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_第1页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_第2页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_第3页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_第4页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

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介绍2023/1/4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

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介主要内容概况介绍站址选择三总体技术路线和供能技术指标四负荷估算五建筑结构方案分布式供能系统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八区域集中供热系统九能源输入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区域管网建设经济性分析(华东院)经济性分析(齐耀)主要内容概况介绍八区域集中供热系统一概况介绍一概况介绍核心区(一期)规划范围:东至申贵路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交通中心毗邻,西至嘉闵高架路,南至义虹路,北至扬虹路用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70万m2,地下商业空间约20万m2。容积率约1.214划分为9个地块出让,拟建设61栋各类建筑单体建筑高度不超过48m,绝大多数单体建筑面积在1.5~5万m2

核心区(一期)简介核心区(一期)规划范围:东至申贵路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交通中地铁2号、10号线东西向从地下穿过,管线穿越轨交空间的难度大以轨交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二区轨交线以南为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91.648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公共设施约占80.6%,酒店+服务型酒店+文化娱乐约占19.4%轨交线以北为北区,总建筑面积约为95.8801万m2,其中办公+商业+会展+公共设施约占78.9%,酒店+服务型酒店+文化娱乐约占21.1%8:00-18:00负荷集中,22:00-次日8:00负荷较

核心区(一期)简介地铁2号、10号线东西向从地下穿过,管线穿越轨交空间的难度大.

建设方案形成过程2010.1.业主征集“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能源供应方案”,要求以分布式供能系统为核心2010.2.中船重工第711研究所、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组成联合体,获得征集方案竞赛第一名。区域集中供冷方案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冰蓄冷,区域集中供热方案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余热利用+热水锅炉,分布式供能系统电力输出方案采用“并网不上网、能源中心自用、多余电力再供区域用户”2010.3.~4.联合体根据业主和政府主管部门意见,针对区域供能竞赛优胜方案初投资较大的问题,进行了多轮方案比选和汇报,最终确定取消冰蓄冷系统,采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余热利用+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区域集中供冷方案,其他系统不变2010.4.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联合体《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进行了评审,并形成《评估报告》2010.5.~9.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根据《评估报告》,再次对建设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南站增加水蓄冷装置,北站限于场地条件不考虑蓄冷,其他系统不变.建设方案形成过程2010.1.业主征集“虹桥商务核心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负责区供项目中能源站及管网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由申虹公司承担管沟的建设。运营期间,由新能源公司向申虹租用管沟。

为便于项目快速推进,先由申虹独资成立新能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可后续追加。申能、华电、711作为合作伙伴,随后入股。现新能源公司合资扩股筹备组已成立,合资公司操作开始实际操作。

同时,711(齐耀动力)以技术提供方角色,参与到项目方案设计中,并积极争取工程专业分包。

项目采用设计总包+施工总包方式进行,协议方式:

新能源公司--华东院

能源站及管网设计总包

华东院--市政院(管网)、齐耀(分布式供能)

能源站及管网设计分包

申虹--市政院

管沟设计总包

新能源公司--上海建工

能源站及配套施工总包

项目操作模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负责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项目进度项目进度完成时间方案优化调整2010.7.31方案评审2010.8.15初步设计2010.9.15初步设计评审2010.10.12工程总包招标2010.10.13~10.20南站开工(管委会领导参加)2010.10.18北站开工(项目正式开工,市领导参加)2010.11.18施工图设计2010.12.30施工图审查2011.1.31设备安装2011.9.30设备调试及试运行2012.4.30

设计合同基本确定,齐耀动力预计前期费用50~70万,设计费260万。已获批复:发改委前期工作、电力并网许可批复(并网不上网)、燃气供应进行中流程: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改委项目核准批复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项目进度项目进度完成时二站址选择二站址选择

站址方案能源中心南站能源中心北站公共事务中心河东四站点河东九站点能源中心北站能源中心南站公共事务中心河东两站点河西两站点站址方案能源中心南站能源中心北站公共事务中心河东四站点河

选址原则和站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供能半径,特别是供冷半径设在公共区域或规划绿地内,减少对核心区已规划的开发用地的影响站址四周的市政设施应完善,便于能源中心所需水、电、燃气、油等能源的供给和大型设备的运输就位站址所处的地块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少对周边地块的影响,方便满足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站房建设不受地块开发周期的影响,所处的区域应具有适当的拓展空间综合比较,保持在新角浦河河西设两个能源中心的原方案。北站设在嘉闵高架路以东、崧泽高架扬虹路以南的匝道环形绕道区间内;南站设在嘉闵高架路以东、建虹路(徐泾中路)以北匝道环形绕道区间内最大的优势:独立地块、不占核心区(一期)内招、拍、挂土地、不影响商务区开发、也不受商务区开发周期的影响最大的劣势:供冷半径大、基地面积狭小、可拓展的空间小、安全防范难度较大、市政条件不够完善选址原则和站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减少供能半径,特别是供冷

南、北站联通的可行性南站和北站联通方案可以使两个能源中心互为备用,提高了供能可靠性联通方案将增加初投资约7700万元,管道和管沟需穿越或跨越轨交空间联通方案大大增加系统控制复杂性,系统风险性相应加大南站和北站联通方案实际操作性低,保持两个能源中心分区域独立供能的原方案各能源中心供能系统适当考虑容量冗余、用能多样、多系统并联等措施南、北站联通的可行性南站和北站联通方案可以使两个能源中心三总体技术路线和供能技术指标三总体技术路线和供能技术指标

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原则满足业主对本项目的相关要求,遵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的设计规范、规定等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实现业主要求的总体目标采用电力、燃气、燃油等多种能源,保障供能安全,实现能源梯级利用结合国家和上海市的能源政策和能源价格,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优惠政策以分布式供能系统为核心,以其他冷、热源形式为补充在满足业主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系统配置,控制投资规模合理选择能源中心站址,减少区域供冷半径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考虑采用水蓄冷技术,可对电网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缓解电力高峰期的用电需求,提高供冷系统经济性采用大温差供冷、供热,尽可能加大区域管网冷、热水供回水温差,降低输配系统能耗根据已有的区域供能规划方案,采用四管制输送方式,供能管网总长约为18100m选择高效、节能、环保的设备,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综合能效充分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重视能源中心的安全防护和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区域集中供能系统建设方案设计原则满足业主对本项目的相关要

