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1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2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还有严整的结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适应环境生命的基本特征3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4一、刺激概念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灰尘→眨眼气温升高→出汗膀胱充盈→尿意触电→肌肉收缩感染细菌病毒→机体发病
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机体的刺激一、刺激概念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5(一)、刺激的种类物理刺激声、光、电、机械等化学刺激酸、碱等生物刺激细菌、病毒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语言、文字、思维(一)、刺激的种类6(二)、刺激的三要素任何刺激要使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率(二)、刺激的三要素7(三)阈强度又称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的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刺激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有效刺激(三)阈强度有效刺激8兴奋与阈强度的关系兴奋性=1∕阈强度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强度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强度的大小,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呈反变关系兴奋与阈强度的关系9二、反应1、概念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出现功能活动的变化。2、两种基本形式兴奋和抑制(1)、兴奋相对静止→活动状态(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二、反应1、概念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出现功能活动的变化10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对K+的通透性大于Na+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细胞外正离子Na+浓度为细胞内的12倍肉毒杆菌毒素抑制前膜释放ACh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表2-1(枪乌大神经)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接头前膜三、刺激和反应的关系1、刺激的性质不同,反应不同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兴奋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心脏抑制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三、刺激和反应的关系11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
一般的疼痛刺激→兴奋反应剧烈的疼痛刺激→抑制反应
CO2浓度轻度升高→呼吸加快加强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12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同一种食物,饥饿→兴奋饱食→抑制同一事物的反应,心情不同,反应也不同。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相同13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活细胞无论是处于安静状态下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借助不同仪器,可以将不同器官的电变化纪录下来。例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包括安静状态下的静息电位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活细胞无论是处于安静状态下还是活14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15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1.概念:细胞处在未受刺激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膜外电位规定为02.RP实验现象: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2.RP实验现象:16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K+]I:[K+]o≈30∶1(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通透性:K+>Cl->Na+>A-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A-]i不能向膜外扩散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刺激)[Na+]i:[Na+]O≈1∶10;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任何刺激要使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收缩的三个主要步骤)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3.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3.证明RP的实17
4.与RP相关的概念:
静息电位:细胞处在未受刺激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极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
位的状态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者状态(-70→-90mV)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者状态(-70→-50mV)反极化:膜电位由负变正复极化:细胞去极化或者反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的过程
4.与RP相关的概念:18(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I:[Na+]o≈1∶10,[K+]I:[K+]o≈30∶1[Cl-]I
:[Cl-]o≈1∶14,[A-]I
:[A-]o≈4∶1(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膜内:膜外(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二)静息电位产生的19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1(枪乌大神经)离子胞外(mmol/L)胞质(mmol/L)平衡电位(mV)电化学驱动力(mV)Na+44050+55-115K+20400-75+15Cl-56052-600有机负离子385-60静息电位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1(枪乌大神经)2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2(哺乳动物骨骼肌)离子胞外(mmol/L)胞质(mmol/L)平衡电位(mV)电化学驱动力(mV)Na+14512+67-157K+4155-98+8Cl-1204-900有机负离子155-90静息电位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2(哺乳动物骨骼肌2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Cl->Na+>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2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两个前提条件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正离子Na+浓度为细胞内的12倍细胞内正离子K+浓度为细胞外的30倍2、细胞膜在安静状态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对K+的通透性大于Na+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23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RP=K+的平衡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24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的Na+平衡电位值。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接头后膜(终板膜)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表2-1(枪乌大神经)[K+]o↑→膜外电位↑(正电场)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A-]i不能向膜外扩散感染细菌病毒→机体发病不断产生新动作电位的过程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发生,叠加起来。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receptorcation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2)兴奋传递是1对1的。(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者状态(-70→-50mV)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AP概念:细胞接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快速的可扩布的电位波AP实验现象: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25去极化上升支下降支(一)细胞的动作电位刺激局部电位阈电位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复极化(负、正)后电位去极化上升支下降支(一)细胞的动作电位刺激261.