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酶?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化学组成: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产生方式:
1)自发调控产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都可以在适宜条件下产生
2)人工调控产生:定向大量产生所需的酶特点:
1)催化效率高;
2)专一性强;
3)作用条件温和。用途: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保、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酶?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酶工程?概念:对酶进行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游离酶、原生质、细胞);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酶的应用。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酶工程?概念:对酶进行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
不自觉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主动性研究:酶学的产生(消化与发酵现象)和发展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1.
不自觉的应用(中国)
几千年来,人们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利用酶来制造食品和治疗疾病!文献记载:4000多年前(夏禹时代),酿酒技术;3000多年前(周朝),制造饴糖、食酱;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麴来治疗消化不良。1.不自觉的应用(中国)几千年来,人们不自觉地
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酶的存在和作用。此后,人们对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入的过程。
(1)对消化的研究
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斯巴兰沙尼Spallanzani
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博蒙特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Schwann获得胃蛋白酶(腐败和发酵实验中)。
2.
主动性研究(国外)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酶的存在和(2)对发酵的研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diastase)。1839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发酵过程中酵母起着机械作用(酶=化学催化剂×)。1857年Pasteur等人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活酵母细胞内有一种物质,可使糖发酵生成乙醇。1878年,德国科学家Kű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2)对发酵的研究Buchner兄弟的试验1896年,巴克纳兄弟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酶——活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内外起作用的(催化)生理活性物质。Buchner兄弟的试验1896年,巴克纳兄弟用细砂研磨
酶的化学本质研究(蛋白酶的确立)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萨姆纳(Summer)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1936年Northrop等得到了胃蛋白酶(pepsin)、胰蛋白酶(trypsin)等的结晶,证实并确立了酶是蛋白质的化学本质。3.
酶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酶的化学本质研究(蛋白酶的确立)3.酶学研究的快速发展1-1-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课件是否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是否所有的酶都是
酶的化学本质的拓展(核酶的发现)1982年,切克(Cech)等发现四膜虫细胞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贴功能,发现:催化功能的RNA-核酶(ribozyme)。1983年,阿尔特曼(Almant)等发现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RNA部分M1RNA具有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而该酶的蛋白质部分C5蛋白却没有酶活性。(核酶的发现,改变了酶的概念---“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Cech和Altman为此共同获得了198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酶分两大类: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酶的化学本质的拓展(核酶的发现)
酶催化的理论研究1894年Fisher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锁与钥匙”学说。1903年Henri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中间复合物学说。1913年Michaelis等导出米氏方程,1925年Briggs等进一步修改米氏方程并提出稳态学说。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学说。1960年,雅各(Jacob)和莫诺得(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阐述了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调节机制。酶催化的理论研究酶的其它理论研究1963年Hirs等测定了核糖核酸酶(RNase)的氨基酸顺序。1965年Phillips首次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阐明鸡蛋溶菌酶的三维结构。1969年Merrifielid等人工合成具有酶活性RNase。1986年Schultz等人研制成了抗体酶(abzyme,具有催化性质的抗体)。1997年Boyer等人阐明了ATP合酶合成和分解ATP的分子机制。酶的其它理论研究酶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化学奖1907年巴克纳
(EdwardBuchner,1860—1907)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29年哈登(SirArthurHarden,1865—1940)英国人,研究糖的发酵作用及其与酶的关系;奥伊勒(SirArthurHarden,1865—1940)瑞典人,研究辅酶。
1946年萨姆纳(JamesBatchellerSumner,1887-1955)美国人,发现结晶蛋白酶;诺思罗普(JohnHowardNorthrop,189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斯坦利(WendellMeredithStanley,1904—1971)美国人,制备绩效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1957年托德(SirAlexanderRobertusTodd,1907-)英国人,研究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1972年安芬林(ChristianBorhmerAnfinsen,1916-)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摩雷(StanfordMoore,1913-1982)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斯坦(WilliamH.Stein,1911—1980)美国人,研究酶化学的基本理论。1989年切赫(T.R.cech)美国人,关于发现核糖核酸催化作用的研究;奥尔特曼(S.Altnan)美国人,关于发现核糖核酸催化作用的研究。1997年延斯·斯科(JensChristianSkou)丹麦人,发现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平衡的酶(钠钾-ATPase
)。酶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化学奖1907年巴克纳(Edward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酶?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化学组成: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产生方式:
1)自发调控产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都可以在适宜条件下产生
2)人工调控产生:定向大量产生所需的酶特点:
1)催化效率高;
2)专一性强;
3)作用条件温和。用途:医药、食品、轻工、化工、环保、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酶?概念: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酶工程?概念:对酶进行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的分子修饰;酶的固定化(游离酶、原生质、细胞);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酶的应用。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要的酶,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酶工程?概念:对酶进行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
不自觉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治病主动性研究:酶学的产生(消化与发酵现象)和发展第一节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1.