总体技术路线上海市全年室外温度、舒适区和太阳辐射强度大温差离心冷水机组(+水蓄冷)总体技术路线上海市全年室外温度、舒适区和太阳辐射强度大温

区域供能技术指标上海市全年室外温度、舒适区和太阳辐射强度北站南站设计供冷负荷(MW)7070设计供热负荷(MW)4139分布式供能系统设计发电量(MW)5.6365.636年供冷负荷(万kWH)5452余热利用8485332余热利用588电制冷4604电制冷3551水蓄冷1193年供热负荷(万kWH)4870余热利用13484403余热利用1306锅炉3522锅炉3097供冷系统年用电量(万kWH)13871287供热系统年用电量(万kWH)4440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发电量(万kWH)24992443年燃气耗气量(万m3)1005942区域供能技术指标上海市全年室外温度、舒适区和太阳辐射强度四负荷估算四负荷估算

气象条件空调通风采暖极端最高/低温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力夏季干球温度34.6℃30.8℃39.6℃S3.4m/s100.57kPa湿球温度28.2℃计算日平均温度31.3℃冬季干球温度-1.2℃3.5℃1.2℃-7.7℃N3.3m/s102.65kPa相对湿度74%BIN18202224262830323436小时数(h)842303464206705503511837514上海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上海市夏季(6.1.~9.30.)BIN参数(2℃BIN)上海市全年室外温度、舒适区和太阳辐射强度上海市位于东经121.27º,北纬31.24º根据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夏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气象条件空调通风采暖极端最高/低温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力夏

模拟条件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屋面0.7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1.0外窗(包括透明幕墙)朝向窗墙比传热系数KW/(m2.K)遮阳系数SC单一朝向幕墙东、南、西、北0.72.50.5建筑功能夏季冬季人员密度灯光设备新风指标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温度相对湿度(℃)(%)(℃)(%)(m2/p)(W/m2)(W/m2)[m3/(h·p)]办公255520≥406181330商业266018—3121320文化娱乐255520≥403121320酒店245520≥4015151330会议展览255518≥402.511520公共设施255520≥403121320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和其他设计指标模拟条件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计算软件: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V3.6各栋单体尚未开始设计,缺少详细建筑节能数据,取节能规范最高限值北区设计冷负荷81MW,空调热负荷55MW,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热负荷指标84w/m2和57w/m2南区设计冷负荷78MW,空调热负荷52MW,单位建筑面积空调冷、热负荷指标85w/m2和57w/m2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和各类温升损失,北站和南站设计供冷负荷均为70MW

空调负荷估算方法一计算软件: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V3.6

设计日空调逐时供冷负荷设计日空调逐时供冷负荷计算软件: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V3.6各栋单体尚未开始设计,缺少详细建筑节能数据,取节能规范最高限值将相同功能的建筑合并,按区域限高要求,设定一个虚拟的单一功能的建筑物,估算其负荷,计算出此类功能的负荷指标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物负荷按时间对应相加,得到区域空调冷、热负荷考虑供冷的同时使用系数和各类温升损失,得到区域设计供冷负荷

空调负荷估算方法二计算软件: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V3.6

空调负荷两种估算方法对比冷负荷指标(w/m2)热负荷指标(w/m2)北区南区冷负荷(MW)热负荷(MW)冷负荷(MW)热负荷(MW)办公693538202814商业94471892111酒店45356575文化娱乐119665343会议展览1256153136合计(MW)72407339实际取值(MW)6363与方法一差异率(%)10271025空调负荷两种估算方法对比冷负荷指标热负荷指标北区南区冷负

空调负荷两种估算方法对比冷负荷相差不超过10%,基本在工程设计误差范围内空调热负荷相差超过25%,主要原因在于围护结构表面积减小,而空调热负荷主要就是围护结构热负荷综合考虑,按方法一的估算结果作为建设方案设计依据空调负荷两种估算方法对比冷负荷相差不超过10%,基本在工

生活热水负荷仅考虑为核心区(一期)现规划的酒店提供生活热水的热媒酒店人均使用面积指标:高档酒店30m2/p,普通酒店15m2/p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取0.5人均综合用水指标:480L/(p·d);日变化系数1.5,时变化系数2.58酒店考虑全年365天、每天24h供热水北区最大时耗量10.85MW;南站最大时耗量11.23MW生活热水负荷仅考虑为核心区(一期)现规划的酒店提供生活热

区域集中供热负荷负荷名称设计日最大热负荷(MW)单一负荷同时使用系数二种负荷同时使用系数管网热损失系数北区空调热负荷(MW)550.70.751.1生活热水热负荷(MW)10.851最大供热负荷(MW)(55×0.7+10.85)×0.75×1.1=41最小供热负荷(MW)2.9南区空调热负荷(MW)520.70.751.1生活热水热负荷(MW)11.231最大供热负荷(MW)(52×0.7+11.23)×0.75×1.1=39最小供热负荷(MW)2.8区域集中供热负荷负荷名称设计日最大热负荷单一负荷同时使用

全年供冷、供热负荷利用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分析软件V3.6模拟得到的全年8760个小时空调冷、热负荷供冷期设定为每年6.1.-9.30.(共122天),供热期设定为每年12.1.-次年2.28.(共90天)空调系统间歇运行,全年实际供冷、供热负荷考虑不同建筑功能用户的工作时间供冷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取0.8,空调热负荷和生活热水热负荷的总供热负荷同时使用系数取0.7建筑功能日工作时间周工作时间办公8:00~18:00周一~周五,共5天商业9:00~22:00周一~周日,共7天会议展览9:00~17:00周一~周日,共7天文化娱乐、公共设施9:00~次日2:00周一~周日,共7天酒店0:00~24:00周一~周日,共7天全年供冷、供热负荷利用HDY-SMAD暖通空调负荷计算及

全年供冷、供热负荷全年供冷、供热负荷

全年电力负荷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并参考日本相关统计资料确定四个季节特定日用电负荷系数根据中国国情适当调节日用电负荷系数,确定基础计算参数全年电力负荷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五

建筑结构方案五建筑结构方案

北站建筑方案(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北站建筑方案(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南站建筑方案(地下两层地上一层)建筑高度的制约得到有效控制,减弱对匝道视线和周围景观的影响蓄冷水槽体量巨大,如完全置于地面以上,将直接影响建筑外观,难以与建筑效果统一,同时对周边城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覆土式建筑的处理方式,上植绿化。既体现出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又是美化城市的积极因素,柔化了能源中心生硬的建筑性格以前的方案现在的方案现在的方案南站建筑方案(地下两层地上一层)建筑高度的制约得到有效控