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某离子电化学驱动力应等于膜电位与该离子平衡电位之差。如Na+:Em-ENa=-70mV-(+60mV)=-130mVAP产生的基本条件: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1∶10;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激活而开放。2、动作电位期间膜电导的变化(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某离子电化学27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28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Na+]i↑、[K+]O↑→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2.AP的产生机制: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29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细胞受剌激时,迅速增加Na+电导动力Na+在很强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形成Na+内向电流,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阻力:内移的Na+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的Na+静移动为止;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的Na+平衡电位值。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30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31结论:1、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2、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3、AP=Na+的平衡电位。结论:32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兴奋(一)动作电位的引起1.阈电位能够引起细胞膜上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2.阈电位与阈强度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兴奋(一)动作电位的引起33(二)、局部兴奋1.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去极化2.局部兴奋特点(1).仅限于受刺激局部。不能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去极化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至消失;(2).不表现为“全或无”。去极化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3).可以总和。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发生,叠加起来。时间总和阈下剌激在同一部位连续发生,后一次反应可在前一次反应尚未完全消失的基础上发生,多个局部反应在时间上叠加。(二)、局部兴奋1.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去极化34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区别局部兴奋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激阈或阈上刺激钠通道开放数少多膜电位变化幅度小大‘全或无’特点无有总和现象有无传播特点电紧张扩布不衰减扩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区别局部兴奋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35四、动作电位的传导1、动作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能够引起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的临界膜电位值
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刺激)2、动作电位的传导
定义:通过局部电流形成有效刺激沿着细胞膜
不断产生新动作电位的过程
原理: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的某一点发生,就
会沿细胞膜传遍整个细胞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36(一)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学说方向:未兴奋点兴奋点(一)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学说37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38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39(二)传导特点1.“全或无”。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即为“无”。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便迅速产生,并达到最大值,其幅度和波形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强而增大,即为“全”。2.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幅度不因为传导距离的加大而衰减。③双向性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断,动作电位可沿着细胞膜向两端传导。(二)传导特点1.“全或无”。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40练习:1.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2.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3.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4.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高于高于.阈电位钠通道去极化钠离子K+K+通道蛋白练习:高于高于.阈电位钠通道去极化钠离子K+K+通道蛋白411.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2.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3.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4.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5.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1.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42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A.Na+平衡电位B.K+平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B.Na+
C.Ca2+
D.Cl-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4.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BBBA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BBBA431.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
()A.它是瞬时变化的电位
B.它可作衰减性扩布C.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
D.它是个极化反转的电位E.它具有“全或无”特性2.关于细胞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B.动作电位复极相主要由K+外流引起C.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K+平衡电位D.动作电位可发生于任何细胞E.动作电位复极后,Na+和K+顺电化学梯度复原ACDEABC1.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44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终池膜对Ca2+通透性↓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A-]i不能向膜外扩散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③ACh→扩散到后膜(终板膜)→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外流→后膜去极化,为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EPP)肌纤维收缩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3、AP=Na+的平衡电位。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脂酶分解失活。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纤维(肌细胞)收缩运动肌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45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电镜下神经肌肉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46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receptorcation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47(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1.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①神经末梢处神经冲动→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瞬间开放→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Ca2+内流进入轴突末梢→触发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突触小泡膜与轴突膜的融合,融合处出现裂口、释放递质ACh→接头间隙(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48③ACh→扩散到后膜(终板膜)→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
