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_第1页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_第2页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_第3页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_第4页
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19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2008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推荐表(高职)团队名称: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团队带头人:滕宏春所在院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推荐部门:省教育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填表说明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表格中所涉与的项目、奖励、成果等,截止时间是2007年12月31日。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简介(申报理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经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学院从1999年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后,受到制造业技能人才紧缺需求的推动,模具专业的建设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2004年引进曾经在重型机器厂工作4年,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作11年,在大学工作6年专门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家滕宏春教授,对模具专业重新定位,着力突出模具制造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建立,建立了模具研究所,成功申报省精密制造研究开发中心,建立了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中心;2008年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被评选为省优秀教学团队,2008年模具专业列为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模具制造工艺评为省精品课程,特别是在学院被教育部列为高职示院校建设单位后,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吸纳企业模具专家到学校授课、指导实训,实训条件进一步完善,建设成了以工学结合实训平台,构成了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人才培养体系。1.团队人员构成团队共由21名核心成员组成,其中企业稳定的兼职教师7人,占33.3%;团队中教授(同时具有高工职称、工学博士)1人,占4.8%;副高15人(其中12人有丰富的企业经历),占71.4%;中级职称5人(其中3人为技师),占23.8%;双师达到88%;学历结构,博士1人,占4.8%;硕士10人,占47.6%;学士10人,占47.6%;其中在读博士3人,到德国培训3人,新加坡培训4人,培训4人。2.近三年建设成效1)滕宏春负责,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省优秀教学团队;2)滕宏春负责,国家示建设专业群重点建设专业;3)夏燕兰负责,数控技术省特色专业建设点;4)滕宏春负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品牌专业建设点;5)滕宏春负责,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6)滕宏春负责,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中心;7)滕宏春负责,模具CAD/CAM实训中心;8)滕宏春负责,模具设计师鉴定点,模具制造工中级鉴定点;9)滕宏春负责,模具制造工艺省精品课程;10)祝恒云参加,机械设计国家精品课程;11)滕宏春,匡余华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产业化项目2项,专利6项;12)滕宏春为06年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夏燕兰、朱秀琳、祝恒云等3人为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3)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省级教改立项4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本,省精品教材2本,发表科研论文100篇;14)由滕宏春牵头成功申报省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与企业合作申报省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放基金19项,经费达到30万;15)滕宏春指导的学生在省机械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并获专利;滕宏春、祝恒云、何延辉、林桂霞指导的学生在省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在省力学大赛中获团体一等奖。3.团队的发展目标1)校企共建双师教学团队,教师综合素质高。2)教学理念新,采用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模式。3)与企业合作制订培养方案,完成模具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在行业影响大。4)社会技术服务,承担模具设计与制造任务。5)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质量得到区域多数企业认可和良好评价、具有很强竞争力。二、团队组成1.团队成员本教学团队共21人(含团队带头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14人,占66.7%,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7人,占33.3%。学校专任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职业资格高校教龄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讲授的课程(学时/年)与承担的主要工作1滕宏春1961年5月男博士教授\高工教师资格12年151模具制造工艺学(72学时/年)2机床数控技术应用(56学时/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5负责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1匡余华1962年5月男工程硕士副教授\高工教师资格8年企业工作15年1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60学时/年)2注塑模具设计(60学时/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机床数控技术应用(56学时/年)5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6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2宁1972年6月男学士高工\讲师教师资格3年企业工作9年1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60学时/年)2模具制造工艺学(72学时/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机械设计基础(72学时/年)5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6专业建设、课程建设3祝恒云1971年6月女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工程师教师资格8年企业工作6年1模具CAD/CAM(60学时/年)2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3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72学时/年)4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5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6专业建设、课程建设4夏燕兰1964年7月女工程硕士副教授\高工教师资格9年企业工作14年1数控编