南站站房平、剖面南站站房平、剖面南站用地面积为11295m2,北站用地面积为7920m2。南站占地面积为4333m2,北站占地面积4085m2南站为地下二层建筑,地上一层局部为有顶盖的房间,其余部分均为开敞空间以放置冷却塔。地下总高度15.9m,地上高度为7.2m北站为地下一层建筑,地上二层局部为有顶盖的房间,其余部分均为开敞空间以放置冷却塔。地上总高度不超过12m南站总建筑面积约为11360m2,北站总建筑面积约为10646m2,两站合计22006m2北站和南站均按照每班22人、总计40人的工作人员配备后勤用房

建筑技术指标南站用地面积为11295m2,北站用地面积为7920m2。南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按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按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南站由主体结构+蓄冷水槽组成。当蓄冷水槽内满箱和空箱时,整体构筑物荷载差异很大,考虑在南站主体与蓄冷水槽之间设置沉降缝,按二个结构单元分别处理南站地下室外墙拟大部分采用地下连续墙两墙合一的技术方案和少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蓄冷水槽拟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外墙。抗渗等级为S6~S10北站地下室外墙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抗渗等级为S8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北站、南站主体和蓄冷水槽内部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体柱网布置根据设备专业要求进行布置

结构方案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按50年,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按50年。建筑结

南站蓄冷水槽结构安全性的考虑南站主体与蓄冷水槽之间设置沉降缝,将水槽与建筑主体完全脱离,以解决水槽充满水后的巨大荷载对建筑主体的影响蓄冷水槽结构单体下的桩基按槽内满箱和空箱分别考虑承压和抗浮两种工况布桩,桩按承压桩兼抗拔桩进行设计,并采用较好的持力层,以减少满箱时的沉降影响蓄冷水槽内布置混凝土梁柱框架以减少槽外侧壁的无支跨度,按满箱和空箱时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下进行强度及抗裂设计,裂缝宽度按不大于0.2mm标准控制,建议在采用的防渗混凝土中添加合成纤维或钢纤维,并增加蓄冷水槽内、外侧的防水层厚度南站蓄冷水槽结构安全性的考虑南站主体与蓄冷水槽之间设置沉六分布式供能系统六分布式供能系统

电力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三条……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的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电源,兴办电力生产企业。电力事业投资,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第二十二条国家提倡电力生产企业与电网、电网与电网并网运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力生产企业要求将生产的电力并网运行的,电网经营企业应当接受。第二十五条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第三十七条上网电价实行同网同质同价。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第三十八条……地方投资的电力生产企业所生产的电力,属于在省内各地区形成独立电网的或者自发自用的,其电价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电力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扶持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九条:”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节能技术:(一)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基处)2000年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第十四条:”积极支持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以小型燃气发电机组和余热锅炉等设备组成的小型热电联产系统,适用于厂矿企业、写字楼、宾馆、商场、医院、银行、学校等较分散的公用建筑。它具有效率高、占地小、保护环境、减少供电线损和应急突发事件等综合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推广。”《上海市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燃气空调发展专项扶持办法》(沪府办[2008]48号):对于新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每装1kW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机组,享受政府一次性1000元补贴。扶持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九条:”国家鼓

设计原则和思路设计原则——以热(冷)定电、热(冷)电平衡分布式供能系统设计思路以区域用户全年运行时间在3000~4000h的冷、热负荷和电力负荷作为基本负荷,结合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方式和运行时间,确定分布式供能系统容量分布式供能系统仅在每天6:00~22:00时段运行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优先满足能源中心自用,多余电力向区域用户供电,不足部分向市电购电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余热向用户供冷或供热设计原则和思路设计原则——以热(冷)定电、热(冷)电平衡

系统容量根据区域冷、热负荷预测分析、能源站电力并网方式、年满负荷运行时间等对能源站经济性和节能特性的影响,确定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量全年冷、热、电负荷同时满足大于3MW、6MW的累计运行时间在6:00~22:00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时段,按区域用户冷、热、电负荷均能同时满足、分布式供能系统每天开停机一次、全年累计运行大于3000~4000h、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原动机与余热利用设备一一对应方式选择:4台额定发电量1409kW的燃气内燃发电机组分布式供能系统总发电量5.636MW,发电量约占区域最大用电负荷的21%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全年供冷量占北区全年总供冷量的15%以上,供热量约为全年总供热量的28%左右。年均热电比1:1.14,年均总热效率>79%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全年供冷量占南区全年总供冷量的11%以上,供热量约为全年总供热量的30%左右。年均热电比1:1.29,年均总热效率>79%南区北区全年冷、热、电负荷大于3MW累计运行时间(h)46414816全年冷、热、电负荷大于6MW累计运行时间(h)33373361系统容量根据区域冷、热负荷预测分析、能源站电力并网方式、

原动机选择北站和南站发电总装机容量:10~12MW,每个站5~6MW若选用燃气内燃机,其容量在1~6MW范围内;若选用燃气轮机,其容量在1~3MW范围内内容系统一四台1.5MW燃气内燃机系统系统二二台1.5MW燃气轮机单循环系统系统三二台1.5MW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系统发电效率(%)40~4223~2532~37平均总能效率(%)85~8775~8032~37热电比1.0:1~1.12:12.2:1~2.5:1—设备初投资(万元)3000~36003000~33005400~6000维护成本(元/kW)0.12~0.160.02~0.040.04~0.06燃料总耗量(m3/h)144012901290发电效率对经济性影响发电效率高,发电净收益高发电效率低,发电净收益低发电效率稍高,发电净收益较高燃气管网压力要求需要的燃气压力较低,0.4MPa燃气管网压力可满足其进气要求需要的燃气压力较高,0.4MPa管网压力无法满足要求,需设增压装置需要的燃气压力较高,0.4MPa管网压力无法满足要求,需设增压装置原动机选择北站和南站发电总装机容量:10~12MW,每个

原动机选择燃气内燃机环境敏感性(以3MW为例)环境温度从25℃上升到40℃时,内燃机功率下降约2%环境温度从15℃上升到30℃时,燃气轮机功率下降9.8%燃气轮机原动机选择燃气内燃机环境敏感性(以3MW为例)燃气轮机