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外流→后膜去极化,为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EPP)④终板电位总和→邻近肌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肌膜去极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
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脂酶分解失活。③ACh→扩散到后膜(终板膜)→N2型ACh受体阳离492、传递特点(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通过“电化学电”的单向传递形式。Ca2+的进入量决定着突触小泡释放的数目。终板电位(EPP)产生的关键因素ACh和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加。2、传递特点50(2)兴奋传递是1对1的。终板膜本身没有电压门控钠通道,不产生动作电位。每次神经冲动引起的ACh释放量足以使产生的终板电位总和达到邻近肌膜电压门控钠通道的阈电位水平使肌细胞产生一次可沿整个肌细胞膜传导的动作电位。(2)兴奋传递是1对1的。51(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因素药物特异性阻断受体通道筒箭毒、α银环蛇毒
非去极化肌松剂卡肌宁(阿曲库铵)
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影响神经肌肉52病理变化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抗体破环终板膜受体通道肌无力综合征的肌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破环前膜Ca2+通道肉毒杆菌毒素抑制前膜释放ACh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磷酰化→胆碱酯酶失活→接头间隙ACh↑↑
病理变化53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肌丝滑行学说:
肌纤维收缩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二、骨骼肌的收缩原理54肌原纤维: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肌原纤维:55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56按任意键飞入横桥摆动动画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的构型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肌丝滑行(收缩原理)按任意键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57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肌浆网膜[Ca2+]↓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感染细菌病毒→机体发病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1、刺激的性质不同,反应不同Ca2+的进入量决定着突触小泡释放的数目。肌纤维收缩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3、AP=Na+的平衡电位。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对K+的通透性大于Na+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者状态(-70→-90mV)
二.兴奋-收缩耦联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二.兴奋-583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收缩的三个主要步骤)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3横纹肌的兴奋-收缩耦联59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60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61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去极化去极化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至消失;与RP相关的概念:同一事物的反应,心情不同,反应也不同。[K+]o↑→膜外电位↑(正电场)对K+的通透性大于Na+对K+的通透性大于Na+[A-]i不能向膜外扩散(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通过“电化学电”的单向传递形式。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心脏抑制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2、两种基本形式兴奋和抑制(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RP=K+的平衡电位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的Na+平衡电位值。还有严整的结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适应环境骨骼肌舒张机制兴奋-收缩耦联后肌膜电位复极化终池膜对Ca2+通透性↓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肌浆网膜[Ca2+]↓Ca2+与肌钙蛋白解离原肌凝蛋白复盖的横桥结合位点骨骼肌舒张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62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63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64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还有严整的结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适应环境生命的基本特征65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或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66一、刺激概念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灰尘→眨眼气温升高→出汗膀胱充盈→尿意触电→肌肉收缩感染细菌病毒→机体发病
环境的变化→形成对机体的刺激一、刺激概念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67(一)、刺激的种类物理刺激声、光、电、机械等化学刺激酸、碱等生物刺激细菌、病毒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语言、文字、思维(一)、刺激的种类68(二)、刺激的三要素任何刺激要使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时间变率(二)、刺激的三要素69(三)阈强度又称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的刺激强度。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刺激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有效刺激(三)阈强度有效刺激70兴奋与阈强度的关系兴奋性=1∕阈强度越小,兴奋性越高阈强度越大,兴奋性越低阈强度的大小,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呈反变关系兴奋与阈强度的关系71二、反应1、概念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出现功能活动的变化。2、两种基本形式兴奋和抑制(1)、兴奋相对静止→活动状态(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二、反应1、概念机体或组织细胞受到刺激后,出现功能活动的变化72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对K+的通透性大于Na+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细胞外正离子Na+浓度为细胞内的12倍肉毒杆菌毒素抑制前膜释放ACh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2)、抑制活动状态→相对静止表2-1(枪乌大神经)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接头前膜三、刺激和反应的关系1、刺激的性质不同,反应不同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心脏兴奋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心脏抑制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三、刺激和反应的关系73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
一般的疼痛刺激→兴奋反应剧烈的疼痛刺激→抑制反应