程与操作(56学时/年)2机床电气控制(56学时/年)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4数控加工实训(6周/年)5专业建设、课程建设5朱秀林1964年4月女硕士副教授\工程师教师资格16年企业工作6年1机械制造技术(72学时/年)2机械制造基础(60学时/年)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4专业建设、课程建设6徐年富1970年5月男学士副教授\工程师教师资格18年1机械制造技术(72学时/年)2机械制造基础(60学时/年)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4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7长英1968年8月男工程硕士副教授\高工教师资格5年企业工作12年1机械制造基础(60学时/年)2机械制造技术(72学时/年)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4专业建设、课程建设8高梅1973年9月女硕士副教授\工程师教师资格10企业工作3年1模具制造工学(72学时/年)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72学时/年)3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4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术服务9何延辉1977年10月男硕士(博士生)讲师\技师教师资格4年企业工作3年1模具CAD/CAM(60学时/年)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课程建设10王文凯1977年10月男硕士(博士生)讲师\技师教师资格61模具数控加工(60学时/年)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3数控加工实训(6周/年)4课程建设11智旭鸽女硕士讲师教师资格61注塑模设计(60学时/年)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课程建设12林桂霞女硕士(博士生)讲师教师资格31模具CAD/CAM(60学时/年)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3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6学时/年)4课程建设13宋海潮男学士(硕士生)讲师/技师教师资格6年1模具数控加工(60学时/年)2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指导(22周/年)3数控加工实训(6周/年)4课程建设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基本信息一览表序号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职业资格所在单位从事的技术领域与工作岗位讲授的课程(学时/年)与承担的主要工作1洪莉莉1966年7月女学士高级工程师教师高开特精密机械厂数控加工数控加工实训、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2怀忠1958年10月男学士高级工程师汽车制造厂模具设计机械制造技术(72学时/年)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3山昌祝1964年11月男硕士高级工程师772厂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指导模具制造与装配实习指导4雷建华1965年12月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熊猫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5王预1965年1月男本科高级工程师汽车制造厂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造基础(64学时/年)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6辉1970年1月男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江电子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指导模具制造与装配实习指导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指导7鞍钢1963年1月男本科高级工程师金城机械厂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装配综合实训指导2.团队带头人姓名滕宏春性别男出生年月1961年5月民族汉政治面貌中共党员高校教龄12年最终学历(学位)工学博士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工作年限15年职称/职务教授/高级工程师/系主任职业资格教师资格社会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委员会委员、省高等教育学会数控技术协作委员会副主任、省高职工程训练学会会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210046办公1移动电子主要学习、工作经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学习、工作容与岗位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工业大学机械系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1983年8月至1987年3月重型机械厂锻压、矿山机械设计与制造1987年3月至1995年年12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处压力加工试验室金属塑性成型性技术开发轿车国产化,1992年任室主任,1994年破格晋升高级工程师1995年12月至1997年年12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工艺处切屑试验室面向一汽集团机械制造技术研发和刀具优化,任室主任1997年12月至1999年年3月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锻压教研室教授模具设计与制造1997年9月至1999年年6月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在职读硕士材料加工工程1999年3月至2004年年8月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加工系副主任兼锻压教研室主任材料加工工程2001年9月大学教授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大学机械学院在职博士生计算过体力学2004年9月至今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兼任模具研究所所长副主任、主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2006年至2007年兼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办独立法人企业高开特精密机械厂厂长数控、精密模具制造2005年后国家数控基地基地的规划建设、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基地负责人所承担的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以与所取得的成效2004年9月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11月任机械系主任主管科研和实训基地建设并负责模具专业建设,为迎接2004年12月份教学水平评估,配合数控基地设备选型,设备到货后调试;2005年一年的时间重点工作是国家数控基地建设,从设备安装到实训正常运行。2005年初成立模具研究所和模具教研室兼教研室主任,一共3个人。到2005年底,模具教研室有7人,并且建立起模具制造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模具成形调试实训室,实训用模具基本上是多年科研积攒的从托运到。2005年,提出依托模具研究所成立精密制造研发中心,得到学院高度重视,并申报成功。由此开始了现代模具制造教学团队起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如下成效:1.组建了一支企业经历丰富、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具有相当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校师资力量和由知名模具企业专家参入课程建设和授课、指导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以外,还聘请这些校外专家的企业领导为专业的顾问,每年来校讲座。2.