原动机选择设备初投资、全年燃气耗量内燃机与燃气轮机相差不大,运行维护成本内燃机比燃气轮机高,全年总发电量、年均热效率内燃机比燃气轮机高。内燃机综合经济效益好1~3MW燃气轮机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虽然可提高发电效率12~15%,但投资比燃气轮机增加一倍多。大于1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性价比较好,小于6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发电相对于市电经济性较差。从投资经济性考虑,不推荐采用燃气轮机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综合比较,建设方案拟采用四台1.5MW燃气内燃机作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原动机。单台燃气内燃机的额定输出电力为1409kW,总输出电力为5636kW余热利用设备采用与发电机组一一对应的方式设计。供冷时,选用额定制冷量为1454kW的4台烟气热水型吸收式溴化锂冷水机组,冷水供、回水温度为6/13℃;供热时,余热包括发电机组高温热水余热和高温烟气余热两部分,分别选用水-水板式热交换器和烟气热交换器作为余热利用设备原动机选择设备初投资、全年燃气耗量内燃机与燃气轮机相差不

原动机选择单机参数每个能源中心的系统总参数数量(台)4输出电功率(kW)14095636回收热功率(kW)15246096烟气温度(℃)426426质量流量(kg/h)762730508体积流量(Nm3/h)602424096回收余热(至kW)7342936缸套水流量(m3/h)33.44133.76回收余热(kW)7903160进、出水温度(℃)70/9070/90能量输入(kW)343213728天然气(8400kcal/Nm3)消耗量(Nm3/h)3511404发电效率(%)42.442.4回收热效率(%)45.145.1总能效率(%)87.587.5原动机选择单机参数每个能源中心的系统总参数数量(台)4输

运行策略在目前电力只能供能源中心使用的前提下,按能源中心电负荷需求运行分布式供能系统不同季节和时段,用户对冷、热、电的需求不同为保证能源站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需优化各类供能设备运行模式现有条件下,夏季供冷期低负荷率时,南站白天释放夜间蓄存的冷量,将引起用电与发电的矛盾分布式功能系统余热供热锅炉离心式制冷机组6:00—22:00①②22:00—次日6:00①分布式功能系统余热制冷锅炉供应生活热水离心式制冷机组6:00—22:00①②22:00—次日6:00

①分布式功能系统余热供热锅炉供应生活热水离心式制冷机组6:00—22:00①②22:00—次日6:00

①供冷季过渡季①:系统/设备停机;:系统/运行,①、②表示运行优先级,①表示最先运行。①:系统/设备停机;:系统/运行,①、②表示运行优先级,①表示最先运行;:生活热水负荷全天由锅炉供应。①:系统/设备停机;:系统/运行,①、②表示运行优先级,①表示最先运行。供热季运行策略在目前电力只能供能源中心使用的前提下,按能源中心

电力输出方案35/10kV变压器10kV三联供发电机方案一:原动机输出的电力以10kV形式接入能源站35kV主变压器的低压侧,每个站分两组分别接入两段母线,每组3MW。站内设备用电富余部分,通过35kV主变压器升压至35kV与上级电力部门协议上网优点:初投资最省。受电力协议上网价格影响较小缺点:电力调度难度较大用户负载用户托管电力输出方案35/10kV变压器10kV三联供发电机方案

电力输出方案110kV站10kV侧10kV专用母排10kV三联供发电机方案二:原动机输出电力以10kV形式直接送至区域内两个110kV变配电站的10KV侧。每个站6MW发电容量采用专用母排汇集后,再采用10kV电缆埋地分别敷设至区域内规划的两个110kV站,直接协议上网优点:初投资较省。电力调度难度较小缺点:受电力协议上网价格影响较大35/10kV变压器35kV用户站10kV侧电力输出方案110kV站10kV侧10kV专用母排10k

电力输出方案110kV站10kV侧35kV用户站10kV侧35/10kV变压器10kV三联供发电机方案三:原动机输出电力以10kV形式接入站内35kV主变压器的低压侧,另通过电缆与110kV变配电站的10KV侧联络。同方案一,每个站分两组分别接入两段母线。两段母线再与110kV变配电站的10KV侧通过电缆埋地联络优点:受电力协议上网价格影响小。用户35kV无逆流缺点:初投资较多。电力调度难度较大用户负载电力输出方案110kV站10kV侧35kV用户站

电力输出方案方案四:原动机输出电力以10kV形式接入站内35kV主变压器的低压侧,另通过电缆与若干业主区域内变配电站的10KV侧联络优点:不受电力协议上网价格影响。无逆流缺点:初投资在四个方案中最多。电力调度难度较大电力输出方案方案四:原动机输出电力以10kV形式接入站内

电力输出方案采用方案一:能源中心内燃气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力以10kV形式接入本中心内35kV主变压器的低压端,采用并网的方式运行。每两台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力接一台变压器。在不大幅增加初投资的前提下,预留方案四(电力输出到自有地块)的基础条件。“在区域110KV电站被托管的前提下,某些时段的多余电力向区域用户供电”与供电管理部门批复意见不符合“根据区域用户需求适当提高供电比例”技术上完全可行,但经济上存在投资增加,回收年限增加等问题。考虑经济指标影响,仍以10~12MW为供电目标注:蓝色字体部分为4月评审时部分专家意见电力输出方案采用方案一:能源中心内燃气发电机组输出的电力分布式供能系统PID图分布式供能系统PID图分布式供能系统平面布置图(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平面布置图(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造价概算单个能源站分布式供能系统概算价值概算构成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购置工艺设备概算(齐耀动力)配套设备概算(华东院)1主要设备172.454487.334670.1801.1发电供应系统设备146.123956.524102.6401.2隔振降噪设备14.35261.4222748.771.3动力配电系统11.98269.39281.372工艺管道工程260.1520060.153电气安装工程87.8387.8304自动化仪表工程53.2253.2205建筑隔音工程66.36066.366分布式供能系统自控4040

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小计66.36613.654487.334992.06175.28

工艺设备部分概算为9984.12万元(南北站各4992.06万元),配套设备部分概算为350.56万元(南北站各175.28万元,归入由能源站总体概算中),分布式供能系统造价概算单个能源站分布式供能系统概算价值概算构七区域集中供冷系统七区域集中供冷系统设计联合体2010.4.供冷技术方案:4台1.5MW燃气内燃机,总发电量6MW。限于目前政策法规,电力采用“并网不上网,能源中心自用”的方案4台1454kW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12台5627kW离心式冷水机组。总装机容量73.341MW冷水系统采用变频二次泵系统供、回水温度为5/13℃

