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痕迹研究(论文6500字)】_第1页
【犯罪心理痕迹研究(论文6500字)】_第2页
【犯罪心理痕迹研究(论文6500字)】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心理痕迹研究TOC\o"1-3"\h\u17002一、犯罪心理痕迹概述 731539(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 78360(二)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性 7204(三)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基本原理 7284251.犯罪心理学原理 7142782.生理学原理 79440(四)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价值 717036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勾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7188902.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建立心理信息数据库 896593.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现场是原现场还是掩盖伪装后的现场 8178164.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社会治安防范 828896二、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及其载体 97327(一)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 926126(二)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 925452(三)犯罪心理痕迹的载体 924383三、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 1019757(一)分析犯罪时空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0265251.分析犯罪时间 1046882.分析犯罪空间 1028705(二)分析犯罪手段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064351.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 105592.依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 1022657(三)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0102671.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 11278512.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 11170763.被害状态异常 1122972(四)分析犯罪对象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131819(五)分析犯罪工具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12015(六)分析犯罪现场状态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219663(七)分析犯罪现场遗留物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 1217069(八)犯罪心理痕迹应注意的问题 1224566(九)我国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开展状况 1225757四、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的难点及其探讨 1330097(一)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还原犯罪行为过程中的难点 132218(二)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中的取舍问题 1321872参考文献 14摘要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更加智能化,导致刑事案件现场中遗留的各种物质信息越来越少,为现代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侦查机关使用的传统办案手法和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斗争形势的需要,要求探索一条崭新的侦查破案途径迫在眉睫。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出现,为现代刑事侦查带来了一片曙光。它突破了传统方法的被动性,从更加主动的途径入手对案件进行侦查,对揭露犯罪和打击犯罪意义更加重大。虽然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间接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侦查工作中运用的难度。为了使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便于侦查人员在侦查工作中的操作,以致更好的为侦查破案服务,有必要对这一复杂技术进行简单化处理。关键词: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现场勘查犯罪心理痕迹概述(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根据能量转换和物质交换的原理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犯罪必留痕。犯罪行为人在犯罪活动中,必然身临其境,其工具或者手段,势必会有意无意在侵害体或者周围环境遗留下痕迹;有的犯罪行为人为了掩埋证据,毁灭痕迹,在其行为过程中又必然会造成新的痕迹的形成。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性人的心理活动是普遍存在的,是人类演变发展及从事生产活动的客观产物。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依靠心理支配,有客观行为就必然有主观心理支配,只要存在犯罪活动,就必然有犯罪心理痕迹,它不仅存在于一切人的一切犯罪,而且贯穿于犯罪的始终。(三)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基本原理1.犯罪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内化机制,即“是以对外界消极因素的学习和模仿作为开端,在具有倾向性和选择性的反映活动中形成不健全人格,经由不良行为的尝试,使此种行为习惯和态度渐趋定型化,进而萌生犯罪意向。犯意的萌发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标志”。犯罪心理内化机制是犯罪心理痕迹认知的理论基础。生理学原理生理是心理的基础,没有生理就没有心理而心理反映往往通过行为不自觉的留下痕迹。物质的反映性特征,说明了犯罪心理痕迹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四)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价值1.