建立了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中心,面积1000平米,设备有美国哈斯5轴5联动加工中心1台,机床厂生产的单臂数显坐标镗1台,沙迪克慢走丝线切割1台,快速成型机1台,数控铣2台,全功能数控车2台,压床2台,注塑机1台,三坐标测量机1台,快走丝线切割10台,电火花4台,平磨1台,万能磨1台以与可借助的国家数控实训基地22台数控车、20台数控铣设备,构成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实训条件。3.建立了模具CAD/CAM实训中心,3个培训机房(期中100台计算机机房1个,50台机房2个),装有pro/E、cimatron,CAXA正版软件,并作为三家公司的大学合作项目建立2个考试中心(2个50台计算机机房),面向高校和企业。4.2006年国家首批示校建设,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群为国家建设核心专业群,在课程改革和资源建设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成为教育部模具专业资源建设4个核心成员之一,发挥较突出作用。5.08年申报成功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省优秀教学团队;6.08年申报成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品牌专业建设点;7.08年建成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8.08年确定为模具设计师鉴定点,模具制造工中级鉴定点;9.08年申报成功模具制造工艺省精品课程立项;10.06年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11.承担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改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省精品教材1本,发表科研论文20篇;12.牵头成功申报省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与企业合作申报省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放基金1项,经费达到2万。13.指导学生在省机械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并申报专利;在省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中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三、人才培养情况1.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这一主题,从规入手,开发了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一、模具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从广泛调研与深入思考出发,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与高技能型人才,这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因此在模具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就应该满足以下的要求1.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应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谋生的必需;2.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3.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与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1.总体设计原则(1)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模具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公共技术平台与专业方向;(2)本着能反映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3)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4)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定的规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2.课程体系结构与课程设置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三部分组成(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考虑到这一课程模块的诸多影响因素的限制与非本文讨论的重点,因此不作展开讨论与分析。(2)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相对稳定的核心容,它保证了专业群中各方向有相对稳定的建设容(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群)、公共教学资源、师资梯队、实验实训条件等),并能够共享建设成果与资源条件,以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和核心专业的品牌建设,尤其为了在较短的学习年限能使学生获得本专业领域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避免原有课程的简单设置,必须对课程进行综合化改革设计以形成综合性平台核心课程,并开发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具有远程共享数字化的公共教学资源,显然这应是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关注与投入的重点。(3)模具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它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模具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是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三、邀请了模具行业知名专家组成模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序号专业指导委员会职务年龄学历工作单位职务职称专业备注1主任委员滕宏春47博士南工院机械系主任教授模具设计与制造2副主任委员方禾55大学跃进汽车模具公司总经理高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3副主任委员鹏49大学熊猫模具公司总经理高工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4委员贺炜51博士南工院机械系教研室主任教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5委员匡余华46硕士南工院机械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6委员徐国忠44大学华格注塑厂厂长高工注塑产品加工7委员洪莉莉41大学高开特精密加工厂副厂长高工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8委员宁51大学南方电加工总经理高工电加工9委员立新52大学振发模具工业中心总经理高工模具设计南方电加工总经理10委员宁34大学南工院机械系高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华格注塑厂厂长助理四、模具专业教学计划1.培养目标本专业领域方向面向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与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机械CAD/CAM、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管理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以与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技术应用性工作的能力。业务规格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各知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1)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与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3)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4)掌握以工程制图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工程材料、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要容的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5)掌握以电工电子技术、测试和电气控制基础为主要容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践技能。