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设计联合体2010.4.供冷技术方案: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调整冷水机组台数的原因:南站增加水蓄冷装置,需减少站房面积,需减少机组台数从工程实际角度,12台的配置数量偏多,且1600RT机组的性能系数略差于1900RT机组的性能系数最终选用2000RT机组,COP=5.24

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制冷量(kW/USRT)5627/16006682/1900冷水进、出水温度(℃)13/513/5冷却水进、出水温度(℃)32/3832/38输入功率(kW)11191321性能系数COP5.035.06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6.136.22国标工况性能系数COP5.825.91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6.736.84调整冷水机组台数的原因: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制冷量(kW/对蓄冷形式、蓄冷率研究比较后的结论:30%、20%、15%蓄冷率下比较水蓄冷、冰蓄冷和无蓄冷系统冰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都能够大幅度减少峰电时段和平电时段的用电量,蓄冷率越大,降幅越大水蓄冷系统与无蓄冷系统的全年用电量基本上一致,冰蓄冷系统全年总用电量高于无蓄冷系统和水蓄冷系统在场地条件满足要求且规划部门许可,应优先考虑水蓄冷系统目前电力输出方案前提下,部分负荷时,水蓄冷或冰蓄冷系统与分布式供能系统的运行时间有冲突。蓄冷率越大,可全量蓄冷运行的时间越长,峰电和平电时段投入运行的电动设备则越少。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时的富余电力只能上网,运行时间将缩短,经济性变差。分布式供能系统与蓄冷系统相结合的技术方案,蓄冷率不宜过大场地条件、建筑景观要求、电力并网限制等因素,最终确定南站蓄冷率13.9%

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由

对蓄冷形式、蓄冷率研究比较后的结论:冷源设计背景和过程由

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组成与示意由

北站:9+1台7034kW离心式冷水机组+1台3517kW离心式冷水机组4台1454kW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变频二次泵系统系统供回水温度5.5/13℃南站:8+1台7034kW离心式冷水机组半埋式混凝土蓄冷水槽,有效容积12000m3,兼作膨胀水箱4台1454kW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变频二次泵系统系统供回水温度5.5/13℃区域集中供冷系统组成与示意由北站:南站:

南站区域供冷系统原理南站区域供冷系统原理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建设方案100%负荷率75%负荷率50%负荷率25%负荷率

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100%负荷率75%负荷率50%负荷率25%负荷率南站供

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设计四种运行模式电动冷水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供冷电动冷水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蓄冷水槽供冷蓄冷水槽单独供冷电动冷水机组供冷+蓄冷水槽蓄冷在目前电力输出采用“并网不上网,能源中心自用”方案的前提下,原动机的发电量1.5MW×4必须尽量供南站的设备使用,无法采用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单独供冷和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蓄冷水槽联合供冷的运行模式当电力输出采用“并网不上网,多余电力输出给用户”或“并网上网”方案时,可实现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单独供冷和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蓄冷水槽联合供冷的运行模式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设计四种运行模式

南站供冷系统年用电量全年供冷按122天考虑冷负荷率(%)100755025天数(天)12354827供冷系统年用电量分布式供能系统+电制冷分布式供能系统+电制冷+水蓄冷(蓄冷率13.9%)峰电时段(万kWH)636413平电时段(万kWH)640517谷电时段(万kWH)111357总用电量(万kWH)13871287单位建筑面积年用电量指标[kWH/m2.a)]15.1314.04应用水蓄冷技术后,在蓄冷率13.9%的前提下,全年可节电100万kWH南站供冷系统年用电量全年供冷按122天考虑冷负荷率(%)

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发电量影响冷负荷率(%)100755025合计无水蓄冷时(万kWH)102.6302.1344.3125.6874.5有水蓄冷时(万kWH)93.6256.5216.040.5606.6减少幅度(%)8.7715.0937.2567.7430.63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发电量约减少267.9万kWH,折合运行时间为1786h,约占分布式供能系统全部可运行时间的22.9%南站分布式供能系统年发电量影响冷负荷率(%)100755

南站蓄冷水槽排水设计蓄冷水槽的容积较大,且为半地下式,槽体底部标高-16.000m,槽体顶部标高约7.000m。按照蓄冷水槽泄水排放至新角浦河考虑,河水标高暂定-1.000m,蓄冷水槽储水量的65%需要压力排放压力排水设备设在南站外,蓄冷水槽附近,总排水能力为600m3/h。事故状态下,最长排水时间为20小时(全部储水考虑压力排放,其中可以重力排放的部分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制冷机房与蓄冷水槽连接体内设置总排水能力228m3/h的压力排水设施,若出现蓄冷水槽与管道连接处漏水或槽体少量渗水,基本可以满足排放渗漏水的要求蓄冷水槽突然出现较大的裂口并引发大量漏水时,排水系统无法满足瞬时排水要求,但可紧急关闭制冷机房与蓄冷水槽连通处的密闭门,再启动排水设施南站蓄冷水槽排水设计蓄冷水槽的容积较大,且为半地下式,槽

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设计两种运行模式电动冷水机组+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供冷电动冷水机组单独供冷在目前电力输出采用“并网不上网,能源中心自用”方案的前提下,单台原动机发电量1.409MW必须由能源中心的设备使用,不采用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单独供冷的运行模式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设为系统的基载主机,基载主机优先。当电动冷水机组运行台数不超过3台时,采用电动冷水机组与溴化锂冷水机组台数对应的运行模式;当电动离心式冷水机组运行台数不少于4台时,分布式供能系统满负荷运行当电力输出采用“并网不上网,多余电力输出给用户”或“并网上网”方案时,可实现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冷水机组单独供冷的运行模式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设计两种运行模式100%负荷率75%负荷率50%负荷率25%负荷率