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勾画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征犯罪心理痕迹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动态,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中通过对犯罪现场物质痕迹的分析,利用心理学的作用原理,侦查人员可以还原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的心理状况,情绪特征,内心变化等特点,从而达到分析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嫌疑人性格、气质,兴趣,技能、能力、经验等特征的目的,做到这一层面,犯罪现场就可以拨云见日,侦查人员可以锁定或缩小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确立侦查方向,节约侦查成本。犯罪心理痕迹理论的植入和运用,使现场勘查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方便快捷。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建立心理信息数据库现代犯罪口趋智能化、复杂化。某些恶性案件,久侦不破,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传统的侦查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犯罪心理痕迹理论的引入,尤其是先进心理痕迹检验方法的不断实施,使得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协助侦查破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犯罪现场是原现场还是掩盖伪装后的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直接反映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它更像是依附在犯罪现场物质痕迹之上的反映犯罪人内在心理的“名片”,上面记载着犯罪人的犯罪动机、个性特点、兴趣习惯、与侵害对象的关系以及犯罪经验等,因此,犯罪心理痕迹具有物质痕迹所未具备的更广阔的犯罪信息。利用犯罪心理痕迹进行社会治安防范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和掌握,不仅在案发过后的侦查活动中为侦查人员指明方向,其抽象、不可操作的特点,一旦经过分析研究,又可以转变为“有形”、“可操纵”的痕迹证据,而且针对“危险人群”和“潜在犯罪分子”进行犯罪心理痕迹研究成果的“犯罪心理痕迹测量”,可以在案件发生之前对测量对象进行锁定或教育防范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犯罪。二、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及其载体(一)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犯罪心理痕迹实际上是犯罪心理与犯罪环境的结合物。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心理的支配下,通过自身实施犯罪行为并作用于犯罪环境,从而在犯罪现场形成犯罪物质痕迹和相关人员中形成意识痕迹,这些痕迹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特征的反映性就构成了犯罪心理痕迹的主要内容。犯罪心理痕迹产生于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与犯罪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同时产生,并以物质和主体认知客体为载体。犯罪心理痕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为了深入的对它进行研究,有必要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剖析。(二)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犯罪心理痕迹的内容是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一个基本工作,关系到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的科学性,所以必须对其准确的界定。侦查人员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与学者的理论研究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实践中,侦查人员为了及时破案,常常重视对犯罪动机与犯罪手段的研究,而一些理论专家认为这样过于片面,不利于全面的分析整个案情,对那些犯罪动机和犯罪手段模糊的案件的侦破工作就会带来麻烦,所以必须对其全面系统的研究。(三)犯罪心理痕迹的载体任何信息的存在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信息只有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够被保存下来。犯罪信息也不例外。心理痕迹作为犯罪信息之一,它的存在理所当然也需要载体。我们要对犯罪心理痕迹进行分析,首先的任务就是了解犯罪心理痕迹储存的地方在哪,换句话说就是其载体有哪些,而且还要认识到它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犯罪心理痕迹的载体,是承载并体现犯罪心理痕迹内容的各类客体。三、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的运用分析犯罪时空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分析犯罪时间“犯罪时间,是犯罪发生的具体时间区间或犯罪发生时间的某一点,是犯罪要素之一”分析犯罪空间任何犯罪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空间场所才能够实施完全,离开了犯罪空间,犯罪也就无从谈起。只要犯罪空间存在,犯罪心理痕迹也就找到了可以依附的土壤。犯罪嫌疑人只要实施犯罪行为,就必定会在犯罪空间留下他自身独有的心理印迹(记号)。对附着于犯罪空间的犯罪心理痕迹的正确分析,是现场勘查的重中之重。(二)分析犯罪手段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1.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某人由于工作失误被扣发奖金,从而驾车在繁华街道横冲直撞,造成多数路人伤亡和公共财产的破坏和损失,这种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就是非特定被害人。分析该种行为之下的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把握是否有泄愤或报复社会的因素在里边,从而对案件进行准确定位。2.依据犯罪手段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手段,往往参差着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生活习惯和技巧,这种习惯和技巧是在长期的生活或者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且固定下来的,因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的同时,总会有意无意的运用这些象征其身份特征的习惯和技巧,在另一层面上,也揭开了侦查人员现场勘查的面纱。例如:从事人体解剖(或外科医生)或牲畜宰杀工作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杀人分尸,则表现出刀法利落干净,刀痕均匀整齐,分解经验丰富,由此可以缩小犯罪嫌疑人的范围。(三)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存在多种物质痕迹,其所反映出的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只有那些暴露犯罪嫌疑人特点的物质痕迹所承载的犯罪心理痕迹,才是分析犯罪嫌疑人个性心理特征、侦查破案的突破点。每一个犯罪都有其特殊性,而侦破案件的攻坚点就是要分析犯罪现场异常痕迹所折射出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犯罪现场的状态异常,是指从整个犯罪现场来看,分析案情的来龙去脉,该异常状态并非根据犯罪手段、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等要素可以合理解释,但其中却隐含着犯罪嫌疑人重要的犯罪特征和心理运动特征。