6)掌握本专业群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CAD/CAM、模具制造工艺、数控系统操作、),了解其技术前沿与发展趋势。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8)达到如下技能证书要求:基础能力(必考):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实用语文单项技能证书核心技术(能):AutoCAD证书、钳工初级证书岗位(群)技能:车工中级证书或数控铣中级证书或数控车工中级证书专业方向技能:模具制造工中级证书2.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教学计划总学时2720顶岗实习时间616学校专任教师授课总学时与比例1660/61%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总学时与比例1060/39%团队分工协作,实施人才共育的形式、途经与方法团队构建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立体化的人才共育模式,实现学生实训、考级、考证、弹性制顶岗实习和与企业零距离沟通的教学。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制订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实现校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强调教学过程管理,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修改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对课程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质量监控。探索并建立健全(完善)适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教学管理、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制度和运作机制,重点是:(1)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顶岗实习按教学与生产的要求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分工与职责。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2)建立有关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作业文件和考核办法,确定顶岗实习的考核点(如:学生的出勤率、产品合格率、生产效率、生产工艺的学习效果、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的态度、与同事的合作态度、遵守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工资水平等),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和负责人,做到在制度上有保证,在管理上有措施,并严格进行考核;(3)建立有关顶岗实习的标准要求,形成顶岗实习的作业文件和考核点,试行与工学结合模式相适应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2.课程与教材建设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容,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宗旨,以国家模具中级工或模具技师的要求为基础,编写模具专业课教材。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确立专业核心课程。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容要求,与企业合作完善课程建设,使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容体系逐渐完善。对模具CAD/CAM、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明确优质核心课程的标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3.实践教学制订专业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实施计划,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每个专业保证98%以上的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模具制造工职业书的学生达到90%。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制订生产性实训大纲(课程标准)、指导书或实训手册,制订生产性实训管理办法;探索校实训基地(重点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重点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制订基地管理和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构建实习实训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模具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改变过去“图上谈兵”,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计转变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综合实训》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利用模具实训基地的设施,模拟真实生产场情,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从图纸到零件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全过程。学院在工业中心,专门开100平方米,安装了数控车24台、数控铣22台、数控电火花成型机CTE3002K4台、数控快走丝线切割CTW320TA10台、快速成型机CPS3001台、电火花数控慢走丝切割机AQ360L1台、塑料注射成型机FT110F2、开式冲床 J23-110T1台、四柱液压机 YB32-2001台、平面磨床M71401台、五轴五联动加工中心1台、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1台、数显坐标镗1台。同时购置正版PRO-E软件(400点),满足了教学、实训的需要。4.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职业能力考核量化指标,为能力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打破传统的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方式,改为理论知识与实训相结合评价体系,更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3.教学改革与成果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根据长三角地区精密制造业发展进行专业定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团队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如下。1.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型、应用性人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制造工职业能力为培养主线,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技能需要为依据,将职业资格所需知识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获得职业书提供方便,使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2.采用“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能力出发,专业课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在学院工程工业中心进行真实工程背景的综合实训,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岗位训练。