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百天冲刺提分-07第七讲实验探究专题二_第1页
2016高考化学百天冲刺提分-07第七讲实验探究专题二_第2页
2016高考化学百天冲刺提分-07第七讲实验探究专题二_第3页
2016高考化学百天冲刺提分-07第七讲实验探究专题二_第4页
2016高考化学百天冲刺提分-07第七讲实验探究专题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实验发生除杂干燥收集检气尾处选择实验基本方法(一元法直接,二元法方程)选择实验例:镁、铝合金,Al%,合金样品wg加入足量NaOH,产生气体收集V1ml(标况)1.基本方法例:镁、铝合金,Al%,合金样品wg加入足量NaOH,产生气体收集V1ml(标况)1.基本方法Al~1.5H211.5V1

V133.6*10-322.4*10-3

V1*10-3*27Al%=*100%33.6*w例:镁、铝合金,Al%,合金样品wg加入足量HCl,产生气体V2ml(标况)1.基本方法例:镁、铝合金,Al%,合金样品wg加入足量HCl,产生气体V2ml(标况)1.基本方法二元法例:镁、铝合金,Al%,合金样品wg加入足量HCl,产生气体V2ml(标况)1.基本方法二元法设:MgAl物质的量分别是xy24x+27y=w(质量)x+1.5y=V2X10-3/22.4(H2体积)

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热充分后,冷却称量质量为ng1.基本方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热充分后,冷却称量质量为ng1.基本方法一元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热充分后,冷却称量质量为ng1.基本方法一元法2NaHCO3~CO2+H2O~△m

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Cl,蒸干后得固体wg1.基本方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Cl,蒸干后得固体wg1.基本方法二元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Cl,蒸干后得固体wg1.基本方法二元法设: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分别是xy106x+84y=m

2x+y=w/58.5

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2SO4,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白色沉淀bg1.基本方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2SO4,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白色沉淀bg1.基本方法二元法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2SO4,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白色沉淀bg1.基本方法二元法设:Na2CO3和NaHCO3物质的量分别是xy106x+84y=mbx+y=100练习:Na2CO3和NaHCO3mg,测NaHCO3%加入足量H2SO4,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碱石灰,增重bg1.基本方法二元法?不增不减要唯一例1:某同学对Na2O2与CO2反应后所得固体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固体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C.取ag混合物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g固体D.取ag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得气体体积为V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例1:某同学对Na2O2与CO2反应后所得固体进行研究,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得固体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A.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将反应后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C.取ag混合物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到bg固体D.取ag混合物与足量水反应,加热,使气体完全逸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得气体体积为V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例二:现有一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L,取其中25.00mL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4溶液V2mL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I,测定干燥管I增重dg例二:现有一Na2SO3、Na2SO4混合物样品ag,为了测定其中Na2S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将样品配制成溶液V1L,取其中25.00mL用标准KMnO4溶液滴定,消耗标准KMnO4溶液V2mL

B.向样品中加足量H2O2,再加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bg

C.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为cg

D.将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HSO3的洗气瓶、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II,测定干燥管I增重dg选择实验反应可能1.SO2系列a.CO2、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c.SO2与BaCl2反应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a.CO2、SO2系列*模版CO2SO2

*模版CO2SO2

CO2SO2+H2O*模版CO2SO2

CO2SO2+H2OCO2SO2+H2O+

烯炔

*知识切片CO2SO2

CO2SO2+H2OCO2SO2+H2O+

烯炔

CO2SO2+H2O+

烯炔

+其它

2314*解题模版2314检水*解题模版2314检水检除(检)SO2*解题模版2314检水检除(检)SO2检CO2*解题模版2314检水检除(检)SO2检CO2*解题模版检有机/其它2314检水检除(检)SO2检CO2*解题模版检有机/其它2314检水检除(检)SO2检CO2*解题模版检有机/其它例一:

(09年全国)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O4(浓)+C==CO2↑+2H2O+2SO2↑请从下图中选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要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连接和固定仪器所用的玻璃管、胶管、铁夹、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将所选的仪器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例二:

(11年天津)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CH3CH=CH2+CO+H2CH3CH2CH2CHOCH3CH2CH2CH2OH;CO的制备原理:HCOOH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图)。请填写下列空白:⑴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

。c和d中盛装的试剂分别是

。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⑶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

(填序号)。①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石灰水④无水CuSO4⑤品红溶液例三:

(14年北京)(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质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三:

(14年北京)(3)将气体a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质量。①气体a通过B和C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应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

(2014年顺义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Fe2+”与“Fe3+”转化实验:向FeCl2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少量双氧水,溶液变红,继续滴加至过量,发现溶液红色褪去,同时有气泡生成。他们针对此异常现象展开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1)该小组对于产生气体的原因有两种猜测:猜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测二:红色退去可能是SCN-

被H2O2氧化,同时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2)化学小组针对猜测二设计下面的实验来验证气体成分:检除检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OH-↓SO2

白雾↑H+

Cl-

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OH-↓SO2

H+

Cl-

Ca2+ClO-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OH-↓SO2

白雾↑H+

Cl-

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ii.产生黄绿色气体:Cl-+ClO-+2H+=Cl2+H2OCl-ClO-

氯气↑H+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ii.产生黄绿色气体:Cl-+ClO-+2H+=Cl2+H2Oiii.黄绿色气体消失:Cl2+SO2+2H2O=2HCl+H2SO4Cl2H2O↓SO2

