开后,周围有“白雾”;牙科医生检查牙时,要先将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下,然后放入病人的口中。
例3
[2007芜湖]向手背吹气和呵气,感觉有什么区别?请解释其中的道理。
用“三步”法来分析这个问题,其中吹气一问和风吹相似,都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此问是加快了人手背上汗液的蒸发),而蒸发时需要从人体上吸热,所以人会感到手背上凉爽。对于向气背上呵气,为什么会感到暖和呢?
一、确定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东西使手热的,我们会发现暖和的同时手上会有一些水滴出现,水滴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就有大量的水蒸气,至此我们已确定研究的是呼出的水蒸气。
二、呼出的水蒸气在呵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有水滴生成。
三、水滴生成的同时,并且还感到手暖和,这是一种由水蒸气变为水滴向外放热的过程──液化。
答案:向手背吹气时,加快了手背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吸热,所以感到凉。而向手背上呵气时,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背发生了液化现象,液化时向外放热,所以手会感到暖和。
当然,生活中有大量的物态变化现象,只要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好这种分析的“三步”法,就可以较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现象。
趁热打铁做练习:
[2006南京]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
答案:“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这是因为寒冬的晚上天气变得特别冷时,室内与室外的温差会很大,由于室外温度已达到零下,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直接发生凝华现象,在窗户的内表面形成一层霜。2008-10-23
人教网《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
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叫凝固凝固图象:
到凝固点。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的过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厨房中的物理河北青县回民中学于华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
一、厨房里面的物态变化知识
题1: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放在食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甚至炸糊,这一现象说明()
A.油炸制食品的能力比水强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在沸腾时温度继续上升,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C。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的沸点要远高于100℃。
题2: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沸腾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沸腾后即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但仍然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比较()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答案:C。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急火”只能使水的汽化加快,不能使鸡蛋吸热加快。
题3:夏天,厨房里的自来水管壁上常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夏天自来水的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在管壁形成水珠
B.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就在管壁上液化形成水珠
C.夏天气压较低,管内外压强差大,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D.夏天用水量大,水厂需要自来水加压,管内外压强差大,因此有少量水透过管壁微孔渗出
答案:B。因为夏天气温较高,空气中充满了高温的水蒸气,当遇到天气略有变化时,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自来水管壁就发生了液化,出现水珠。
题4:在家里用水壶烧开水时,当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时,我们就知道水开了,在这一过程中看到的是
现象。
答案:先汽化后液化。烧开水时,壶中的水沸腾产生的高温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在壶嘴的上方遇到冷的空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题5: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碗放在锅内的水中蒸食物,但是碗不能与锅底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水会()
A.稍后沸腾
B.同时沸腾
C.温度总是低于锅内水的温度,因而不会沸腾
D.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答案:D。因为水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沸点,二是要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影仪购销合同书
- 中国公路运输合同
- 型钢采购合同协议
- 家教老师聘用合同书
- 玻璃幕墙安装合同
- 商品买卖居间合同
- 美国工程设计服务合同
- 侧柏买卖合同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建筑设备(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医用生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道 法】学会自我保护+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买房协议书样板电子版
- 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社会招聘题库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强基数学试卷
- 《吞咽障碍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13-2021)
- 仁爱七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计划
- 躁狂的健康宣教
- 第四讲国防动员准备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安全生产委托管理协议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