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呼吸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呼吸1一、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1、低等的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有书肺(蜘蛛)、气管(昆虫)等。2、水生生物:大多用鳃呼吸3、脊椎动物除鱼类外,都用肺呼吸。一、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1、低等的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有书肺(蜘2二、人的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二、人的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一)、呼吸道1、鼻腔:(1)鼻毛:阻挡灰尘(2)粘膜:分泌粘液,能粘着吸入呼吸道内的颗粒,湿润空气(3)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冷空气(4)嗅细胞:能感受有气味物质的刺激2、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一)、呼吸道1、鼻腔:43、喉:会厌软骨:吞咽时(喉上升)遮住喉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作为支架一对声带3、喉:5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6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74、气管和支气管:C形软骨:作支架纤毛粘膜:分泌粘液,粘异物,纤毛摆动,送异物至喉。4、气管和支气管:8(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呼气时回缩)。(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9三、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外呼吸1、肺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内呼吸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5、细胞里的有氧呼吸三、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外呼吸1、肺通气2、肺10(一)、肺通气--呼吸运动实现吸气:平静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主动呼吸深吸气:肋间外肌、膈肌及胸、腹肌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肺内气压进一步下降,主动呼吸。呼气平静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被动呼吸。深呼气:肋间内肌收缩及胸、腹肌参与,主动呼吸。(一)、肺通气--呼吸运动实现吸气:11(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O2CO2血液人吸入气和呼出气的气体氧分压/kpaO2CO2N2吸入气呼出气2.762.160.005610.5310.57(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O2CO2血液人吸入气和呼出气的12(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O2和CO2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气体必须先通过物理溶解,而后才能化学结合;在化学结合或解离时,又须通过物理溶解而扩散。
1.氧的运输:物理溶解0.3ml氧/100ml血(高压氧疗)化学结合—O2和红细胞中内Hb中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HbO2中的Fe2+仍保持低铁状态,故称氧合。2.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3ml二氧化碳/100ml静脉血化学结合:二氧化碳以碳酸盐的形式(主要是钠盐)运输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O2和CO2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13(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的量与气体分压成正比。动脉血氧分压在13.3kPa(1000mmHg)时,每100ml血液中只溶解0.3mlO2,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临床高压氧疗的原理,就是提高肺泡气中氧分压,使溶解于血液中的O2量增加,达到缓解缺氧的目的。(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14(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2)化学结合:指O2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Hb)中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因HbO2中的Fe2+仍保持低铁状态,故不是氧化作用而称氧合。正常成人每100ml动脉血中HbO2结合的O2约为19.5ml,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是可逆性的,而且反应迅速,不需酶催化,主要取决于血液中氧分压。当血液流经肺部时,由于氧分压高,Hb与O2迅速结合成HbO2;而被输送到组织时,由于组织处氧分压低,HbO2则迅速解离,释放出O2,成为去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CO与Hb的亲和力是O152.二氧化碳的运输(1)物理溶解:正常成人每100ml静脉血中CO2含量约为53%,物理溶解CO2仅3ml,约占6%。(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运输形式有两种:①碳酸氢盐形式:CO2以碳酸氢盐(主要是钠盐)形式运输,约占CO2运输总量的87%。2.二氧化碳的运输(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运输形式有16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进入红细胞的CO2除大部分形成HCO3-外,同时还有一部分CO2直接与血红蛋白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又称碳酸血红蛋白(HbCO2),它约占CO2运输总量的7%。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进入红细胞的CO217(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O2CO2组织液O2CO2细胞(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O2CO2组织液O2CO2细胞18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19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梯度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梯度20四、呼吸生理1、肺容量和肺活量(1)潮气量:每次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500ml,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称为补吸气量,正常成人为1500ml~1800ml。(3)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是衡量肺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为900ml~1200ml。四、呼吸生理1、肺容量和肺活量(1)潮气量:每次平静呼吸时吸21(5)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称为残气量或余气量,正常成人为1000ml~1500ml。(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未肺内存留的气量,称为功能残气量,它是补呼气量和残气量之和。(7)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做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它等于深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