CO2浓度轻度升高→呼吸加快加强CO2浓度过高→呼吸反而减弱减慢,甚至停止2、刺激的性质相同,强度不同,反应也不同74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相同同一种食物,饥饿→兴奋饱食→抑制同一事物的反应,心情不同,反应也不同。3、相同性质和强度的刺激,功能状态不同,反应也不相同75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活细胞无论是处于安静状态下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存在着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现象。借助不同仪器,可以将不同器官的电变化纪录下来。例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包括安静状态下的静息电位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第二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活细胞无论是处于安静状态下还是活76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77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一)静息电位1.概念:细胞处在未受刺激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膜外电位规定为02.RP实验现象: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2.RP实验现象:78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K+]I:[K+]o≈30∶1(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优选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通透性:K+>Cl->Na+>A-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A-]i不能向膜外扩散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刺激)[Na+]i:[Na+]O≈1∶10;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任何刺激要使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收缩的三个主要步骤)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3.证明RP的实验:(甲)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外,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外无电位差。(乙)当A电极位于细胞膜外,B电极插入膜内时,有电位改变,证明膜内、外间有电位差。(丙)当A、B电极都位于细胞膜内,无电位改变,证明膜内无电位差。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3.证明RP的实79
4.与RP相关的概念:
静息电位:细胞处在未受刺激的状态下,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膜电位:因电位差存在于膜的两侧所以又称为膜电位。极化: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
位的状态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者状态(-70→-90mV)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者状态(-70→-50mV)反极化:膜电位由负变正复极化:细胞去极化或者反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
的过程
4.与RP相关的概念:80(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
[Na+]I:[Na+]o≈1∶10,[K+]I:[K+]o≈30∶1[Cl-]I
:[Cl-]o≈1∶14,[A-]I
:[A-]o≈4∶1(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1.静息电位的产生条件膜内:膜外(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二)静息电位产生的8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1(枪乌大神经)离子胞外(mmol/L)胞质(mmol/L)平衡电位(mV)电化学驱动力(mV)Na+44050+55-115K+20400-75+15Cl-56052-600有机负离子385-60静息电位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1(枪乌大神经)8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2(哺乳动物骨骼肌)离子胞外(mmol/L)胞质(mmol/L)平衡电位(mV)电化学驱动力(mV)Na+14512+67-157K+4155-98+8Cl-1204-900有机负离子155-90静息电位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离子浓度和电位表22(哺乳动物骨骼肌83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Cl->Na+>A-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84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两个前提条件1、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正离子Na+浓度为细胞内的12倍细胞内正离子K+浓度为细胞外的30倍2、细胞膜在安静状态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对K+的通透性大于Na+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85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A-]i不能向膜外扩散[K+]i↓、[A-]i↑→膜内电位↓(负电场)[K+]o↑→膜外电位↑(正电场)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当扩散动力与阻力达到动态平衡时=RP结论:RP的产生主要是K+向膜外扩散的结果。∴RP=K+的平衡电位RP产生机制的膜学说:[K+]i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86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的Na+平衡电位值。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接头后膜(终板膜)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肌浆网膜Ca2+泵激活表2-1(枪乌大神经)[K+]o↑→膜外电位↑(正电场)粗肌丝:由肌球(肌凝蛋白)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桥活动状态下的动作电位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A-]i不能向膜外扩散感染细菌病毒→机体发病不断产生新动作电位的过程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发生,叠加起来。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receptorcation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2)兴奋传递是1对1的。(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或者状态(-70→-50mV)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AP概念:细胞接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快速的可扩布的电位波AP实验现象: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二、动作电位(AP)及其产生机制87去极化上升支下降支(一)细胞的动作电位刺激局部电位阈电位去极化零电位反极化(超射)复极化(负、正)后电位去极化上升支下降支(一)细胞的动作电位刺激881.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某离子电化学驱动力应等于膜电位与该离子平衡电位之差。如Na+:Em-ENa=-70mV-(+60mV)=-130mVAP产生的基本条件:①膜内外存在[Na+]差:[Na+]i:[Na+]O≈1∶10;②膜在受到阈刺激而兴奋时,对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即电压门控性Na+、K+通道激活而开放。2、动作电位期间膜电导的变化(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1.电化学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某离子电化学89第三章神经和肌肉生理课件90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少量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局部电位当膜内电位变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并变为正电位(AP上升支)Na+通道关→Na+内流停+同时K+通道激活而开放K+顺浓度差和膜内正电位的吸引→K+迅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Na+]i↑、[K+]O↑→激活Na+-K+泵Na+泵出、K+泵回,离子恢复到兴奋前水平→后电位2.AP的产生机制:当细胞受到刺激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激活而开放Na+顺浓度差91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细胞受剌激时,迅速增加Na+电导动力Na+在很强的电化学驱动力作用下,形成Na+内向电流,膜内负电位的迅速消失;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阻力:内移的Na+在膜内形成的正电位足以阻止的Na+静移动为止;这时膜内所具有的电位值,理论上应相当于根据膜内、外Na+浓度差代入Nernst公式时所得出的Na+平衡电位值。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92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93结论:1、AP的上升支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是K+外流形成的,后电位是Na+-K+泵活动引起的2、AP的产生是不消耗能量的,AP的恢复是消耗能量的(Na+-K+泵的活动)。3、AP=Na+的平衡电位。结论:94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兴奋(一)动作电位的引起1.阈电位能够引起细胞膜上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2.阈电位与阈强度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局部兴奋(一)动作电位的引起95(二)、局部兴奋1.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去极化2.局部兴奋特点(1).仅限于受刺激局部。不能向远处传播,只能以电紧张的方式,使邻近的膜也产生类似的去极化。去极化随传播距离增加而衰减至消失;(2).不表现为“全或无”。去极化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3).可以总和。空间性总和多个阈下刺激在相邻部位同时发生,叠加起来。时间总和阈下剌激在同一部位连续发生,后一次反应可在前一次反应尚未完全消失的基础上发生,多个局部反应在时间上叠加。(二)、局部兴奋1.局部兴奋由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去极化96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区别局部兴奋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激阈或阈上刺激钠通道开放数少多膜电位变化幅度小大‘全或无’特点无有总和现象有无传播特点电紧张扩布不衰减扩布局部兴奋与动作电位的区别:区别局部兴奋动作电位刺激强度阈下刺97四、动作电位的传导1、动作电位的引起