北站供冷系统运行模式100%负荷率75%负荷率50%负荷率25%负荷率北站供八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八区域集中供热系统项目蒸汽(0.8MPa,170℃)热水(供/回水温度95/60℃)用途供热用途采暖、生活热水、洗衣房、加湿酒店洗衣机房必须用蒸汽,但用汽量仅3~5t/h,占园区总供汽量比例很小采暖、生活热水能耗和运行费用年累计输送能耗输送无需动力电,但管网有热损失,沿途凝结水损耗约3~5%,能耗约146~243万kWh输送需动力电,用电量约30万kWh。管网有热损失年累计输送能耗运行费用热价按市场价0.4元/kWh计,约58万元电价按市场价0.89元/kWh计,约27万元能耗运行费用高低安全技术管网水力平衡不需要需要管网危险性,爆管事故的危害程度危险性高。爆管后管沟内将充满高温蒸汽,对人和设备危害程度高危险性相对低。爆管后管沟内有汽,但主要为水,对人和设备危害程度相对低通行管沟的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对道路人行道布局影响大不应大于400m,对道路人行道布局影响小综合造价输送管径小大管网保温介质温度高,保温层厚介质温度低,保温层相对薄安装费用压力管道焊缝需拍片,安装费用高安装费用相对低管沟通风机容量及要求需考虑管网爆管后事故排风量,须采用耐高温的通风机一般的通风机通行管沟事故人孔数量多少管网管沟综合造价高低热媒采用95ºC高温热水供热介质项目蒸汽(0.8MPa,170℃)热水(供/回水温度95/6能源中心内每台燃气内燃发电机与1只水-水板式热交换器、1只烟气热交换器采用一一对应的配置原则,组成联供单元,烟气热交换器与水-水板式热交换器串联布置每只水-水板式热交换器的供热量设计为1.5MW,每个能源中心分布式供能系统的总供热量为6.0MW每个能源中心内设4台燃气燃油双燃料热水锅炉作为补充,提供空调和生活热水采用变频二次泵系统系统供、回水温度均设为95/60℃最大供热负荷(MW)发电机余热(MW)锅炉容量(MW)锅炉房总装机容量(MW)热负荷冗余北区416.09.3×4=37.243.21.05倍南区396.08.4×4=33.639.61.02倍区域集中供热系统组成能源中心内每台燃气内燃发电机与1只水-水板式热交换器、1只烟夏季(每年6.1.~9.30.):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机组烟气与缸套水余热全部用于制冷,酒店类用户的生活热水热负荷由锅炉提供。拟运行1~2台锅炉过渡季节(每年3、4、5、10、11月):能源中心不向核心区(一期)用户提供空调冷、热负荷,仅提供酒店类用户的生活热水热负荷,由分布式供能系统余热设备和锅炉集中供热。根据供热负荷和设备运行时间,优先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不足部分由锅炉提供。拟运行分布式供能系统1~2套、锅炉1台冬季(每年12.1.~次年2.28.):由分布式供能系统和锅炉共同向核心区(一期)用户集中供热。根据供热负荷和设备运行时间,优先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不足部分由锅炉提供,4套分布式供能系统和4台锅炉同时运行。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并网后,供能源中心设备使用夜间22:00~次日6:00市电谷电时段,由于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成本远高于市电电价,此时段内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没有经济性,因此分布式供能系统运行时间为每天6:00~22:00运行模式夏季(每年6.1.~9.30.):分布式供能系统发电机组烟气每台锅炉烟气尾部配置冷凝式节能器,回收锅炉烟气余热,用于加热管网热媒回水,提高锅炉进水温度,减少锅炉燃料消耗量采用冷凝式节能器可将锅炉排烟温度由150~160℃降至约100℃,提高锅炉热效率约5~6%,锅炉热效率可达96~98%锅炉烟气经水平烟道接至烟囱高空排放。烟囱拟采用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为满足锅炉不同负荷下安全运行,四台锅炉分为二组,每组共用一根烟囱烟囱需高出能源中心屋面22m左右烟气排放每台锅炉烟气尾部配置冷凝式节能器,回收锅炉烟气余热,用于加热九能源输入九能源输入110kV站35kV侧0.4kV用户负载35/10kV变压器35kV用户站10kV侧M10kV设备10kV设备0.4kV用户负载每个能源中心装机容量16000kVA,总体设定为2级负荷,少部分负荷设定为1级负荷供配电系统设置2路35kV市电供电根据实际运行工况,10kV高压设备若干台共9500kVA,采用高压降压起动方案0.4kV低压设备6500kVA,采用4台2000kVA变压器变配电电力供应110kV站35kV侧0.4kV用户负载35/10kV变压器电力供应核心区(一期)内规划有虹二和新航宇站两处110kV变电站。虹二站原结合绿地设于地下,拟将其向东移至申滨路旁,独立用地。由于航宇35kV变电站目前仍在使用,因此待其远期废除后,拟建设新航宇站,该站位于义虹路以北地块,结合广场和绿地设于地下电力供应核心区(一期)内规划有虹二和新航宇站两处110k北站天然气总耗量约为5504Nm3/h;按每天满负荷运行16小时计,天然气最大日消耗量约为88064Nm3/d南站天然气总耗量约为5108Nm3/h;按每天满负荷运行16小时计,天然气最大日消耗量约为81728Nm3/d天然气由市政0.4MPa中压燃气管网引入,由设在能源站附近的中压燃气调压计量表箱调压至≥60kPa,接入站内燃气发电机房和锅炉房天然气供应北站天然气总耗量约为5504Nm3/h;按每天满负荷运行16南站和北站锅炉采用双燃料,以天然气为主,0#轻柴油作备用单台8.4MW热水锅炉耗油量约为759kg/h,9.3MW热水锅炉耗油量约为840kg/h南站4台锅炉燃油耗量为3036kg/h,北站4台锅炉燃油耗量为3360kg/h每个能源中心备用储油罐容量按储存四台锅炉冬季每天满负荷运行12小时三天的用油量,储油总量约160m3在南站和北站外分别埋设二只80m3双层钢制卧式储油罐,燃油经设于锅炉房输油泵泵入日用油箱燃油供应南站和北站锅炉采用双燃料,以天然气为主,0#轻柴油作备用十节能减排十节能减排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由两个规模基本相同的能源中心集中供能,分别满足建筑面积相近的南北两区的用户用能需求。以满足用户冷、热负荷为条件,分别估算采用区域集中供能和采用电制冷分散供能时所消耗的能量,两种方式供能时所耗能量的差值,就是采用集中供能后的节能量,两种方式供能时所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值,就是采用能源站集中供能后的减排量经估算,区域型能源供应系统与传统分散型能源供应系统相比,年节约标准煤约8558.9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277.4吨(约相当于一架波音747客机执行15个上海—伦敦航班的排放量)。估算结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由两个规模基本相同的能源中心集中供能1、区域分散供冷用能情况⑴冷负荷北区全年空调冷负荷(万kWh)7370北区制冷系统全年耗电量约(万kWh)2105.7供冷系统COP按3.5计北区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6885.6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3.27吨/万kWh南区全年空调冷负荷(万kWh)6930南区制冷系统全年耗电量约(万kWh)1980供冷系统COP按3.5计南区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6474.6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3.27吨/万kWh区域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13360.2⑵热负荷区域全年热负荷(万kWh)9273.6空调热(据全年空调冷负荷估算)+生活热水区域全年锅炉天然气耗能(万kWh)10304区域全年锅炉天然气耗量(万m3)1055区域全年锅炉天然气折合标准煤(吨)12810.9天然气折合标准煤系数:12.143吨/万m3⑶合计折合标准煤(吨)26171.1节能估算1、区域分散供冷用能情况⑴冷负荷北区全年空调冷负荷(万kW节能估算2、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情况⑴冷负荷北区全年空调冷负荷(万kWh)5452北区制冷系统全年耗电量约(万kWh)1387北区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4535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3.27吨/万kWh南区全年空调冷负荷(万kWh)5332南区制冷系统全年耗电量约(万kWh)1287南区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4208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3.27吨/万kWh区域制冷系统耗电量折合标准煤(吨)8743⑵热负荷北区全年热负荷(万kWh)4870空调热(据全年空调冷负荷估算)+生活热水北区全年锅炉天然气耗能(万kWh)3913北区全年锅炉天然气耗量(万m3)401南区全年热负荷(万kWh)4403空调热(据全年空调冷负荷估算)+生活热水南区全年锅炉天然气耗能(万kWh)3441南区全年锅炉天然气耗量(万m3)352区域全年锅炉天然气折合标准煤(吨)9144天然气折合标准煤系数:12.143吨/万m3节能估算2、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情况⑴冷负荷北区全年空调节能估算2、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情况⑶分布式供能区域全年发电量(万kWh)4942区域全年发电量折合标准煤(吨)16160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3.27吨/万kWh区域全年分布式供能天然气耗能量(万kWh)11660区域全年分布式供能天然气(万m3)1194区域全年分布式供能天然气折合标准煤(吨)14499天然气折合标准煤系数:12.143吨/万m3区域全年分布式供能折合标准煤(吨)1662⑷合计折合标准煤(吨)176123、区域全年节约标准煤(吨)8559节能估算2、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情况⑶分布式供能区域全年减排估算基本参数华东电网CO2排放因子(t/MWh)0.68262009年发改委统计数据天然气发电CO2排放因子(t/MWh)0.47天然气锅炉CO2排放因子(t/m3)0.00186区域分散供冷用能情况全年耗电CO2排放量(t)97611.8全年耗气CO2排放量(t)19623分散供冷系统CO2排放量(t)117234.8区域集中供冷用能情况全年耗电CO2排放量(t)68724.2全年耗气CO2排放量(t)14005.8全年发电耗气CO2排放量(t)23227.4集中供冷系统CO2排放量(t)105957.4区域集中供冷较区域分散供冷减少CO2排放量减少CO2排放量(t)11277.4减排估算基本参数华东电网CO2排放因子(t/MWh)0十一环境保护十一环境保护噪声控制噪声源控制方法室外控制值dB(A)