例如:武汉市青山区某农村一户人家被杀害,在勘查现场发现除被害人死亡之外,家中未见翻动痕迹,可见犯罪嫌疑人并非谋财害命,但是,犯罪现场却发现一处异常状态表现,即被害人家中的冰箱大开,未发现有食物翻动现象。犯罪现场的异常状态犯罪工具是犯罪嫌疑人为达到犯罪目的而使用的、能够给犯罪带来方便和好处的各种器具。犯罪工具的使用,能够使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更加地自如和快捷,不同的犯罪工具,其带来的犯罪效果是不同的,在现场勘查中,侦查人员认真分析犯罪效果,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可以还原作案工具的形状、大小、特征及用途。被害状态异常被害状态异常,包括被害人的状态异常和被害物的状态异常。就被害人来说,进入犯罪现场,如发现被害人的状态异常,包括被害人的行为异常、被害人的姿势异常、被害人的衣物异常以及死亡状态异常,都会给侦查人员一个信号,即从被害人的异常状态入手,常常是侦破案件的突破口。(四)分析犯罪对象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从空间层面上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与特定被害人之间是相联系的,犯罪嫌疑人的犯罪需求指向了特定被害人,进而引发犯罪。一般的刑事案件都具备特定被害人,在现场勘查的进行中,当遇到有特定被害人的情形,侦查人员绝不能孤立的看待特定被害人,一定要将特定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以及整个犯罪状态联系起来进行犯罪心理痕迹分析。例如:某些侵财案件(盗窃、抢劫或绑架等),犯罪嫌疑人肯定是首先得到犯罪信号,如曾陪朋友去过某人家,发现装修豪华,非常富足;或者看到某人取完钱正从银行走出,得到信号之后引发犯罪欲望和动机,希望通过犯罪行为的实施满足自身的需要。分析犯罪工具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工具即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使用的物质。绝大多数犯罪,都会使用犯罪工具。通过犯罪工具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方式,犯罪情绪,刑侦利用这一点可以对破案有极大的帮助分析犯罪现场状态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状态,是犯罪现场各痕迹之间的组合态势。不同犯罪动机、犯罪需要、犯罪个性、身份的犯罪人,所制造出的犯罪现场状态是不同的。犯罪现场状态,是犯罪心理痕迹的特殊载体”。犯罪现场状态时从整体上把握犯罪现场,综合分析各种痕迹物证所形成的整体态势。分析犯罪现场遗留物进而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范围“犯罪现场遗留物,是犯罪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放置、遗忘、失落、丢弃、黏附在犯罪现场的一切物品”。犯罪现场遗留物是犯罪现场所增加的物品,通常犯罪现场都会存在许多犯罪嫌疑人的遗留物,如犯罪嫌疑人的消费品、衣物、携带物、犯罪工具、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人体分泌物等。犯罪现场遗留物所反映出的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的心理运动轨迹以及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反映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职业特征,自然会引起侦查人员的高度重视。(八)犯罪心理痕迹应注意的问题犯罪心理痕迹的潜在性、隐蔽性、抽象性等特征使侦查人员在现场勘查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直接地提取和分析利用。另一方面,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必然要借助犯罪现场物质、有形痕迹的提取分析然后再过渡到心理层面的研究利用,这不仅要求侦查人员具有良好的勘查能力和技术、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有必要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并且要具备大局和整体意识,综合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进行猜测、勾画,从而达到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个性倾向,个性素养,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目的。(九)我国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技术的开展状况我国在犯罪现场的勘查及整个侦查活动的开展实践中,已经开始注意和利用物质痕迹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痕迹,进而展开对犯罪嫌疑人个性特征的猜测和分析,但是我国对于犯罪心理痕迹及犯罪心理痕迹的分析理论和具体操作尚停留在萌芽阶段,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本文第一章第四节笔者已经提到美国已经建立犯罪心理信息的数据库,对某一类犯罪多发人群的心理特征、职业特点、习惯技能等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归纳与整理,并形成“技术指标体系”。四、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现场勘查中运用的难点及其探讨犯罪心理痕迹的隐蔽性,潜化性,或然性特征其本身就给现场勘查的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与困境,再加之分析犯罪心理痕迹必须运用逻辑顺序及进行逆行思维,从结果发掘原因,又从原因勾画犯罪嫌疑人的“肖像”,环环紧扣,步步相连,其中某一步的进行又要将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每一个因素都要与犯罪情景,犯罪现场的突发因素结合起来研究,因此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进行犯罪心理痕迹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缺乏规律性,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常常难以识别和把握,显现出一些难点。(一)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分析还原犯罪行为过程中的难点依据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可以进行犯罪行为的还原,但是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并非属于同一种类,有的是犯罪现场遗留物,有的是犯罪工具的使用造成的痕迹,要还原每一个物质痕迹的行为,就势必会出现一个犯罪现场同时出现许多行为,并且行为的表现各不相同。依据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相一致的原理,每一种行为的付诸执行必然是某一种心理驱动使然,但是这每一种行为的心理活动究竟与犯罪动机的关系如何?是同一犯罪动机的各种表现,还是与犯罪动机无关的其他行为,对于后者,往往在犯罪现场成为一种反常态,容易引起侦查人员的注意,但是,如果单独的分析后者,对于不同性质的案件,有的可以达到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或者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具体范围的目的,有的则可能使侦查人员一头雾水。(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