阈电位:能够引起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的临界膜电位值
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刺激)2、动作电位的传导
定义:通过局部电流形成有效刺激沿着细胞膜
不断产生新动作电位的过程
原理: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的某一点发生,就
会沿细胞膜传遍整个细胞
传导: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扩布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四、动作电位的传导98(一)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学说方向:未兴奋点兴奋点(一)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学说99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传导方式: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100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有髓鞘N纤维为远距离(跳跃式)局部电流101(二)传导特点1.“全或无”。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位不会出现,即为“无”。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动作电位便迅速产生,并达到最大值,其幅度和波形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强而增大,即为“全”。2.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幅度不因为传导距离的加大而衰减。③双向性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断,动作电位可沿着细胞膜向两端传导。(二)传导特点1.“全或无”。当刺激未达阈值时,动作电102练习:1.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2.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上_______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3.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4.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处于开放状态。高于高于.阈电位钠通道去极化钠离子K+K+通道蛋白练习:高于高于.阈电位钠通道去极化钠离子K+K+通道蛋白1031.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2.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3.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4.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5.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1.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104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A.Na+平衡电位B.K+平稳衡电位C.Na+平衡电位与K+平衡电位之和D.锋电位与超射之差2.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B.Na+
C.Ca2+
D.Cl-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少称作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射4.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BBBA1.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BBBA1051.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
()A.它是瞬时变化的电位
B.它可作衰减性扩布C.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
D.它是个极化反转的电位E.它具有“全或无”特性2.关于细胞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的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B.动作电位复极相主要由K+外流引起C.静息电位水平接近于K+平衡电位D.动作电位可发生于任何细胞E.动作电位复极后,Na+和K+顺电化学梯度复原ACDEABC1.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106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终池膜对Ca2+通透性↓一、静息电位(RP)及其产生机制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球蛋白掩盖;[A-]i不能向膜外扩散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叙述()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膜内电位迅速下降,恢复到RP水平(AP下降支)无髓鞘N纤维为近距离局部电流③ACh→扩散到后膜(终板膜)→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外流→后膜去极化,为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EPP)肌纤维收缩是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锋值接近Na+平衡电位3、AP=Na+的平衡电位。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超射:膜外Na+较高的浓度势能,Na+在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零时仍可继续内移,出现超射。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脂酶分解失活。Na+顺电化学差和膜内负电位的吸引→再生式内流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极化状态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纤维(肌细胞)收缩运动肌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它可作不衰减性扩布D.第三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107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接头前膜电镜下神经肌肉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一、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108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N2AChreceptorcationchannel)
乙酰胆碱酯酶轴突末梢中含有许多突触小泡内含大量的Ach
终板膜上有N2型109(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1.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过程①神经末梢处神经冲动→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瞬间开放→膜对Ca2+通透性增加②Ca2+内流进入轴突末梢→触发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突触小泡膜与轴突膜的融合,融合处出现裂口、释放递质ACh→接头间隙(二)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110③ACh→扩散到后膜(终板膜)→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
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下管线探测仪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工商管理咨询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互联网无线电广播服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居家养老服务监控系统方案
- 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太阳能电池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海绵城市雨水管理实施方案
- 医院病患饮食配餐方案
- 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 公共关系专业实训教学方案
- 珠宝首饰制作倒模工艺流程
- 马工程《公共财政概论》课后习题库(含)参考答案(可做期末复习和试卷)
- 助行器、轮助使用2016课件
- YY/T 1760-2021一次性使用腹膜透析引流器
- YY 9706.220-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2-20部分:婴儿转运培养箱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
- GB/T 41365-2022中药材种子(种苗)白术
- GB/T 18371-2001连续玻璃纤维纱
- GB/T 12527-2008额定电压1 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 一级建造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国通用)
- 竣工工程销项工作计划表
- 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