噪声源噪声值

dB(A)措施消声性能dB(A)

达到效果

dB(A)

机组本体噪声93隔声罩2073≤60机组排气噪声106消声器≥46

≤60

≤60

进风通风机噪声85消声器3055≤60

排风通风机噪声85消声器3055≤60

机房室内噪声76吸声墙2056≤60隔声罩内安装气体灭火器

噪声控制噪声源控制方法室外控制值噪声源噪声值措十二区域管网建设十二区域管网建设根据能源中心选址、区域已建重大市政设施布局、区域规划等情况,提出管网的布置方案。根据区域土地出让布局及功能地块开发的招标要求,为地块留有安全可靠的供能接口。经济上合理。主干线力求短直,主干线尽量走冷热负荷集中区。技术上可靠。减少对已建(地上、地下)设施的影响,与规划地下空间及人行过街地道合理衔接。对周围环境影响少而协调。通道尽可能布置在道路人行道或绿化带中,减少与规划道路横断面及管线的矛盾。

供能管网布置原则供能管网布置原则西交广场及地下空间中轴轨道交通2号线

220KV电力通道市政道路(管线及绿化等)新角浦河苏虹路桥

35KV航宇变电站

220KV电力通道

3#雨水泵站嘉闵高架、扬虹路立交、建虹路立交已建重大市政设施35KV航宇变电站新角浦河申长路西交广场及地下空间中轴已建重大市政设施35KV航宇变电站新已建道路横断面已建道路横断面路由布置制约因素已建西交广场及地下空间中轴(中轴地下一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地下二层有轨道交通)已建申滨路、申长路、申虹路等市政道路、管线及绿化已建及规划雨污水管道(DN300~1500,埋深2.7~5m)已建及规划公用管线(埋深1.5~3m)地块雨污水预留支管(DN300~600,埋深2.5~3m)现状35KV航宇变电站现状新角浦河(河口宽60m,河底相对标高-5.0m)现状220KV电力通道(埋深5~6m,过河段埋深12m)规划人行过街地道(净宽8m,顶覆土3.5~5m,净高3.5m)嘉闵高架、扬虹路立交、建虹路立交路由布置制约因素管位布置三、路由布置总体方案锡虹路等管位布置三、路由布置总体方案锡虹路等

虹桥商务核心区为品质优越的高档商务区,对供能管路的功能、景观、品质、养护管理等要求很高,其供能系统建成后将是国内首个区域型集中冷热电联供系统,将作为节能减排的示范案例推广。本工程供能管道埋设在市政道路下,属开放性区域,直埋管道损坏时维修时间长、对交通、管线等影响大,同时降低区域供能品质。因此,本工程供能管道敷设方式推荐通行地沟形式。埋设方式优点缺点地上敷设(架空)施工最为简便,准确判断事故发生位置,日常维护检修最为方便,工程投资最节约。架空管道全部明露,难以与周边的建筑景观相协调,降低商务区的环境品质。地下敷设直埋无需设置管沟,土建费用较为节约。对公用管线影响很大,难以布置管位;若冷热水管道在公用管线下方叠放,则维修时对其影响非常大;日常维护检修不便,难以准确判断事故发生的位置,维修时间长且影响大。不(半)通行地沟埋深浅,施工较为简便,维护检修较为方便,工程投资与直埋管持平。对公用管线影响很大,难以布置管位;宽盖板对人行道的通行舒适度及景观影响较大;盖板难以做到密封,管沟内淋雨潮湿,需对局部管道的保温层加强处理。通行地沟埋设较深,对公用管线影响很小;人行道绿化设施内仅有局部通风口,对景观影响较小;能够准确判断事故发生的位置,在管沟内部检修,维护检修非常方便;管沟封闭,基本无雨淋和渗水情况发生,对管道保温层的保护较好。埋设深,施工较为复杂,土建投资相对较大。管网敷设方式虹桥商务核心区为品质优越的高档管径计算

