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_第1页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_第2页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_第3页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_第4页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杨长

案例背景:

我班泽泽小朋友今年5岁,生性活泼好动,想象斩丰富,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反应恰似。但由于泽泽的父母都在上海工作,从小由外公、外婆抚养,外公是一名警察,外婆又忙于经营“小果店”的生意,无暇顾及孩子,最后批抚养孩子的任务落在外公的身上。外公对他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总给予满足,使得泽泽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非常严格,管教严厉,对他的要求合理就尽量满足,不合理的不管他怎样吵闹,发脾气出不理不睬,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常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不喜欢在父母身边。一年后,父母又将孩子送回到外公、外婆家抚养。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父慈母爱,在幼儿园为引起别人的更多关注,而常常做一些不定期激行为。

案例描述

随着轻快的音乐响起,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开始了。泽泽和小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户外地上。老师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来玩沙包……”没等老师说完泽泽就推开小朋友从玩具筐里拿了一个沙包就想玩。老师微笑着制止了他,说:“沙包玩在正在休息。我们让它们休息够了,再请它们出来和在家一起玩。”泽泽只好无楞奈何地将沙包送回了玩具筐里,回到了小朋友中间。

老师开始向小朋友介绍各种玩沙包的方法,泽泽低着头,一边用脚尖踢着地面,一边自言自语:“沙包怎么还没休息好呢?”终于,老师将沙包分到了小朋友手中,泽泽松了口气,开始练习起来。玩了几次后,泽泽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一点都不好玩。”这时,他眼睛一亮,隔壁班小朋友在玩呼啦圈,他丢下了手中的沙包,跑过去把小班小朋友推倒在地抢了他的呼啦圈。老师发现了他,对他说:“这是小二班小朋友玩的,我们班等一下玩,呼啦圈找不到它的朋友,会难过的。泽泽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把呼啦圈送回家吧!并且还要向小弟弟道歉。”泽泽显然有些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他跑过去把小朋友扶了起来,然后把呼拉圈还给了小朋友。

泽泽悻悻地又拿起了沙包玩起来,只见他诡秘地一笑“有了”,突然将沙包扔在一个小女孩身上,小女孩大哭起来。老师闻声走了过来,问:“怎么回事?”旁边的小朋友“检举”了泽泽。老师摸摸泽泽的头说:“玩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你看,把人家打哭了。你该怎么办才好呢?”泽泽很无辜地看着老师说:“我不是不小心,我在打雪仗嘛。”老师说:“哦,原来你在玩打雪仗,可是你不能打小朋友的头,你要有礼貌的请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两个人一起玩耍注意安全,好吗?”泽泽听了很自觉向小女孩道歉,然后就一起玩打雪仗。

案例分析:

从上面案例中,不难看出: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首先,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是把孩子作为附庸,压制其独立性、创造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和意见,不允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要求子女随时都要遵守父母的规定,稍有违背就会遭到训斥或惩罚,有时甚至是过于粗暴的惩罚。与之相反的宽容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亲子关系的淡漠。父母与孩子各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父母任孩子自由地、不受约束地发展,他们虽然也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对孩子的行为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很少奖励或惩罚。民主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亲子关系平等基础上的。其主要表现是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尊重、听取孩子的意见,及时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失误。在案例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点,泽泽第一个抚养人外公、外婆,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生怕过于严厉的管教会招来他人的非议,因此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而轮到孩子的父母抚养时,父母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缺少父母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民有消极影响。孩子由于种种原因都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虽然孩子的抚养者都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

(二)幼儿园教育原因: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过于注重游戏规则,并没有摆脱预定计划和目标。泽泽在活动时,由于他的性格好奇急躁,缺乏耐心,有攻击他人行为,活动中出现了先想玩沙包、抢呼啦圈、打雪仗。教师没有做到照顾个体差异,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反思: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指对换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的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弗洛依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外阶段,儿童身心需要堵降临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家庭教育因素和幼儿园教育因素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作用。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父母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家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还应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转学、家庭搬迁等以便使一些不良情绪在开始产中时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幼儿园生活环境是幼儿接触的第二个生活环境,教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环境来熏陶幼儿的情操。平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目光、身体和语言的接触与交流,更多地用启发、引导、鼓励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参与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赖感和温暖感,以建立一种开放平等、和谐温暖的师幼关系。幼儿拥有了活动的自主权,拥有了必要的心理安全感、舒适感、愉悦感,就具务了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改变教育方式

家长要重视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及时进行教育。孩子辩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强,各种传播媒介中接触到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泽泽父母所看的动画片有所规定,暴力性片子不能看或者大人陪同。并对泽泽在家在外的攻击性行为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及时给予表扬,并给予更多的关管。经常带他去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培养多种兴趣,提供宽松的环境。

教师应淡化等级观念,确立平等的参与意识,尊重幼儿的人格、意愿和需要。教师不需要去“教”幼儿掌握某种器械的玩法,而要帮助他们利用各种器械进行身体动作和练习,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培养幼儿爱运动的良好习惯。《纲要》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泽泽在活动中想先玩沙包,这时老师应让他玩,让他发言沙包可以怎么玩,同时要求他表现好可以当组长,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这种不配合老师的行为习惯给予改正。同时,教师应加强对泽泽这样的小朋友在注意力方面的训练。把他们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他们的注意力并多于表扬肯定。根据他们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行为习惯。

三、幼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措施。

在幼儿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行为,必须先从教师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的言谈和行为是心灵的声形,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例如,在幼儿园教师们的种种谈论,对某些不正之风的痛心疾首,对周围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的赞扬,对不良行为的谴责,对别人的热情帮助,待人谦虚礼让等,都会在孩子心理产生影响,教师切不可忽视这些生活细节,琐碎小事。孩子纯洁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最容易接受光辉形象的感染,也最爱听故事。教师要向孩子多讲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童年、少年时代的故事,给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以崇高的人物形象之感染孩子。此外,教师要做孩子行为习惯的表率。平时幼儿园的琐事,教师要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早上来园教师之间要互相问好等……这些都是“小事”,然而,孩子的行为牲就是由这些家常小事而点点滴塑造起来的。可见幼儿园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氛围。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使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的。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处在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是一岁以前的时候,每天都睡午觉,如果不睡午觉,每天的活动又很多,孩子的大脑都累了,晚上就闹觉,特别是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大人也是这样,比如说今天动脑子,劳动,很累了,躺下的时候,脑子很乱,眼珠子也是乱转。孩子更是这样,要他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他就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怎么干。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是有益而无害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而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如果我们教育后的结果只是学习了知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对于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耐心教育

讲清道理

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比如:打人一定是不对的。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每次来幼儿园、离开幼儿园时都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如:“老师好”“老师再见”。“小朋友再见”等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

二、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

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如果孩子不会我们就会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做示范。经常手把手的、不厌其烦的教。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红花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

三、环境配合

熏陶强化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除了加强家园共育,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为人师表方面下功夫,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刘桂妤、卢仕彬等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如陈建旭等能力较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更是如此,它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行为练习、实践,从而更好的巩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内容摘要: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加强在交往、游戏中的运用,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及时、正确的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