(8)肺总量: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称为肺总量,它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正常成年男性为5000ml~6000ml,女性为3500ml~4500ml。(5)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称为残气量或余气量,22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23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24(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简称为每分通气量,其公式:每分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故每分通气量为6~8L。(2)每分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简称为肺泡通气量。每分肺泡通气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每分肺泡通气量(L/min)=(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2、肺通气量呼吸道(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简称为每分25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x呼吸频率26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呼吸人体的解剖和生理-呼吸27一、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1、低等的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有书肺(蜘蛛)、气管(昆虫)等。2、水生生物:大多用鳃呼吸3、脊椎动物除鱼类外,都用肺呼吸。一、各种动物的呼吸器官1、低等的陆生动物的呼吸器官有书肺(蜘28二、人的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二、人的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29(一)、呼吸道1、鼻腔:(1)鼻毛:阻挡灰尘(2)粘膜:分泌粘液,能粘着吸入呼吸道内的颗粒,湿润空气(3)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冷空气(4)嗅细胞:能感受有气味物质的刺激2、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一)、呼吸道1、鼻腔:303、喉:会厌软骨:吞咽时(喉上升)遮住喉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作为支架一对声带3、喉:31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32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334、气管和支气管:C形软骨:作支架纤毛粘膜:分泌粘液,粘异物,纤毛摆动,送异物至喉。4、气管和支气管:34(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附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缠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呼气时回缩)。(二)肺呼吸性细支气管35三、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外呼吸1、肺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内呼吸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5、细胞里的有氧呼吸三、气体交换及呼吸的全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外呼吸1、肺通气2、肺36(一)、肺通气--呼吸运动实现吸气:平静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主动呼吸深吸气:肋间外肌、膈肌及胸、腹肌收缩,胸腔进一步扩大,肺内气压进一步下降,主动呼吸。呼气平静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被动呼吸。深呼气:肋间内肌收缩及胸、腹肌参与,主动呼吸。(一)、肺通气--呼吸运动实现吸气:37(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O2CO2血液人吸入气和呼出气的气体氧分压/kpaO2CO2N2吸入气呼出气2.762.160.005610.5310.57(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O2CO2血液人吸入气和呼出气的38(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O2和CO2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气体必须先通过物理溶解,而后才能化学结合;在化学结合或解离时,又须通过物理溶解而扩散。
1.氧的运输:物理溶解0.3ml氧/100ml血(高压氧疗)化学结合—O2和红细胞中内Hb中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HbO2中的Fe2+仍保持低铁状态,故称氧合。2.二氧化碳的运输:物理溶解3ml二氧化碳/100ml静脉血化学结合:二氧化碳以碳酸盐的形式(主要是钠盐)运输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O2和CO2都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39(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1)物理溶解:物理溶解的量与气体分压成正比。动脉血氧分压在13.3kPa(1000mmHg)时,每100ml血液中只溶解0.3mlO2,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1.5%。临床高压氧疗的原理,就是提高肺泡气中氧分压,使溶解于血液中的O2量增加,达到缓解缺氧的目的。(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40(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2)化学结合:指O2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Hb)中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因HbO2中的Fe2+仍保持低铁状态,故不是氧化作用而称氧合。正常成人每100ml动脉血中HbO2结合的O2约为19.5ml,约占血液运输O2总量的98.5%。血红蛋白与O2的结合是可逆性的,而且反应迅速,不需酶催化,主要取决于血液中氧分压。当血液流经肺部时,由于氧分压高,Hb与O2迅速结合成HbO2;而被输送到组织时,由于组织处氧分压低,HbO2则迅速解离,释放出O2,成为去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50倍.(三)、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1、氧的运输CO与Hb的亲和力是O412.二氧化碳的运输(1)物理溶解:正常成人每100ml静脉血中CO2含量约为53%,物理溶解CO2仅3ml,约占6%。(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运输形式有两种:①碳酸氢盐形式:CO2以碳酸氢盐(主要是钠盐)形式运输,约占CO2运输总量的87%。2.二氧化碳的运输(2)化学结合:CO2的化学结合运输形式有42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进入红细胞的CO2除大部分形成HCO3-外,同时还有一部分CO2直接与血红蛋白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HbNHCOOH),又称碳酸血红蛋白(HbCO2),它约占CO2运输总量的7%。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当血液流经组织时,进入红细胞的CO243(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O2CO2组织液O2CO2细胞(四)、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O2CO2组织液O2CO2细胞447人体生理-呼吸课件45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梯度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梯度46四、呼吸生理1、肺容量和肺活量(1)潮气量:每次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潮气量为400~500ml,运动时,潮气量将增大。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后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称为补吸气量,正常成人为1500ml~1800ml。(3)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称为深吸气量。深吸气量是衡量肺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为900ml~1200ml。四、呼吸生理1、肺容量和肺活量(1)潮气量:每次平静呼吸时吸47(5)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后房屋赠与协议书范文
- 检测框架合作协议书范本
- 赠与阅览室图书合同
- 二手电动车购买协议书范本
- 2025年标准合同终止协议电子范本
- 2025家居装修维修合同样本
- 法院调解私下协议书
- 财产和解协议书范本
- 2025年03月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助理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 消防更换设备方案范本
- 2024年环境影响评估试题及答案
- 【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nbt10096-2018)
- 全过程工程咨询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湖南省2025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家具全屋定制的成本核算示例-成本实操
- 在线预订平台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深度研究
- 晕针晕血的处理及预防
- 《实验室仪器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