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5.5℃/13℃,△T=7.5℃;系统热水供/回水温度:95℃/60℃△T=35℃。环境温度25℃四、管沟和管道设计设计冷水流量(T/h)能源站最大热水流量(T/h)能源站最小热水流量(T/h)北区736096183南区695092780管径计算系统冷水供/回水温度:管材及保温层

小口径(≤DN400)无缝钢管大口径(>DN450)螺旋缝埋弧焊钢管保温层:硬质聚氨酯泡塑保护层:铝箔管沟和管道设计管材及保温层小口径(≤DN40各级管沟横断面布置GG-1管沟断面示意图

GG-2A管沟断面示意图

各级管沟横断面布置GG-1管沟断面示意图GG-2A管沟断各级管沟横断面布置GG-2B管沟断面示意图

GG-2C管沟断面示意图

各级管沟横断面布置GG-2B管沟断面示意图GG-2C管沟十三经济性分析(华东院)十三经济性分析(华东院)技术路线项目收入预测成本费用估算评价指标汇总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项目投资构成投资估算由建设工程直接费用、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土地费用以及预备费等部分组成总投资85,07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65,946万元,南站总体费用4,070万元(含管网3,291万元),土建和机电设备安装费用32,558万元;北站总体费用5,573万元(含管网4,871万元),土建和机电设备安装费用23,745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用8,214万元;预备费按工程建安造价及其他费用总额的5%计取,约2,242万元,前期土地费用8,671万元。项目投资不含管沟(约2.8亿)。管沟由申虹公司投资建设,建成后租借给新能源公司使用。本项目建设资金由虹桥商务区新能源投资发展公司负责筹措,其中自筹50%,银行贷款50%。项目投资构成投资估算由建设工程直接费用、建设工程其他费用、项目收入构成冷热负荷销售一次性接入费余电销售冷、热负荷成本取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备注1实际单位冷负荷成本万kKh0.58单位冷负荷电成本+单位冷热负荷分摊成本2实际单位热负荷成本万kKh0.50单位热负荷电成本+单位冷冷负荷分摊成本序号取值原则取值计算取值1按不超过最终用户直接收益的原则,确定一次性接入费的价格一次性接入费<最终用户设备投资节约/建筑面积=33798/1700000200元/平方米一次性接入费取值余电销售对象能源站自用;自主开发地块使用项目收入构成冷热负荷销售冷、热负荷成本取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成本费用构成运行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总成本经营成本万元%运行成本10493.692.04%财务成本807.257.08%管理成本1000.88%总成本11400.85100%年平均成本构成比例表成本费用构成运行成本万元%运行成本10493.692.04成本费用构成1.外购材料1.1润滑油1.2冷却水1.3水管除垢剂2.机组备件及维修费3.工资及附加4.燃料与动力费4.1天燃气4.2电费4.3水费5.折旧费用运行成本构成成本费用构成1.外购材料1.1润滑油1.2冷却水1.3备注:*数据引711所测算结果序号项目20年合计(万元)一运行成本2098721.1外购原材料*20,017.891.2机组备件及维修费*18,298.891.3工资及附加5,038.051.4燃料与动力费*104,577.651.5折旧费用61,939.09二财务成本

16,145.42三管理成本

2,000四总成本

228,016.984.1固定成本

103,421.444.2可变成本

124,595.53五经营成本

166,077.88成本费用汇总表成本费用构成备注:*数据引711所测算结果序号项目20年合计(一项目经济效益1内部收益率

6.02%2

财务净现值

65.723

投资回收期

19.00二项目总投资:1建设投资

85,073

土地成本

8,671

建安费用

65,946

工程其他费用

8,214

不可预见费

2,2422贷款总额

42,536三项目收益:1一次性接入费

33,7982能源租赁费

197,3743余热销售费用

64,922四项目利润:1税前利润

41,4892税后利润

40,874评价指标汇总一项目经济效益1内部收益率6.02%2财务净现值序号项目金额(万元)1固定成本50462可变成本62303销售收入137914销售税金1268平衡点均值0.802盈亏平衡分析序号项目金额(万元)1固定成本50462可变成本6230序号项目基本方案投资变化-10.00%-5.00%5.00%10.00%1内部收益率%6.02%8.30%7.08%5.09%0.00%2净现值(I=)65.726,609.953,337.83-3,206.39-6,478.50序号项目基本方案销售收入-10.00%-5.00%5.00%10.00%1内部收益率%6.02%0.00%0.00%8.64%11.44%2净现值(I=)65.72-16,749.07-8,341.678,473.1216,880.51序号项目基本方案经营成本-10.00%-5.00%5.00%10.00%1内部收益率%6.02%8.74%7.36%0.00%0.00%2净现值(I=)65.728,860.564,463.14-4,331.70-8,729.1敏感性分析序号项目基本方案投资变化-10.00%-5.00%5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十四经济性分析(齐耀)十四经济性分析(齐耀)虹桥区域供能系统经济分析基本参数设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直接影响因素量化分析间接影响因素定性及量化分析对策和建议结论注:本经济性分析由申虹、齐耀动力、上海市发改院、水石投资根据2010年4月技术方案于2010年7月完成。现方案除南站增加占制冷容量13%的水蓄冷外,无重大变化。虹桥区域供能系统经济分析基本参数设定注:本经济性分析由申虹、基本参数设定(一)序号参数类别参数名称参数单位基本参数备注1运营参数建设周期年22运营周期年203商户入住率%100初次计算以2012年100%的入住率来计算。4经济参数项目总投资万元84465项目总投资不含管管沟费用5机电设备采购费用万元379046室外管网投资万元89157项目满负荷运营水费支出万元1208项目满负荷运营电费支出万元4789年工资支出万元38410融资比例%5011融资利率%5.35%假定优惠利率的前提条件下12融资年限年1213价格参数热负荷售价元/KWH0.44该费用参照江阴同类价格14冷负荷售价元/KWH0.46该费用参照江阴同类价格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