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b.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漂粉精CaCl2Ca(ClO)2SO2i.产生白雾:HClH2SO3ii.产生黄绿色气体:Cl-+ClO-+2H+=Cl2+H2Oiii.黄绿色气体消失:Cl2+SO2+2H2O=2HCl+H2SO4vi.大量白色沉淀:Ca2++SO42-=CaSO4↓Ca2+SO42-↓白色沉淀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c.SO2与BaCl2反应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c.SO2BaCl2预计现象:不反应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c.预计现象:不反应SO2BaCl2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c.预计现象:不反应SO2+H2O+BaCl2=BaSO3↓+2HClSO2BaCl2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c.预计现象:不反应实际现象:若想生成沉淀,需要怎么做?SO2+H2O+BaCl2=BaSO3↓+2HCl×SO2BaCl2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SO2XBaCl2中碱性氧化剂有杂质

招数结果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SO2XBaCl2中碱性氧化剂有杂质

招数结果SO2+NH3BaSO3

↓SO2+[O]BaSO4

↓X:O2X2H2O2Fe3+NO3-SO2+(SO3H2SO4)BaSO4

↓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SO2XBaCl2中碱性氧化剂有杂质

招数结果SO2+NH3BaSO3

↓SO2+[O]BaSO4

↓X:O2X2H2O2Fe3+NO3-SO2+(SO3H2SO4)BaSO4

↓3Ba2++2NO3-+3SO2+2H2O=3BaSO4+2NO+4H+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例:(2011北京).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操作现象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打开弹簧夹,通入N,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均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二.反应可能1.SO2系列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C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

。进行实验,B中现象:甲大量白色沉淀乙少量白色沉淀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Fe3+配体?OH-?还阴?弱阴?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b.SO32-c.I-d.KSCN、Cl2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NO3)3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NO3)3现象:由黄变浅绿,之后又变黄

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NO3)3现象:由黄变浅绿,之后又变黄

2Fe3++SO2+2H2O=2Fe2++SO42-+4H+

3Fe2++NO3-+4H+=3Fe3++NO+2H2O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Cl3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Cl3预计现象:黄色变浅绿实际现象:先变红棕,一段时间后慢慢变浅绿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Cl3预计现象:黄色变浅绿实际现象:先变红棕,一段时间后慢慢变浅绿2Fe3++SO2+2H2O=2Fe2++SO42-+4H+Fe3++6SO2+2H2OFe(SO2)63+

红棕色

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a.SO2SO2FeCl3预计现象:黄色变浅绿实际现象:先变红棕,一段时间后慢慢变浅绿2Fe3++SO2+2H2O=2Fe2++SO42-+4H+Fe3++6SO2+2H2OFe(SO2)63+

红棕色

化学反应原理解释产生原因:v快先出现象α高最终为浅绿色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b.SO32-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b.SO32-Na2SO3FeCl3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b.SO32-Na2SO3FeCl3预计现象:黄色变浅绿实际现象:先变红棕,一段时间后变浅绿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b.SO32-Na2SO3FeCl3预计现象:黄色变浅绿实际现象:先变红棕,一段时间后变浅绿2Fe3++SO32-+2H2O=2Fe2++SO42-+2H+资料:Fe2++SO32-FeSO3

↓墨绿色

黄色+墨绿色→红棕色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1ml0.1mol/LFeCl32ml1mol/LKI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1ml0.1mol/LFeCl32ml1mol/LKI充分反应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1ml0.1mol/LFeCl32ml1mol/LKI充分反应KSCN2~5d棕黄色I2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1ml0.1mol/LFeCl32ml1mol/LKI充分反应KSCN2~5d棕黄色I2预计现象:无现象实验现象:出现血红色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1ml0.1mol/LFeCl32ml1mol/LKI充分反应KSCN2~5d棕黄色I2预计现象:无现象实验现象:出现血红色2Fe3++2I-2Fe2++I2

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2Fe3++2I-2Fe2++I2

2ml0.1mol/LKI0.1mol/LFeCl35d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2ml0.1mol/LKI0.1mol/LFeCl35d充分反应KSCN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2ml0.1mol/LKI0.1mol/LFeCl35d充分反应KSCN预计现象:出现血红色实验现象:无现象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2ml0.1mol/LKI0.1mol/LFeCl35d充分反应KSCN预计现象:出现血红色实验现象:无现象假设:Fe3+离子浓度太低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2ml1mol/LKI0.1mol/LFeCl35d充分反应KSCN假设:Fe3+离子浓度太低验证:0.1mol/LFeCl35d2ml0.1mol/LKI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2ml1mol/LKI0.1mol/LFeCl35d充分反应KSCN现象正常假设:Fe3+离子浓度太低验证:0.1mol/LFeCl35d2ml0.1mol/LKI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c.I-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d.KSCN、Cl2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d.KSCN、Cl2H2O2/Cl2FeCl2+KSCN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d.KSCN、Cl2H2O2/Cl2FeCl2+KSCN预计现象:出现血红实际现象:先出血红,后褪色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d.KSCN、Cl2H2O2/Cl2FeCl2+KSCN预计现象:出现血红实际现象:先出血红,后褪色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血红色SCN-Cl2/H2O2

(SCN)2/SO42-CO2N2二.反应可能2.Fe3+系列d.KSCN、Cl2H2O2/Cl2FeCl2+KSCN预计现象:出现血红实际现象:先出血红,后褪色2Fe2++Cl2=2Fe3++2Cl-

Fe3++3SCN-Fe(SCN)3血红色SCN-Cl2/H2O2

(SCN)2/SO42-CO2N2验证SCN-被氧化:没谁就加谁,再加KSCN2.Fe3+系列例三:(14分)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操作现象I.A中溶液变红II.稍后,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