通过几年专业建设,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习实训条件基本上完备,模具特种加工、模具精密加工、冲压设备、注塑设备等投入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模具专业学生完全可以系统的实习实训条件,在校外实训和顶岗训练的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目前,以跃进汽车模具制造为冷冲模实训基地,以熊猫电器模具为注塑模具实训基地,以南汽冲压厂、华格汽塑厂、新豪轴承为校外顶岗实训的基地,基本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工学结合办学模式。3.课程特色团队承担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工艺学、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与操作共8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在解决模具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课程设置与课程容的改革上有创新和突破,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开展专业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专业高职课程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4.资源建设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模具制造工艺学、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与操作共8门课程列为院级精品课程也是国家示校建设任务,主要由团队建设,通过确定每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确定知识点讲授、表达方式,配合实验、实训强化,用综合实训项目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按照这样的思路,已经完成了阶段的工作,逐步落实。创新性改革措施:1)课程团队由模具企业技术骨干和校具有丰富企业经历和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骨干教师以与模具行业专家组成,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实施发挥重要作用;2)课程采用项目教学,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课程构架清晰,资源丰富;3)理论与实践融通,建立模具制造与装配实训中心,理论教学采用项目与实训项目一致实现立体化教学方式,建立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建成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具有工学结合的实训体系。省级以上获奖情况时间奖项名称与等次获奖者颁发部门2007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实践省教学成果、一等滕宏春(5)教育厅4.毕业生情况(2005年7月以来)毕业生人数600一次性就业率99主要就业岗位模具制造和设计专业对口率90社会评价与主要事例近二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2007届2008届就业率%99100签约率%9092双证书率%9596企业满意度%9092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08年1369名应届毕业生,就业率99.87%,协议就业率73.8%。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07年招生1183名学生,入取比例1:8,最低分数523,报到率97.3%。鹏:熊猫模具公司总经理;市模具协会副理事长,模具专家;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每年都到我们企业进行2周模具制造与装配实习,我们很欢迎该校的学生,来到企业很快就适应,并可以参与操作和工艺制订;每年我们都接受该院模具专业学生来企业顶岗实习并留在企业工作,现在成为企业生产一线的骨干。一民: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模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按照工学结合、学做合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各方面反映良好,我经常到该校进行交流,也推进了我校模具专业课程建设。维: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0541班学生,南浦车辆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是大学学习中收获最多的课程之一,课程用项目教学方式,通过典型模具结构分析和关键件制造工艺设计与加工实训,综合学习了解决制造技术问题的方法,并有丰富的实训工作,不断实践,使我们在顶岗实习其间表现突出,同班4名同学被企业全部录用。四、技术服务情况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容服务对象主持人完成情况与成效2004年至2007年带有多段不同模数的花键轴一次冷挤压成形技术研究1、花键轴挤压工艺2、挤压模具设计汽车制造厂滕宏春已结题解决了多段不同模数冷挤压技术难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2006.122008.12发动机机体数控加工工艺优化设计与精益化管理研究1、发动机机体数控加工参数、工艺路线优化2、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管理高开特精密机械滕宏春进行中通过工艺的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2005.122007.12中厚壁圆管受轴压屈曲极限变形理论的研究汇众汽车底盘厂滕宏春准备鉴定验收2006.122008.12异形孔台阶齿轮生产工艺与模具研制1、异形孔台阶齿轮冷挤压工艺2、挤压模具结构参数优化三乐洗衣机配件厂匡余华进行中项目达到用户的要求,产品的成本降低了20%左右;产品的合格率提高了3%左右;模具寿命从每副模具生产4000只齿轮上升到16000——20000只齿轮。2006.122008.12减小平面研磨划痕的仿真研究工艺研究瑞和精密模具厂高梅进行中2006.122008.12气流式粉针分装机的研究与开发模具设计得纳文具厂徐年富进行中五、团队建设规划(含教师职业发展规划)1.课程与教材建设1)建设模具制造工艺省精品课,并申报08年国家精品课;2)建设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基础院级精品课,申报09年升级精品课;3)建设模具CAD/CAM,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并申报院级精品课;4)建设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制造工艺学,省精品教材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申报国家精品教材;重点完成课程资源的建设、制定课程规。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容,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国家模具中级工或模具技师的要求为基础,重新编写模具专业课教材,为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奠定基础。2.综合实训开发结合国家示专业建设,开发贯通模具设计、工艺、编程、操作加工、装配与调试于一体的综合实训项目,编写出综合实训教师、学生手册并正式出版。3.教学研究进行如下三个方面教学理论研究:1)职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2)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运行管理研究;3)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科研项目用科研项目推动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理念和经验,逐步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培养模式,完成校企合作服务项目3项。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技术服务:1)精密模具CAD/CAM/CAE/CAPP一体化应用项目;2)精密模具制造与装配项目;3)模具设计项目。5.学历结构优化以现在高职的地位和条件,完全由本校的实力拓展教师发展空间和遴选研究方向以与确定科研课题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希望借助于教师学历进修,与的知名大学保持紧密的联系,其中也有结合本校工作从事学位论文研究。不仅仅是教师学历提高,更重要是高职学院不能脱离先进技术研究方向和了解科技发展的有效渠道。6.加大教师进修、培训力度为提高教师专业综合能力,进一步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