不自觉的应用(中国)
几千年来,人们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利用酶来制造食品和治疗疾病!文献记载:4000多年前(夏禹时代),酿酒技术;3000多年前(周朝),制造饴糖、食酱;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麴来治疗消化不良。1.不自觉的应用(中国)几千年来,人们不自觉地
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酶的存在和作用。此后,人们对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逐步深入的过程。
(1)对消化的研究
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斯巴兰沙尼Spallanzani
山鹰实验。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博蒙特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Schwann获得胃蛋白酶(腐败和发酵实验中)。
2.
主动性研究(国外)19世纪30年代开始,人们才真正认识到酶的存在和(2)对发酵的研究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diastase)。1839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提出发酵过程中酵母起着机械作用(酶=化学催化剂×)。1857年Pasteur等人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活酵母细胞内有一种物质,可使糖发酵生成乙醇。1878年,德国科学家Kűhne提出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2)对发酵的研究Buchner兄弟的试验1896年,巴克纳兄弟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酶——活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内外起作用的(催化)生理活性物质。Buchner兄弟的试验1896年,巴克纳兄弟用细砂研磨
酶的化学本质研究(蛋白酶的确立)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的萨姆纳(Summer)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质。1930~1936年Northrop等得到了胃蛋白酶(pepsin)、胰蛋白酶(trypsin)等的结晶,证实并确立了酶是蛋白质的化学本质。3.
酶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酶的化学本质研究(蛋白酶的确立)3.酶学研究的快速发展1-1-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课件是否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是否所有的酶都是
酶的化学本质的拓展(核酶的发现)1982年,切克(Cech)等发现四膜虫细胞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贴功能,发现:催化功能的RNA-核酶(ribozyme)。1983年,阿尔特曼(Almant)等发现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RNA部分M1RNA具有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而该酶的蛋白质部分C5蛋白却没有酶活性。(核酶的发现,改变了酶的概念---“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或RNA)”,Cech和Altman为此共同获得了198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不仅为探索RNA的复制能力提供了线索,而且说明了最早的生命物质是同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和遗传功能的RNA,打破了蛋白质是生物起源的定论)
酶分两大类: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蛋白类酶(P酶)
主要由核糖核酸组成——核酸类酶(R酶)酶的化学本质的拓展(核酶的发现)
酶催化的理论研究1894年Fisher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锁与钥匙”学说。1903年Henri提出酶与底物作用的中间复合物学说。1913年Michaelis等导出米氏方程,1925年Briggs等进一步修改米氏方程并提出稳态学说。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学说。1960年,雅各(Jacob)和莫诺得(Monod)提出操纵子学说,阐述了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调节机制。酶催化的理论研究酶的其它理论研究1963年Hirs等测定了核糖核酸酶(RNase)的氨基酸顺序。1965年Phillips首次用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阐明鸡蛋溶菌酶的三维结构。1969年Merrifielid等人工合成具有酶活性RNase。1986年Schultz等人研制成了抗体酶(abzyme,具有催化性质的抗体)。1997年Boyer等人阐明了ATP合酶合成和分解ATP的分子机制。酶的其它理论研究酶学研究中的诺贝尔化学奖1907年巴克纳
(EdwardBuchner,1860—1907)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29年哈登(SirArthurHarden,1865—1940)英国人,研究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器店装修合同协议书
- 医院消防设施改造模板
- 茶楼装修安全协议注意事项
- 工业废水污泥清运合同模板
- 主题公园设施装修维修合同
- 中小学装修补充协议模板
- 咖啡馆露天浴池装修项目
- 建筑模板运输保证书
- 办公室装修设计合作协议
- 美容院快速翻新协议书
- 室上性心动过速-医学课件
- 基于义教课标(2022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分析 课件(新教材)
- 游泳自由泳教案(表格式)
- 《第4课 数据的安全》参考教案1
- 《第五课-放映幻灯片》优教课件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综合规范试题及答案
- Java Web程序设计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CTF信息安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
- DG-TJ08-2435-2023市域铁路设计标准
- 长安的荔枝读书分享包含内容
- 课件:敏捷制造概述-美化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